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作分三点:

1、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现有设施,挖掘培训潜力,做好再就业培训工作。对于具备条件且承担再就业培训任务比较好的教育、培训单位,经劳动保障部门确定,可以作为再就业培训定点单位,给予相应的扶持。对于组织下岗职工中的困难群体人员进行培训的,给予适当经费补贴。

2、充分利用行业和企业现有的培训设施和师资力量,对下岗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转岗转业培训。行业和企业的再就业服务中心要指定专人负责组织下岗职工的培训工作。

3、劳动保障部门主动承

如何组织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

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社会团体、民主党派以及公民个人参与培训计划的实施,联合教育部门的大专院校、职业学校为再就业培训增添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利用现有设施,挖掘培训潜力,做好再就业培训工作。对于具备条件且承担再就业培训任务比较好的教育、培训单位,经劳动保障部门确定,可以作为再就业培训定点单位,给予相应的扶持;对于组织下岗职工中的困难群体人员进行培训的,给予适当经费补贴;(2)大力鼓励和支持行业部门和企业做好下岗职工转业培训工作。充分利用行业和企业现有的培训设施和师资力量,对下岗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转岗转业培训。行业和企业的再就业服务中心要指定专人负责组织下岗职工的培训工作,并根据下岗职工分流安置计划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再就业培训计划和措施。对准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或即将兼并破产的行业和企业,要加大在职职工的培训力度,进行失业风险、竞争意识教育和多种新技能培训,为其转业转岗准备条件;(3)劳动保障部门要指导所属的就业训练中心和技工学校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承担再就业培训任务,发挥骨干作用。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使培训经费的使用与市场需求及培训机构的业绩挂钩,同时,可采取培训资格认定、培训项目招标、培训成果考核等方式,使培训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取得直接促进就业的效果。还可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下岗职工变被动等待救济为主动参加再就业培训。积极运用广播电视、函授教育等手段,为下岗职工自学技能提供远程教学和辅导。通过组织政策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等多种形式,推动和指导再就业培训工作的开展。

怎样帮助下岗女职工实现再就业?

(1)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对下岗失业女职工的各项政策,维护下岗女职工的合法权益。目前,许多女职工组织积极参与企业下岗分流方案的制定,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向用人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如“不得安排夫妻同时下岗”,“不得安排因公致残,处于孕、产、哺乳三期的女职工下岗”,鼓励用人单位优先招用大龄下岗女工等,对企业的下岗程序和用工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同时,还要督促有关方面认真落实“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做到“应保尽保”。

(2)加强对下岗失业女职工的思想教育,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女职工组织要帮助她们克服依赖政府、企业的“等、靠、要”思想,引导下岗失业女职工到个体、私营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广阔天地去施展个人的才华,鼓励她们自谋职业或组织起来创业。自办经济实体来实现再就业,并树立再就业的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大力宣传她们再度创业的成功经验,宣传她们以自己辛勤劳动和辉煌业绩赢得社会尊重,实现自身价值的先进事迹。

(3)协助有关方面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提高下岗失业女职工的竞争能力。女职工组织要动员、鼓励下岗失业女职工努力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为实现再就业创造条件。

(4)为实现动员和依靠社会各界力量,采取多种途径增加就业岗位,积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要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为配合政府和有关方面拓宽就业门路,帮助女职工多渠道实现创业和再就业建言献策。

(5)做好对生活困难的下岗失业女职工的帮扶工作。女职工组织要满腔热忱地为她们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送温暖,要建立女职工干部与生活困难的下岗失业女职工的联系制度和领导干部包户帮困的目标管理制度。要号召广大女职工发扬友爱和奉献精神,广泛开展对有困难的下岗失业女职工的“帮困扶贫”、“爱心助学”、“姐妹牵手结对子”等多种形式的援助活动。

针对摆地摊下岗职工怎么再就业

针对摆地摊下岗职工怎么再就业有以下治理措施。

1、贴近社区,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宣传政策。

2、通过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印发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指南,利用商业银行贷款创业成功的下岗人员作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的积极性。

3、设立专营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定期与劳动就业部门和创业人员进行信息沟通,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制定并完善相关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4、开展回访辅导,给予下岗职工免费技能培训,方便其再就业。

