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1616年至1636年,是出身明朝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的政权,是清朝的前身,史称后金。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生于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去世,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

努尔哈赤是不是蒙古灭金的后裔

(一)、满洲人盗用宋朝女真人的族名,冒充女真人后裔

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举兵反辽,建立金国,定都会宁城。之后先灭辽国(1125年),后灭北宋(1127年),夺占了中原,都城随之不断南迁。女真政权入主中原,原来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图们江、长白山的生女真以及辽河流域的熟女真纷纷南下,抢占汉人的土地家园,在中原地区作威作福,享受花花世界,抛弃了原本居住的寒北渔猎生活。不论是生女真还是熟女真,没几个愿意留在故乡渔猎而不去中原享福的。

公元13世纪,蒙元兴起,不断攻金,金国只是不断南逃,却不曾想过要向北返回故乡东北,为何?故乡早就没有故人了,早被他人占据了。最终金国亡于蒙宋夹击。由于铁木真有一先祖死于金国木驴之上,北宋靖康之耻二帝被俘,且蒙古臣服金国时曾被女真人多番欺辱压榨,蒙古人和汉人对女真恨之入骨,尤其是蒙古人每攻下一座金国的城池,都要进行大规模屠杀,而对女真人的清洗杀戮尤其残暴,从北到南,凡女真人皆被汉人和蒙古人当作第一屠杀对象。几百万女真人被杀得只剩1%不到,只在“河南等地遗存数千户”,辽河流域和长白山南麓剩下少许,总共也绝不会超过十万人,很快或被蒙古各部吞并,或融入汉族。所以,到了元朝时期,女真作为一个民族已经灭绝了。

从史料上看,宋朝时期的女真人根本就没有后来满人的所谓三仙女起源传说。然如此,那满人又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原来,建立金国,灭亡辽国、北宋之后,女真人占领了中原,几乎全族南下,迁到华北享受华夏的花花江山,辽河流域本就有许多汉人生活,但黑龙江、松花江、图们江、长白山北部一带则出现真空,来自更北的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地区(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西北)不断有处于原始社会状态的氏族部落向东南迁移,融合当地未被女真吞并的靺鞨部落,逐渐填补了女真人南下后,今东北地区留下的真空。

值得一提的是,先后南下的通古斯人并非出自同一个种族,通古斯人是西伯利亚地区无数不同种族部落的统称,而且从更西面的地域还不断有各色部落进入西伯利亚,其中也有继续向东迁至原女真人所占据的东北地区的。融入女真人的通古斯人和后来融入建州“女真”的通古斯人血缘上是不搭界的。

不用说与汉人相比,就是与女真人相比,这些新来的通古斯人的文明程度也实在摆不上台面,他们在羞愧之余,不得不考虑傍上些什么。从留在东北地区的个别女真人那里知道金国女真灭辽驱宋的业绩后,加上女真人之前也曾少量混融了来自通古斯的部落,这些新来的通古斯人就自称是女真人,而且冒充是生女真。但他们也不想想,完颜阿骨打就是个生女真,金国就是生女真建立建的,还占据了中原花花世界,怎么还会留下这么多生女真在北寒地带受苦?

金国被蒙古人灭国,女真亡族,族名却未亡,新来的通古斯部落们举起了“女真”大旗。不论真假,“女真”这个族名算是传了下来,只是假女真就是假女真,通古斯人许多方面扮得相当不像。

女真学了中原文化,建立封建政权,奴儿哈痴的后金集团却学不来,搞了个半原始氏族公社半奴隶制社会,如果是真正的女真人,怎么可能过了几百年,反而从封建社会退化了到奴隶制社会?

女真文字太复杂了,学不来,奴儿哈痴的后金集团只得模仿蒙古文而创立满文;

女真话也不太好学,好歹撸起舌头含含糊糊学一点,但还是没学到多少。通古斯人发音比较简单,只用不多的几个音节交流。比如女儿的发音不论是汉语还是女真话都太复杂,还是用原来的“咯咯”比较方便,儿子金贵些,加个“阿”音。

满族非女真,那应该就是通古斯人后裔了?

