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是当天晚上十一点到第二天凌晨一点。古代把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在两个小时。古时与现时对照:子时从夜间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丑时从一点到三点,寅时从三点到五点,依此类推,每隔两小时分别为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戊时、亥时。

半夜三更的三更是几点

半夜三更的三更是当天的23:00到第二天1:00。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一段,连同首尾共五个节点,称为五更。把晚上戌初一刻作为一更,亥初三刻作为二更,子时整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三更就是半夜,而三更天则是三更附近,也就是23:00到第二天1:00。
三更又名子时。古代中国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间段,首尾及三个节点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一夜有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一更在戌初一刻,称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二更在亥初三刻,名人定,又名定昏等。
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
三更在子时整,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四更在丑正二刻,名鸡鸣,又名荒鸡。五更在寅正四刻,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打更是古时汉族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

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23点到第二天1点。

“三更又被称为子时,指的是一天23点到第二天1点这段时间。

古代的时间为12时辰,也就是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生肖,而一昼夜分为一百刻,晚上有四十刻,首尾共有五个节点,统称为五更。”

关于中国古代时间记法:

古代的时间为12时辰,也就是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生肖,而一昼夜分为一百刻,晚上有四十刻,首尾共有五个节点,统称为五更。三更又被称为子时,指的是一天23点到第二天1点这段时间。

古代的时间并不是现在的24小时计时法,而是12个时辰,也就是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时辰则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且一昼夜分为一百刻,晚上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为一段,首尾共有五个连接点,统称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

三更半夜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把晚上子时整作为三更,三更就是半夜,而三更天则是三更附近,也就是在天的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

中国古代直至本世纪初,没有钟表之时,城乡都很流行夜间打鼓报时。大城市设有“鼓楼”,小镇或是乡村大宅院有“更楼”,每夜有值班更夫(巡视兼报时仆役),按时辰从更楼走出巡视一番,一路击鼓报时。今天在个别偏远乡村,仍然有以打鼓或是敲木梆来“打更”报时的。

二十四时辰制。

宋代以前,测量时间的是铜壶滴漏,一把钢尺插漏壶中,水平面上面,x时后y刻,一目了然。宋代发明了水运仪象台,齿轮带着托牌小人从门后经过,时辰小木人初现、时辰小木人正位两个标志就好判断了。

后来出现了时正,时正即时辰牌正位,比如:子初、子正、丑初、丑正、寅初、寅正、卯初、卯正、辰初、辰正、巳初、巳正、午初、午正、未初、未正、申初、申正、酉初、酉正、戌初、戌正、亥初、亥正,共二十四时,和西式的二十四小时完全一致。

古代词语"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在中国古代,当一天有十二个小时时,就开始从午夜开始计算。

子是十一点一,丑是一点三。寅,时间是3点15分。时为五一七。时为七至九,辰为九至十一。午为十一一,未为一三。申,时辰是三点一线∶五,酉,时辰是五点一线∶七。时间是七点到九点,时间是九点到十一点。


































































在半夜的时候。在古代,人们把一个晚上分为一更、二更、三更、四更和五更。

在中国古代,有看门人,相当于现代的巡逻队和保安员。每天晚上都要巡逻、看守,看守火灾、水灾、盗贼等公共安全。

当时是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人们刚刚吃完饭。这也是武乐时间。喝茶、讲故事、评书、看戏。二更,亥时,九一八,当听到更后,人们又叫了两天。三更,子时,1L点1分,更过三遍,三遍鸡鸣,也是人们常说的,在半夜,这时人们要睡着了。

四更,丑时,1点13分。此时打更者,四更天。五更,寅时,又称清晨三至五更。俗话说,月上西天,中国古代宫人起床,洗漱,准备早起。这时鸡鸣,唱鸡全白。这时是黎明。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指出来。

戌时(19一21)初更。叫定更,也叫定风。此时天黑风定,万籁俱寂,天地元气稳定,适于开始睡觉。

亥时(21一23)二更。夜已深,星辰显,五脏六腑相继排毒。宜静不宜动。

子时(23一1)三更。俗称半夜三更。阴气最重,北斗活跃,孤魂野鬼活跃。古人云“子不起卦,必遭祸殃。”

丑时(1一3)四更。鸡鸣一遍,诸邪退避。

寅时(3一5)五更。鸡鸣二遍,阳气开升,五脏开始活跃。。。。。

三更是几点

三更指的就是子时,子时是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1点。

按道家学说。由于古代每个夜晚分为五更天,一更便是戌时,亥时为二更,子时就是三更,直到寅时五更结束。子时对应的是晚间11点到凌晨1点,属于一夜中的一半,所以古人便将子时称为“半夜三更”。

古代一个时辰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因为古人休息较早,所以半夜时都熟睡了,那时的半夜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深夜了。

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 或 一百刻,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一段,连同首尾共五个节点,称为五更。把晚上戌初一刻作为一更,亥初二刻作为二更,子时整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

