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制检索表时,首先将所要编制在检索中的植物或动物,进行全面细致地研究,而后对其各种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各种形态的相对性状,注意一定要选择醒目特征,然后再根据所拟采用的检索表形式,按先后顺序,分清主次,逐项排列起来加以叙述,并在各项文字描述之前用数字编排。最后到检索出某一等级的名称时,应写出具体名称科名、属名和种名。在名称之前与文字描述之间要用省略号连接。

检索表分为定距式检索表和平行式检索表两类。

如何做检索表?检索表分为几类?

定距式检索表00这种形式也叫退格式检索表。在编排时每两个相对应的分支的开头,都编在离左端同等距离的地方,每一个分支的下面,相对应的两个分支的开头,比原分支向右移一个字格,这样编排下去,直到编制的终点为止。
平行式检索表00这种形式也叫双项式检索表,每一项两个相对性状的叙述内容都写在相邻的两行中,两两平行;数字号码均写在左侧第一格中。
连续平行式检索表00将一对互相区别的特征用两个不同的项号表示,其中后一项号加括弧,以表示它们是相对比的项目,如下列中的1.(6)和6.(1),排列按1.2.3······的顺序。查阅时,若其性状符合1时,就向下查2。若不符合1时就查相对比的项号6,如此类推,直到查明其分类等级。
http://baike.baidu.com/view/1206258.htm
这上面有怎么制作

简述检索表编制的原理,常用的检索表有哪几种形式

检索表分类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为目的编制的表。目前,常用的 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动植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再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好像二歧式分枝一样,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检索表的制作方法

检索表的形式,常用的有双项式、单项式(连续式)和包孕式(退格式)3种,其中以前两种最为常见。现以弹尾目、缨尾目、直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和同翅目等6目昆虫为例,说明检索表的制作方法。
首先经过分析比较,归纳出6个目的主要特征,列表如下,以供制作检索表时选择使用: 目 名 口 器 翅 其它特征 弹尾目 咀嚼式 无 腹末有跳器 缨尾目 咀嚼式 无 腹末有1条中尾丝和1对尾须 直翅目 咀嚼式 前翅皮质,后翅膜质 后足跳跃式,或前足开掘式 鞘翅目 咀嚼式 前翅鞘质,后翅膜质 半翅目 刺吸式 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 喙着生于头部前端 同翅目 刺吸式 前后翅均膜质,或前翅略加厚 喙着生于头部腹面后端 根据上表中所列特征,制作成双项式检索表如下:
1.无翅………………………………………………………………………………2
有翅………………………………………………………………………………3
2.腹末有跳器………………………………………………………………………弹尾目
腹未有1条中尾丝和1对尾须……………………………………………………缨尾目
3.口器刺吸式………………………………………………………………………4
口器咀嚼式…………………………………………………… ………………5
4.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喙着生于头部前端………………………………半翅目
前后翅均膜质,或前翅略加厚;喙着生于头部腹面后端……………………同翅目
5.前翅皮质,后翅膜质;后足跳跃式,或前足开掘式…………………………直翅目
前翅鞘质,后翅膜质……………………………………………………………鞘翅目
双项式检索表的特点是,每一条中包含两项相对应的特征;所鉴定的对象符合哪一项,就按哪一项所指示的条数继续向下检索,直到检索到其名称为止;总条数为所含种类数(n)减1。
制作成单项式检索表如下:
1(4)无翅
2(3)腹末有跳器…………………………………………………………………………弹尾目
3(2)腹未有1条中尾丝和1对尾须………………………………………………………缨尾目
4(1)有翅
5(8)口器咀嚼式
6(7)前翅皮质,后翅膜质;后足跳跃式,或前足开掘………………………………直翅目
7(6)前翅鞘质,后翅膜质………………………………………………………………鞘翅目
8(5)口器刺吸式
9(10)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喙着生于头部前端………………………………半翅目
10(9)前后翅均膜质,或前翅略加厚;喙着生于头部腹面后………………………同翅目
单项式检索表的特点是,每一条中仅含1项,与其后括号中序号指示的特征相对应;所鉴定的对象的特征若符合,就连续向下检索,若不符合,就检索其后括号中的序号;总条数为所含种类数的2倍减2(即2n—2)。
制作包孕式检索表如下:
A.无翅
B.腹未有跳器……………………………………………………………………弹尾目
BB.腹末有1条中尾丝和1对尾须…………………………………………………缨尾目
AA.有翅
B.口器咀嚼式
C.前翅皮质,后翅膜质;后足跳跃式,或前足开掘式……………………直翅目
CC.前翅鞘翅,后翅膜质………………………………………………………鞘翅目
BB.口器刺吸式
C.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喙着生于头部前端…………………………半翅目
CC.前后翅均膜质,或前翅略加厚;喙着生于头部腹面后端………………同翅目
包孕式检索表一般仅在包含种类数较少时应用,且具有层次清晰的优点。但在种类数较多的情况下不宜应用。
无论是哪一种检索表,在使用时都必须从第1条开始查起,绝不能从中间插入,以避免误人歧途。另外,由于检索表受文字篇幅限制,其中只列少数几个主要特征,还有很多特征不能包括,所以在进行种类鉴定时,不能完全依赖于检索表,必要时须查阅有关分类专著与文献中的全面特征描述。