粗略些可以这么说,通古斯血统应该是满人中比较大的一股,但也不能完全这么说,这是一个大杂烩的混血民族。

满洲人(满族前身)是由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共二十四旗组成,其中满八旗不过半数左右而已。

而满八旗本身的来源就非常杂乱,其来源包括明朝时期所谓的建州女真(辽宁东部、吉林东部、黑龙江东部南部、朝鲜东北部)、海西女真(吉林、黑龙江西部西北部)、野人(东海)女真(今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如上所述这三支冒用“女真”之名的部落,实非灭辽驱宋的女真。

当初,女真人立国之时,仍然有许多靺鞨部落未被女真吞并,海西女真是通古斯人、蒙古人、靺鞨人混杂而成;野人女真是靺鞨人、通古斯人的混种;建州女真是通古斯人、靺鞨人、高丽人、汉人、以及少量真正的女真人混杂而成。

在这三支所谓“女真”中,建州女真的构成最为复杂。建州女真一部曾占据朝鲜东北,后被朝鲜高丽政权驱赶向西,故而融入些高丽人;汉唐之时东北皆为中原政权管辖,历经战乱一些汉人留存下来,因长久游离华夏文明之外,融入当地部落。另外靖康之耻钦徽二帝被掳至五国城,随行的臣工约有几千余人,他们的后代或逃归南方,或融入建州女真、东海女真;蒙古灭金后,极少数女真人逃到长白山南麓,后来部分融入建州女真。但建州女真的主体还是通古斯人,三地中建州的气候和自然环境最好,是通古斯人迁移的首选。

至于海西女真和野人(东海)女真中就没有任何真正的女真血统,也基本没有汉人或高丽人融入。海西靠近蒙古,占大头的是蒙古人,加上靺鞨人和通古斯人;东海女真主要是靺鞨人和通古斯人的混融。

满八旗的核心应该是建州女真,虽然也不过占三支“女真”总人口的一半左右。

而建州女真中,真正的女真人只有二十分之一不到,经过蒙元残酷屠杀后幸存的数万女真人大多数被融入汉族或蒙古,只有极少数逃回长白山,其中一些融入建州“女真”.

所以,真正的女真人在建州女真中只占二十分之一不到,建州女真在满八旗中不过半数左右,满八旗在满族人中所占比例又不过半数左右。综上所述,今天的满族从血统上说,真正的女真人后裔也就百中之一左右而已。

其实在满清上层,对是否认女真为祖宗是有过争议反复的,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满人和女真人不论是血缘还是文化,都相距甚远。但最后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美化满清祖先的来源,增强对东北土著的号召力,他们还是选择了冒充女真后裔。

(二)、“女真”与“满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

一、 两个民族的起源与民族构成不同

"女真"与"满洲"的民族组织结构和华夏族都相差甚远!

女真人的族源异常复杂,它开始被称呼为"女真"时只是一个庞杂的民族集合体的概称,类似于突厥系,分支众多。其生存方式类似西方的斯拉夫民族,都是发源于森林的民族,虽然包含有游牧的部落,但整体上并不完全以游牧为主。女真人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12世纪初,也就是北宋末年。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满洲人(通古斯人)是蒙古人种的北极亚人种,与爱斯基摩人有亲缘关系。慈禧弟弟的孙子叶赫那拉·根正·郝晓辉的口述实录《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书中描述:“最早满族是从通古斯来的,也就是现在的西伯利亚。”通古斯人在西伯利亚可能是受到了俄国哥萨克人的排挤,因而迁徙到中国明朝的东北地区,被当时的中国明朝政府收留。“满洲”的形成远远晚于女真,满洲正式成为民族是在明朝末年,具体则是公元1635年。《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书中写到:“ 说起清廷,或者说满族的传说很复杂,因为所有的资料都是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的往上追溯,也只有六代,到上面第七代的时候,基本上都没有什么记载了。我们家的家谱上也是这样。”在构成上,“满洲”(满族前身)还包括汉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成分。确切的说,明朝末年的“满洲”(满族前身)还只是一个政治集团。

英国的《大百科全书》也说满洲人自称是女真的后代。那么为什么满洲人要自称是女真人的后代呢?可能是满洲人的祖上曾经被女真人统治过,所以自称是女真后代,打出了与早期女真人同源的幌子,以便增强对东北土著的号召力,反叛明朝,建立政权。这就像五胡乱华时期的匈奴人刘渊一样,为了占领中国,居然也打出了“汉”的旗号一样,滑天下之大稽,为了政治目的而欺世盗名。事实上,满洲人也曾经自称是日本人的后代,这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也是为了政治上的目的——要在中国东北建立从属于日本侵略者的傀儡政权满洲国。在溥仪为祭祀日本天照大神而特发的《国本奠定诏书》中,满人认日本的清河源氏为祖宗,以日本天照大神为国教,视日本先祖为满洲先祖,修建国神庙。

