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假装的;撒谎者不像惯常理解的那样会回避对方的眼神,反而更需要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说的话;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对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撒谎;男性鼻子下方有海绵体,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饰某些内容;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编造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能否流利准确地进行倒叙是判断对方是否说谎的标准之一;叙事时眼球向左下方看,这代表大脑在回忆,所说的是真话;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说话时单肩耸动,表示对所说的话极不自信,是说谎的表现;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微微上扬。看一个人是不是在撒谎,除了凭借你对他的了解之外,就是要注意他的眼神、动作、微表情,而且具体事情要具体分析,有些系统的心理学是不靠谱的。

关于lie to me

表情

·眉毛上挑并挤在一起表示恐惧。

·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假装的。

·当人陷入悲伤的时候,额头、眼角都应该有纹路产生。做过拉皮手术的人,会因为脸部肌肉麻痹,这种情况另当别论。

·假笑时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他们的表情是装出来的。

·抿嘴表示对自己的话没有信心。

·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会微微上扬。

·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显露出不屑,说明你的问题触到了对方的痛处。

·害怕、愤怒和性兴奋都会使人的瞳孔放大。

·眉毛上扬、下颚张开表示惊讶。

·眉毛朝下紧皱、上眼睑扬起、眼周绷紧,表示将要实施血腥暴力行为。

·说话时两边嘴角下拉、眼睛向下看表示尴尬。

·鼻孔外翻、嘴唇紧闭是生气的表现。

动作

·摩挲双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姿态。当你对自己所说的话感到心虚时,摩挲双手可以让自己安心。

·单边耸肩表示对自己所说的话不自信。

·人们说谎时常会不由自主地摸脖子,这是典型的机械反应。

·男人的鼻子里有海绵组织,当他想隐瞒什么,鼻子就会开始痒,此时就会下意识地摸鼻子。

·双手抱胸同时后退,是一种下意识地退缩,表明说谎者感到心虚。

·人们通常认为,说谎时人们才会避开与对方的眼神交流。事实却恰好相反。人们在说真话时,会因为回忆转移视线,如果他一直盯着你的眼睛回答问题,就是在说谎,因为他需要观察,看你是否相信他的谎言。

·手指向一边,眼睛却看向另外一边:当你绞尽脑汁捏造事实的时候,肢体却完全跟不上。

·人在撒谎时会下意识地弓起身子。

·人真正发怒的时候,生气的言语和行为应该是同步的。

·人们说到赞成某事时伴有摇头动作,表示他心里其实不这么想。

·向前伸出下巴是生气的表现。

·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到腿部(做好逃跑准备),因此手的体表温度会下降。

·揉眼睛是不情愿的意思,即使一个天生的盲人,在被要求做他不想做的事情时也会下意识地揉眼睛。

·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

·虚情假意不会有眨眼。

·与对方交谈时将篮球放在胸前,在彼此之间竖起了一道屏障,是焦虑的表现。

声音和说话方式

·人在说谎时,很难把谎言倒叙出来。他们会预先按顺序编好谎言,但从不会倒着顺一遍。

·说话缓慢轻柔:表明这个人的内心极度悲伤和焦虑。

·词语重复、声调升高都是说谎的表现。

·“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对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说谎。

·语速快表示当事人很焦虑。

·说话时语速加快意味着他的感情加重了。

·在谎言突然说出时,很多人以为撒谎要花更多时间来反应,但如果谎言已提前准备好,就会迫不及待说出来。

·回答与提问之间的时间差被称为反应潜伏期,反应潜伏期越长,说明回答者对真相有所隐瞒。

三个线索

暴露假表情

有三种线索可以告诉我们表情是假的:对话过程中的面部表情不对称、时间因素与相对顺序。

面部表情不对称

是指两边脸的动作相同,但其中一边的动作强过另一边。

科学家们发现,右脑似乎专司情绪处理,因此推想有一边脸可能更为情绪化。由于右脑控制左脸的许多肌肉,而左脑控制右脸,所以一些科学家认为,情绪在左脸上表现得应该比较强烈。至于扭曲的表情,即当一边脸的动作比另一边来得大时,显示情感可能并不是真实的,即不对称可以视为一种说谎线索,这是个意外的发现。

