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从事生产劳动,不能单个人孤立的进行,必须相互依赖,互相合作,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 劳动又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

2、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的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

3、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某些规则,以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4、人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把社会集体积累的性质和能力内化到自身,才能获得

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什么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观点出发,必然得出结论: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社会性;

二、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所谓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所谓社会属性是指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 但人之所以为人, 不在于人的自然性, 而在于人的社会性;

三、人的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突出地表现为人的阶级性。

为什么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更重要的是社会劳动的产物,社会生产劳动对意识的产生起了决定性作用。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而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

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是在社会性的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而语言的产生使人能够用词来概括各种感觉材料,进行抽象思维活动。

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这就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由此可见,人类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直接产物,所以马克思认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离开社会,离开实践(劳动),就不可能对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作出科学解释。

人的意识为什么是社会的产物,通俗

过去有人分别问一个财主和农民的孩子:粮食从哪里来,财主的孩子说是从米仓里来,

农民的孩子说,是农民播种从农田生长而来。并非财主的孩子没有见过稻田,并非农民的孩子没有见过米缸,但是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思维中根植了不同社会观念形成社会阶级性,而意识就由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形成的社会阶级性产生,不同的社会性会产生不同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