二、 "女真"与"满洲"的历史发展比较

1、 在金国末年,入主中原的女真人已经进入封建社会。13世纪前中期,蒙古人灭亡金国期间,曾经对进入中原的女真人实施了大规模的种族屠杀。根据1183年(金大定二十三年)金国公布过的人口统计,女真人只有400多万人,而在蒙古大屠杀之后,残存的女真人只有十几万人。在经历战乱和屠杀后,残留的那些女真后裔也被继续汉化,以至于在蒙元占领中国时期明确规定“女真生长汉地,同汉人”,这个时候的史料也记载“父虽虏种,母实华人…非复昔日女真。”说明女真人在蒙元统治时期已逐渐失去了独立民族特征,成为汉族的一部分。换个角度思考,即便女真的后裔当时没有汉化,在这漫漫800多年里也与周边其他民族融合了,也不可能在几百年后的明朝末年突然跑回东北地区去繁衍出一个庞大的满州族。

2、在金国灭亡几百年之后出现的满人,还在原始氏族公社和奴隶制社会之间徘徊,但金国时期,女真人的社会发展已经到了封建社会,怎么他们的后代过了几百年不但没有进化却退化到奴隶社会?在人类历史上,同一个民族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因此,如果"女真"与"满洲"是同一个民族的话,世界历史必须对这种特殊现象重新进行研究,可能全人类的历史都要重写。

三、 双方民族文字的巨大差异

文字是传承一个民族的最重要的载体,我们看一下东亚一些重要文字的发展路线:

汉字-〉日本汉字-〉假名

汉字-〉女真大字

汉字-〉女真小字

梵文-〉藏文-〉蒙古新字

回鹘文-〉蒙古文-〉满文

很显然,女真文和满文的文字来源是不同的,从文字发展上看,女真和满洲应该不是一个民族。

下面具体比较一下这两个民族的文字:

女真文是金国用于记录女真语言的文字,属于表意文字,很像汉字。笔画有横、直、点、撇、捺。 书写自上而下,从右向左换行。

再来看看满文,满文是拼音文字,前期参照蒙古文创立,后来又有所改进。但满文和女真文属于完全不同的文字体系。而且文字本身毫无相似之处。满人只恢复类似蒙古文的蝌蚪文,如果真是女真人后代的话,为何不恢复类似于汉字的金国女真文?

其实就算文字有着许多的共同点都不能证实是同一民族。 例如,日本文字、西夏文字、契丹文字都是根据汉字所创,但使用者是几个不同的民族。更何况女真文字和满文之间存在巨大差别,更证明双方不是同一个民族。

四、民族姓氏的不同

《金史》记载的女真姓氏有:完颜、乌古论、纥石烈、徒单、女奚、兀颜、蒲察、颜盏、温迪罕、石抹、奥屯、孛术鲁、移剌、斡勒、纳剌、夹谷、裴满、尼忙古、斡准、阿典、阿里侃,温敦,吾鲁,抹颜,都烈,散答, 呵不哈,乌林答,仆散,术虎,古里甲。

另一方面,随着侵入中原,女真人逐渐采取了汉族姓氏。金世宗、金章宗时期曾多次下诏禁止女真人使用汉族姓氏。金国大定十三年(1173年)五月,“禁女直人毋得译为汉姓”,说明此时女真人改用汉姓的情况已经比较常见了。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十二月,金世宗再次颁布如下禁令:“禁女直人不得改称汉姓、学南人衣装,犯者抵罪。”前面已经说了此次禁令还规定了严格的处罚措施——“违者杖八十,编为永制。”金章宗时也多次颁布过类似的禁令:明昌二年(1191年)十一月,“制诸女直人不得以姓氏译为汉字”;泰和七年(1207年)九月,“敕女直人不得改为汉姓及学南人装束”。金国皇帝颁布的这些禁令也说明了采取汉族姓氏是整个女真社会的风气。至金国末年,几乎所有的女真姓氏都有相应的汉姓,据陈述先生统计,金国女真人译改的汉姓共计59个。

满洲人(通古斯人)只有少数贵族有姓,但像"完颜"这样的女真大姓在明朝末年的满洲人的名字里却根本见不到,这说明了什么?

