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于应天府,即今南京地区。

公元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即今北京地区。

应天府,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为明朝前期首都,下辖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等地区。

顺天府是明朝的最高地方行政机关,其辖区划分为四个厅。西路厅分管涿州、大兴、宛平、良乡、房山,东路厅分管通州、蓟州、三河、武清、宝坻、宁河、香河,南路厅分管霸州、保定、文安、大城、固安、永清、东安,北路厅分管昌平州、顺义、怀柔、密云、平谷。

明朝的首都在哪里?

明朝的三个都城分别是北都北京和凤阳。

明太祖朱元璋占领了应天之后,向西讨伐陈友谅,向东击败了张士诚,彻底站稳了脚跟。应天可谓是朱元璋的崛起之地,但是朱元璋打下江山后,想要定都他的故乡,安徽凤阳。

在永乐7年,丘福10万兵马全军覆没更让这个问题变得严峻。为了稳定明朝的统治,明成祖朱棣在永乐12年迁都北平,改称顺天。

明朝行政区划

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1370年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改为都指挥使司。1427年弃安南后,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包括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

共设置十六都司、五行都司、二留守司。其中十三个是与布政使司同名的都司,其它三个是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

五行都司是陕西(治甘州卫,今张掖)、四川(治建昌卫,今西昌)、湖广(治郧阳卫,今湖北郧县)、福建(治建宁府,今建瓯市)、山西(治大同府)。两留守司是洪武年间设置的中都留守司(今凤阳)和嘉靖年间置于承天府(今湖北钟祥)的兴都留守司。

明朝都城在哪里?

明朝都城在北京(1421年之前在南京)。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大量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也有学者指出逾亿,也有晚明人口近两亿的说法 。

明代农业

明代中后期,农产品呈现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商业化趋势。江南广东一大片原来产粮区由于大半甚至八九成都用来生产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而成为粮食进口区,其它一些地方则靠供给粮食成为商品粮食出口区。

长江三角洲一带是当时桑、棉经济作物和手工业最发达的地步,但是粮食有些地区不足,各区域之间经常调剂粮食。但整个区域仍有不足,须由湖北、江西、安徽运入,所谓“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栗”。

百度百科-明朝

明朝的首都是哪里?

明朝国都在南京、北京。明朝总共有过两个都城,一开始朱元璋定都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后来明成祖朱棣又将都城迁到了顺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洪武元年到永乐十九年,南京一直是明朝的都城,之后才迁都的北京,但南京的应天府作为留都依然存在。

明朝的国都在哪里?

明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于南京;1421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南京为陪都。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他先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大都(即北京),元顺帝北逃,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

1405年,朱棣将北平改名北京,称行在,设立国子监等衙门。1416年,朱棣公布迁都的想法,隔年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1420年完工,1421年迁都北京。

明朝国号

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又称皇明,清朝时称之为前明。又因皇室姓朱,称朱明。

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而南京大学胡阿祥等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而源头则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

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另有观点认为,明朝国号出自《周易·乾·彖》“大明终始”,与元朝国号同出一典,象征元、明之间正统嬗替。

百度百科-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