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小编网友 Coje_He 的线索投递!

小编 7 月 16 日消息,本周,谷歌从 Android 开源项目 (AOSP) 中移除了大量关于 Fuchsia 的代码,但目前 Android 和 Fuchisia 依然有着紧密的联系。

谷歌内部操作系统 Fuchsia 目前仅支持该公司的两款智能显示屏 Nest Hub 和 Nest Hub Max,但谷歌野心不止于此。

谷歌希望让一些 Fuchsia 设备能够运行安卓和 Linux 等其他操作系统的 App。当然,这在理论上是可以做到的。

有几种方法可以实现这一目标,谷歌最早的尝试之一是在虚拟机中运行 Android 操作系统的完整实例,也正因此 Chrome OS 和 PC 版谷歌 Play Games 可以支持 Android 应用,但这种方案也存在一些潜在的性能缺陷。

此外,谷歌还探索了另一条路径,即 Fuchsia 与 Android Runtime 之间建立一种直接的联系。正如在 2019 年有媒体发现谷歌在 AOSP 代码中创建了一个项目,该项目将创建专为 Fuchsia 设备设计的 Android Runtime 的进程。

小编了解到,这个名为“device /Google/ Fuchsia”的 Android 项目的已经在 2021 年 2 月停止支持,但至今都没有公开事情进展如何。

本周,谷歌将所有“device /Google/ Fuchsia”的代码从 Android 中删除,这也标志着这条特殊路径的终结。

在移除之后,该项目只留下简单的“TODO”信息,表明 Google 正考虑去走出一条新的路径。负责这项更改的开发者正在开发 Fuchsia 的“Starnix”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最早于 2021 年被曝光,Starnix 项目设计初衷就是让 Fuchsia 能够“原生”运行为 Linux / Android 开发的应用和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Starnix 还把底层内核指令从 Linux 转换成了 Fuchsia 的 Zircon 内核。

Starnix 的提议被接受并开始工作已经一年多了。在此期间,Fuchsia 团队在开发能够在 Fuchsia 设备上运行的 Linux 程序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Fuchsia 项目团队正希望能够在 Fuchsia 设备上运行 Linux 程序。事实上,官方还提供了一个专用的 Starnix  Shell,可以帮助开发者和发烧友玩转 Fuchsia 工作站。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 shell 不是简单的 Linux 设计,而是一个“包含在系统中的小型 Android 发行版”。最近,这一功能还被替换成了通过 adb 命令访问 Fuchsia 和 Starnix 的 Android 功能,可以说就像访问任何其他 Android 设备一样简单。

展望未来,谷歌似乎准备将 Fuchsia 的 Starnix 团队去打造一种可以稳定与 Android 及其应用程序兼容的方案,而 Fuchsia 的路线图中也要求它可以更好地处理 Android 的“init”进程。

6 月份的时候,有另一个路线图项目指出谷歌希望在 Fuchsia 正确“启动和运行时钟应用”,这可能是指谷歌时钟或 AOSP 的开源“桌面时钟”。当然,这个特殊的项目在公布不久就对公众隐藏了,只有下面的截图得以流传。

总而言之,谷歌 Fuchsia 团队似乎仍有在考虑打造智能家居之外的产品,例如将 Fuchsia 打造成一款类似安卓的通用操作系统,并兼容大量的 Android 应用。但目前还没有更多消息,谷歌打算将这些高端设计应用在什么样的设备上仍有待观察。

华为鸿蒙OS抢先!谷歌新系统“卡壳”,移除了安卓的代码

归属于Alphabet母公司的 谷歌 (Google),当真是多产品“包袱”加身、负重前行了。

一个是主要以「智能手机」设备 为主平台的Android项目(AOSP),一个是打着轻量化「笔记本电脑」网络系统的Chrome OS项目,似乎哪个都搞得谷歌方面不太顺心?

更进一步的是,时间线拉到 2022年7月份中旬 ,原本寄希望于 整合 Android配套GMS生态、以及Chrome OS项目的谷歌 「全新」 Fuchsia OS操作系统,也有了新进展……

这一次,就有些尴尬了: 既没有进一步适配智能手机,也没有突破「软总线」技术~

上述两项极为重要的技术应用方案,却早已经出现在了 华为鸿蒙OS 项目,还乘风破浪 聚拢了海量物联网设备!