满洲鞑子二代酋长蝗太鸡曾经下诏曰:“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之后,一切人等,止称我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见《清太宗实录》卷二十五、及《满文老挡》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条)。

“诸申”一词即是满语里“女真”的意思,满洲二代酋长蝗太鸡还算有点自尊,不像现在的通古斯满遗们,硬是胡编乱造,乱认祖宗,冒充女真金狗的后代,其实屁都不是。据此史料可知,满洲人和女真无关,和女真以前的什么肃慎、渤海什么的更加无关,亏他们还有脸胡吹满清鞑子历史如何如何的悠久,甚至自欺欺人地以东北土著自居。那些现代汉奸史学家硬是给现代满遗先人胡乱贴金美化,涂朱抹粉,无耻至极。

欢迎大家转贴,只要碰到拿满清起源身世吹牛的满/遗不用废话,直接用它先人酋长蝗太鸡的“圣谕”一巴掌盖过去。然后再进行一番免费义务教育,告诉它:它们那些满清鞑虏祖先原本是西伯利亚通古斯的野人部落,四处乱窜,靠集体杀人抢劫为生,最后窜入朝鲜会宁,后来被朝鲜武力驱逐又继续流窜,进入大明辽东境内(今中国东北),并向中国明朝政府请求庇护,明朝永乐皇帝一时好心收留了它们,还特地划出一个建州卫给它们居住,让它们替明朝守边疆,免得无聊生事到处搞破坏。哪知人面兽心的满洲鞑子竟然恩将仇报,趁明末天灾内乱之际逐渐侵占东北全境并屠尽辽东汉人,剩下的汉人也被编成旗人的包衣奴隶。后来又趁中国明朝内战,入关全面侵华终于变中国为犬清殖民地,中国因此沦亡直到辛亥革命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后世小日本倭寇侵华步骤和满清的手段几乎如出一辙,都是先占东北,再全面侵华!

努尔哈赤是谁的后代?

谈一谈努尔哈赤的祖先

清朝历史,从努尔哈赤就已经开始编造,比如隐瞒自己真实姓名与明朝和朝鲜打交道。到了乾隆更是把历史抹杀篡改的一塌糊涂,关于温都部、鄂模惠、夹谷姓氏的历史基本上抹杀篡改误导。

清王朝灭亡后,日本人稻叶君山在一九一四年出版了《清朝全史》,据说是第一部全面叙论清朝历史的学术著作,对清朝的历史地位作出了比较公允的评价。这部书应该还是有历史学贡献的,但是,是不是有别的企图呢?日本想在东北建立傀儡应该是早有打算的。

其中,爱新觉罗氏并不是什么建州卫,并不是猛哥帖木儿的后裔,而且还有许多民间传说,事实真相应该是不难考证的。

清朝皇帝的祖宗是一部分女真人的领袖。

女真人和蒙古人同属于东胡。东胡又分为两支,女真人属于东支,蒙古人属于西支。

女真人又分为两种:未被辽朝通话、停滞在渔猎生活与游牧生活的“生女真”;被辽朝通话、进步到定牧生活与耕种生活的“熟女真”。金朝皇帝的祖宗是生女真;清朝皇帝的祖宗也是生女真。

清朝的肇祖原皇帝孟特穆

明太祖灭掉元朝后他的儿子明成祖把三个生女真万户府改为若干“羁縻卫”,就是一种职称,称为(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都指挥使、千户镇抚等。首先在永乐元年被设立的是牡丹江流入松花江之处的建州卫,受封为指挥使的是阿哈出,九年以后,明成祖增设一个建州左卫,以斡朵里部的头人猛哥帖木儿为指挥使。这位就是清朝的肇祖原皇帝孟特穆。

斡朵里部后来被“野人”侵逼,自己战败而亡,残部由他的弟弟凡察和儿子董山率领,明英宗准许他们入境,并封凡察为右都督同知,董山为左都督同知。到了天顺八年董山被升为右都督但是他私通朝鲜,明宪宗成化三年被逮捕正法。几年后他的儿子脱罗被明朝招抚一步一步升官,最后升到了都督佥事,他病死后脱罗的儿子脱原保继承了老爹的职位,脱原保以后明世宗嘉靖年间,左卫的都督佥事叫做章成古鲁哥,这位是不是脱原保的儿子有待考证。

