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河主要流经非洲的国家为:几内亚、马里、尼日尔、尼日利亚。

尼日尔河位于西非,它在非洲是次于尼罗河和刚果河的第三大河,西非最大河流。尼日尔河是西部非洲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几内亚境内的富塔贾隆高原靠近塞拉利昂边境地区的丛山之中,源头海拔900米,距大西洋岸仅250千米,干流流经几内亚、马里、尼日尔、和尼日利亚等国,注入几内亚湾。

西部非洲最大河流——尼日尔河

西部非洲最大河

在浩瀚的撒哈拉沙漠南缘,有条好似游龙的大河,呈弧形流淌在西非腹地上,它给单调荒凉的沙漠带来了生机,这就是西部非洲大地上的最大河流——尼日尔河。细看西非地图,你会发现西非的尼日尔河与塞内加尔河的源头很近。事实上,几千万年前,向西流的尼日尔河才是塞内加尔河的上源,之后由于地壳运动,气候变干,河床被泥沙淤塞,尼日尔河西流的出路被堵,才被迫改向东北流去,到新生代后非洲的气候变得湿润起来,流入内陆的尼日尔河水量大增,终于水流切穿山岭,向南奔入几内亚湾。

尼日尔河发源于西部非洲的富塔贾隆高原,这个高原降水丰沛,孕育了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冈比亚三条大河,有“西非水塔”之称。它先自几内亚向东北流去,在马里的北部再转向东南流去,经尼日尔、贝宁,最后在尼日利亚注入几内亚湾,全长4160千米,是西部非洲最长的河流,在非洲各河中排名第三。尼日尔河的上游与下游地区支流多,水系发达,流域包括几内亚、马里、尼日尔、贝宁、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乍得、喀麦隆等9国,流域面积210万平方千米,是西部非洲最大的河流,也居非洲各河第三。尼日尔河河口处的多年平均流量在6000立方米每秒以上,年径流量2000亿立方米,居西部非洲各河之首。“尼日尔”在当地柏柏尔语就是“大河”之意。

尼日尔河的上游从源头到马里的库利科罗为上游段,长800多千米,流经多雨的山区,河道狭窄,水流急,支流多,水量大。当地人称尼日尔河是“焦利巴”,意思是“大河”。尼日尔河上游主要支流有马富河、米洛河、桑卡拉尼河、廷基索河等,以米洛河最长,有400千米,流经几内亚中部重要城市康康。库利科罗到尼日尔的尼亚美为中游段,长约2000千米,河道呈一向北弯曲的大弧形,流淌在干旱的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缘。尼日尔河在马里的莫普提处纳入了一条较大支流——巴尼河,这一段的尼日尔河水流平缓,两岸地势低平,每到雨季,河水泛滥,与巴尼河下游沼泽连成一片巨大的水网,一派水乡泽国,马里将莫普提一带称“尼日尔河内陆三角洲”。巴尼河发源于科特迪瓦北部,流经科特迪瓦和马里,长约1100千米;巴马河有一支流叫巴戈埃河,源于科特迪瓦北部,自南向北流进马里汇入巴马河,其中一段还是科特迪瓦与马里的天然国界。尼日尔河流出莫普提后一直向东北流,到通布图处再转向东南进入尼日尔的沙漠,该段流淌在沙漠中,几乎没有支流注入,河水大量蒸发、渗漏,水量大减。尼日尔河的下游从尼亚美开始,往东南流淌中有一段河道构成尼日尔与贝宁的国界,之后进入尼日利亚境内,至奥尼查以下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1400千米;尼日尔河下游段纳入塔波阿河、索科托河、卡杜纳河、贝努埃河等支流。

