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是淅江省杭州湾外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春秋战国时,普陀山及附近诸岛被称为“甬东”。秦朝安期生、晋朝葛洪等人都先后来此山采药和修炼,后来均得道成仙。汉代时,学者梅福曾来山练丹隐修,故普陀山初名梅岭山。山上长满小白华树,所以也叫小白华山。山东南紧邻一更小的岛屿,悬峙海中,称洛伽山,因此,普陀山又往往连称普陀洛伽山。

普陀洛伽山之得名并成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确实与佛经有关。众所周知而又极其灵验的大悲咒,就是当日世尊驾临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时,观世音菩萨于世尊前说的。《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

普陀山的由来

普陀山是众所周知的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道场,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和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道
场,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然而,大部分人都只知道普陀山为供奉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却不知普陀山为何成为观音道场。
其实,早在西汉末年,普陀山并不叫普陀山而称梅岑山。是因为道士梅福在此修道炼丹而命名的。
到了西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有佛教徒在普陀山偶然发现观世音现身。大家“扶老携幼、奔走相告,纷纷到普陀山拜谒。”这在明朝宏觉国师《梵音庵释迦佛舍利塔碑》就有记载。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天竺(古印度)梵僧来普陀山传教(也有西域来僧),在朝谒潮音洞时,又见到观音菩萨现身。(从现在来看,这些很可能都是海市蜃楼现象)
唐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本高僧慧锷第三次来华交流佛教文化。在五台山礼佛见到一尊观世音菩萨像后非常喜欢,想带回日本供奉。传说,当他所乘的船行驶到普陀山附近的莲花洋时,突然狂风大作,天地昏暗。慧锷只能把船靠上普陀山码头。谁知,船一靠码头,天色马上放晴,海上风平浪静。慧锷见此又命开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不仅天气再次变坏,洋面上还涌动起莲花状的大浪。船一动也不能动。一连三次都是如此。慧锷见此情形,面向东瀛(日本)本土祷告:菩萨不肯去日本就留在此处吧!于是,慧锷经潮音洞登上普陀山,留下佛像让当地居民张氏供奉,并把这尊佛像命名为不肯去(日本)观音。到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在张氏宅址上建起了“不肯去观音院”。这是普陀山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佛教寺院。(后据考证,慧锷的船实为触了新罗礁)
唐以后,历代帝王多次赐金扩建普陀山寺院,倡导观音文化。公元967年,宋太祖赵匡胤首次钦派人到普陀山贡香幡,开了朝廷供奉先河。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朝廷赐匾“宝陀观音寺”。
公元1214年,宋宁宗赵扩又赐匾额“圆通宝殿”,钦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菩萨的地方。并根据佛经“补怛洛迦”,更山名为普陀洛迦山,也称为补陀洛迦山。由此,普陀山成为中国四大菩萨道场之一。

普陀山有什么来历

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唐大中(公元847—860)年间,有梵僧(又说西域僧)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

唐咸通四年(公元863),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回国,途经普陀山海面时触新罗礁受阻,于潮音洞登岸,留佛像于民宅中供奉,称“不肯去观音院”,观音道场自此始。

宋元两代,普陀山佛教发展很快。宋乾德五年(公元967),赵匡胤遣内侍(太监)王贵来山进香,并赐锦幡首开朝廷降香普陀之始。元丰三年(公元1080),朝廷赐银建宝陀观音寺(即今前寺)。

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秦安其生、汉梅子真、晋葛雅川,都曾来山修炼。

扩展资料

普陀山景点大观

1、十二景观

游览普陀山的历代名人曾凭各自的观感,分别有“普陀八景”、“普陀十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六景”之颂赞。

明代文学家屠隆有咏“普陀十二景”诗:梅湾春晓、茶山夙雾、古洞潮音、龟潭寒碧、大门清梵、千步金沙、莲洋午渡、香炉翠霭、洛迦灯火、静室茶烟、磐陀晓日、钵盂鸿灏。

清代裘班所编的《普陀山志》载十二景为:短姑圣迹、佛指名山、两洞潮音、千步金沙、华顶云涛、梅岑仙井、朝阳涌日、磐陀夕照、法华灵洞、光照雪霁、宝塔闻钟、莲池夜月。

2、梅湾春晓

海湾春晓指普陀山的早春景色,普陀山也称梅岑,因西部山湾为梅湾,也称作前湾。据传此地多野梅,庵、篷僧众多好养梅怡性。每当早春季节,春回大地,遍山野梅,香满山谷,青山绿树,映衬着点点红斑,煞是一番美景,曾被人誉为“海上罗浮”。

3、法华灵洞

法华灵洞奇特景观,方圆巨石自相垒架,形成洞穴数十余处:有的狭隘低迫,伛行可过;有的宽广如室,中奉石像;有的上丰下削,泉涓滴漏,自石罅流出而下注成池。普陀山洞穴虽多,层复出奇,唯此洞为最。洞外有“青大福地”、“普陀岩”、“东南大柱”等题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陀山