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一日有十二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古代晚上的时间为什么叫做“更”

其实是因为夜晚巡夜人员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所以夜晚时间就称为“更”。有的地方是用击鼓方式报时,夜晚时间还称为“鼓”。

所谓“几更天”或者“几鼓天”都是这个意思,“晨钟暮鼓”也是源自这里。

因为我国古代计算时间,并不像现在用时分秒,将全天共分为12个时辰。为方便计算,每个夜晚共有5个更次。

晚上8:00放到古代便是戌时,到了戌时,更夫开始正式工作,敲一遍锣,两下梆子。晚上10:00便是亥时,更夫敲两遍锣,两下梆子。到了午夜子时,便是三更天。直到丑时、寅时又分为四更、五更,敲完五更后,更夫收工回家。

除了夏季,春秋冬三个季节,每天凌晨5:00~6:00还会敲一次梆子。因为这三个季节日出时间,相比较于夏季有所延长,更夫还得额外“加班”一个小时。


十二时辰时间对照表

1、子时:作为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于零点换日。对照:北京时间23时~01时。

2、丑时:作为第二个时辰。丑时被称作鸡鸣。对照:北京时间01时~03时。

3、寅时:作为第三个时辰。据说,寅时是老虎最威猛的时刻。对照:北京时间03时~05时。

4、卯时:作为第四个时辰,破晓时刻,此时的太阳才微微露脸呢。对照:北京时间05时~07时。

5、辰时:作为第五个时辰,又名食时,孩子们吃早餐的时间到了!对照:北京时间07时~09时。

6、巳时:作为第六个时辰,快到中午时分,蛇会常常躲避在草丛中。对照:北京时间09 时~11时。

7、午时:作为第七个时辰,顾名思义也被称作中午。对照:北京时间11时~13时。

8、未时:作为第八个时辰,午后,可以小憩一会儿。对照:北京时间13时~15时。

9、申时:作为第九个时辰,也被称作夕时,猴子会在此时不停叫唤。对照:北京时间15时~17时。

10、酉时:作为第十个时辰,太阳悄然落山了。对照:北京时间17时~19时。

11、戌时:作为第十一个时辰,因为天还没有黑,万物处于朦胧中,所以被称作黄昏。对照:北京时间19时~21时。

12、亥时:作为第十二个时辰,夜深人静,所有人都静静地睡去。对照:北京时间21时~23时。



更在古代代表时间,是个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更代表两个小时。

更字有两种读音:(一、gèng)①又。例: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②复,还。例:而西人更有油画。③再。例:劝君更尽一杯酒。④更加。例:今日拒之,事更不顺。⑤另外。例:愿足下更虑之。(二、gēng)①轮流更替,交替。例:使将士更休。②更换,换。例:使史更敞衣。③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二小时。例:夜夜达五更。④经过。例:更二万年三万年而革亦可也。⑤更改。例:改了姓,更了名。

三更半夜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大概几点

1、三更是当天的晚上十一点到第二天凌晨的一点。古代把晚上戌初一刻作为一更,亥初三刻作为二更,子时整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由此可推算出三更是当天的23:00至第二天1:00。

2、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2个小时。古时与现时对照:子时是从夜间11点到次日凌晨1点,丑时是从1点到 3点,寅时是从3点到5点,依此类推,每隔2小时分别为卯时、辰时、已时、 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戊时、亥时。

3、古人还将夜里的时间分为更。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2个小时,从晚上7时开始起更,一更指7时至9时,_^更指9时至11时,二更指11时至次日凌晨1时,四更指1时至3时,五更指3时至5时。

半夜三更的三更是几点 半夜三更的由来

1、三更半夜的三更是23点至凌晨1点。古代把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古时与现时对照:子时从夜间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丑时从一点到三点,寅时从三点到五点,依此类推,每隔两小时分别为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戊时、亥时。

2、另外古人还将夜里的时间分为更和点。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一更指七时至九时,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四更指一时至三时,五更指三时至五时。

三更半夜是几点?

三更指 23-次日凌晨1点
古时一个时辰分八刻,即现在的15分钟为一刻,那样的话午时三刻-----即11:45 。
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
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
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
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
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
9时至11时为“巳时”,
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
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
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
9时至11时为“亥时”。
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我国古代计时的四个单位
古代计时单位是:时,更,点,刻。时也称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古时与现代时对照:
子: 从半夜11点到凌晨1点
丑: 从凌晨1点到3点
寅: 从凌晨3点到5点
卯: 5-7
辰: 7-9
己: 9-11
午: 11-13
未: 13-15
申: 15-17
酉: 17-19
戍: 19-21
亥: 21-23点
夜里的时间还分为更和点。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一更: 19-21点
二更: 21-23点
三更: 23-次日凌晨1点
四更: 1-3点
五更: 3-5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