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殷历、古历、汉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

2、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历法发展衍变过程中,二十四节气的出现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形成了农历。虽然,阴历、农历都俗称古历、汉历、夏历、旧历,不过阴历和农历是有区别的,传统上使用的夏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

阴历指的是农历吗

阴历是农历,但农历不仅是阴历。

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农历、殷历、古历、汉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

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球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历法发展衍变过程中,二十四节气的出现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形成了农历(汉历)。

阴历是农历么

阴历不是农历,我们常用的传统历法其实是结合了农历与阴历,我们如今常用的历法就是公历和农历,有时候我们也把农历称作为阴历,其实农历和阴历其实是有差别的。

农历不等同于阴历。

现代人一般会将农历称为阴历,其实二者不尽相同。因为中国的农历并不是单纯按月亮的运行规律计算,而是一种阴阳结合的混合历,即按月相的盈亏决定每个朔望月的长度,又按太阳的视运动周期决定每个回归年的长度,并按年对月进行加闰调整。

我们所说的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来制定的。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因此阴历的一个月叫做“朔望月”。“朔望月”也是月相盈亏平均周期的体现,古云“月有阴晴圆缺”,正是此意。那么,我国旧有的历法属于阴历还是阳历呢?其实都不算。准确来说是一种阴阳合历,一般称做“农历”。现在很多人对于农历和阴历傻傻分不清楚。其实,阴历和阳历之差,每年大约有十一天。如果,全部按照阴历的历法来算,在五年之内,就会发生在夏天过春节的稀奇事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置闰法”应运而生。每19年中设有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一年383天或384天,称为闰年。

一、阴历没有节气

阴历实际上也就指夏历,所有的年份都能够用平年或闰年来表示。平年一年分为12个月,闰年时则多一个月,一年有13个月。不同的月份也有大小的区分,大的月份有30天,而小的月份只有29天。阴历只表示月的个数以及每个大小月的天数,与天干地支以及二十四节气没有关系了。

所谓干支以及节气都是阳历的内容,农历便是以大小月为基础,融合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形成的。在农历上反映干支以及24节气,能够生动形象的展示不同季节所呈现的变化,也与民间的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的特殊纪念方式,不仅能够指时间,也能够表示出太阳、地球以及月球之间的相互关系。同农历相比,阴历比较欠缺的内容是不考虑天气的变化,无论地球如何绕太阳运行,也就是无论四季如何变化,阴历没有固定的时间点做表示。单单从阴历上看,人们无法判断出哪个季节何时到来或何时结束。

二、阴阳历有明显区别

阴历与阳历之间的区别十分明显,阳历年通常为365天或366天,没有例外。而阴历年相较于固定的天数而言,有时甚至会有一个月的时间差。无论是农历还是阴历,亦或是阳历的纪念方法,都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并且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人们所购买的日历,尤其是纸质日历,兼顾了阳历和阴历。即便是大月份通过公立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其日期底部也会标注有农历日期以及节气,非常方便。电子产品上的日历也兼顾了阳历和阴历的优缺点,不仅方便,同时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以及潮汐变化的规律。

农历是阴历吗?

又不是阴历。

中国传统历法还有中历、夏历、中历、中历等名称。农历不是单纯的阴历,而是阴阳结合。以月相的变化周期即太阴月作为月份的长度,加上支历的“二十四节气”,参考太阳回归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使平均历年适应回归年。

农历是以中国历法(阴历)为基础,结合阳历成分的一种历法。所以严格来说,中国农历不应该叫阴历,而应该叫阴阳合历。

相关内容:

农历的第一个月习惯上被称为正月。农历的十一月和十二月分别称为冬月和腊月,但很少用冬月。这就是“严冬”这个成语的由来,意思是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

农历一月的前十天习惯上依次称为初一,如正月初二称为正月初二;第十一至二十天和第三十天直接使用,如正月十五(元宵节)称为正月十五。

第二十一天到第二十九天习惯上按顺序称为第二十天,也有专家称之为纪念日。例如,第一个月的第二十二天被称为第一个月的第二十二天或第二个纪念日。农历的每个月都有不同的昵称。因为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所以2-9月几乎都是以植物为代表。以下是农历十二月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