浅谈街道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制度

浅谈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制度

职工下岗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计划经济长期积累的矛盾在就业问题上的集中反映。目前,在我区,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区的下岗人数和失业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再就业形势之严峻,已成为影响全区工作发展的严重社会问题,直接关系到全区的经济发展与繁荣、社会的安宁与稳定。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在当前,要把扩大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加快经济发展,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笔者主要从中央、省市关于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各项决定出发,明确要实现的目标,提出存在的问题,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和经验。

《一》街道再就业工作的现状

(一)下岗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当前,我区面临的一个严重困难就是下岗人数增多、就业压力增大。随着体制的转轨、结构的调整、企业的减员增效等改革力度的加大,下岗和失业大量增加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事实。截止到2008年底,据统计,我区5万多从业人员,失业人数约3500人,其中大部分来自国有及集体企业,通过区领导的多方努力,实现就业再就业3402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216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明年形势会越来越严重,随着许多厂的破产重组,会有大量人员加入到失业队伍中来。明年我区应届高中毕业生、职专生及大学毕业生不下千人。据统计,事业单位“隐性”富余职工也在20%以上。这部分“隐性”富余职工将 随着机关事业单位的减员增效而步入下岗的行列,问题的严重性正在于此。

(二)再就业难度大。目前,我区原有的国有集体企业的规模难以扩大,原有的岗位已经饱和,有的企业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处于转产甚至停产状态,整体上处于向外排放劳动力状态,根本不具备吸纳新的劳动力就业机会。所以,从今年和明年来看,我区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数将远远高于所安置的再就业人员的基数,失业队伍将继续扩大。

(三)下岗无序现象较突出。当前,我区的下岗行为具有极大的无序性,这其中有政策方面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则在于许多企业、行业的领导趁机甩包袱,将负担转嫁于社会,为此政府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对企业用人制度的宏观调控,切实规范下岗行为,化无序为有序。

(四)再就业工作应统筹运作。当前,再就业工作已不是暂时的政府行为,它将成为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因为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现象将长期存在。虽然我区已成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各行业主管部门和有下岗职工的企业都成立了相应的再就业服务组织,再加上各镇、街道办事处原有的劳动服务办公室,再就业的网络已经形成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总的来看,这项工作在统一指挥、协调运作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大,各镇、企业、街道、居委会之间尚缺乏沟通和横向联系,工作中有流于形式的情况。另外通过调查还发现我区有一半以上的失业人员找工作不是通过再就业网络,而主要是通过亲朋好友等各种社会关系的帮助。由此可以看出,我区的再就业服务网络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完全发挥出来。因此,加强再就业工作的统筹运作,已成为希望再次就业的失业职工的一致愿望。

(五)下岗再就业的政策宣传不够。许多下岗职工对再就业政策不了解,不知道应享有的各项优惠政策,更不知道应如何去办理各种手续。

《二》再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单一。从现有的情况看,短期培训多,长期培训少;初级培训多,中级以上培训少。很多培训只是走过场,半天时间也算是一次再就业培训。培训内容上,很多只是读读文件,听听报告,联系实际的技能培训少,培训后往往不能掌握任何技能。一些培训机构不了解下岗职工想学什么,只管按计划招生,培训的工种、课程不符合市场需要。许多下岗职工再就业从事的是360行之外的新职业,诸如净菜配送、邮件速递、护工、保洁、小手工艺、家庭服务等等,没有多少培训机构开设这类课程。还有许多下岗职工想到农村承包荒山荒地,发展种养殖业,但苦于没有从事农业的技能和经验,不敢轻易地迈出这一步。已经在农村发展、有所收获的下岗职工,有几个是再就业培训中心培训出来的呢只重技能传授,忽视引导和心理教育。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个人在失业以后会有种种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影响他们参加技能培训,并导致盲目择业,而盲目择业极易导致迅速再失业。

(二)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给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源配置应该由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因此,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也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引导他们通过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实现就业。但由于劳动力市场目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内,仍将处于绝对的供大于求的状况,而失业人员绝大部分又缺乏相应的市场就业竞争能力,因此,仅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力量有限,大部分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会相当困难。

(三)失业人员的择业观念和用工企业的用工观念至今仍存在一定偏差。一些下岗失业人员的择业观念至今仍然没有彻底转变,不愿干脏活、累活、伺候人的活。有关部门多次为下岗失业人员举办再就业招聘会,许多失业人员都挑肥捡瘦,致使近几年来举办的再就业招聘会,每次双方的成功签约率一直提高不上去。当然,用人企业也存在很大问题,企业的用工观念有很大的歧视性,突出表现在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待遇歧视等方面比较严重,对扩大再就业规模影响很大。