塔波阿河是一条来自布基纳法索东部的河流。索科托河全长320千米,主要流经尼日利亚的索科托州,沿岸的索科托是尼日利亚北部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卡杜纳河源于尼日利亚乔巴高原,流经尼日利亚卡杜纳州,长550千米,流经尼日利亚第五大城市卡杜纳(是尼日利亚北方重要工商城市和交通枢纽,卡杜纳州州府)。贝努埃河是尼日尔河最长的支流,源于喀麦隆北部,先向西北方向流,经喀麦隆的北方重镇加鲁阿,之后进入尼日利亚向西流,途中纳入一来自乍得的支流凯必河,再流经尼日利亚贝努埃州州府马库尔迪,最后在洛科贾汇入尼日尔河,全长近1300千米;贝努埃河水系发达,流域包括了喀麦隆、乍得和尼日利亚三国,年径流量约500亿立方米。贝努埃在当地人语言中是“水的母亲”。

尼日尔河的利用

尼日尔河的水能资源很丰富,特别是上游几内亚段和下游尼日利亚段。1969年尼日利亚在尼日尔州奔巴处拦截了尼日尔河,建起了高达66米的卡因吉大坝,安装的发电机组装机容量98万千瓦,成为西非地区当时最大的水电站;卡因吉水库是西非地区最大的水库之一,面积1200多平方千米。1984年又在卡因吉大坝以下100千米处建起了捷巴水电站,装机容量是56万千瓦。1984年建成的卡杜纳河上的西罗罗水电站,坝高125米,装机容量60万千瓦。目前正在卡杜纳河上建尼日利亚第四座大水电站——宗格鲁水电站,设计装机容量70万千瓦,由中国水电、中国电工联合承建。

对尼日尔河的利用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水利灌溉。马里的尼日尔河内三角洲地区,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农耕较发达之地,但频繁的尼日尔河洪水泛滥制约了发展。1947年法国殖民者在此建起了桑桑丁灌溉工程,控制了洪水,引河水灌溉,种植玉米、水稻、高粱,成了尼日尔的“谷仓”。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尼日尔河中游的马里,下游的尼日利亚都建起了许多水利工程,索科托河、卡杜纳河和贝努埃河流域都建起了大的农田灌溉工程。对干旱的尼日尔来说,尼日尔河就是生命之河。尼日尔75%国土是撒哈拉沙漠,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到处是漫漫黄沙戈壁和长着稀疏灌木的热带干草原,土壤贫瘠;但在尼日尔国西南部长550千米的尼日尔河谷地,则农田处处,林木茂盛,城镇密布,人烟稠密,集中了尼日尔70%以上的人口,尼日尔最大的城市尼亚美就坐落在尼日尔河畔。

尼日尔河中的鱼类资源极为丰富,这里多数河段水流平稳,水温高,水质好,利于鱼类的生长。著名的鱼类有马里鲑鱼,它的背部呈青黑色,很像中国的鲭鱼。很早以前,马里的沿河居民就在尼日尔河打渔为生,他们把捕来的鲜鱼或晒成鱼干,或用烟熏成熏鱼干,以便长期存放。至今马里仍是非洲少数几个淡水渔业发达国,年捕鱼量十万吨,马里全国有7万渔民在尼日尔河捕鱼。

尼日尔河是西非最重要的通航河流,全河的75%河段可通航。尼日尔河流经马里1600千米,是马里最主要的通航河道,巴马科、莫普提、加奥(马里东部经济和交通中心,尼日尔河左岸)都是较大的河港。尼日尔河流经尼日尔550千米,是尼日尔唯一通航河流,尼亚美是该国最大河港。尼日尔河在尼日利亚的流程有1400千米,全国80%的国土属尼日尔河流域,主要河港有洛科贾、奥尼查等,洛科贾是尼日利亚中部重要的工商业港口城市,是科吉州州府,建有大型钢铁厂。尼日利亚第二大河流是贝努埃河,大多数河段可通航,马库尔迪是较大河港。在尼日利亚国徽上,黑色的盾徽上有一个白色波纹状“Y”字母,表明尼日尔河与支流贝努埃河在尼日利亚交汇,纯黑的底色代表两河沿岸的千里沃土。

