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玉之砖:自己表示谦虚的话。比喻为了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而发表的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

2、一得之见:见,见解。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3、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4、千虑一得:即使愚笨的人,在很多次考虑中也总会有些可取的地方。多用来表示自谦;

5、一得之功:一得,一点心得,一点收获;功,成绩。一点微小的成绩。

和抛砖引玉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

引玉之砖 [ yǐn yù zhī zhuān ] 

释义:谦辞,比喻为了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而发表的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译文:要抛砖引玉,却只引得个坠子。

用法:作宾语;指抛砖引玉的话。

反义词

开门见山 [ kāi mén jiàn shān ]

释义:比喻说话写文章一开头就进入正题,不绕圈子。

出处:唐·刘得仁《青龙寺僧院》:“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

译文:在这里待了数日,开门见到的都是山峰。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或写文章。

与抛砖引玉意思相近的成语

和抛砖引玉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是(引玉之砖、一得之见、一孔之见、千虑一得、一得之功)。 抛砖引玉 pāo zhuān yǐn yù 【解释】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出处】宋·释道原

引蛇出洞抛砖引玉还有类似的成语吗?

打草惊蛇 [ dǎ cǎo jīng shé ] 

基本释义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空自去“~”,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

出 处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涂宰;渎物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投石问路 [ tóu shí wèn lù ] 

基本释义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自投罗网 [ zì tóu luó wǎng ] 

基本释义

投:进入;罗网:捕捉鱼鸟的器具。自己投到罗网里去。比喻自己送死。

凤姐故意报怨他失信,贾瑞急的起誓。凤姐因他~,少不的再寻别计令他知改。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回

出 处

三国·曹植《野田黄雀行》:“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例 句

眼看着那两个活生生的棒小伙子~去送死,他一筹莫展。

引玉之砖 [ yǐn yù zhī zhuān ] 

基本释义

自己表示谦虚的话。比喻为了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而发表的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

出 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一得之见 [ yī dé zhī jiàn ] 

基本释义

见:见解。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本书所谈的,不过是自己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的~,不一定很正确。 ◎秦牧《艺海拾贝·新版前记》

出 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