(四)劳动力市场发育缓慢。失业人员再就业,政府包不下来,政府也不应该包下来。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劳动力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必须尽快发育成熟,通过市场导向的再就业机制安置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但我区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发育一直处于不成熟状态。其突出表现为现有城乡分割、区域分割、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现象比较突出,市场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如何培育扶持职业介绍、中介服务组织,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总体设计的重大课题。

(五)因家庭原因就业困难的特殊条件或因素,有的确实因故不能从事长久而稳定或远离家庭的工作,这也无疑成为他们实现就业的难点。

三、针对再就业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建立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以科学的职业指导、信息网络和公共职业介绍服务为依托,建立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的就业制度和就业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逐步过渡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就业。实行国家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和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市场就业新机制。完善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主要包括科学的职业指导、完善的信息网络提供和全面的公共职业介绍服务三个方面的内容。

1、科学的职业指导和全面的公共职业介绍服务。职业指导是指职业中介机构、咨询机构或教学培训机构,通过对求职者(或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职业咨询与指导服务。帮助求职者进行科学的职业选择,帮助用人单位招聘用人。今年以来我区积极抓好职业介绍和“一站式” 就业服务政策落实,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区就业服务机构积极实行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档案管理、社会保险续接的“一站式”服务,极大地方便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截止目前,已举办招聘洽谈会65次,并开设了微机、挡车、机械制造等多个专业培训,为9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介绍工作。但从总体来讲,我区的职业指导工作仍然处在较低水平,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立足于我区实际情况,要搞好职业指导工作,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掌握合理开发与利用劳动力的规律。职业介绍机构要经常分析当地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劳动力供求情况以及就业发展趋势。收集就业信息加以归纳,运用政策导向和现代科学手段与方法,对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职业咨询服务。

(2)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职业分析。职业介绍机构应从实际出发,根据社会需求,对当地有代表性的一些职业群的性质、特点、发展趋势及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进行分析。用以指导求职者了解社会职业情况与要求,使之认识到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各种职业只体现分工的不同,而无高低贵贱的差别。从而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能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与创业本领,争取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3)帮助求职者了解个性特点和所适合的职业。职业介绍机构可以运用科学手段和方法对求职者职业个性、能力、气质与性格等各方面进行测量与评定,使之了解自己个性的长处和短处,分析自己所适合的职业。

(4)引导求职者正确选择职业。职业介绍机构要引导求职者根据社会需求和个性特点合理选择职业。根据职业要求介绍其进入相应的培训机构,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发展职业能力。

(5)帮助用人单位选拔合格的劳动者。职业介绍机构要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规格,提供科学手段,帮助他们选到合格的劳动者,以满足各行各业的工作需要。

2、完善的信息网络提供。目前我区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就业信息网络,这对于做好再就业工作是个很大的限制。就业信息网络主要依靠电脑网络的互联,形成终端和终端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共享。已经建立起就业信息网络的地区,充分利用网络的流通性和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建立起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就业和再就业信息网络,大大方便了再就业人员了解就业信息,使他们能够随时了解劳务市场的需求,寻找就业的机会。对于我区来说,政府应该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顺应发展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网络提供。

(二)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动态管理,形成劳动资源管理的新体系。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动态管理主要是指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基础情况档案和就业再就业数据库,随时掌握人员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在就业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我区目前在下岗失业人员动态管理工作方面已经有所成效,据统计以有近万人已进入区劳动服务部门的动态管理范围之内。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动态管理,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利用建立的各级劳动保障中心,深入调查,了解情况。我区已在镇、街道和居民委员会建立起劳动保障中心,为使服务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数,各级劳动保障中心要对本辖区范围内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普查、登记,做到进千家门,知千家情,点人知名,点名知人。逐门逐户对辖区居民的就业情况、就业愿望、经济状况以及城镇低保情况等进行登记,并做到建档建卡。

2、提供就业信息,及时推荐他们就业,实行上岗一人销号一人,下岗一人登记一人,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