为推动尼日尔河流域各国共同开发利用流域资源,1964年由尼日利亚、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几内亚、马里、尼日尔、贝宁、乍得和喀麦隆9国组成的尼日尔河流域管理局建立,设在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刚成立时叫“尼日河委员会”,1980年更名为“尼日尔河流域管理局”,目标是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合作,把开发和经营得来的收入用于尼日尔河流域能源、水利、农业、牧业、渔业、养殖等方面的开发。

尼日尔河畔的名城

尼日尔河源远流长,流经几内亚、马里、尼日尔、贝宁和尼日利亚五国,沿河著名城市有巴马科、莫普提、通布图、加奥、尼亚美等。莫普提是马里中部城市,位于尼日尔河与支流巴尼河交汇处,市内河道纵横,风光优美,有“马里的威尼斯”之称。千年古城加奥坐落在尼日尔河中游右岸,是马里东部经济中心,曾是兴盛于15—16世纪的桑海帝国的都城之一,市内的阿斯基亚陵是世界文化遗产;阿斯基亚陵是桑海帝国阿斯基亚王朝开创者默罕默德杜尔为自己所修的陵墓,包括17米高的金字塔形坟墓、两个平顶清真寺建筑、清真寺公墓和露天的集会场地。

在尼日尔河中游,尼日尔河北岸的通布图(旧称廷巴克图)是著名的千年 历史 名城,由撒哈拉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图阿格雷人创立于11世纪,是北非的沙漠驼队抵达尼日尔河的重要驿站,14世纪以来是马里帝国、桑海帝国的文化中心和贸易中心。15世纪的廷巴克图是西非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和文化中心,与巴格达、开罗、大马士革同为伊斯兰世界重要中心,有“荒漠中的女王”、“苏丹的珍珠”的美称;16世纪中叶廷巴克图有180多所教授《古兰经》的学校,很像今日的大学城。古城至今保存着建于1325年的曼萨穆萨清真寺、建于14世纪末期的桑科尔清真寺等建筑;曼萨穆萨是西非地区最古老的清真寺,寺内有东西向8排立柱,南北向25排立柱,殿堂宏伟,尖塔高耸,呈现出精湛的伊斯兰建筑艺术特色,寺内图书馆珍藏着许多中世纪的古兰经手抄本;桑科尔清真寺内有一装饰精巧的宣礼塔,祈祷大厅装饰豪华,厅外小径环绕,院内北侧的房舍之后转化为科兰尼克﹒桑科雷大学,该大学是撒哈拉以南地区最古老的大学,15世纪时有几千名来自各地的学生。1988年廷巴克图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这里是声名显赫的科兰尼克﹒桑科雷大学的所在地;廷巴克图在15-16世纪成为了宗教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伊斯兰文化向非洲传播的中心;津加里贝尔、桑科尔和西迪牙希亚这三座宏伟的清真寺反映了廷巴克图的黄金时代,尽管这些建筑不断地被修复,今天它们仍然受到风沙侵蚀的威胁。

尼日尔河中游沿岸的尼亚美是一座沙漠边缘的年轻城市,自1926年定为法属尼日尔首府后才开始建城,1960年成为独立的尼日尔共和国的首都,现在人口100多万,是尼日尔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全国最大城市。尼亚美是尼日尔全国交通中心,公路通往全国各地,郊区有尼亚美国际机场。尼亚美在当地语言中是意为“母亲汲水的河岸”。

