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古籍记载,麦类制作的食品古时约统称为饼,米类制作的为饵。云南水稻栽种历史悠久,民间到了农历岁末,家家户户都要挑选最好的大米,洗净浸泡后蒸熟,放在碓中舂细如泥,案板上用蜂蜡抹好,再搓揉为长方、椭圆、扁圆等形状,用作馈赠的食品,称为饵馈,时间一久,老百姓就把它谐称为饵块。民国期间,玉溪人翟永安在昆明端仕街开设的永顺园,以专卖此品而出。饵块过去的名字叫饵馈,但馈字麻烦,且饵块大多做成块状,时间长了,就叫成了饵块。饵块和别的米制品不同,别的米制品难保存。饵块做成放在背阴的屋子里,下面垫上松毛,上面放上饵块

饵块的来历

在云南的各种小吃中,饵块是一种特色鲜明、广为流传的美味小吃。在云南的村镇城乡、大街小巷,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吃到以不同烹调方式作出的饵块美食。

饵块,是大米做的一种枕状、椭圆、扁状食品。走遍全国,只有云南有。云南是古人类的发源地,种植水稻的历史久远,云南喜食大米,并在大米的基础上发展出很多美味的食品,饵块就是其中之一。选用上好的大米,洗净浸泡后蒸熟,放在碓中舂细如泥,在案板上用蜂蜡抹好,再搓成各种形状。本来是云南人民春节期间馈赠的礼品,后来因为其味美、易食,逐渐演变成不分季节的食品了。本来叫做“饵馈”,慢慢就被叫做了“饵块”了。

饵块的吃法很多,蒸、炒、煎、炸等均可,以口味不同可随时调换做法。可为小吃,也可作主食。云南物产丰富,香料、调料种类繁多,蔬菜种类繁多,肉类、鱼类、海鲜类等均可和饵块同煮,使得饵块的吃法千变万化,总能有一款适合你的口味。能吃米粉者,就能吃饵块。且上好的饵块都是用当地最好的大米精制而成,软、糯、劲兼备,配上鲜汤和新鲜的蔬菜,由不得你不吃了。

我在云南时,在昆明昆都美食街上吃过一种叫“大救驾”的饵块。当时很是纳闷,饵块何以被称作大救驾呢?回到家后翻书,才知道这里面有个故事。吴三桂率兵追击明朝永历小皇帝到了腾冲,小皇帝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只好在一处小山村歇脚。借宿家的主人为他们炒了一大盘饵块,永历皇帝吃了后赞不绝口地说:饵块就了我的大驾呀。从此,腾冲的炒饵块就被改名为“大救驾”了。

腾冲的饵块细糯、色白、有筋,将其切成菱形片,加有猪肉片、火腿片、酸菜、葱段、菠菜、番茄丁、糟辣子、鸡蛋等炒香,再用少量的肉汤焖软,加盐、酱油、鸡精调味。装盘,吃时送上一碗酸菜和肉汤煮成的汤,一起进食。盘中的炒饵块红、绿、白、黄相映,鲜、香、酸、辣并举,软、糯、烫、滑共存,吃几口饵块,喝几口酸汤,口舌生津,胃口大开。那还有初到云南的不适之感呀。

云南的饵块有很多种,腾冲的大救驾只是其中的一种,大理的饵块也很有名,大理的饵块吃法有块、丝、片,尤以烧饵块闻名云南。官渡饵块也是云南的著名饵块品种,用珍珠米为原料做成的官渡饵块,筋道滑润、洁白细腻、清香软糯、经煮耐泡,最受昆明人的欢迎。

烧饵块的历史由来

据古籍记载,麦类制作的食品古时约统称为“饼”,米类制作的为“饵”。云南水稻栽种历史悠久,民间到了农历岁末,家家户户都要挑选最好的大米,洗净浸泡后蒸熟,放在碓中舂细如泥,案板上用蜂蜡抹好,再搓揉为长方、椭圆、扁圆等形状,用作馈赠的食品,称为“饵馈”,时间一久,老百姓就把它谐称为饵块了。民国期间,玉溪人翟永安在昆明端仕街开设的“永顺园”,以专卖此品而出。

饵块过去的名字叫饵馈,但馈字麻烦,且饵块大多做成块状,时间长了,就叫成了饵块。过去,舂饵块是用手工。现改成机器打,机器一次打五、六十斤米,再用机器揉。

饵块还有一段历史,叫“大救驾”,把饵块和皇帝扯上关系。清军入关,崇祯皇上在煤山上吊自杀。但明朝还没有彻底灭亡,在南方的明宗室再立新帝,成立南明小政权,但位置都不稳。最后一任南明皇帝叫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不久就被清军打得往西跑,跑到云南。清军又占领云南,这朱由榔没办法,跑到缅甸躲了起来。结果顺治皇帝发令,说,你缅甸不把朱由榔送回来,我就打进缅甸。那时的云南王是吴三桂,帮着顺治吆喝。为这事,缅甸还出现了两派,打了起来,最后缅甸国王的弟弟来了个政变,把哥哥杀了,将朱由榔献给吴三桂。吴三桂绞死朱由榔,明朝彻底灭亡。话说朱由榔往缅甸跑的时候,路过边境小城腾冲。因为后有追兵,一路连饭都吃不上。在腾冲休息,向老百姓要饭。饿的紧,让人快点做。老百姓就做了一盘炒饵块,朱由榔已经几天没有吃饱了,狼吞虎咽,就下了肚。吃完了,仰天长叹,这可救了我的驾了!由此,腾冲出了一个狼狈皇帝命名的饭食:大救驾,其实就是炒饵块。朱由榔死在一六六二年,到现在,已经过去近三百五十年。

饵块这是云南土著彝族人的传统吃食。昆明自古是昆明族和叟族的地盘。昆明族和叟族是古羌人的一支,后来演化为黑蛮,被汉人称为夷人,解放后该夷为彝。饵块和别的米制品不同,别的米制品难保存。饵块做成,放在背阴的屋子里,下面垫上松毛,就是马尾松的松针,上面码上饵块,可以久放不坏。

云南的烧饵块在河南叫什么

云南的烧饵块在河南叫糍粑。云南的烧饵块是中国云南省传统的民俗小吃,以大米作为主要原料,其做法是用煮熟的大米饭压成块状,通常是圆形薄饼状,在炭火上面烤制,然后涂上酱料和菜馅即可,做法与河南糍粑相同,所以云南的烧饵块在河南叫糍粑

烧饵块在云南方言里是什么意思

有两个意思:

1、饵块是一种米做的煎饼状食物,多用火烧烤,蘸上作料吃,故名烧饵块。

2、打耳光。

云南方言,亦称云南话,总体上属于西南官话。明代的屯田,对云南汉语方言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人们历史文化知识逐渐丰富,终于明白,云南方言的形成,与汉民族的迁徙以及今天民族格局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云南方言其实就是历史上的中原汉语方言,研究这些方言词语,可以解释许多历史文化的问题。

形成

云南汉族方言形成与云南汉族的移民史相联系。元以前汉语以与少数民族语言融合为主,其口语基本丧失了交际功能;明代云南汉族移民大增、汉语地位始上升,汉语官话于明中叶始演变为云南方言。

云南方言是以南京话为代表的江淮官话为基础形成的。清代后,则湖广、四川等地的西南官话对云南方言产生了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