相关 科技 资讯披露:尚不清楚出于何种原因,谷歌技术团队大手一挥、 抽离了 Android开源项目(AOSP)存在已久的Fuchsia OS 大量代码

据了解, 谷歌方面原本希望 全新Fuchsia OS能够运行Android、以及其它Linux内核系统中 丰富且主流的第三方App服务。(实际上,技术化兼容模式,其实可以做到了)

不同于华为 HarmonyOS(鸿蒙OS)分布式架构技术方案,谷歌尝试过了“虚拟机”运行策略;但这会引起比较明显的 “性能损失” ,尤其是在部分硬件性能一般的设备上。

然后就是,2019年主导迭代AOSP开源项目时,外界赫然发现内置了 “额外”的代码: 一个单独的项目。

最初定义的是,谷歌方面为了适配 Fuchsia 设备,而设计了Android Runtime 进程。

此类内置专用Runtime进程的方案,基本上可以满足谷歌旗下Fuchsia OS、这套“新”系统兼容运行Android类第三方App的需求。

不过,2021年2月之后, 谷歌方面似乎停止了 「device /Google/ Fuchsia」项目支持~

比较尴尬的是, 华为鸿蒙OS抢先 、自研微内核+分布式架构+软总线技术,同时拒绝“白白净身出户”、继续兼容技术贡献颇高的AOSP生态!

这应该造成了FuchsiaOS加速完善的局面,谷歌似乎认为 华为“抢走” 它的技术愿景了~

在特定「device /Google/ Fuchsia」项目中,建立了Android Runtime进程的 “兼容安卓App服务” 方案,显然已经遭到了谷歌技术团队的 “遗弃”:

目前,该项目仅剩下“TODO”提示信息。

当然了, 这并不意味着谷歌“躺平” ……另外一个「Starnix」项目,应该成了新方案!

不同于上一个项目的Android Runtime进程“兼容”模式,所谓的另一个「Starnix」项目,明显的更加完善了:

项目的最终目的,则是可以 「直接“原生”兼容」 Android乃至Linux平台的应用程序、运行时库 与各类API接口等。

值得一提的是,谷歌方面新主推的Starnix项目, 不再使用 Android平台依赖的Linux底层内核指令,而是转换成了FuchsiaOS最初就由 谷歌开发完成的Zircon底层内核

倘若哪天,谷歌也能像华为技术那样、攻克极为重要的「软总线」…谷歌FuchsiaOS也就有了 “一战” 华为HarmonyOS的底气。

比较客观地说,谷歌面临的“掉队”局面,也不完全是技术问题~

在基于5G技术为起点的、智慧物联生态系统较量中, 拥有通信技术“家底儿”、自有硬件设备的华为 ,占尽了「天时地利」的优势!

事实就是: 谷歌新系统“卡壳”,移除了安卓的代码!现阶段,华为鸿蒙OS抢先!

华为鸿蒙从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各学了一招

普通用户终于等来了上手体验华为HarmonyOS(鸿蒙)的机会。

自6月2日起,包括华为Mate 40系列、Mate 30系列、P40系列、Mate X2等首批机型将率先启动公测。新华社发文点评称“这也意味着‘搭载HarmonyOS的手机’已经变成面向市场的正式产品。

不少媒体将此形容为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业务总裁王成录为HarmonyOS设立了三大定位:

希望所有硬件都能够用一套统一的系统来通讯和沟通,实现弹性部署;

希望消费者操作多端设备时仍跟操作一台设备一样简单,打造超级终端,实现硬件互助、资源共享;

希望开发者写一次业务逻辑代码就能够运行在所有设备上。实现一次开发、多端部署。

这构成了HarmonyOS与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的最大不同。按照华为官方定义,早在2016年内部立项之际,HarmonyOS就是一款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新型操作系统,是一款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OS。

从PC时代开始,中国企业就不乏为解决“缺芯少魂”而自研操作系统的努力尝试,但成功寥寥。移动互联网时代曾经惊艳一时的诸多手机系统,真正活下来的也只有两个。

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副总裁杨海松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鸿蒙今年规划时说道:“对于一个生态来讲,特别是操作系统这类的底层平台,软件使用量、市场占有率是它能否活下来、能否成功的最核心的因素,16% 的市占率是一个生死线。”

