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攻击就是否定自我、消极自我暗示,就是拿刀子插自己,插得自己遍体淋血,没有一点活力,久而久之就抑郁了,抑郁就是对自己的攻击。

解决办法:如果周围有长辈朋友咨询师带你帮你分析,持续的鼓励你,那是最好不过啦。否则自救,写出自己攻击自己哪些不好的地方,通常是错误的信念在作祟,写出来,对,白纸黑纸写出来,买一本心理自助手册比较有名气的书权威的编写,对照上面有很多练习步骤,去分析自己的错误信念,然后写出积极信念,反复朗读,反复去想积极的信念,这样做主要是和自己的潜意识沟通,替换消极的信念和错误的

经常自我攻击怎么办?

每个人的身体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心理免疫系统,用来管控情绪、维持心理平衡和稳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凯根提出的心理免疫X光片,是对我们心理的一种探测方式。就像拍片子一样,只要一照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心理防线,知道我们为什么焦虑、又在害怕什么,从而有助于我们做出防范和改变,避免不舒服的情绪。

心理免疫X光片方式,包含4步:

(1)找到你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

(2)你正在做哪些跟目标相反的行为;

(3)探寻做出跟目标相反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4)找到你心里的假设。

找到自己重复陷入“自我攻击”状态的规律,比如:一公开发言,就紧张到语无伦次。然后通过心理免疫X光片,找到自己出现这个状况的底层原因。

问题描述

每次和公司领导一起开会,尤其是头脑风暴会时,我都会准备很久,思考很多想法、建议,但是当需要自己发言时,就会紧张、害怕、声音小,说出的话很没有逻辑,甚至会陷入过度解释的状况。

第一步,找到你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

我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思考、呈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步,你正在做哪些跟目标相反的行为

害怕、紧张,语言无逻辑,过度解释。

第三步,探寻做出跟目标相反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我害怕自己说的不对,所以不敢大声、坦然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我害怕自己说的不清楚,所以会过度解释。

第四步,找到你心里的假设

我出现与目标相反行为的心理假设是:我总感觉我说的不对、不好、不够有见解、不够有价值。

这种心理与我在原生家庭中,需求没有被看见、声音没有被听见,而形成的一种心理保护模式。

幼年时,这个心理如同保护壳,让我免受被忽视的尴尬和难堪。但是如今,它成为了限制我成长的枷锁。

通过心理免疫X光片,我们就可以知道是哪个“限制性的信念”让我们重复陷入这个魔咒和轮回。

既然已经挖掘出了心里的限制性假设,那么下一步就是分析并破除掉这个限制性的假设。

首先,就是要明确,这个假设一定成立吗?

我的观点和建议一定就没有价值、没有新意嘛?

其次,即使假设成立,我就一定会陷入糟糕的境遇吗?

即使我的建议没有价值、没有新意,那又能怎样呢?头脑风暴不就是收集不同人员的建议和想法的吗?上级领导在开展头脑风暴时,也没有期待每个人的观点都是有效的、可行的。

通过新的体验来建立新的信念,比如:

(1)做觉察训练。问问自己「不能做到」的这件事是真的么?你是基于什么假设的呢?这种信念会给你带来什么暗藏的好处呢?

(2)把事情变小,不断做到,不断认可自己,让这份效能感提升。

(3)加入一个成长的群体,互相关心、接纳、允许。

接纳所有一切的发生,我内在的英雄战无不胜!

<<<《对话 · 易仁永澄》学习笔记

如何停止攻击自己?

中原焦点团队黄静2021-10-20讲十坚持分享第826天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生活中有很多人,明明已经足够优秀,各方面都很好了,可还是习惯性地贬低自己。

他们向外界展现出温润如玉的谦虚形象,但在内心世界,对待自己的时候更像是一个狂怒的暴君。

他们会因为别人一个若有似无的眼神而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或者因为自己多年前说错的话、失过的态而懊恼不已,恨不得拿鞭子狠抽自己才解气。

不管自己做得有多好,他们都能在其它方面找到自己一无是处的证据。

自我攻击是他们头顶的紧箍咒,摘不去,逃不掉。

如果你已经发现自己有自我攻击的习惯,却无法停止,那应该怎么解救自己呢?

1 、首先是对这种自动化的反应模式保持觉察。

自我攻击的习惯可能源于小时候的养育环境,因为父母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或者由于他们内在的匮乏感,他们或有意或无意对你的暴力、打压或忽视,让你认定了自己不够可爱,没有价值,不值得被尊重。

总是被打压的相处模式在你长大之后被复制到了与外界打交道的情境中,包括学校、职场、社会。

这种交往模式是你唯一习惯和能够运用的,所以你把自己代入到了那个需要用示弱退让乞求才能存续下去的小婴儿,而对方是可以对你颐指气使的权威角色。

所以,当下一次苛刻自责的声音又在脑海浮现,让你认定自己不够好,需要被狠狠吊打和修理的时候,请记得立刻识别出来这种打压自己的声音,然后叫下暂停键,并在这时给自己植入一个新的信念——

“ 我不再是个需要取悦别人才能生存的小婴儿了 ” ,

“ 我值得被好好对待。 ”

在最开始的时候,对这种自动化反应模式的觉察可能会不那么容易,甚至会出现你无意识地自我攻击,事后又满心懊悔“我怎么这么没用,又在自我攻击了。”

于是对自己没能察觉自我攻击而展开新一轮的自我攻击。

没关系,请给自己足够的耐心,慢慢来。

通过一次次的练习,你最终可以识别这个坑,并且能够绕过它,让自己不再掉进坑里。

2 、其次是建立起内心的边界感,区分现实和投射。

如果别人用糟糕的方式对待你,或者给你贴上“你很糟糕”、“你真的不行”的标签,并不一定是对你真实客观的评价,而有可能是别人把对自己的评价投射给了你。

这是一个“栽赃”与“接盘”的游戏。

如果你认同了别人的评价,并自我感觉很糟糕,就是接盘了。

语言暴力并不构成审判,当你在内心认同了别人的评价,审判才算落定。随之而来的心塞难过是你认同别人对你糟糕评价的结果。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你可以跟外界建立起边界感。别人有对你评价的权力,你也有拒绝被别人定义的权力。

3 、最后是走出想象的世界,利用现实进行检验。

一个人在从婴儿走向幼儿、儿童、成人的过程中,会有很多被现实挫败的机会,从而经过反馈不断修正对于现实以及自己的判断。

没有走出全能自恋的人,失去了被现实检验修正判断的机会,所以会沉浸在“对方很强大,会摧毁我”,“我一旦释放攻击性,会被疯狂报复”的幻想之中。

关于攻击性释放的后果,还是要带到现实生活中进行检验。

你可以先从让你感到安全的关系开始进行试验,比如亲人、闺蜜、朋友,告诉他们你的感受。

直到你通过真实的关系,检验发现表达自己的不满并不会怎样,甚至会让你觉得心情舒畅。

这样积累起内心的力量感,就可以扩展到更广阔的人际关系中了。

祝你能够收获内心的力量,活出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