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将人的心理类型分为八种,分别是外倾感觉型、内倾感觉型、外倾思维型、内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内倾情感型、外倾直觉型、内倾直觉型。

他的分析心理学因集体无意识和心理类型理论而声名远扬,其认为人从出生那天起,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已给他的行为提供了一套预先形成的模式,这便决定了知觉和行为的选择性。我们之所以能够很容易地以某种方式感知到某些东西并对它作出反应,正是因为这些东西早已先天地存在于我们的集体无意识之中。集体无意识一词的原意即是最初的模式,所有与之类似的事物都模仿这一模式。

荣格是哪个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创立者。他是一个智力早熟的人,性格孤僻,想象力丰富。十几岁时就广泛阅读过古希腊罗马哲学家、中世纪经院神学家及近代哲学家黑格尔、康德、叔本华、尼采等人的著作。早期曾和S.弗洛伊德合作。后来,由于观点不同,两人关系破裂。他的分析心理学因集体无意识和心理类型理论而声名远扬。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反映了人类在以往历史进化过程中的集体经验。人从出生那天起,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已给他的行为提供了一套预先形成的模式,这便决定了知觉和行为的选择性。

古典精神分析——荣格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20世纪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之一、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自我具有独立性、连续性、统合性三种特性。

自我是个体自幼在生活经验中逐渐发展形成的。自我之内虽也有意识和潜意识之分,但两者并非彼此冲突,而是互相调和。

1)个体潜意识

个人生活中从意识境界被压抑下去的所有记忆、冲动、欲望,以及模糊的知觉等。

个人潜意识存在于潜意识的浅层,随时有浮出意识层面的可能。

2)集体潜意识

亦称种族潜意识,是荣格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指人类心理结构的最底层的潜意识部分,是生物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所获得的心理上的沉积物,是人类的祖先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

原始意象

原型(阴性基质、阳性基质、人格面具、暗影)

认为人格结构由很多两极相对的内动力构成,如:意识/潜意识;升华/压抑;理性/非理性;内向/外向,从而产生紧张不安定和不平衡的情形。

人格内的相对力量来自欲力,促使两种力量互动,使人格结构失去平衡。因此,一般人的性格总是多少有些偏向。

重视内向、外向的性格倾向。

人格发展是连续化、统合化、个别化的成长历程。在成长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是将两极相对的内在动力逐渐趋于调和,并偏向较成熟的一方。潜意识成分、压抑的情形、非理性的成分、外向的成分渐灭,意识成分、升华的情形、理性的成分、内向的成分渐增。

荣格(Carl Gustav Jung)属于心理学各流派中的哪一流派?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Gustav.Jung.Jungian1875-1961)瑞士著名精神科医师,也是分析心理学学派的创始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第一任会长。荣格是一位学贯东西的学者,在世界心理学界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是心理学的鼻祖之一。

荣格的原型理论和原型批评

荣格的原型理论和原型批评
高明勇
引文
继弗洛伊德之后,荣格在我国正在日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注意,文艺界对于荣格思想的兴趣变得越来越惹人注目,它的种族心理积淀学说已经开始渗透到文艺界的众多领域。而继荣格之后,原型批评已经初见端倪并日益完善,批评家们一改昔日近距离直视作品的习惯,开始“向后站”,从远距离处审视,力图把握文学作品的宏观体貌,寻找具体作品与时代及人类文化母体相联接的纽带。本文试从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我的人生历程是一个无意识的自我实现的历程。”
—— C.G 荣格
C.G荣格(1875年7月26日——1961年6月6日),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1900年在巴塞尔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先在著名精神病学家尤金·布勒雷指导下在苏黎士大学的精神病研究所任职,后来退职,自己开业。1933—1941年任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心理学教授,1943年起任巴塞尔大学心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精神分析理论》、《无意识心理》、《分析心理学文集》、《心理类型》等。
荣格在早期临床实践中,创立了“词语联想”测试法。他用这种方法去寻找和分析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隐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情结”概念。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荣格曾追随弗洛伊德五年,1913年终因和弗氏见解不合而与之中断关系,