关于植物学检索表。怎么查,怎么制作?越详细越好

植物检索表是鉴定植物的工具,检索表编制方法常用植物形态比较方法,按照划分科、属、种(在园艺分类上还有品种)的标准和特征,选用一对明显不同的特征,将植物分为两类,如双子叶类和单子叶类,又从每类中再找相对的特征再区分为两类,仿此下去,最后分出科、属、种或品种,常见的植物分类检索表有定距式(级次式)、平行式和连续平行式三种。 查用检索表时,根据标本的特征与检索表上所记载的特征进行比较,如标本特征与记载相符合,则按项号逐次查阅,如其特征与检索表记载的某项号内容不符。则应查阅与该项相对应的一项,如此继续查对,便可检索出该标本的分类等级名称。使用检索表时,首先应全面观察标本,然后才进行查阅检索表,当查阅到某一分类等级名称时,必须将标本特征与该分类等级的特征进行全面的核对,若两者相符合,则表示所查阅的结果是准确的。 编辑本段分类(一)定距式(次级式)检索表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每对特征写在左边一定的距离处,前有号码为1,2,…,与之相对立的特征写在同样距离处,如此下去每行字数减少,距离越来越短,逐级向右收缩,使用上较为方便,每组对应性状一目了然,便于查找核对。只是如果种类较多时,行次偏斜,左空而右挤,行次变短,是其不足。 如: 1.植物体构造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低等植物) 2.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 3.植物体内含叶绿素或其它光合色素,自养生活方式 ……………………………………………………………………藻类植物 3.植物体内无叶绿素或其它光合色素,寄生或腐生 ……………………………………………………………………菌类植物 2.植物体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地衣类植物 1.植物体构造复杂,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高等植物) 4.植物体有茎和叶及假根…………………………………苔藓植物门 4.植物体有茎、叶和根。 5.植物以孢子繁殖…………………………………………蕨类植物门 5.植物以种子繁殖…………………………………………种子植物门 (二)平行式检索表 与内缩式检索表不同处在于每一对特征(相反的)紧紧相连,易于比较,在一行叙述之后为一数字或为名称。 如: 1.植物体构造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低等植物)…………………………………………………………………………2 1.植物体构造复杂,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高等植物)…………………………………………………………………………4 2.植物体为菌类和藻类所组成的共生体…………………地衣类植物 2.植物体不为菌类和藻类所组成的共生体 …………………………………………………………………………3 3.植物体含有叶绿素或其它光合色素,自养生活方式 ……………………………………………………………………藻类植物 3.植物体不含叶绿素或其它光合色素,营寄生或腐生 ……………………………………………………………………菌类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和假根…………………………………苔藓植物门 4.植物体有根、茎和叶………………………………………………5 5.植物以孢子繁殖…………………………………………蕨类植物门 5.植物以种子繁殖…………………………………………种子植物门 (三)连续平行式检索表 将一对互相区别的特征用两个不同的项号表示,其中后一项号加括弧,以表示它们是相对比的项目,如下列中的1.(6)和6.(1),排列按1.2.3 的顺序。查阅时,若其性状符合1时,就向下查2。若不符合1时就查相对比的项号6,如此类推,直到查明其分类等级。如: 1.(6)植物体构造简单,无根、茎、叶分化,无胚。(低等植物) 2.(5)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 3.(4)植物体有叶绿素或其它光合色素,营独立生活 ……………………………………………………………………藻类植物 4.(3)植物体不含叶绿素或其它光合色素,营寄生或腐生 ……………………………………………………………………菌类植物 5.(2)植物体为藻类和菌类的共生体……………………地衣类植物 6.(1)植物体构造复杂,有根、茎和叶分化,有胚。(高等植物) 7.(8)植物体有茎、叶和假根……………………………苔藓植物门 8.(7)植物体有根、茎和叶 9.(10)植物以孢子繁殖…………………………………蕨类植物门 10.(9)植物以种子繁殖…………………………………种子植物门 编辑本段植物检索表的使用 检索表有两种常见的形式,即定距(二歧)检索表和平行检索表.在定距检索表中,相对应的特征编为同样号码,并书写在距书页左边同样距离处,每个次一项特征比上一项特征向右缩进一定距离,如此下去,每行字数减少,直到出现科,属,种.在平行检索表中,每一对相对的特征紧紧相接,便于比较,每一行描述之后为一学名或数字,如是数字,则另起一行(参见教课书第5章的有关内容). 在 使用 植物检索表 时,首先要能用科学规范的形态术语对待鉴定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准确的描述,然后根据待鉴定植物的特点,对照检索表中所列的特征,一项一项逐次检索,首先鉴定出该种植物所属的科,再用该科的分属检索表查出其所属的属,最后利用该属的分种检索表检索确定其为哪一种植物. 注意: 1. 待鉴定植物要尽可能完整,不仅要有茎,叶部分,最好还有花和果实,特别是花的特征对准确鉴定尤其重要; 2. 在鉴定时,要根据看到的特征,从头按次序逐项检索,不允许跳过某一项而去查另一项,并且在确定待查标本属于某个特征两个对应状态中的哪一类时,最好把两个对应状态的描述都看一看,然后再根据待查标本的特点,确定属于哪一类,以免发生错误.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开放分类:
采纳哦