之所以说意外,有一个小插曲:率先宣布发现左脸表现情绪较强的科学团队使用的材料是跟我借用的大量照片。而且因为照片是我拍的,有一些内情并不为他们所知。

研究者萨凯姆和他的同事把我所提供的面部照片竖着切成两半,合成一张双左和一张双右的照片。人们看过这些图片后,都认为双左图片的情绪比双右图片的强。但我发现一个例外,即高兴时表情的强弱度却不分轩轾。萨凯姆对此并不在意,我却心里有数。因为我知道表情高兴的那些照片才是真情流露,是实验对象心情好的时候,我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拍摄的,至于其他,全是我要求他们移动面部肌肉而做出来的表情。

事实上,两边脸上由衷的表情并不会有所不同。只有故意装出来的、按别人要求摆出来的表情才会发生不对称,若非如此,例如发自内心欢喜的一张脸,就很少出现不对称。因此,不对称可以说就是假表情的线索。

时间因素

涉及面部表情的持续时间,以及出现快慢和消退快慢。这三种情况都能提供说谎线索。一般来说,长时段的表情——有的长达十秒左右或更长,通常约五秒,差不多都是假的。真正发自内心的表情都不长,除非情绪达到了极点,如欣喜若狂、怒气冲天或悲不自胜等,此时真正的情绪表情在脸上顶多停留几秒种。即使在极端的情况下,面部表情也很少能持续那么久。

在表情出现与消退的快慢上,并没有怎么样就是说谎线索的硬性规定。但惊讶例外,真正的惊讶,出现、持续与消退都很短暂,为时不到一秒。如果长过于此,通常不是戏谑(惊讶是在闹着玩的)、表情符号(惊讶是在表态),就是根本在假装,因为出乎意料的事情一旦弄清楚,当事人很快就会回过神来。如何装出惊讶的表情,大多数人都会,但惊讶来得急、去得快的特质,真正知道的人却不多。

相对顺序

相对顺序即表情相对于言辞流、声音变化及身体行为的准确定位。假设有人在生气,说了一句“我真是被你烦死了”,生气的表情若是在话讲过后才出现,大可断定表情是装出来的。但若在讲话同时,甚至话还没讲之前,表情已经出现了,真假就比较不容易断定。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之间的相对顺序,回旋的余地更小,再假设那个被烦得要死的人在生气,并重重捶打桌子,如果生气的表情是在捶打桌子之后才出现,同样可以断定是装出来的。事实上,任何与肢体动作不同步的面部表情都很可能是说谎线索。

摘录于《谎言 揭穿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中文版,部分段落有删节

趣读

数说谎言

·普通人在每10分钟的谈话中会说3个谎话。

·人脸的43块肌肉可以组合出1万多种表情,其中3000种具有情感意义。

·婴儿在6个月大时就会利用假哭和装笑引起父母的注意。

·英国人每天平均要撒4次谎,以此计算,一个英国人一年要说1460句谎话,如果按照平均年龄60岁计算,英国人一生要说8.8万句谎言。

·英国人最常说的谎言是“我很好”。

·男女在说谎数量上差异不小。男人每天说5句谎话,而女人只有3句。

·美国研究者发现,女性通常是为了让对方觉得好过一点,而男性说谎则是为了让自己显得优越。

·61%的女性希望异性在评论自己的外表时说谎。

·54%的谎言是人们可以看破的。

·81%的美国人每天都会说“善意的谎言”。

·65%的成年人会因为伤害伴侣的感情而选择说谎。

·英国父母从孩子出生到长大会对孩子说3000多个谎言。

·68%的女性会隐瞒自己的体重。

·当人们想隐藏真相时,比起打电话和面对面交流,他们更喜欢通过邮件方式。

·40%的成年人认为在做错事后对孩子说谎无伤大雅。

FBI“识谎”九式

从人类的测谎史就可以看出,机器始终是靠不住的,它们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勘破谎言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博弈,最终的判断还得依靠人。FBI早在1994年就已经在招聘探员时启用了谎言测试环节,他们在戳穿谎言方面有不少即使普通人也能借鉴的招数。

招式1:说谎者常会忘“我”