荣格学说的主要观点

分析心理学是荣格所带头发展出的一支心理学,又称荣格心理学或原型心理学。其核心理论是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主要以原型的形式存在。
1
起源:
荣格认为人的心灵包含有意识的自我(ego)、无意识两大部分。有意识的自我是由记忆而有连续性的。但荣格认为自我只是整体心灵(psyche)的一小部分,无意识才更具影响力。梦是无意识对自我所开的窗子。整合自己无意识的的特性会自然的发生而发展个人的个性,这种程序叫做个性化。如果一个人有意识的自我与无意识相互矛盾无法整合,则会产生精神病的症状,如恐惧症、恋物癖、或忧郁症。须经由分析去了解与认识未知的无意识中的特性,常用的方法有分析梦或是对艺术品或诗的反应。
荣格认为无意识又分为个人无意识及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包括个人的种种情结,而集体无意识则包括人类整体经千百年累积在无意识中的宝贝。其证据是荣格在世界各地所收集的人类共同的象征。他考察不同民族的宗教、神话、传说、童话、与寓言得到所有人类共有的原型。所以在个性化可能发现超出个人经验的象征。其中的内容可视为人基本问题,如生命、死亡、意义、快乐、与恐惧,也可能有灵性方面的观念。
2
性格分类:
分析心理学认为人的性格可分为外向与内向两大类。其区分的关键在于心理能量的指向。内向的人,他的心理能量是向内的关注于自身内在的主观形的。而外向的人,他的心理能量流向属于外在的他与别人的关系。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部分是内向的人。躁郁症患者大部分是外向的人。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 Jung, 1875年-1961年)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早年曾与弗洛伊德合作,曾被弗洛伊德任命为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主席,后来由于两人观点不同而分裂。与弗洛伊德相比,荣格更强调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反对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倾向。
在他的作品和理论中,常常混合着古代神话和东方的宗教观点。
例如:荣格认为精神病患者的幻想或妄想是建立在自古以来的神话、传说、故事等共通的基本模式上的因此提倡所谓原型的观点。
以此观点为基础,他广泛着眼于全世界的宗教,反对欧洲中心主义,不断努力促使支撑欧美文化的基督教与自然科学两者相对化。
3
——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思想
字词联想实验:
荣格和他的同事在1904年在伯格尔斯立精神病医院对患者做了大量的字词联想实验,并提出了著名的情结理论。为此在1909年他获得了同弗洛伊德一起到美国克拉克大学演讲的殊荣。
字词联想实验并不是荣格创始的,他是由高尔顿于1879年首创的。以后冯特又把它引入到实验心理学。荣格用一张写有100个刺激词的字表都对被试进行测验,主试每次念一个词,要求被试用头脑中出现的第一个联想词对念出的词做出反应。
荣格发现,有时被试做出反应要花相当长的时间,而被试对造成反应时延长的原因却解释不清楚,荣格猜想这可能是由于抑制反应的潜意识情绪引起的,于是他把那些反应时间较长的刺激词、回忆错误的反应词和重复的刺激词都称为“情结指示词”。
通过进一步分析,荣格认为,在潜意识中一定存在着和人的情感、记忆、思维等相关联的各种情结,任何触及到这些情结的词都会引起反应时延长。至此他发现,通过情结可以找到心理疾病的原因。
情结:
首先,情结是一些相互联系的潜意识内容的群集,是整体人格结构中一个独立存在的较小的人格结构。它是自主的,带有强烈的情绪和情感色彩,具有自己的内驱力。
其次,情结虽然是潜意识的,但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并足以影响意识活动。因此,情结是“梦和症状的缔造者”,是通往潜意识的捷径。
再次,情结属于个体无意识的范畴,它可以把个体无意识及其被压抑的内容与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联结起来。
最后,人人都有情结,只是在内容、数量、强度和来源等方面各不相同。
荣格认为情结的主要来源是:童年期的心理创伤,如经常受到父母或他人严厉批评会使人产生“批评情结”,与本性不和谐的道德冲突,如一个人的性驱力和他认为手淫与发生婚前性关系是邪恶的观念之间的冲突,会导致性压抑或产生敌意、焦虑的情绪。

哪个学派率先提出了要将人的一生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精神分析学派。

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代表人物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奥地利人,受尼采、叔本华等人影响。著有《梦的解析》。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 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早年曾和弗洛伊德合作,后来,由于观点的不同,两人的关系终于宣告破裂。

2、阿德勒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雅克·拉康

法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医生和精神分析学家,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他提出的诸如镜像阶段论等学说对当代理论有重大影响,被称为自笛卡尔以来法国最为重要的哲人,在欧洲他也是自尼采和弗洛伊德以来最有创意和影响的思想家。

心理分析理论的创始人

心理分析理论的创始人

心理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时代在变化,人们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难免出现心理问题,心理学的三大流派分别是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心理分析理论的创始人。