努尔哈赤太爷爷--福满

脱罗的一个弟弟叫石豹奇,石豹哥的儿子叫福满,这个福满有六个儿子,每个儿子住在一个城里当城主,就是电视剧中所说的贝勒爷。福满的四儿子觉昌安最能干,住在主城里,其他几个儿子分散的都比较远。

努尔哈赤父亲和爷爷之死

觉昌安有个孙女婿叫阿太,阿太的父亲也是一个都督指挥使,他们家和明朝翻脸所以阿太父亲被杀了,阿太就勾结其他部落去报仇。觉昌安听到消息便率领儿子塔克世和孙子努尔哈赤去劝阿太不要乱来,结果阿太尚在迟疑明军就到了把他们都包围了起来,觉昌安和塔克世就死在其中,只有努尔哈赤活了下来。

从此努尔哈赤就记住了这个仇,由此开展了他的抱负四面征讨打下一片江山,辛苦建立了汗国,以七大恨告天与明朝翻脸,后面就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了。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蒙古人吗?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满族人。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扩展资料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出生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州左卫一个小部酋长的家里。他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原是元朝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明永乐三年(1405年)应明成祖朱棣的招抚,入京朝贡,封授建州卫指挥使,后掌建州左卫,晋升至右都督。

宣德八年(1433年),因教授明都指挥佥事裴俊,被阿速江等卫“野人女真”杀死。其子董山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初授指挥使,后晋升右都督,与叔父凡察分掌建州左卫、建州右卫,成化三年(1467年)以屡掠辽东人畜,被明朝斩杀。

建州三卫遭到明军残酷征剿。董山的长子脱罗及其子妥义谟,先后袭职,多次进京朝拜明帝,贡献方物。董山的第三子爱新觉罗·锡宝齐篇古,是努尔哈赤的四世祖。

锡宝齐之子福满,后被清朝追尊为兴祖直皇帝。福满第四子觉昌安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第四子塔克世娶妻喜塔喇·厄墨气,生三子,长为努尔哈赤,次为舒尔哈齐,幼为雅尔哈齐。

努尔哈赤制定了厚待功臣的重要国策。在用人问题上,努尔哈赤强调了六项原则:一是必须任用贤人。二为不论亲疏门第,公正举人,“勿论根基,见其心术正大者而荐之。莫拘血缘,见有才者即举为大臣”。

三系不拘一格,用其所长,“有临阵英勇者,用以治军。有益于国政之忠良者,用以辅理国政”。四乃举贤贬奸,因“善良公正之人不举不升,则贤者何由而进。不肖者不贬不杀,则不肖者何由而惩”。

五是奖惩分明,功必赏,过必罚,“有善行者,虽系仇敌,亦不计较,而以有功升之。有罪者,虽亲不贯,必杀之”。六为赏赐效劳官将,视其所需,赐与马、牛、阿哈、食谷、衣服、财帛和妻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有没有人知道满清的开国之祖努尔哈赤到底是那个民族的人?

汉代至三国,满族先世肃慎人又称挹娄人。南北朝时,称勿吉人。勿吉,为女真语“窝集”之音转,乃是“森林”之意。隋唐时期,满洲族先世又称靺鞨,散布在以吉林为中心的为粟末靺鞨,散布在以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地区的为黑水靺鞨。公元669年—926年,粟末靺鞨建立渤海国。公元926年,渤海国被契丹所灭。至宋辽时期称女真,辽朝将女真分为两部,开原(今辽宁开原)以南称“熟女真”,开原以北称“生女真”。12世纪初,生女真的完颜部崛起,其首领阿骨打统一女真一些部落后,于1115年称帝,国号大金,定都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12世纪中国北方蒙古族兴起,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元朝,统一了中国。女真人从此置于元朝统治之下。 元亡明兴,女真人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努尔哈赤的祖先就属建州女真。据《清太祖实录》记载:“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残杀,甚至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各部纷争,仇杀无止。因此,统一女真各部不仅仅是女真社会经济发展强烈要求,更是女真民族发展的强烈要求。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开始了民族统一大业,并吸收大量汉族,蒙古族,组成了满族共同体,完成了从部落到国家的建设。 可见,他是女真后裔,即金。满蒙不分家,努尔哈赤也有蒙古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