“普陀山”有什么来历?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名山之一,晋太康年间(280-289)信徒们已经发现本岛(时称梅岑山)自然环境与佛教诸经所载观音胜地相似,时常有人登山求访大士踪迹。

据"旧志"记载,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有梵僧(一个西域僧)来潮音洞钱燔十指,指尽,亲见大士说法,授予七色宝石,灵感始起。

咸通四年(863),日本僧慧锷第三次入唐,诣五台山敬礼,至中台精舍,睹观音乡容貌端雅,恳求请归其国,众从之,锷即肩负至明州开元寺,觅得张友信(一说张支信)便船,将登舟,像重不可举,率偕行,贾客竭力负之,乃克胜。及过梅岑山,涛怒风飞,舟人惧甚,锷夜梦一僧谓之曰:"汝但安吾此山,必令便风相送。

"锷泣以梦告众,咸惊异,乃置像于洞侧,祈祷而去。山上居民张氏请像供奉于宅,称"不肯去观音"是为普陀山供奉观音之始。历代山志误载为后梁贞明二年(916),系将请像与建院二事合而为一。

普陀山位于钱塘江口、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系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景区包括普陀山、洛迦山、朱家尖,总面积41.95平方公里

。其中普陀山本岛12.5平方公里,最高峰佛顶山海拔292米。

既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又有丰富的海岛风光,古人称之为"海天佛国"、"人间第一清静境"。

普陀山大海怀抱,金沙绵亘,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著名景点如潮音洞、梵音洞、朝阳洞、磐陀石、二龟听法石、百步沙、千步沙、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南海观音、大乘庵等。

改革开放以来,普陀山管理局带领全山人民艰苦奋斗,创建了国家级文明山、安全山、卫生山。内外交通便捷,旅游环境良好。

本岛日舒适接待量为1万人次。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观音香会、朝圣盛典,海内外香游客摩肩接踵、蜂拥而之?

普陀山的典故传说

普陀山的典故传说:

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

唐大中年间,有梵僧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唐咸通四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

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4654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扩展资料:

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普陀山是东海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南北狭长,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岛上风光旖旎,洞幽岩奇,古刹琳宫,云雾缭绕。普陀山与九华山、峨嵋山、五台山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且又以山、水二美著称的名山,普陀山这座海山,充分显示着海和山的大自然之美。

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日又称普陀山三大香会期,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为观音生日、得道、出家三大香会。

此时普陀盛况空前,从普济寺的中门到佛顶山,香客如涌,从法雨寺的九龙殿到千级石阶的香云山径,信徒礼膜参拜,一步一跪拾级而上,虔诚之至,令人感悟。

1997年农历九月廿九,南海观音露天铜像建成,此日乌云密布,妙善大和尚宣布铜像开光时,刹那间天门洞开,阳光普照,令海内外信徒无不倾服。

普陀山观音香会节起源于观音应化诞生或成道等日。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圣诞日、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海内外佛门弟子。

不论远近纷纷从四面八方云集普陀山敬香朝拜和参加法会。十八日晚、十九日凌晨达到高潮,上万信众摩肩接踵。

三步一拜齐登佛顶山,场面蔚为壮观。全山彻夜灯烛辉煌,讲经诵佛之声通宵达旦,呈现出佛国盛会庄严虔诚的节庆氛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陀山

宁波小普陀的由来

小普陀取名自佛教经典《楞严经》中的“普陀山”,普陀山位于宁波市北部,是宁波最大的山脉,也是宁波最古老的历史文化名胜之一。
普陀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普陀山就已经成为宁波的文化中心,当时的宁波人就把普陀山叫做“小普陀”,因为它比较小,比较容易攀登。
普陀山上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其中最著名的是普陀宗乘禅寺,它是宁波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也是宁波最重要的宗教文化景点之一。
普陀山上还有许多古迹,比如普陀山石窟、普陀山石林、普陀山石桥等,这些古迹都是宁波最重要的文化景点之一,也是宁波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普陀山的历史文化名胜,使宁波成为一座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市,也使宁波成为一座充满灵气的城市,小普陀也成为宁波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点之一。

普陀山是哪位菩萨的道场

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
自观音道场开创以来,观光揽胜者络绎不绝。宋陆游、元赵孟_、明董其昌等历代名士,都先后登山游历。历朝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或吟唱,或赋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碑刻,使普陀山文物古迹极为丰厚。
普陀山素有“震旦第一佛国”和“人间第一清净地”之称,为我国四大“佛山之一”,因观世音菩萨“属水”,故称为“南海佛国”,是我国佛教的旅游圣地。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
每逢佛事,屡现瑞相,信众求拜,灵验频显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普陀山的景色同样迷人。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走走佛顶山的步道,去百步沙、千步沙听听禅音和海浪相互交错的美妙,或者是指怀着一颗虔诚之心,吃一顿斋饭,都是去普陀山的不错选择。
普陀山的四周有许多沙滩,但最著名的还数百步沙和千步沙。选一个日子看看海山,看看日出,或者在游山之后,赤足漫步海滩,让海浪亲抚你的脚面;或者静静地在沙滩上坐上一会儿,听听潮声,它会给你带来无限凉爽与乐趣,带走炎炎夏日那一丝烦躁与不耐。
虽然寺院住宿只对礼佛人士开放,但如果有这个条件不妨住上一晚,或者在体力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放弃岛上的公交,用脚去走走栈道或者沿海公路,一定能收获更多的风景。