美国赫特福德郡大学的心理学家韦斯曼认为,人们在说谎时往往会感到不舒服,他们会本能的把自己从所说的谎言中剔除出去。比如,当你问你的朋友昨晚为什么不来参加派对时,如果他抱怨:“车坏了”,而不是“我的车坏了”,那么很有可能他在说谎。此外,说谎者也很少提及他们在谎言中牵扯到的人的姓名。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就“拉链门”事件在向公众讲话时,说的是:“我跟那个女人没有发生性关系”,用“那个女人”代替了“莫妮卡”。

招式2:反复问同一个问题

如果说谎者已经回答过两次同样的问题,那么他们就会认为“蒙混过关”了,并让身体放松下来。趁他们不注意时再次问到这个问题,此时,说谎者不是恼羞成怒,就会倾向于坦白。

招式3:看眼球转动方向

“说谎的人不敢看对方的眼睛”,人人都知道这句忠告。因此,高明的说谎者会加倍专注地盯着你的眼睛,并且瞳孔扩张。由于注意力太集中,他们的眼球开始变得干涩,这会让他们频繁地眨眼。另外一个方法是直接盯着说谎者的眼睛,看他眼球的运动方向。通常,当一个人编造谎言时,眼球会向右上方转动。当他们真的在回忆某事,眼球则会向左上方转动。这种“眼动”是一种反射动作,除非经过严格训练,否则是假装不来的。

招式4:滔滔不绝嫌疑大

人要想记住一个时间段的所有细节是很困难的。通常,人们在回忆某个时间段的各种细节时会反复纠正自己,把思绪理顺,这个过程中,他们难免会复述的磕磕巴巴。但是说谎者在陈述时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的,因为他们已经在头脑的假定情景中把一切都想好了,不过,这恰恰暴露了他们。

招式5:声音和声调反常

如果你问老公刚刚是谁打来的电话时,他突然开始像喜鹊一样说话,你得警惕了。说谎时音调升高往往是因为说谎者掩饰虚弱内心的表现。

招式6:笑容不对称

发自内心的微笑应该是均匀的,也就是说,脸部两边应该是对称的,并且在鼻子、嘴角和眼睛周围都会产生笑纹,而且真正的笑来得快,但消失得慢。伪装的笑容会有些轻微的不均匀,眼部的肌肉没有被充分调动,因而不会产生笑纹,假笑来得相对也会较慢。

招式7:观察微表情

真实的情感在脸上停留的时间往往转瞬即逝,如果某个表情停留的时间很长,就有可能是装出来的。

招式8:说谎时摸鼻子

有人说谎会脸红,这是因为多余的血液流到面部。鼻子其实也一样。当一个人说谎时,鼻子会因为充血膨胀几毫米,不过肉眼是很难分辨出来的。此时,说谎者往往会用手摸鼻子,这无疑是最明显的说谎信号。

招式9:摆弄手指

人在说谎时越是想掩饰自己的内心,就会有越多的小动作暴露出来,比如不停地摆弄手指,摩挲双手,转动手上的戒指,或者下意识地抚摸身体的某个部位

为什么会撒谎的人都很聪明,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是不是撒谎的人都要头脑灵活?

聪明还是不聪明,跟他会不会撒谎没有关系的,有的人会撒谎,但是并非聪明,而是情商高一些,或者人品有问题。而好多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撒谎的。喜欢撒谎的人不是真聪明,最终会害人害己。

说谎:

我们从小就被父母教育不要说谎话。可你们知道吗,说谎其实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心理学家也认为,说谎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特性。

在美剧《lietome》里说,一个普通人在谈话的时候,平均每10分钟要说3个谎话。生活里,夫妻之间每交流10次就有1次说谎。恋人之间,每交流3次,就有1次说谎。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带上一个隐蔽的摄像机和人们交流,发现大多数人平均每天说4个谎,男人平均每天说谎6次,女人平均每天3次。

如果刚认识某人,一个人基本每10分钟就能说2~3个谎。

(1)说谎是演化出来的本领。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类在感情上更愿意假装正面的、积极的感觉,所以会频繁说谎。

比如有时候说谎,是一种出于自我防御、自我保护的无意识行为,也可以说是为了避免人际冲突的退缩行为。有时候则是一种同理心的表现,出于善意而说谎。也有的谎言是因为迫不得已。

