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拿破仑、毛泽东、

1、马克思

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个贤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

2、拿破仑

拿破仑出生在科西嘉岛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拿破仑的父亲夏尔,是一个极高傲但是穷困的科西嘉贵族。是一个没什么本事的人。拿破仑并不喜欢他这个父亲。

3、毛泽东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家

著名的出身贫寒的成功人士有哪些?

1、许家印。2017年,力压王健林、马云的中国新晋首富。事实上,早在2009年恒大香港上市,许家印就夺得过福布斯中国首富。而这位首富,出身可谓凄惨,许家印1958年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高贤乡聚台岗村。

1959年,母亲得了败血症,匆匆撒手而去,许家印从此成了“半个孤儿”。幼年的许家印,家境十分贫寒,常常面临辍学的窘境。生活的艰辛没有使许家印放弃求学的信念,在亲友的资助下,许家印考取了大学。

2、宗庆后。娃哈哈老总。1945年,宗庆后出生于宿迁,解放后失去了在宿迁的工作,1949年,宗庆后4岁时,全家迁回杭州。

1949年后,家庭非常贫困,共有兄妹5人,家庭成分差,父亲迁回杭州后找不到工作。1963年,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宗庆后去了舟山一个农场,几年后辗转于绍兴的一个茶场。

3、牛根生。1958年生于呼和浩特。出生不久,为生活所迫,被生父母卖入养父母家。据牛根生亲自描述“因为吃不起饭,亲生父亲开价50块钱把我卖了。”由养母抚养14年。生活之艰辛,没有击垮他。在长大后成为一位喂牛工人。此后,创立家喻户晓的蒙牛。

4、孙宏斌。1963年,孙宏斌在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的一个小村落中出生,家中共有兄弟四人,他是老大,身为哥哥,从小就锻炼得很独立。

孙宏斌聪颖勤奋,考取清华大学、入职联想,做了最年轻的高管。随后,和柳传志闹翻、锒铛入狱。出狱后找了柳传志借了50万创立顺驰,又遇挫折顺驰倒闭,这才有了地产巨头融创。

5、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出身贫困的伟大人物有哪些?

如下:

1、曹德旺

曹德旺9岁才上学、14岁就被迫辍学的曹德旺,在街头卖过烟丝、贩过水果、拉过板车、修过自行车,经年累月一日两餐食不果腹,在歧视者的白眼下艰难谋生,尝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那是精神和肉体蒙受的双重苦难,但他并未逆来顺受,而是不断地与命运抗争。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团,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商。

2、李嘉诚

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李嘉诚全家逃难到香港,但是在他15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他当过店员、推销员。

上世纪五十年代年他创办了长江实业,一开始公司的业务是生产塑胶,后来拓展到地产。

3、刘绍喜

刘绍喜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刘绍喜在贫困中长大,高中没有毕业就开始务农。

1987年,24岁的农民刘绍喜为了还奶奶生病欠下的债,靠借来的800元,搭起木棚,建起了一个简陋的家具厂。

从乡村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自主品牌、总资产超过80亿元的跨国企业,公司在海外35个国家和地区商标注册成功,以自有品牌出口和销售,产品畅销美洲、澳洲和欧洲等国家,在美国各州的经销网点达1000多个。

控股宜华木业、宜华地产两家上市公司,形成木业、地产、投资三大产业优势互补的产业结构。

4、刘强东

他创立的京东是国内第二大的电商平台,能有如今的成就,也离不开刘强东的努力和坚持。刘强东的家庭条件并不好,当他考上大学时,家里连学费都拿不出来,还是村里的村民们一起凑了500块钱交给他,让他继续学业。

刘强东在大学的时候不仅要学习,也做各种兼职,赚取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之后创立京东也遇到过不少的困难,如今刘强东的身价也达到了亿万级别。

5、许家印

许家印的母亲在他小时候就因病去世了,他在奶奶的照看下长大。在毕业之后,许家印在钢铁公司工作过,之后又进入了中达集团工作,在离职中达集团之后,他才创立了自己的恒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在成功之后,许家印也经常做一些慈善活动,他曾在2017年登上过中国首富的位置,如今的身价是2310亿元。

家境贫寒却成功的名人有哪些?

家境贫寒却成功的名人有

1、全红婵。

在女子10米跳台中,中国“梦之队”刮起青春风暴。其中,只有14岁、同时也是中国代表团最年轻的选手全红婵,用近乎完美的表现为中国队再添一金。

由于父母都是农民,且母亲的身体并不是很好,清贫的家庭让全红婵从小就比较懂事,当她知道跳水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时,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跳出个名堂。 在其他小队员都忍受不住训练艰苦偷懒甚至落跑时,全红婵总是默默加练的那一个。

2、周润发。

大家也许不知道的是“发哥”却是地地道道苦出身的孩子,周润发出生在香港南丫岛,是个地道的乡下孩子。

父亲周容允有病在身,卧床不起是家常便饭,他的母亲陈丽芳身体也不怎么好还有哮喘病。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庭的困难让周润发很小就扛起了照顾家人的生活重担。中学毕业后,因为家里没钱周润发就失学了,去一些工厂打零工补贴家用。

他先后做过酒店服务员、邮差、相机推销员等职业,这段时期在底层社会的艰苦打拼和历练,不但丰富了周润发的人生经验,也让他日后的表演生涯从中受益。

3、刘德华。

刘德华,大家眼中的“华仔”,娱乐圈中的楷模,天赋不算上乘的他凭借着多年如一日的勤奋成为不老天王,这大概与他从小的家境有关。

刘德华从小家境贫寒,小小的年纪每天4、5点钟就要起床帮助父母卖早餐,井边打水。放学后,第一件事也是要帮忙干活儿,在厨房帮忙洗碗,到晚上10点钟之后才能开始写作业,每天只能大概休息5个小时。