如何编制植物的定距式检索表

利用植物的茎,叶,花等结构特征进行编译。

编制检索表时,首先要对检索中需要编译的动植物进行全面,详细的研究,然后比较分析各种形态特征,找出各种形态的相对特征。

然后,根据使用的密钥表的形式,区分主要顺序和次要顺序,逐项排列,并在每个文本的描述之前用数字排列。

使用动植物检查表时,应仔细观察或解剖动植物标本,了解各个器官,并仔细检查关键项目。对于完全匹配的项目,请继续向下搜索,直到搜索结束。

扩展资料:

植物分类关键字使用二分分类法进行编译。也就是说,选择一些植物和其他植物的主要区别特征,并排列成相对的项目编号,然后各自的项目下选择主要区别特征,然后排列成相应的项目编号,依此类推直到确定编号分类等级。

使用检索表时,将标准树的特征与检索表上记录的特征进行比较。如果样品的特性与记录一致,则一一参考。如果功能与检索表中记录的某个项目编号的内容不匹配。应查询与该项目相对应的项目,并可以通过继续检查来检索标本的分类级别名称。

使用钥匙时,应首先全面观察标本,然后再查找钥匙。当找到某个分类等级的名称时,必须充分检查样品的特性和分类等级。如果两者匹配,则表明引用结果正确。

检索表是怎样编制的?它有什么作用?

 检索表( Key )是鉴定昆虫种类的工具,是为了便于分类鉴定而编制的引导式特征区别表。它广泛用于各分类单元的鉴定。 检索表的编制是用对比分析和归纳的方法,从不同分类单元的特征中选出比较重要、明显而稳定的特征,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绝对性状,做成简短的条文,按一定的格式排列而成。 检索表常用格式有双项式、单项式和包孕式三种,每种格式各有特点。其中,以前两种最常见。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格式的检索表,在使用时都必须从第一条开始查起,绝不能从中间插入,以免误入歧途。另外,由于检索表受文字篇幅限制,只列少数几个主要特征,还有很多特征不能包括,所以在进行鉴定时,不能完全依赖于检索表,必要时须查阅有关分类专著与文献中的全面特征描述。 看下百科就好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12062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