而站在生物学角度,说谎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现象之一,是生物为了更好地繁衍而演化出的本领,它根源于我们的基因。

比如,很多动物遇到比自己厉害的“敌人”,就会通过装死来躲过被吃掉的命运。

科学家认为,在演化过程中,那些善于说谎的祖先更睿智,他们懂得预计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和别人的言行对自己的影响,所以活下来的可能性更高。必须强调一下:这里说的是出于自我保护、社交需求的那种,不是欺骗、诈骗。

所以对人类来说,学会说谎也是儿童发育的自然阶段。我们出生后,随年龄增长会变得越来越会说谎。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对1200名2~17岁孩子进行了研究,发现2%的2岁幼儿会说谎,50%的3岁孩子会说谎,90%的4岁孩子会说谎;12岁以后,几乎每个儿童都会撒谎。

研究还发现,16岁以后,孩子说谎的比例降至70%。这是因为心智成熟使得孩子在社会学习中懂得了自我约束。

但是,既然说谎是人类天性,为什么有人说谎很轻松内心毫无波动,而有的人却一说谎就脸红心跳暴露一切呢?

(2)基因不让你说谎,你只能是个“直肠子”。

科学家发现,基因也能让人善于说谎。有些“直肠子”可能不是情商低,而是基因不让他们说谎。而善于说谎的人,也是得到了基因的支持。

2012年,美国富美生命科学学会(FumeiOrganizationofLifeScience)的研究团队发现,人类4号染色体上的APRIL基因可能是人类说谎与否的“开关”。

这个基因有三种不同的亚型,约18%的人携带的是APRIL*1基因,有50%的人携带APRIL*2基因,大约32%的人携带的是APRIL*4基因。

其中APRIL*4基因型的人天生难以说出谎话,APRIL*2基因型人群则属于中间型,而APRIL*1基因型的人则说谎比较容易,他们甚至有可能骗过大多数测谎仪。

科学家解释说,APRIL*1基因型的很多人,在现实中诡辩能力强,他们可以把假的说成真的,并让所有人深信不疑。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APRIL基因表达的蛋白,与人类大脑杏仁核区域的情绪调控有关。

人说谎时会有窘迫、羞愧、害怕被揭穿等不良的情绪压力,并且产生脸红、心跳的反应,是因为大脑的杏仁核给我们释放了负面情绪,帮我们控制撒谎行为。

而APRIL-1基因型会通过抑制杏仁核对情绪的调控作用,而导致一部分人说谎之后感受不到强烈的负面情绪,所以他们说谎比较容易。

但这不代表APRIL-1基因型的人爱说谎。会说谎,爱说谎,是两件事。前者只是生理机制,后者是道德机制。

而且科学家还强调了,APRIL-1基因只能解释自我保护、社交需求的说谎,和那些恶意的欺骗、诈骗行为无关。

他们用脑功能成像技术展示了那些恶意欺骗者的大脑活动发现,一般人说小谎只触动四个脑区域,而恶意欺骗者则触动了7个脑区,这说明有更多基因参与了反社会行为的决策。

这个“说谎基因”的研究已经发表在了Sciencemag上。

还有另外一项研究还表明,APRIL基因拷贝的数量还和人类大脑新皮层的大小成反比,越精于说谎的人脑容量越大。

(3)“说谎基因”让你长得不一样。

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每个部位与整体相连接,基因也是如此。

富美生命科学学会的进一步研究发现,APRIL基因还参与面部骨骼发育,继而影响到了人的面部特征,例如眼部周围骨骼的外形和结构、面部中央区域和头骨的外形。

不同基因型的人具有非常清晰的、可识别的面部特征。研究者招募了1061名来自不同种族、不同祖源的志愿者,把他们的基因型和面部结构进行关联研究,总结出了APRIL三个基因型所具有的典型面貌。

然后收集了全球各地共200多万人的基因样本和正面照片,通过训练人工智能系统细分了每个基因型代表的典型面貌,总结出了APRIL影响人类面貌的规律。

2017年,科学家在PNAS公布了一条重磅消息:他们可以根据APRIL基因分型还原一个人大致的长相——基因大头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