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一个立体的人物不仅需要形似,更要神似。在塑造一个人物之前,首先要了解人物所处的生存背景、家庭、谋生方式、成长过程、生活圈子等。并结合性格特征,推测出人物在不同场合下,对人、对物的反映。身份性格不同的人,在面对相同的问题时,会有相差巨大的反映,这种反映要符合人物本身的设定,与人物身份性格相符合。使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性格从而塑造好人物形象,应体会笔下人物的思想感情,投入真实的感情,塑造出来的人物才会丰满生动、立体。使用动作、语言描写的方法从而塑造好人物形象,为了让人物更加鲜明、容易被读者记住,可给人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写是通过作者的角度或者他人的角度对人物的特点、人物的穿着打扮进行针对性的描写。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1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1、肖像描写

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2、语言描写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

3、动作描写

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看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

4、心理描写

心理是指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5、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神态描写主要描写的是脸上的表情。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2

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通过作者的角度或者他人的角度,对人物的特点人物的穿着打扮进行针对性的描写。很多时候,我们对人物的初步印象都是停留在外貌上。外貌、穿着打扮往往能反应一个人的性格。比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对孔乙己的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杂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白花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洗。”简单的肖像描写,就勾勒出孔乙己的境地,贫穷人懒,常受侮辱压迫的底层阶级形象。

神态描写。 神态可谓与肖像相辅相成,肖像描述的是人的外貌穿着打扮,而神态描写则是人脸部的神情与动态,二者描写经常是在一起的。比如鲁迅在《故乡》中这样描述闰土,“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表现闰土迟疑麻木、痛苦难言.

语言描写。 在文学创造中,少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对人物语言的描述,可以很鲜明得塑造出人物的形象。鲁迅先生的作品《阿Q正传》,就有大量极其体现人物性格的描述,“癞皮狗,你骂谁?”“君子动口不动手!”“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动作描写。 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很大程度是由人物性格和习惯决定的。动作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在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是这样面熟他的父亲的:“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要穿过铁道,要爬山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系列的动作的描写,充分展现了父亲身为一个胖子给我买橘子的艰难,从而突出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和和关心,使读者一看到便能潸然泪下。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故事当中的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在故事的发展中,人物内心活动往往也是十分复杂,在矛盾中徘徊不断。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当中,有这样的描写:出门时赵贵翁“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出门后更感到了“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简简单单,却很容易反映出狂人当时似狂非狂、诚惶诚恐的真实心理写照。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抓住故事中细微而具体的情节,加以生动细致描绘,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细节描述的妙处,在于点点滴滴,却能极大地反映出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的发展,以小细节的描述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祝福》中写祥林嫂失去阿毛以后,逢人就一字不变的叨念着:“我真傻,真的……。”这一细节便将失子的打击带给祥林嫂精神的痴呆和内心的哀痛准确地表现出来了,比写她呼天唤地的恸哭更真实,更感人。这是因为祥林嫂历尽艰辛磨难,欲哭无泪,欲诉无词,只好重复这一句话。

正面描写。 从正面,对故事人物进行比较直接的描写,特点就是足够的直接,足够鲜明,足够的形象。正面描写包括了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聪明清秀,绝丽无双,气质脱俗,淡雅若仙,妩媚风流。鲜明体现出黛玉聪慧却娇弱多病的形象。

侧面描写。 利用其他人物的刻画和环境的描写,突出要描述的对象。《社戏》中看戏时,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变得兴味全无,就是通过描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了来,而不是直接说自己变得兴味全无。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指把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2、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3、动作描写:动作描写的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动作描写同样要为表现人物的性格服务。

4、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扩展资料

要写好人物,就必须注重观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和许许多多的人交往:在家庭中,有父母和其他亲人;在学校,有老师和同学;在大街上,遇到的人就更多。我们都要仔细观察他们外部情态的特征性表现,进而深入他们的内心。

要把观察到的结果,得到的体会,记录下来以此激励自己。感染他人,就需要在文章中再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文章要反映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的中心是人,可以这样说,生活就是各种各样人物的活动,因此,我们应把人物描写作为写好文章的重点。

人物塑造方法

人物塑造方法有:

1、外貌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外貌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的外貌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作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

3、行动描写:行动描写的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行动描写同样要为表现人物的性格服务。

4、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5、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如容貌、服饰、姿态、神情、风度等。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是人物描写,当然环境,事件也能衬托出人物的形象。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塑造人物的方法

塑造人物的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肖像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

3、动作描写: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

4、心理描写:心理是指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

如何能塑造好一个人物

塑造一个立体的人物不仅需要形似,更要神似。在塑造一个人物之前,首先要了解她所处的生存背景、她的家庭、她的谋生方式、她的成长过程、她的生活圈子等。并结合性格特征,推测出这个人物在种种不同的场合下,对人、对物的反映。身份性格不同的人,在面对相同的问题时,会有相差巨大的反映,这种反映要符合人物本身的设定,要与她的身份性格相符合。对于重要的人物,可以给他们每人做一张人物卡,将他们的性格身份和各种重要事件标注其上。

为了让人物更加鲜明,更加容易被人记住,可以给人物加一些癖好,或者口头禅,习惯性的动作等。

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性格必不可少的法宝,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首先要了解这个人物的目的和欲望。人都有欲望,欲望是前进的动力。作为一个作者,必须具备洞察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还应该去体会笔下人物的思想感情。投入了真实的感情,塑造出来的人物才会丰满生动,才会立体。

人物性格始于下笔,人物留给读者第一印象非常非常重要,这决定人物以后所作所为基本走势,这也就是“蝴蝶效应”的原理。尽量在下笔之前,就规划好每个将要出场人物的性格命运。对于比较重要的人物,尽量安排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出场。

开场塑造好人物之后,并不是万事大吉,文中人物形象的逐渐丰满取决于写作中期,这个时期往往是人物定型的关键时刻。人物的言行要符合逻辑,符合读者的看法,对此,要多和读者交流,平时多阅读,多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经历,用身边人的性格来塑造笔下的人,往往更容易生动真实。

比如,不喜欢多说话的行动派,那么就算是在重要关头,人物的语言也应该尽量简洁明了,不能为了交代剧情,就让本来言寡的人说很多的话,这样就不符合人物的性格形象了。

最后说结束,这里不是单指小说的结束,而是指人物的结局,一个立体深刻的人物,不仅仅要有出场,也要有一个结局,每个人的路都是由他的性格和环境共同造就的,一个人物的结局要符合他的个性和他所生活的环境。

一部小说中个性鲜明的人物会有很多,作为作者,需要规划好各个人物的性格,安排好每个人物和主角,每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可以在大纲中记录,并且在写作的过程中丰富,以免遗忘而写出性格相悖的人物。小说中可以各种方法搭配使用,来塑造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最终让这个人物在读者心目中鲜明起来。

一部成功的小说,情节人物都是不可缺少的,往往读者看到了最后,也许已经忘记一些情节,但是却会记住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