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激进"禁烟运动"中断中英贸易的作法,尽管对于维护当时的满清王朝的闭关销国政策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中国贸易的长远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的交往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战争的危险;英国政府已感到在中国这个封闭了几千的古老大国,单靠贸易手段是不能解决问题,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提供了英国政府使用"炮舰政策"的借口;1840年鸦片战争全面爆发,战争结束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英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尽管由于中国道光皇帝的无能和当时清政府的腐败,落后与封闭,造成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但是,他促进了古

如何评价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活动

一、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基本上符合当时道光皇帝推行的闭关销国的政策。

二、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当时的对外贸易。中英贸易都被宣布中断,

三、林则徐使"贸易摩擦"激化为"贸易战争"。这样中英关系就由原来"贸易争端"变成了一场"贸易战争"。

四、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助长了中国的民族排外主义。

五、表现了禁烟决心、民族气节。

评价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3月,在全国规模的禁烟运动进入高潮中,钦差大臣林则徐一再通过澳门同知谕令澳葡当局禁烟。

澳葡总督边度等不敢公然违抗,一面催促澳门的鸦片商贩速将囤存的鸦片运离澳门,一面发布禁止在澳门囤贮、售卖鸦片的告示。

1839年3月26 日,居澳鸦片贩子将近3000箱的大宗鸦片运往马尼拉,但仍有不法奸商在澳门继续售卖留存的鸦片,被中国军队查获。4月25日,林则徐限令澳葡当局在3日内查明澳门所贮鸦片,开出货主、箱数,呈交澳门同知收纳,否则将“封澳检查,以重惩创”。澳督边度忙下令搜缴鸦片,搜到葡人亚思时的一些零星烟土,在码头烧毁,并将其法办;还查获英国鸦片贩子因义士偷运的8箱烟土。

5月底,林则徐又命署佛山同知刘开域和署澳门同知蒋立昂等人入澳,督同澳葡当局搜查可能囤贮鸦片的“夷楼”,命令葡商具结,切实保证不再贮存、贩卖烟土,否则,依新例治罪。澳葡当局表示顺从、合作,澳门禁烟运动取得一定成果。

禁烟之始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政治家,也是一名诗人。字元抚,晚年号称“俟村老人”、“俟村退叟”。福建候官(今福州)人, 1785年8月30日生,1811年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后,相继担任过江苏巡抚、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为政严明,关心民间疾苦,重视发展农业,注意兴修水利,也重视发展商业和彩矿业。

广东禁烟

由于古代交通不发达,骑马乘轿,从京城到广州要走上2~3个月。林则徐一路风尘,到达广州时已是1839年3月。还在路途中,他就根据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开列了一批勾结外商从事走私活动的不法商人和汉奸的名单,立刻通知广东地方政府将他们拘捕。

到达广州半个月之后,林则徐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立即下令各国鸦片商交出全部鸦片,毫无通融余地。林则徐还下令拘捕那些多年从事鸦片走私、恶名昭著的英国商人,将他们驱逐出境。在林则徐的严令下,英国等国鸦片商只好乖乖地交出鸦片,英国商人交出二万多箱,美国商人交出一千五百多箱,加起来总共有三百多万斤。林则徐下令在虎门的海滩上挖掘一个大坑,倒入鸦片,然后打开闸门放进海水,再投以石灰,将三百多万斤鸦片全部焚毁。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广东居民无不拍手称快。

林则徐还要求各国商人签字画押,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当时英国政府派驻广州的商务监督义律,是一个好战分子,态度十分蛮横。他对林则徐禁烟恨之入骨,百般阻挠无效、交出鸦片后,下令英国商人不许在保证书上签字画押,并率领他们退出广州,先是住在澳门,后来澳门也住不下去了,又退到了停泊在九龙尖沙嘴附近海面的船上。义律还下令英国商人不准同中国做买卖,又向英国政府报告,要求派兵到中国来“武力解决,企图挑起战争。

视察澳门

1839年9月3日晨,林则徐在两广总督邓廷桢陪同下到澳门巡视检查禁烟事宜。这一天,葡萄牙“自治政府”长官率军官4名、士兵100名在关闸列队恭迎,军官戎服佩剑,士兵荷枪实弹,“番乐齐奏”,场面热闹而隆重。途经望厦村时,林则徐在莲峰古庙接见了葡萄牙“民政长官”,向他“宣布恩威,申明禁令”,告诫他们安分守法,不得囤积鸦片,不准包庇不法奸商。接见之后,赏给他们中国的绸缎、折扇、茶叶、冰糖等特产;赏给士兵牛、羊、酒及大洋400元。之后,林则徐一行威风凛凛地巡视澳门,从三巴门进入围墙,经大三巴、关前街、妈阁庙、再折至南湾,一路视察了主要街道,抽查了一些洋楼和民房,看到原来租给英国人住的洋楼都已关闭,也没有发现贮存鸦片。林则徐一行所到之处,万人空巷,无论是中国居民还是葡萄牙居民都扶老携幼,争先恐后,以一睹这位钦差大臣的风采为快,大三巴、妈阁和南湾的炮台都鸣放礼炮19响,以示对林则徐的崇高敬意。这天中午,林则徐一行在葡萄牙官员的护送下离开澳门返回香山县。

虎门硝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 经过这次事件,禁烟英雄林则徐被中国人尊为民族英雄。  其清廉、刚正不阿的品质也甚为后人传颂。但是,“虎门销烟”并没有有效地解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反而加速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原因在于,禁烟运动直接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政府很快决定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虎门销烟”也成为了外国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从这个角度看,“虎门销烟”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脚步,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虎门硝烟一方面唤醒了当时中国很多爱国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始反省,重新定位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 另一方面,也大大抑制了英国在中国的鸦片交易,沉重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贸易掠夺,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和觉醒意识。

此外,这次事件还成为世界的禁烟运动的一个范例,历史上很多国家、地区结合自身的情况对此予以效仿,抑制毒品泛滥。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史学家认为,它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评价

起因:英国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英国基本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国力强盛。英国急需打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

经过:鉴于鸦片的毒害,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

结果:虎门销烟引起英国不满,英国因此对清朝挑起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不敌,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协议。

评价: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国际禁毒日。

扩展资料:

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

经过这次事件,禁烟英雄林则徐被中国人尊为民族英雄。其清廉、刚正不阿的品质也甚为后人传颂。但是,从结果上看“虎门销烟”的成果未得到延续,没有有效地解救中国于水火之中,给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提供了借口(之前是经济、文化、政治方面的侵略)。

原因在于,禁烟运动直接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政府很快决定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虎门销烟”也成为了外国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从这个角度看,“虎门销烟”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速进行的标志,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如何看待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只不过是个借口,英国当时的目标是中国财富,所以,不管打也好,枪炮也好,只要有财富,他们都会去做,虎门销烟是一个小小的导火线,英国发动战争是预谋的。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性,是资本主义扩张的必然要求,是清政府闭关锁国而不能与时俱进的恶果,林则徐的举动是偶然原因,即使没有林则徐,鸦片战争的爆发应该说不可避免的。

抛开鸦片战争看林则徐,他呼吁革命社会弊端,提倡“经世致用”,还有,他的一腔爱国之心,也值得我们尊敬,他勇于了解西方世界,虽然没能彻底摆脱传统的夷夏观念,但他毕竟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编译许多书籍成为当时中国人看世界的窗口,编译的《各国律例》和《四洲志》等直接为抗英服务,还提出建设新式海军的主张,委托好友魏源编写的《海图图志》·······

由此,我们应该肯定林则徐,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人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