心理分析理论的创始人1

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卡尔荣格的一生

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卡尔荣格:孤独成就的人生

孤独并不是来自身边无人。感到孤独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一个人无法与他人交流对其最要紧的感受。——这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名言。

作为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和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卡尔荣格身上有一个撕不下来的标签:孤独。

作为一个时代的心理学先驱人物,他的确是孤独的。沿着荣格的成长轨迹,我们会发现——孤独不只是他人生的标签,更是他唤醒自身潜力、成就伟大事业的有效助力。原因很简单——“曲高”必定“和寡”。

孤独的童年,荣格有一个孤独的童年,而他童年的孤独则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来自于家庭。

早在荣格刚能记事的时候,荣格的父母在婚姻上就存在着问题。父亲性格急躁、容易发怒,是一个颇难相处的人;他的母亲则因为经常处于情感压抑的状态而时常有一些歇斯底里的发作。

父母亲的寝室是分开的,荣格和父亲合住一间寝室。他记得夜里听见母亲发出奇怪而神秘的声音,弄得他整夜心神不宁。他常常做一些可怕的梦:例如有一次,他梦见一个人影从他母亲房里出来,人头和身体逐渐分离,头飘浮在空中;此后颈上又长出一个头,也逐渐与身体分离而从空中飘走。

这些梦一直保留在荣格的记忆中,荣格晚年把它们写进了自己的自传。当荣格实在忍受不了这一切的时候,他就独自一人躲到阁楼上去。他自己用一块木头雕刻的人像,并把它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在孤寂的时候,小荣格常常与它作久久的对话,和木雕对话给了荣格精神的安慰。

早在那时,荣格就在对现实的逃避中,开始了与远古精神的对话,并且正是在这种对话中,他才不自觉地为自己的精神发展找到了一条出路,而没有滞留和走入“死巷”和绝路。

第二个部分是他曾经几次接近死亡。

荣格在自传中提到:在偏僻的山区,经常有当地的渔夫在险恶湍急的瀑布下丧生。荣格一直到老都清晰地保留着对那些葬礼仪式的回忆——一只又大又黑的箱子放在一个黑洞洞的深坑旁;

身穿黑色长袍、头戴黑色高帽的牧师主持着整个仪式;他们的面孔阴沉而忧郁……荣格的父亲是牧师,亲戚中有八个人也是牧师,在荣格的童年生活中,他几乎被这些身穿黑袍、板着面孔的神职人员所包围。许多年来,他们的面孔和表情一直让小荣格感到害怕,这大概正是他后来不愿选择牧师这一职业的一个原因。

童年时,荣格有一次摔破了头,鲜血流满了教堂的台阶;还有一次,他险些从横跨莱茵瀑布的桥上摔下去淹死,幸亏女仆眼疾手快,及时从桥栏边抓住了他。

十一岁那年,荣格从乡村学校转入巴塞尔城内一所很大的学校。在这里,置身于富得难以想象的人们中间,荣格脚上穿着破烂的鞋子和雨水浸透了的袜子到班上上课。作为贫穷牧师的儿子,他对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充满了嫉妒,并开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家庭,甚至可怜起自己的父亲。

学校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它占用了太多的时间,荣格认为这些时间本来可以用来读他真正感兴趣的书籍;他有很强的求知欲,但他发现: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完全不能满足他的精神需要。12岁那年一个初夏的中午他被一男孩推倒,此后数月内荣格经常陷入了昏厥的状态而休学六个月。

在这六个月的时间中,他一头扎进父亲的藏书室,沉浸在凭自己兴趣读书的快乐中。在乡村中,大自然给了他一种拯救,他重新感觉到与树林、岩石、沼泽、河流的亲切联系和神秘沟通。荣格的父母对儿子的晕病十分担心,他们请了一个又一个医生,却没有一个医生能够诊断出这是一种什么病。

荣格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相反他的感觉比在学校里要好。如果当时就有并且已经达到今天的水平,那么任何人都不难揣测:这种精神症状很可能源于一种逃避的需要。

但有一天,他无意间听到父亲和一位朋友谈话的时候。父亲说:“医生们已经说不清他究竟出了什么毛病。如果他真的患了一种不治之症,那简直太可怕了。我已经花光了我仅有的一点积蓄,如果这孩子将来不能自谋生路,前景真是不堪设想。”