这意味着华为要从Android和iOS牢牢把控的地盘内生生撕开一个口子(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安卓占据全球68.63%市场,拥有约30亿部活跃设备;iOS占据全球30.99%份额,拥有超10亿部活跃iPhone)。

为了渡过 16%这条生死线,华为列出了内部计划表:到2021年第,搭载HarmonyOS设备数量达到3亿,其中华为自有设备占2亿,生态合作伙伴设备数量占1亿。

在2019年确定的“1+8+N”全场景战略基础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进一步将“N”细化为智能家居、智慧办公、智慧出行、运动 健康 、影音 娱乐 5大生活场景,作为HarmonyOS扩展生态合作伙伴的主要方向。

在向苹果和谷歌要市场的同时,后进者华为开始了“偷师学艺”之路。HarmonyOS的身上兼具了苹果的纵向一体化模式和谷歌的免费开源特点。

A

2019年8月9日HarmonyOS首度亮相的发布会上,余承东曾列举当前操作系统的三大不足:

Android和Linux操作系统内核庞大冗余,难以保证不同终端的体验流畅;

多终端设备存储越来越多的敏感信息,安全标准变得更高;

软件与硬件强绑定,令跨终端体验难以实现,降低开发效率。

底层架构上面,无论Android还是iOS,都是基于开源框架进行的二次叠加开发,只不过iOS是基于Unix的混合内核;Android则是基于Linux的宏内核。

尽管HarmonyOS同样基于Linux系统,但其却采用了微内核方式,表现在应用层面,就是做到了将硬件功能模块化,可以更大自由度地按需调配组合,就像搭乐高积木一样;用户体验层面,不需要借助App整合,通过系统即可完成直连。

这是HarmonyOS号称自己为全场景分布式OS的底气所在,也是其能一套系统同时支持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电脑、电视等多终端的理论基础。

但从实现效果上看,HarmonyOS的微内核架构,与苹果推动的多设备互联互通,颇为相似,两者都采用了微内核方式。

王成录向媒体解释到,“我们和苹果最大的不一样是,苹果是封闭的,鸿蒙则会开放地做,与所有可能的伙伴一起,把鸿蒙生态做成功。相当于说我们又有苹果的优势,又有华为的优势。”

学习苹果微内核架构是其一,华为对其一大创新是进行了模块化解耦,余承东演讲中提到,这“是鸿蒙OS实现不同设备弹性部署的关键。”

HarmonyOS能够从GB级别电脑手机适配到KB级别小型智能家居的原因也正基于此。

B

做一个新的操作系统,最关键的弱点是什么?余承东两年前给出的答案是“生态”,“这是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的优势所在,也是各个操作系统死于非命的重要原因。”

在HarmonyOS发布会上,王成录再提生态,并重点提及了开源联盟——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

经历过Android崛起的网民对这一幕应该似曾相识。2005年重金完成收购后,谷歌联手65家全球顶尖手机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电信运营商和芯片制造商,于2007年11月5日成立开放手机联盟。

Android成为该联盟中基于开放源码许可证的旗舰软件,谷歌联合盟友共同研发改良Android系统,开始与其他系统如iOS、Windows Phone、Symbian展开竞争。

免费、开源和盟友成为Android崛起的三张王牌。在HarmonyOS上,华为也开始有样学样。

2020年9月,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获捐OpenHarmony开源项目后宣布开源,并组织各方力量对项目开展共建,于2020年12月联合七家志愿共建单位成立了OpenHarmony项目群工作委员会,七家单位分别是博泰、华为、京东、润和、亿咖通、中科院软件所、中软国际。

6月初,基金会正式发布OpenAtom OpenHarmony 2.0 Canary,开发者可通过开源社区Gitee 下载完整代码。

王成录在接受酷玩实验室采访中提到,搭建HarmonyOS生态,华为内部拟定了三条策略:第一,靠7亿部自有华为手机;第二,靠外部第三方生态合作伙伴,主要是智能家居厂商;第三,靠开源的基金会。

