蛇是利用整个身体和身上的鳞片来进行移动,蛇的几种爬行方式如下:

1、蜿蜒爬行,爬行时蛇体在地面上作水平波状弯曲,使弯曲处的后边施力于粗糙的地面上,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动蛇体前进。

2、第二种是履带式运动,蛇没有胸骨,它的肋骨可以前后自由移动,肋骨与腹鳞之间有肋皮肌相连。当肋皮肌收缩时,肋骨便向前移动,这就带动宽大的腹鳞依次竖立,即稍稍翘起,翘起的腹鳞就像踩着地面那样,但这时只是腹鳞动而蛇身没有动,接着肋皮肌放松,腹鳞的后缘就施力于粗糙的地面,靠反作用把蛇体推向前方。

蛇是靠什么爬行的?

蛇没有脚却能够爬行,这是由于它具有特殊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蛇的全身披着一层角质鳞,这种鳞不同于鱼鳞,鱼的鳞是一片一片的,而蛇的鳞是连在一起的。蛇身下腹部的鳞就像房顶上的瓦一样,从头排到尾。因为,蛇没有胸骨,所以,它的躯体可以自由弯曲,肋骨能够自由活动,当肋皮肌收缩的时候,引起肋骨向前移动而使腹鳞翘起,翘起的鳞尖端像脚一样踩着地面,推动身体前进。

另外,蛇的椎骨上除了一股的关节突外,在前端还有一对椎弓突,因此,增加了蛇身体左右弯曲的能力,使蛇体能够进行波状运动。这样体侧不断对地面施加压力,推动蛇体前进。

还有,蛇的皮肤松弛,当鳞片和地面接触时,身体内部先身前滑动,这种动作有助于蛇的爬行。

蛇靠什么来爬行

蛇的运动主要由脊椎骨、肋骨、腹鳞和与之有关的肌肉共同完成。

蛇能爬行是由于它特殊的运动方式:婉蜒运动,所有的蛇都能以这种方式向前爬行。爬行时蛇体在地面上作水平波状弯曲,使弯曲处的后边施力于粗糙的地面上,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动蛇体前进,如果把蛇放在平滑的玻璃板上,那它就寸步难行。

蛇身前部抬起,尽力前伸,接触到支持的物体时,蛇身后部即跟着缩向前去,然后再抬起身体前部向前伸,得到支持物,后部再缩向前去,这样交替伸缩,蛇就能不断地向前爬行。

扩展资料:

蛇的体温随气温而变的变温动物,因为蛇本身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来产生和维持恒定的体温。

蛇类活动的最适温度是20~30℃,在这适宜范围内蛇的生长速度也随气温上升而直线上升。例如有一项研究结果是,在18℃、23℃、28℃温度下;

眼镜蛇成蛇月增重量分别是64.7、72.7、94.3克(幼蛇相差更大)。但超过35℃左右就会厌食、生病,40~45℃以上迅速死亡。

空气湿度对蛇类也有很大影响,以50~70%为宜。过高易患霉斑病、肺炎等,南方死亡率较高;过低(例如北方春旱期)则因水分蒸发过快不利于蜕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蛇

蛇怎么爬行?

蜿蜒运动爬行。

蛇是没有四肢的爬行动物。在陆地上行走时,主要是靠身体左右弯曲作“S”状向前运动和靠

腹部的鳞片活动向前爬行,两者密切配合,协调自如。

蛇体表披着细小的鳞片,陆栖蛇和树栖蛇的腹面有一列特别大的鳞片,它们由一腹侧到另一腹侧,统称腹鳞。腹鳞为覆瓦状排列,能作前后活动,是陆生蛇和树栖蛇类爬行的主要工具。

蛇的爬行:

蛇的脊椎极长,通常由300多个脊椎骨组成,有的达400多个。脊椎骨的数目大致相当于

其腹鳞及尾下鳞的数目。在每个脊椎骨的两端除了有和一切脊椎动物一样的前后关节外,蛇还有特别长的1对副关节突。

脊椎骨的神经弧前端叫椎弓凸,是楔状突起;后端叫椎弓凹,是凹窝状。这样前后两个脊椎骨之间的副关节凸与凹之间相互嵌合,因而蛇的每个脊椎骨都具有特殊的双重关节。故蛇的整条脊椎骨不但不会脱臼,并且可以增加其曲绕性和灵活性。

使其在爬行前进时,身体能作“S”状弯曲运动。

除前面第一个环椎及尾端少数脊椎骨外,每个脊椎骨都有1对细长而弯的肋骨。它们之间通过可动关节相连接,因而所有肋骨由于肌肉的收缩可以前后有规律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