在尼日尔河内三角洲巴尼河畔,有一座以灿烂伊斯兰文化和独特的摩尔式建筑而闻名的古城——杰内古城,被世人称为“尼日尔河谷中的宝石”。杰内古城始建于公元800年,到13世纪成为西非著名的黄金市场,15世纪达到繁荣鼎盛时期,16世纪末衰落。古城内至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约2000座,最著名的当数杰内大清真寺。杰内大清真寺建于14世纪,后重新修建于1909年,全用一种特制的粘土和树枝建造,占地6000多平方米,100多根四方形泥柱支撑起礼拜大厅屋顶,屋顶上密密地排列着104个直径10厘米的小气孔,别具一格。寺院的主墙由三座塔楼构成,塔楼在5根泥柱的连接下成为一体,样式独特、结构新颖的寺院是苏丹建筑艺术和撒哈拉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杰内古城在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自公元前250年开始有人居住,杰内后来发展成撒哈拉黄金贸易的中心;15到16世纪间杰内成为伊斯兰教义传播的中心。城内的古建筑约有2000座,被完好地保存下来;为适应季节性洪水,房屋建在了小丘之上。现在马里共和国的国徽中心是杰内大清真寺图案。

尼日利亚的年轻首都阿布贾坐落在尼日尔河与大支流贝努埃河交汇处以北的古拉河畔(古拉河是尼日尔河一小支流),是整个尼日尔河流域经济最发达、国际知名度最高的城市。阿布贾位于尼日利亚地理中心,处于尼日利亚中央高原的边缘,海拔600多米,气候较凉爽,空气清新,1979年作为尼日利亚新首都开始建设,1991年正式成为尼日利亚首都(原首都在几内亚湾沿岸的拉各斯)。如今的阿布贾是尼日利亚行政管理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是许多大企业总部所在地,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2018年是世界第22大石油公司)总部就设在阿布贾;人口有100多万。阿布贾北部郊外有一巨大孤立岩石(当地人称“祖玛石”),被称为“阿布贾门户”、“非洲自然奇观”;阿布贾还是区域性国际组织“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总部所在地。阿布贾城市品牌价值较高,入选城市实验室发布的《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在榜单中位列第463名。

尼日尔河三角洲

尼日尔河在奔流4000多千米后,在尼日利亚的奥尼查以下分多股汊流入海,泥沙也在此沉积,形成方圆36000平方千米的非洲最大的三角洲——尼日尔河三角洲。它西起贝宁河,东至博尼河,东西弧长300千米,南北宽240千米。尼日尔河三角洲行政区属于尼日利亚的三角洲州、河流州、阿比亚州、埃多州等九个州。三角洲上有着浓郁的热带丛林风光,河叉纵横交错,野生半野生的油棕林成片成林,海边的红树林枝繁叶茂,海岸线众多的潟湖、港汊、沙坝、沙嘴交织;这里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土壤也肥沃,水路交通便利,许多河叉都可通航;这里是油棕榈的原产地,19世纪开始建起大规模的油棕榈种植园,尼日利亚的棕榈油全部产自这里。2018年尼日利亚棕榈油产量居世界第5位(仅次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哥伦比亚)。

尼日尔河三角洲及近海大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是尼日利亚的主要产油区;尼日利亚河流州的石油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1956年尼日利亚发现了第一个工业性油区,到现在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在370亿桶以上,是石油储量非洲第二大国、世界第九大国;这里的油田规模不大,但油层压力稳,回采率高,多为自喷井,油质好,还有距欧美市场近等优势。1977年尼日利亚石油产量达1亿吨以上,21世纪以来石油产量在1亿吨上下波动,2019年石油产量1.15亿吨,居非洲第一、世界第 12位。尼日利亚天然气储量居非洲首位、世界第九名,但天然气产量不大,近年来居世界第17~19名。

尼日尔河三角洲最大的城市是哈科特港,位于三角洲东南部、尼日尔河汊河之一的邦尼河畔,距几内亚湾约60千米。哈尔科特原来只是一个小镇,1921年建起了出口埃努古煤炭(尼日利亚最大煤矿)的码头,之后通往尼日利亚北方的铁路通车,成为尼日利亚重要的煤炭、棕榈油、花生、锡矿石输出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尼日尔河三角洲石油的开采,迅速发展成为尼日利亚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港口,有油气开采、原油提炼加工、天然气液化、空调电冰箱制造、纺织、水泥、食品加工等多种工业,港口吞吐量居尼日利亚第二。现在哈尔特港是尼日利亚河流州首府,有100多万人口,是尼日利亚仅次于拉各斯、卡诺、阿布贾、伊巴丹、卡杜纳的第六大城市,设有哈尔特港大学、河流州立理工大学等高校。