在别人家孩子都嬉戏玩闹时,刘德华就常常刷碗到腰痛。11岁那年,家里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更让他的家庭所有东西都化为一捧焦土。

毕业进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发廊当理发师,当年曾志伟、谭咏麟、汤镇业等都领教过他的手艺。1978年刘德华考进无线艺员训练班,以甲级优异成绩任无线电视台演员,自此开启演艺生涯。

古今中外,出身贫寒,却名垂千古的伟人有哪些

1、陈平。

陈平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2、陆羽。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3、文天祥。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出生贫寒的历史名人和他们的事例

一、匡衡  凿壁借光

汉朝时,有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 家里很穷,白天必须干活,晚上他才能读书。但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他的邻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

对邻居说:“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 邻居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说:“既然穷的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烛光透过来了。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用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二、苏秦  悬梁刺股

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字季子。苏秦是洛阳人,虽然出身寒门,却怀有一番大志。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苏秦听了这些嘲笑他的话,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但他一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请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

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人种庄稼去养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如果到头来你生计没有着落,不后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苏秦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很对不起家人,既惭愧,又伤心,不觉泪如雨下。但苏秦扬名天下的雄心壮志仍然不改,于是闭门不出,取出师父临下山时赠送给他的礼物——姜子牙的《阴符》,昼夜伏案攻读起来。

苏秦经常自勉说:“已经决定走读书求取功名这条路,如果不能凭所学知识获取高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儿,头发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困了,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这就是成语“头悬梁,锥刺股”的由来。

三、车胤  萤囊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

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扩展资料:

典故

典故指典制和掌故。《辞海》、《辞源》为“典故”一词立了两个义项:一是典故一词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所说的“故实”有些相当,指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我们今天所讲的典故当然用的是典故的今义。典故的今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辞海》、《辞源》的释法与此有类,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至于其他能称之为“文”的注明出处的引语与考据、小说笔记的大段原文直录就其本质讲应该说是属于同一类型的,这类显然都应与典故划开。其次是“有来历出处”的说法更失科学。“有来历出处”只能作为典故的先决条件之一。

但并非“有来历出处”的词、包括暗引的语句都可以视作典故。古人为诗著文,颇强调“无一字无来历”,一部《辞源》所收的词有多少没有不同时代的用例呢?

如果说前人用过,后人再用即是“有来历出处”,那么《辞源》岂非成了典故辞典?现出的典故之书之所以划不清成语、引语、普通语词与典故之间的界限,其中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上述辞书对典故的这个释义上。

现出的典故之书存在上述问题最主要是对语典缺乏认识。划清语典与成语、引语、普通语词之间的界限是至关重要的。辞书关于语典的释文即“引用”“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必须再加上一层限定,这个限定就是“离开源出语言环境即无法理解”。有这层限定,语典的范围即可明晰。

所谓“离开源出语言环境即无法理解”有两层含义:一是从词义角度上讲,用典的词语必须具有源出的语言环境义,因而不了解源出语言环境便无法了解该词语何以具有那样一个并非词语字面所具有的词义。

他如名句“人生七十古来稀”缩略而成的“古稀”等均属此类;二是从构词角度讲,词语形成与源出语言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果不了解源出语言环境,即没法理解其何以为词。成语中的“逃之夭夭”之用“夭夭”来言“逃”等即属此类。

语典有了上面这样的界定,显然就能把它和一般成语及引语,普通语词等划分了开来。当然,典故还有一类是事典,事典的概念比较清晰,指由古代故事所构制的词语,如“刻舟求剑”、“完璧归赵”等等。

历史上有哪些大人物出身寒门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历史上的刘备、刘裕和朱元璋都是出身寒门,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的大人物,而且他们三位都是出自寒门的皇帝。

一、刘备

首先来说说三国时期蜀汉的君主刘备,当时的刘备虽然自称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人”,但实际上刘备当时的生活可以说是相当寒酸。刘备少时便拜了卢植为师父,后来凭借自身努力学到了很多知识和道理。然而刘备这个人运气来得太晚,他发家之前先后跟随了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诸侯,而且几乎是每次都没能得到重用。刘备当时最惨的时候,更是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实在是寒酸至极,但是好在刘备后来成功登上帝位,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二、刘裕

其次要说的就是宋武帝刘裕,宋武帝刘裕可是我国古代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之一,而且他还开创了一段盛世,然而尽管宋武帝刘裕后来如此辉煌,也掩盖不了他曾经的寒酸生活。刘裕出身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他当时想去拜师学点东西,但是他的父母连给老师买点像样礼物的钱都没有,刘裕便只好选择了参军。后来,刘裕凭借自身努力和出色的天赋立下了不少战功,后来他更是直接称帝了。

三、朱元璋

最后要说的就是我国著名的“农民皇帝”朱元璋了,朱元璋家里穷想必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事情,朱元璋小时候经常都是穿不上好衣服,后来父母去世以后,家里的钱都不够他活下去的,所以朱元璋当了一段时间的乞丐,后来还为了活命去当了和尚。不过好在朱元璋这个人肯努力,所以他在投靠郭子兴以后才能屡屡建功,后来更是靠着强悍的实力建立了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