荣格终于意识到自己给父亲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担忧。面对严峻的现实,荣格五雷轰顶、大梦方醒。从此以后,疾病不翼而飞,并且再未复发。他马上跑进父亲的藏书室,重新温习拉丁语法;他重新回到学校上课,学习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刻苦。

多年之后回想起来,他将自己分成了两个人格-一号和二号。一号性格是表现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此时的他就如同一般的小孩,上学念书、专心、认真学习;另一人格犹如大人一般,多疑、不轻易相信别人,并远离人。

这次休学和生病的经历,让他真正懂得了神经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荣格的二号人格慢慢消逝,一号人格成为主人格;同时,他开始接触西方哲学史包括叔本华的著作。

孤独的延续

叔本华是荣格最喜欢的哲学家。叔本华说:“我们读书的时候是在用别人的头脑思索。”

从童年时代开始,荣格就有过许多他不敢告诉任何人的梦以及因这些梦而产生的想法。在荣格的家庭和他生活的环境中,问题一旦涉及宗教,提出问题的人就犯了大忌。即使在荣格很小的时候,当问及有关宗教教义的问题时,他得到的回答也只能是:“这是不能怀疑的,在这个问题上你不能有任何动摇。”

不能有任何动摇的教义使荣格的精神发展受到压抑,让荣格只能求助于大量的阅读,以便弄清那些使他苦恼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当然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的,为了获得暂时的轻松和解脱,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逐渐成为荣格精神上的喜好,这为他未来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学养打下了基础.。

青少年时代的荣格读了许许多多的书,所有那些死去的作者都仿佛一齐在他头脑中复活了。他为此既感到兴奋又感到害怕,希望通过与别人的交流而获得自我确证;而由于根本没有思考过这类问题和根本没有读过有关的书籍,别人很自然地便感到他的想法古里古怪,甚至怀疑他是一个凭胡思乱想杜撰理论和概念的吹牛大王。

与此同时,一些老师也不相信他在他这样的年龄便思考过这些问题,因而指责他所说的一切都是剽窃和抄袭。荣格再次被孤立,并退缩回自己的内心世界。只有在那里,他才感觉到他在外部世界所未能得到的安全和自尊。

孤独的升华

荣格说:“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如何,决定着一切。”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从童年到青年,孤独一直伴随着他,而他则逃避孤独的.方式,让他博览群书,为后来的心理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荣格而言,弗洛伊德是他所遇见最重要的人。

1907年3月,荣格与弗洛伊德两人正式在维也纳会面,两人交谈了近30小时。6个月后弗洛伊德将自己研究成果寄给了荣格,于是两人开始了长达6年的紧密交往与合作。

但是,天才的孤独是被注定了的。

1910年,荣格《无意识心理学研究》论文中,阐述了他与弗洛伊德在心理学研究方面的差异;1912年《无意识心理学研究》的出版,让他与弗洛伊德彻底决裂。之后,荣格走入了死胡同——朋友和同事们背弃了他,他的学说也遭了严厉地批评,他个人精神方面亦出现问题。

再一次的孤独依然没有打垮荣格。

1914年,他辞掉职位,开始了一连串的旅行,并专心的去探讨自己的潜意识。1918年,他从诺斯替教派作家的作品和炼金术中得到灵感,开始以一个全新角度研究意识心理学。1921年出版了《心理类型》一书,探讨意识头脑对于世界可能产生的态度,此书出版后荣格在心理学界的声名大振。

1928年,荣格与理查德威廉合作研究炼丹术和曼茶罗象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思想豁然开朗,《金花的秘密及评论》也于1929年出版,其理论受到心理学界欢迎。

从此,荣格在心理学的道路上越走越深,连续出版多部著作,并终成无人超越的一代宗师。

荣格说:“向外看的人是梦中人,向内看的人是清醒者。”在一生的孤独中,荣格虽时时有梦,却选择了做一个清醒者,并最终在心灵旷野中让孤独升华。荣格是离当代最近的一位大师,他活到了86岁,在1961年才去世。

他生于瑞士乡村,家族中有多位神职人员和通灵人士。在观摩通灵表妹的一次招魂仪式后,他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即灵异现象背后的心理学。其太太Emma是巴黎著名的IWC(万国表)家族的千金,这次结合帮助荣格脱离了窘迫的环境,也带来了诸多人脉和社会资源。

荣格在苏黎世医学院的老师布洛伊勒是《梦的解析》发表后最早对弗洛伊德表示支持的人,并引荐了两人的交往。1907年,在通信多次后,两人一见如故。荣格甚至超过阿德勒,成为弗洛伊德圈子的核心人物,并成为重组后的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第一任主席。

