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负羁是曹国人,曾救过晋文公的命,是晋文公的救命恩人。因此晋文公在攻下曹国时,为了报答僖负羁的恩情,就向军队下令,不准侵扰僖负羁的家,如果有违反的人,就要处死刑。大将魏平和颠颉却不服从命令,带领军队包围了僖负羁的家,并放火焚屋。魏平爬上屋顶,想把僖负羁拖出杀死。不料,梁木承受不了重量而塌陷,正好把魏平压在下面,动弹不得,幸好颠颉及时赶到,才把他救了出来。这件事被晋文公知道后,十分气愤,决定依照命令处罚。大臣赵衰向文公请求:“他们俩人都替国君立下汗马功劳,杀了不免可惜,还是让他们戴罪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后面是什么?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它的后面一句是"赏罚分明,其计必成。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本来出自《黄石公三略》中,原文是,"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士。"而在著名的西厢记中也同样存在这样一句话,"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分明,其计必成。"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典故: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温故而知新游刃有余信赏必罚三个成语分别出自哪部典籍?

1.温故而知新出自 论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处《论语》--《为政》创作为春秋时期。

2.游刃有余出自 庄子养生主

出处

语出《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信赏必罚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信:真实不欺。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 【示例】:诸葛治蜀,赏信必罚,彭羕、李严,皆纵横之魁杰,故羕诛而严流。 ◎章炳麟《诸子学略说》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有奖有罚的意义

有奖有罚的意义:

一方面,“奖赏”可以激励下属员工,得到这次奖赏后,员工会期待下次甚至下下次的奖赏,因为他尝到甜头了,这样工作就会更卖力;

另一方面,“惩罚”也在一定程度上警示员工:做错了事就该有惩罚。这将倒逼员工今后在做事时倍加细致认真。

“赏罚分明”成语:

赏罚分明(拼音:shǎng fá fēn mí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张敞传》。

“赏罚分明”的原义是依功行赏,论罪责罚,处理得清清楚楚;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褒义;也作“赏罚严明”。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赏罚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