根据发布会最新数据,HarmonyOS上面可以下载的常用高频应用已有300+,另有1000+硬件伙伴、50万+开发者正在参与到鸿蒙生态建设当中。

但相比Android 2000万开发者,iOS 2400万开发者,HarmonyOS差距鸿沟依然巨大。

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前高级副总裁王慧文曾在回答“鸿蒙如何渡过‘生态关’”问题时,认为“做生态的难度堪比造原子弹”。

这不仅需要汇聚尽可能多的开发者,还需要构建新的商业生态。王成录3月份接受晚点LatePost专访时分享过一组数据:中国应用市场下载使用排名前200厂家中,确定做HarmonyOS方案适配的有70%。

剩下30%在顾虑什么?王成录给出的答案就是“有可能跟他现有的商业有冲突”。这些厂家开始担心开发了基于HarmonyOS的应用后,自家App会不会没人用了?流量会不会被华为截胡了?

C

在商业模式方面,杨海松曾对外讲过目前HarmonyOS能为硬件伙伴创造的三个价值——做好产品、卖好产品和运营好产品。“做产品”环节,HarmonyOS提供开源的免费版本,对于产品质量、技术支持要求更高的厂家,HarmonyOS会提供商业发行版模式;“卖产品”环节,华为提供线上、线下渠道,收取渠道佣金;“运营产品”环节,HarmonyOS提供联合运营模式,双方分成。

而决定更多厂商用不用HarmonyOS,还有另一个原因,即王成录口中的“你做的东西是不是像你说得这么好”。

尽管HarmonyOS率先发力IoT万物互联时代操作系统,但作为排头兵的苹果和谷歌并非闲着。

IDC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连续4年下滑,在移动互联网之后,IoT已被认为是下一个更大量级的机会。

谷歌在2016年启动了围绕微内核技术的操作系统Fuchsia研发,苹果CEO库克在2020年WWDC发布会上重新定义了未来苹果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即多设备底层的融合互联,同样加码IoT解决方案的未来布局。

王成录曾谈到苹果的这一选择,表示“非常高兴鸿蒙的目标和实现方案,与苹果定义的方向几乎一样,都是多设备在底层的融合互联。”

谷歌也在明显加快布局IoT的脚步。5月25日,谷歌向市场推出了正式版Fuchsia OS,首款支持设备从Nest Hub开始。

谷歌Fuchsia OS项目技术负责人Petr Hosek当天发推庆祝新平台的发布,表示“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我们发布新操作系统啦!”

彭博社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谷歌内部正在实施一项新的三年计划,希望Fuchsia OS首先应用在智能家居设备,收集用户和市场反馈后,有望在2023年大规模扩张到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未来甚至不排除替代掉Android的可能性,

最新的消息是,三星已经开始与谷歌合作开发该项目,韩媒猜测三星可能会成为最先抛弃 Android而改投Fuchsia OS阵营的手机厂商。

站在IoT产业升级转型的 历史 窗口,华为迎来了一次与苹果、谷歌在操作系统领域掰手腕的良机。但这个时间窗不会太久,就像杨海松所言,HarmonyOS当前最大的挑战是时间与规模的剪刀差,留给它生态构建的时间只有一到两年。

鸿蒙确实用了安卓开源项目代码,但安卓套壳论却是一戳即破的谎言

现在华为鸿蒙系统(Harmony OS)已经到了大规模推广、搭载前的最后公测阶段,已经有很多人升级到了鸿蒙,事实就摆在面前了,所以现在关于鸿蒙系统是PPT的说法,差不多都该很快消失了。

目前对鸿蒙系统的质疑声音,又集中到了“安卓套壳”这个老话题上来,毕竟鸿蒙系统确实是全面兼容安卓APP,而且在日常界面上也和安卓系统很类似。很多所谓程序员就根据鸿蒙系统中确实有很多AOSP(安卓开源项目)的开源代码来认定,鸿蒙系统就是安卓套个壳而已。

一、这样的观点,实际上从稍有知识产权、法律常识的角度看,根本就是不可能成立的。

难道一个强悍的谷歌公司,就没有几个律师(法务)懂这事?你以为谷歌强制要求的 安卓手机开机界面“Powered by android” 只是个摆设,或是个花架子没用的?如果说谁家手机系统底层是安卓,却不遵从这个规则,怕是早就被谷歌告进了法院。谷歌有多么狠没人不知道吧?要知道谷歌自家私有的GMS(谷歌移动服务),早就禁止华为手机安装了。当时谷歌那可是步步紧逼,坚决把禁止华为使用GMS进行到底的力度。

