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的桂阳是现在的桂阳县。

桂阳县,是湖南省辖县。位于湖南省南部,与永州、衡阳、郴州的9个县、市、区接壤,辖17个镇、6个乡、3个街道。总面积297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5余平方千米。是郴州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一个县,同是也是湖南省十强县之一。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三国时期的桂阳是哪里?

三国时期的桂阳郡正处于巨变时期。三国前期(吴蜀划湘江而治之前),桂阳郡地界与两汉时期相同,郡治在今湖南郴州,范围包括今衡阳南部和广东西北部,此时的桂阳县在今广东连州。《三国演义》中赵云所取的桂阳郡就是此桂阳郡。

三国后期,吴蜀划湘江而治之后,东吴对此地的辖区进行了调整,在桂阳郡北部设立了衡阳郡(“衡阳”之名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不是衡山郡),北部耒阳县分出新宁县(今常宁),一起划归衡阳郡,南部曲江、阳山、桂阳县(改名连县)等划归新设立的始兴郡(今广东北部)。三国后期的桂阳郡比之前的桂阳郡变小了不少,郡治仍然在今郴州,桂阳县被取消,后又另划地重建。

三国桂阳郡是现在哪里

     三国时期的桂阳郡在现在湖南省的东南部,三国时期前期桂阳郡所管辖的区域与两汉时期相同,范围主要是衡阳南部和广东西北部地区,三国后期以湘江划分吴蜀时桂阳郡属于吴国,因辖区被划分出去很多,所管辖的范围小了很多。

三国桂阳郡是现在湖南省东南部

      三国桂阳郡位于现在的湖南省东南部,与广东、港澳地区相邻,与永州、衡阳、郴州等9各县、市、区相接壤,三国时期以湘江为界,湘江以东的各个郡县都归于吴国管辖,以东的地区都归蜀国管辖,据此看桂阳郡当时归属吴国。

      三国时期的桂阳郡经历了巨变,三国前期吴蜀还未进行划江而治之前,桂阳郡所管辖的区域与两汉时期相同,郡治在目前的湖南郴州,范围就是现在的衡阳南部和广东西北部地区,三国演义中赵子龙计取桂阳指的就是这个地方。

      三国后期吴蜀分江而治桂阳郡归属东吴后,此地的辖区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北部设立衡阳郡、分出新常宁一起被划分为衡阳郡,南部曲江、阳山、桂阳县等被划分给始兴郡,三国后期桂阳郡被划分出大量的辖区,范围比之前小了很多。

三国中赵云取的哪个桂阳在哪

三国时期的桂阳城并不是今桂阳县城,而是今郴城。今桂阳城不是古桂阳城。

要想弄清这个历史真相,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秦汉及三国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秦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汉承秦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实行的也是郡县制。县属郡,郡属中央,县的长官叫县令或县长,郡的长官先叫郡守,后称太守,在东汉时期,郡上级多了一级政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先叫刺史,后称州牧。郡管县的二级地方行政制度,逐渐转变为州管郡、郡管县的三级地方行政制度。东汉建安时期及后来三国时期,实行的都是州、郡、县三级制度,但它的基础仍是郡县结构。

古代将地方政府衙署所在地称为治,故有郡治、县治,由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地方政府衙署外都筑有城郭,便有了郡城、县城。但郡级衙署一般不另行筑城,而是利用其下属的一个县城作为郡级衙署所在地。这样,就造成了郡县二级衙署同处一地,并同治一城的现象。

《后汉书·地理志》载:东汉末桂阳郡辖十一县,即郴、便(今永兴)、耒阳、临武、南平(今蓝山)、汉宁(今资兴)、阴山(今攸县境内)、桂阳(今广东连州)、曲江(今广东韶关)、浈阳(今广东英德)、含洭(今广东英德境内)。治所郴县,那么,桂阳郡和郴县的衙署共治郴城,郡城就是郴城,只不过是称其为桂阳城,而不称郴城。

由此可见,这个历史时期有两个桂阳,即桂阳郡和桂阳县,但刘备夺取的是桂阳郡,不是桂阳县。显然桂阳城就是桂阳郡的郡城,郡城就是郴县的县城——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