普陀山位于东海,为什么却叫南海普陀山

这是因为普陀山上有尊南海观音坐落于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是因为有南海观音,才把普陀山改称为南海普陀山的。

普陀山原名梅岑山,因西汉末年梅福在此修道而得名。唐咸通四年(863年),日本高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神像回国,途经莲花洋遇风涛,以为观音不肯去日本,便留下神像,称“不肯去观音”。五代梁朝贞明二年(916年)建不肯去观音院。

宋元丰三年(1080年)朝廷赐银,改建为宝陀观音寺,从此香火兴盛。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钦定为观音道场,并根据佛经“补怛洛迦”,更山名为普陀洛迦山,亦称补陀洛迦山。明朝时,把莲花洋南的一小岛称洛迦山,就有了普陀山和洛迦山两个山名。

而观音在古天竺就称南海观音,相传是因为:一、观音出在古天竺(今印度),而古天竺属南亚,加上观音所在的补怛洛迦山在南海,故称南海观音;二、“南海”与“南无”相似。

唐代著名文学家王勃的《观音大士赞》曰:“南海海深幽绝处,碧绀嵯峨连水府,号名七宝洛迦山,自在观音于彼住。”王勃卒于676年,就算此《赞》作于676年,亦比“不肯去观音”到普陀山早187年。可见,不是因为有了南海普陀山才称南海观音的,恰好相反,是因为南海观音,才把普陀山改称为南海普陀山的。

扩展资料:

南海观世音佛像

立像台座三层,总高33米,其中佛像18米,莲台2米,台基13米,台基面积为5500平方米。佛像顶现弥陀,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畏印,妙状、慈祥,体现了观世音菩萨“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

佛像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众的信仰核心。“南海观音慈悲大千,普陀新景光照千秋。”

1995年刘大为先生受普陀山重兴之祖、普陀山佛教史上第一位全山方丈----妙善长老委托,主创了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手稿,并得到了妙善长老的指点修正。

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始建于1996年,1997年农历六月竣工,观音立像工程浩大,实为普陀开山以来之空前大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词,九月二十九日举行开光大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海观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海普陀山

普陀山离哪个高铁站近?

普陀山最近的高铁站是宁波站。普陀山所在的舟山不通铁路,最近的高铁站是宁波站,所以你只需要坐到宁波站就行。宁波站(也叫宁波南站)转汽车(火车站汽车南站在一起),直达朱家尖蜈蚣峙码头,大概两个半小时。如果要坐高铁,建议到南京南站中转,虽然绕路,但折腾少一些。

普陀山名字的由来

普陀山原名梅岑山,因西汉末年梅福在此修道而得名。唐咸通四年(863年),日本高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神像回国,途经莲花洋遇风涛,以为观音不肯去日本,便留下神像,称不肯去观音。五代梁朝贞明二年(916年)建不肯去观音院。

元丰三年(1080年)朝廷赐银,改建为宝陀观音寺,从此香火兴盛。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钦定为观音道场,并根据佛经补怛洛迦,更山名为普陀洛迦山,亦称补陀洛迦山。明朝时,把莲花洋南的一小岛称洛迦山,就有了普陀山和洛迦山两个山名。

普陀区的由来,急!

舟山有个普陀区,上海为何也有个普陀区?其实上海市普陀区的来历,还与舟山普陀区境内的“海天佛国”普陀山有联系。
据说在清朝光绪初年,普陀山上有一位僧人名叫慧根,他先后涉历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等佛教名山,后又经西藏、至缅甸。在缅甸得到当地华侨和信徒捐赠的五尊释迦牟尼玉佛宝像。慧根回国路经上海时留下坐佛和卧佛各一尊供信徒瞻仰,其余三尊送至普陀山。
慧根和尚留在上海的两面尊玉佛先被供奉在一处茅篷中,后江湾镇建起玉佛寺以奉香火。1928年信徒们又募得槟榔路(今上海安远路)地基十亩,集资建成新的玉佛寺。玉佛寺虽创建年代不远,但其建筑风格融化了印度、缅甸等佛教艺术的精华,堪称沪上名刹。而慧根留下的两尊玉佛,都是用整块白玉雕刻而成,玉质莹洁,雕琢精微,凡中外香游客无不慕名前往参观游览和朝圣礼拜,所以时间一长玉佛寺就成为上海最为著名的礼佛场所和旅游胜地之一。
慧根在辛亥革命后就逝世了,但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普陀山出名的僧人,把玉佛寺附近的一条马路取名为普陀路(1949年后向西延伸至西康路)。1945年建区时,取境内路名命名为“普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