二人的书信中展示了纠结复杂的情感,弗洛伊德希望荣格相信自己的理论,不要离他而去。1913年两人彻底决裂。弗洛伊德禁止身边人与荣格来往。荣格遁入黑暗时期。黑暗时期荣格开始自我对话,发展积极想象的技术,形成分析心理学,即集体潜意识、人格面具、情结等核心概念。

荣格的绘画技术极好,出版了《黑书》和《红书》。他的精神能量的概念,和情结周围聚集着能量,启发了后来的海灵格家庭排列系统的出现。荣格是精神分析大师中对神秘学兴趣最高、宇宙观最宏大的一位。终生保持对文化和历史的考据和思考。涉猎范围涉及易经、神话、炼金术、占星术、宗教和梦境。

荣格对梦境极为重视:他提出放大法,将梦境的内容无限放大和延伸,以此来做分析。他认为梦境比意识更重要。他从中国传统易经中,发现了共时性的概念,即个人的存在状态可用某些方式显现出来。一些古老的荣格派分析师,仍会使用占卦的方式来进行分析。荣格曾和德国传教士卫礼贤合著《金花的秘密》,向西方介绍吕洞宾的哲学思想。

与弗洛伊德强调个人早期经验不同,荣格强调人的终身发展,如炼金术士将普通物质转化为黄金,人也需要转化自己的“自性”,与自己的真实保持一致。荣格思想在60年代的西方广为传播,并成为New Age(新时代运动)中的重要思潮,引发了社会对灵性的重新关注。

意大利著名导演费里尼是荣格的迷弟,终生接受了荣格学派的分析。其代表作《八部半》展示强烈的梦境风格和对潜意识的迷人探讨。

心理分析理论的创始人2

在20世纪早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科学界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弗洛伊德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精神分析学派把心理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弗洛伊德的思想吸引了全世界一大批极富才华的学生和学者,最著名的有艾瑞克弗洛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卡尔荣格、桑多尔费伦齐、卡伦霍妮等等,后来都成为了著名得心理学家。

但弗洛伊德应该是一个非常难相处的导师,他更像一个固执的怪老头,他不能容忍自己的学生对心理分析的基本原则进行任何批评和意见。如果弗洛伊德在现在社会的话,那在他手下的研究生,估计很难毕业。

但恰恰相反的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们中,就是有很多和他一样,同样固执的学生(也许有才华的人大都是固执的吧),这些学生宁愿和导师分道扬镳,也要追求自己的理念。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有阿德勒、荣格。

在20世纪初的几年,弗洛伊德和荣格关系非常好,荣格帮助弗洛伊德发展和改良了精神分析理论。甚至,有一段时间里,弗洛伊德有要把比自己稍微年轻一些的荣格,当做自己的“王储”和继承人来培养。

但是很显然,科学研究不适应封建王朝的套路,荣格在进行深入研究精神分析后,逐渐产生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而弗洛伊德固执的“家长作风”,显然变成了精神分析发展的阻碍。

在《荣格自传回忆、梦与反省》中,他这样回忆与弗洛伊德的一段对话。

“亲爱的荣格,答应我永远不要放弃‘性理论’,这是最最根本的东西。你知道,我们必须将它作为真理来供奉,我们要将这个理论看做不可动摇的堡垒。”

我们很能够理解弗洛伊德的焦虑,毕竟“性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潜意识、恋父恋母情结、梦的研究、本能理论、人格理论都是和“性理论”息息相关的。这就像基督教对待哥白尼的日心说一样,一旦核心理论站不住脚,其他理论将受到更多的质疑。

另外,古典精神分析大多无法进行科学的观察和检验,没有客观实验证据的支持,本身就很难被科学界普遍接受。如果理论体系出现分歧,更是对精神分析的打击。

荣格听了这段话后意识到,他再也无法和弗洛伊德共事下去了,因为他认为弗洛伊德爱权威胜过爱真理。尽管荣格会因为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分道扬镳后,专业地位有所下降。但他还是别无选择地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

心理分析理论的创始人3

那么荣格的理论体系有哪些特点呢?主要有以下3点内容:

1、集体潜意识:我们都知道,弗洛伊德提出了著名的“潜意识”概念,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是我们能够感觉到的心理活动,只占心理活动的很少很少一部分。而潜意识是包括了我们所有的经历、记忆和被我们压抑的需求与动机。它不受我们的控制,却能够影响到我们的意识和行为。潜意识的主要需求和欲望就是性欲,弗洛伊德所说的性欲,不是我们单纯字面上的“性”,而是包括了食欲、生产、繁殖等等所有的需求。这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个人潜意识”。

