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20世纪末,随着中国与国际的日益接轨,母亲节这一节日在中国大陆各地日益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母亲节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人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当然,中国人的母亲节更有中国味道。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等礼物。

母亲节是什么时候?

母亲节是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在一月八日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瑞亚致敬。

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现代母亲节起源于美国。1914年,美利坚合众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并要求总统发布宣言,号召政府官员在所有的公共建筑物上悬挂国旗。

母亲节是在中国港澳台地区流行起来之后才进入大陆的。20世纪末,随着中国与国际的日益接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母亲节,母亲节逐渐被中国大陆的民众所接受。

那些母亲已经去世的人则佩戴白色石竹花,而母亲健在的人则佩戴红色石竹花。这一天,人们总要想方设法使母亲愉快地度过节日,感谢和补偿她们一年的辛勤劳动。

母亲节是什么时候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

母亲节(Mother's 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1914年,美国参众两议院将每年5月第2个星期日定为母亲节。不过这个母亲节并不具有世界性,很多欧洲国家仍有自己的母亲节,比如法国1928年才首次庆祝母亲节,而且是定在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中国本土母亲节更是如此。

关于母亲节的设立,很有故事的。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安娜·贾维斯的母亲认为,应该给予失去儿子的母亲们一种慰藉、一个纪念日,并希望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来赞扬全世界的母亲。母亲死后,安娜·贾维斯立志要实现母亲的夙愿,为此,她向社会呼吁,并获得各方面的强烈支持。

1914年,美国参众两议院将每年5月第2个星期日定为母亲节,并规定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表达对母亲的尊敬。而贾维斯夫人生前最爱的康乃馨花也成为母亲花(康乃馨,又称荷兰石竹、麝香石竹,是一种石竹科草本开花植物)。

根据习俗,在母亲节这天,人们在胸前佩戴石竹花:母亲已经去世的人戴白色石竹花,母亲健在的则戴红色石竹花。有时为了向母亲表示敬意,也会送母亲粉红色康乃馨。

母亲节什么时候

母亲节为公历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2019年母亲节为5月12日。中国最早的母亲节可以说是在农历三月十八日——传说这一天,是人类始祖、中华民族伟大母亲女娲的生日。在这天,百姓皆往女娲庙烧香拜祭。

《诗经》里说“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意思是,我到哪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于是,萱草成为中国古代母亲花,并被人们叫做忘忧草。至今在晋、陕、冀、甘等地民间仍有拜祭女娲的传统。

如果说女娲还停留在女神崇拜,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母亲节日,那么农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节,可说是中国最本土的母亲节了。盂兰是梵文Ullambana的音译,意为“倒悬”,盆是汉语,是盛供品对的器皿。合起来的“盂兰盆”是一种传说中超度祖先的仪式。

根据《佛说盂兰盆经》,释迦牟尼的弟子木莲(一译目连、目犍连),以“天眼通”(在梦中)看到死去的母亲在饿鬼道受饥饿折磨,处在一个倒悬的空间,瘦的皮包骨头。作为一个孝子,怎堪老母受苦,于是他立即以钵盛饭,借神通力量送给母亲吃。但其母抓饭,刚送到嘴边就化成火炭,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