(三)以发展特色经济和功能社区建设为契机,向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多层次、宽领域的再就业服务。今年以来,我区把扩大就业作为优先工作目标,积极抓好就业岗位开发工作,努力作到经济发展到哪里,岗位开发就跟踪到哪里。截止目前,通过招商引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企业破产重组和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拉动了经济增长,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新增就业岗位4276个。其中,新兴商贸企业安置人员770个,工业项目安置人员1160个,市场安置人员680个,社区新增就业岗位387个,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联合就业1270余名。农村劳动力输出6911人,其中市外5340人、省外1543人、境外28人。要进一步做好向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服务,结合我区实际,必须在发展特色经济和建设功能社区方面做好工作,才能够开拓出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

1、发展特色经济。经济的发展是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关键因素,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满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需求;只有经济发展了,政府才能拿出更多的专项资金投入到再就业工程中去。从我区实际出发,搞好周村区的经济,实际上是个如何搞好县域经济的问题,而搞好县域经济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我们认为,从发展特色经济的角度出发,搞好我区的经济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要破除“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树立“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不求其全,但求其佳”的特色经济新观念,要用全局思维的观念来审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全省(市、自治区)、全国乃至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中,选准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

(2)改善投资环境。一是要营造适应经济发展的思想舆论环境,要树立“投资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观念。二是要营造优惠的政策环境。要改革现行市场准入制度,降低企业注册登记门坎和设置成本,禁止行政性、行业性垄断,规范市场秩序,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壁垒。三是要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和减少行政审批。四是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坚持依法治县,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3)构建“三大机制”。要从根本上解决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促进县域特色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着力构建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三大机制”:一是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结构决定质量,结构决定效益。要以市场为向导,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基本要求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发展后劲足、市场竞争力强、运行质量高、效益好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二是建立先进的技术进步体系。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县域经济的装备和技术水平,增大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的科技含量。培育县域经济的创新机制,增强人才竞争优势、技术竞争优势和信息竞争优势,构筑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信息平台。三是建立灵活的经济营运机制。要加快资源的整合和企业的兼并重组,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推进、产业化发展,形成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新机制和新模式。

2、建设功能社区。从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角度出发,建设功能社区的主要内容是规范发展社区服务业。要根据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因地制宜地开办各种便民服务项目。大力鼓励、支持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在推动家政服务社会化的同时扩大就业。要根据城市建设和管理需要,公安、交通、园林以及环保部门积极配合社区建设,努力开发保安、保洁、保绿、交通协管、文明乘车监督等公益性岗位。今年以来,我区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新增就业岗位387个,促进了再就业工作的开展。但我区的社区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搞好我区的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功能,通过深层次发展社区服务业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1)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切实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通过发展社区服务扩大就业,政府一定要放宽对从事社区服务领域的经营政策,鼓励人们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业。特别是对微利服务项目应落实各种税收和减免行业性收费等优惠政策。如上海市对经过认定的劳动组织,在三年内可以免交营业税、所得税等地方税,并免缴除法定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以外的其他各类社会性缴费。从全局来看,目前最关键的不是再出台多少新的优惠政策,而是要把现有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对于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参与社区就业的,可以携带一定的扶持资金进入,享受一次性开办补助费的支持。对于从事社区服务业收入达不到一定标准的,可以从相关基金中出资补助到规定的水平。总而言之,在不降低国家原有对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资金支持的前提下,将被动领取救济金转变为对社区就业人员的扶持,用活这笔资金;并且提高资金到位的速度,加快资金的运营周期。除此之外,社区就业促进领导小组应该筹集经费对一般劳动者从事社区服务业提供贴息贷款或者银行贷款担保,切实解决资金困难。

(2)协调合作,简化手续。再就业工作是一件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社区就业涉及工商、税务、计划、劳动保障、城管、卫生等方方面面,各管理机构均有自己的管理权限,应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协调配合,简化手续,为符合要求的经济实体提供方便。如对有意创办经济实体或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经过认定符合开办条件者,可以削减繁杂冗长的各种手续,由劳动保障部门或专门机构确认,其他各站则畅通无阻

(3)引导城市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创办社区服务业,或者去社区服务机构就业。国家可以出资,由政府各级劳动管理部门,在对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同时,也可以举办怎样开办和管理社区服务业的培训,通过培训了解开办社区服务业的程序与管理知识,促进更多的下岗者自己创业、自己就业。

综上所述要比较好的解决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必须从多方面考虑,真正把各级政府关于再就业的政策贯彻到实处,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保持稳定与扩大就业的关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我国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