但荣格认为,潜意识不光包括性欲,还包括一个更重要的东西“信仰”,它和性欲一样重要。如果性欲是“个人潜意识”的话,那么信仰就是“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是深藏在灵魂深处,它积聚了我们从人类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经验。就像种族共有的遗传密码一样,储存在我们最深层的原型记忆里,包括生存、死亡、历史、英雄、神话、家庭、宗族等等,用中国的话说,更像是血脉的传承。

那么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男性意向和女性意向。它们分别代表了男人的阳刚和女人的阴柔。

荣格分别用阿尼姆斯和阿尼玛代表。也就是所谓的人格面具。

2、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荣格描述的人格面具有很多种,最重要的就是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阿尼姆斯是每个女人心中都有的男人形象,是女人心灵中的男性成份。阿尼姆斯身上有女性认为男性所有的好的特点。每个女人的阿尼姆斯都不尽相同。女人会对心中阿尼姆斯的特点感到喜爱,在遇到像自己的阿尼姆斯的男性时,她会体验到极强烈的吸引力。

而阿尼玛则是每个男人心中都有的女人形象,是男人心灵中的女性成分。原理和阿尼姆斯相同。

荣格认为,正是男性心中的阿尼玛形象和女性心中的阿尼姆斯形象,促进了男女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使得男女都能表达他们男性化和女性化的一面,这样人们就能达到情感、思维和感觉之间的平衡,使得人更具有人性化。这更像中国古代所谓阴阳调和之美的说法。

3、人格类型学说:

荣格的另一大贡献是通过对人性的分析创造了《分析心理学》,并提出了对立人格倾向,他把人格描绘成一对相对倾向之间的平衡状态。

比如有意识和潜意识、外倾和内倾、直觉和感觉、阳刚和阴柔等等。他认为大多数人的人格都是在这种对立中找到平衡和稳定。这其中外倾和内倾的提出最具意义,

外倾的人更关注外部体验,他们与周围世界中的人和事更加协调,但是不怎么善于调和内心的需要。他们更加外向,不受自我意识的影响。

内倾的人则更关注内部体验,也就是他们自己的感觉和情感,这使得他们看起来更加羞怯而不善于言谈。

荣格创造的人格类型学说,促进了气质、特质、人格类型理论的发展,大量的人格测验都是起源于荣格的这种学说。包括最近比较流行的MBTI,就是建立在荣格人格类型理论的基础上的。

荣格的理论还有很多,包括对梦解析的新解释、中年期的心理变化等等。大家如果对荣格心理学有兴趣,可以读《荣格自传:回忆、梦和反思》,对荣格的一生和他的理论进行深入的了解。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如果您喜欢的话,请点击左上角关注,这样您就能及时收到我分享的更多心理学知识。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心理学的各个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

心理学主要流派有:

一、构造主义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心理学诞生以来第一个产生的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有冯特、铁钦纳等。冯特等人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的科学,用内省的方法分析人的意识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把人的经验(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种元素;内省指的是依靠被试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简而言之,心理学研究的是被分成基本元素的意识,研究的不是意识整体。

二、机能主义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杜威和安吉尔等人创立,该主义是作为构造主义的对立面提出来的。它也主张研究意识,但反对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不把意识分析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即研究的是“意识流”,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三、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该学派自成立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统治地位。被称为心理学第一势力。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应直接研究外显的行为,因为意识看不见、摸不到,具有主观性。把刺激——反应作为解释人行为的工具,通过人对刺激做出的外显行为,研究人的心理。研究方法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四、格式塔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派也叫完形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该学派研究的也是意识,但反对构造主义将意识分析成各个元素,而是主张从整体上研究意识,认为整体不是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和情感元素的集合,整体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苛勒通过“大猩猩摘香蕉实验”,从而提出了完形——顿悟说的学习理论;苛勒用“小鸡啄米实验”证明了关系转换的学习迁移理论。

五、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荣格和阿德勒也是代表人物。该主义研究的也是意识,他们将人的心理分为无意识、潜意识和意识三部分。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能够被觉察到的心理活动;潜意识(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即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无意识是精神分析学派重点研究的对象;潜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中间心理状态,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人的心理就好比是一座冰山,意识只是浮于表面的冰山一角,而冰山的大部分都是隐藏在水里的“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