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祯皇帝在位期间大将最出名的是四藩王: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他们的相关介绍如下:

1、定南王孔有德:原为毛文龙部将,毛文龙死后,于崇祯四年发动吴桥兵变,不久投降后金。崇祯九年,受封为恭顺王,出征朝鲜、锦州、松山等地。八旗汉军成立时,被编入汉军正红旗;

2、靖南王耿仲明:辽东盖州卫人,康熙十二年,清廷下诏撤三藩,耿精忠反,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蓄发恢复衣冠,与吴三桂合兵入江西,被清军镇压,遂降;

3、平南王尚可喜:祖籍山西洪洞,后

明朝崇祯皇帝在位期间大将有哪些

史可法。

最出名的是四藩王: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

然后就是祖大寿、洪承畴、续顺公沈志祥、义王孙可望、孟乔芳。

还有额驸李永芳、马光远、孙得功、金砺、鲍承先、祖泽润、祖泽溥、祖泽洪、祖可法、祖泽远、张存仁、李国英、刘武元、陈锦、刘芳名、左梦庚、田雄、马得功、张天禄、许定国、刘良佐、赵之龙。

明朝万历和崇祯时代,除戚继光、李成梁、袁崇焕外,还有哪些名将?

在电视剧中,我们都感觉万历皇帝是个没有多大才能,治理国家并不怎么出色的一个皇帝。我们自然感觉到明朝的良将也不会很多,但是恰恰和电视剧中渲染的相反,自古英雄出乱世,明朝的鼎鼎有名的大将还是有很多的。

除了戚继光,李成梁,袁崇焕以外,还出现了李如松,卢象升等名将。在万历二十年的时候。李如松接受了抗击在宁夏作乱的鞑靼人,此时他的身份是讨逆军务总兵官,这已经是相当高的职位了。在他领命之前,鞑靼首领联合蒙古河套部落的叛军已经打败了好几拨的明军。可见他的任务相当的艰巨,这个职位也是个烫手的山芋,不过他没有辜负皇帝对他的期望。

他带领军队掀开了“万历三大征战”的序幕,从他带领的明军到达宁夏,到九月宁夏城被攻下,叛军完全失败,他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后来,他又被派遣到朝鲜战场,在激烈的对抗中他临危不惧,用奖励的手段奖励军队,顿时士气大振,在戚家军的配合下,他们成功的让侵略者铩羽而归。

明朝后期,各地的人民纷纷起义,各地的动乱不断。这时卢象升便发挥了他的才能,他在崇祯二年,招募了万余人开始了平乱事业。从京城周围到西部一带,从湖北到四川,从山东到湖广,基本上所有的平乱战斗他都参与了。清朝有人说“明之亡,始于孙高阳退位,成于卢忠烈之死败。”

明朝万历、崇祯时代有哪些名将?

万历是明朝皇帝神宗朱翊钧的年号。在万历初年,在明朝名臣张居正的主持下,明朝国力得到大力的回升。但张居正一死,朱翊钧便开始放纵。在与朝臣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居然能够三十年不上朝。朝政开始走向瘫痪,国家也开始走上下坡路。

但是,即便如此,万历还是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这三大征分别为平定宁夏叛乱,援朝抗日战争和平定播州叛乱。这三大征都取得了胜利,但是国力也受到了极大的损伤,造成后来努尔哈赤的崛起。

在万历时代,南方的倭乱暂时平定,北方的蒙古部落的袭扰成为主要威胁。在北方镇守的是两员名将,一个是镇守蓟州的,大家都熟悉的戚继光。另一个是镇守辽东的李成梁。

这两位万历的名将保卫了明朝北方的边疆。后来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接替他父亲继续镇守辽东。也成为一时名将。

李如松参加了三大征中的两个,也就是宁夏战役和援朝战役。都取得了胜利。在朝鲜,他率领的军队强攻平壤,一举将日军击退到南方。在碧蹄馆之战,以少胜多,力挫日军。稳定了朝鲜的战局,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还有一员猛将名为刘綎,号刘大刀,也是参加了播州之战和援朝战争的老将,可惜战死在萨尔浒战场上。

崇祯朝的名将更多一些。因为崇祯朝内外交困,所以用兵多,涌现出的将领也就更多一些。但是这些将领一般都没有能够得到善终。

比较有名的有袁崇焕。这个将领在宁远之战打败过努尔哈赤,后来在北京之战中打败皇太极。因为崇祯的猜忌,被扣上通敌卖国的罪名,凌迟处死在北京。

他手下的关宁铁骑是明朝的一支劲旅。这支部队的将领满桂、赵率教战死,祖大寿和后来的吴三桂降清。

还有一个将领毛文龙,他能力出众,团结难民,自成一军,袭扰满清后方。后被袁崇焕处死,部下一部战死,一部降清。

熊廷弼守辽东,稳定局势,后因党争处死。孙承宗,主持修建宁锦防线,后退休在家,被入关的清军杀害。民国的时候,他的子孙孙殿英以报仇为名,挖了东陵。

孙元化,组织训练了当时中国最精锐的一支火器部队,因为部下兵变,被朝廷杀死,部队瓦解。其中的一部叛逃满洲,成为清军的火器部队主力。

与满清作战,战死关内的有卢象升等。松锦之战投降的洪承畴,被俘不屈而死的曹变蛟。

和农民军作战而死的有孙传庭,曹文诏。这两人都是一时之良将。被明朝自己所杀的还有贺人龙。

总之,明朝不缺少良将,可局势已坏,无力回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