放心吧,谷歌没这么傻,华为更没这么傻。如果鸿蒙系统不是完全自己开发的,华为有必要多此一举? 华为现在的 “安卓+EMUI+HMS(华为移动服务)”模式 ,不也是用得好好的吗? 而且,“安卓+EMUI+HMS”这个模式,只要华为想用安卓开源系统,还可以一直用下去,完全符合开源项目规则。

其实这也是目前小米、OPPO、vivo、三星等所有安卓系手机厂家都在做的,比如小米的安卓+MIUI等。况且,华为的EMUI也很强大,完全不比任何别家UI系统差。

二、即便是从软件技术、软件开源社区及开源软件规则这些常识看,鸿蒙系统使用AOSP(安卓开源项目)的开源代码不但合规,还是合情、合理的。

下面咱们来看看2021年1月下旬,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鸿蒙操作系统负责人王成录接受采访时,对鸿蒙系统全面、深入的介绍。王成录这位资深“程序员”,应该是最有资格介绍鸿蒙系统的了。

这里王成录还是把对鸿蒙系统的质疑归结于理解不一致的问题。他说并不是所有安卓代码都是谷歌开发的,安卓系统的绝大部分代码来自开源社区。

鸿蒙也会吸收社区的优秀技术和代码,用了AOSP(Android 开源项目)的开源代码,就认定鸿蒙是安卓换了皮,说明这类吐槽者没有太准确理解什么是开源。开源系统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大家都来贡献代码,大家都可以免费使用。而华为本身就是安卓开源系统最大的贡献者之一。

王成录说到 今年10月,鸿蒙第三阶段的开源代码会上线,来自AOSP社区的、由谷歌贡献的代码就几乎没有了 。相信华为的这个时间表,那些吐槽的所谓“程序员”应该可以理解了。

由此可见, 鸿蒙系统是庞大的,特别是前期吸收开源社区的技术、代码,都可以显著提高系统开发的进程,华为何乐而不为呢?这个槽点,该破了。

类似的,鸿蒙系统对于安卓APP的兼容,也是这个连续性的道理。王成录明确提到,现在鸿蒙生态的应用量(APP及开发者)还不够多。他说谷歌安卓系统有约2000万开发者,苹果iOS有2400万开发者,鸿蒙生态的开发者数量还差很多。所以, 在鸿蒙生态起步的初级阶段,兼容安卓不但不该被吐槽,反而应该是一个妙招

当然华为也没有忽视自有生态建设。华为选择了中国应用市场(APP)下载量排名前200的厂家,一个个去沟通,已确定做方案的达到70%。鸿蒙生态建设非一日之功,早在紧张进行中。

这些吐槽的所谓程序员,要么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为了吐槽鸿蒙而装糊涂;要么根本就不是程序员,打着程序员的幌子,纯粹就是为了吐槽鸿蒙而已。

三、最后做个善意提醒,现在用着安卓系统的手机厂家,也不要高兴太早,或是暗自庆幸自己运气好,没有被谷歌打压。

谷歌可是在一步步收紧对安卓系统的控制,说不定啥时候让你交点儿使用费,怕是躲不开的。而且交点儿使用费,怕这还是好的。 要是哪天你也想真心实意做点儿技术活,也搞点儿高新 科技 ,难免要被美国盯上,难道就不怕和华为一样也被禁掉GMS?多做点儿准备,不是坏事。

并且鸿蒙系统的微内核、软总线、分布式架构的先进性,是安卓系统不可匹敌的。随着鸿蒙系统生态进一步完善,加上华为鸿蒙系统的开放政策,相信用上更先进的系统,对任何厂商都有吸引力。用上中国自己的操作系统,何乐而不为?连谷歌都在开发安卓的替代系统Fuchsia了,难道还有人怀疑安卓必将被淘汰的结果吗?

鸿蒙系统确实是个新事物,很多人对其缺乏认识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中国之前确实也没有拿出一个成功的操作系统,鸿蒙系统突围而出的难度的确很大,有些人缺乏信心也有可能。 但是现在华为有实力、有机会,鸿蒙成功就在眼前,我们还腿软,就不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