尼日尔河三角洲西端的贝宁河沿岸,还有一座 历史 悠久的古城——贝宁城,现在是尼日利亚埃多州首府、尼日利亚工商业和文化中心之一,有110万人,是尼日利亚第七大城市。贝宁城始建于9世纪,曾经是古代西非强大的贝宁王国的都城,15世纪后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来此从事奴隶贸易,逐步发展为尼日尔河三角洲上最大的商业中心。古代贝宁王国产生了以青铜雕刻为代表的贝宁文化,在始建于公元10世纪的贝宁王宫里宫殿梁柱和回廊上都装饰有青铜雕像和精美浮雕,宫内宝塔的顶端有大鹏展翅状的青铜制品。贝宁城里至今还有许多 历史 人物的铜像、铜雕,如位于市中心的埃莫坦铜像,是为纪念公元15世纪的贝宁民族女英雄埃莫坦而建。

鳄鱼城——巴马科

坐落在马里共和国西南部、尼日尔河上游的巴马科,是马里共和国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有人口300万,是马里最大城市,也是尼日尔河流域最大的城市。巴马科在当地班巴拉语中是“鳄鱼之河”之意,故有“鳄鱼城”之称;这里沼泽遍布,鳄鱼聚集,生长着大量的尼罗鳄(也叫非洲鳄),人们很早就用鳄鱼皮来制作鳄鱼皮包,鳄鱼也成为该城的象征。巴马科在13世纪以来一直是西非一个强盛的伊斯兰教帝国——马里帝国(也叫曼丁戈帝国)的贸易集散地之一,1883年法国殖民者来到这里建起了法国在非洲大陆的第一个殖民据点,1895年成为法属西非(1895~1958年)的中心城市之一,1904年铁路从塞内加尔修通到巴马科,巴马科成为尼日尔河上游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中心;1920年巴马科成为法属西非之一的法属苏丹(其领地与今日马里共和国相当)的首府,1960年马里独立后成为马里共和国的首都。

巴马科是马里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有机械、纺织、食品等工业,手工业以鳄鱼皮袋制作、象牙雕刻、金银饰品等著名。巴马科是马里的铁路、公路枢纽,有一条窄轨铁路通往大西洋沿岸的达喀尔;公路通往全国各地及几内亚、科特迪瓦等周边国家,郊区有联系世界各地的巴马科塞努国际机场。

巴马科靠近撒哈拉沙漠,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平均气温都在24度以上,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5-10月为雨季,常有大雨暴雨;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高温干燥,4月平均气温全年最高,多有40摄氏度以上的酷热天。尼日尔河从巴马科城中自西向东穿过,沿河生长着芒果树、火焰树、芭蕉树等,大量的低矮平顶红砖房掩映在绿树丛中,著名建筑有巴马科大清真寺、高17层的友谊宾馆大厦、西非发展银行大厦等。马里国家博物馆、独立纪念碑是主要 旅游 景点。

尼罗河流经哪些国家和地形区

尼罗河依次流经的国家有: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苏丹、埃及,跨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最后注入地中海。

尼罗河流经主要的地形区:依次流经东非高原,尼罗河谷地。

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与中非地区的刚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并列非洲最大的三个河流系统。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尼日尔河最终流向什么海洋?

尼日尔河(Niger River),西非主要河流,最终流向几内亚湾。

尼日尔河被称为西非的“母亲河”,全长约4200公里,流经几内亚、马里、尼日尔、贝宁和尼日利亚,最终流向几内亚湾。尼日尔河是仅次于尼罗河和刚果河的非洲第三长河。

尼日尔河流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