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宫词》是讲述宋朝传奇女性刘娥的一生,不过剧中的刘娥,似乎和大家认知中的刘娥有很大区别。宋真宗封禅驾崩后,刘娥第一时间稳定住了朝廷局势,也是让众臣看到了刘娥的能力。因为赵祯还小,刘娥应当垂帘听政,但她本人却拒绝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而且历史上的刘娥真会这样做吗?当然,文艺创作自然不该受到限制,其实从不同角度看刘娥,得到的答案都会不同。

1、丁蔚被贬

剧中,丁蔚负责修建先帝的皇陵,可是皇陵却出水了,刘娥以这个为理由贬了丁蔚的官,将他发配到边疆。丁蔚的老丈人是王钦若,当初也是王钦若搞得鬼,想独揽大权。王钦若还有一个女婿就是楚王,王钦若的女儿王玉莹也是自愿嫁给傻子楚王,使得王钦若也是不知道怎么办为好。

王钦若如今的两个女儿一个随丁蔚到边关,一个嫁给傻子楚王。刘娥去看望寇准寇大人,寇大人最是忠心耿耿得了,就是他想出的对付丁蔚的办法,这样才能除去这个心机很重的人。丁蔚的儿媳妇是凌阳公主,是大长公主,丁驸马整天花天酒地,如今丁蔚失势,丁驸马想对公主好,公主却是不再理睬他,丁驸马还把大长公主推倒致使大长公主肚子里的还在没有了,刘娥主张让他们离婚。

苏义简看望大长公主,说大长公主一定会找到一位好男子的,大长公主问苏义简为什么不结婚,苏义简说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吧,而大长公主一句话说出了苏义简的心思,就是“除去巫山不是云”,大长公主也知道苏义简喜欢的是刘娥。本想苏义简是不是对大长公主有意思,看来没戏了。

2、刘娥为何不愿垂帘听政

先帝的皇陵修好了,先帝下葬,寇准本想送先帝一程,可是却吐血而亡陪着先帝去了,寇准也被安葬在先帝皇陵的山脚下,永远去陪着先帝,刘娥给先帝送上之前的那个手帕,帝后今生缘分已尽。

四大丞相找到刘娥,说皇上的登基大典已经准备好了,还要刘娥在皇帝登基的时候一起垂帘听政,刘娥不肯。后来苏义简再次求见刘娥,还带来了寇准的绝笔信,信中也是答应刘娥垂帘听政,因为寇准也看到了刘娥的治理的水平。

新皇登基,赵祯终于做上皇帝的位置,苏义简再次请刘娥垂帘听政,刘娥还是没有同意,苏义简说出刘娥的顾虑,刘娥主要有两大心结,第一点就是刘娥还是不太相信赵恒留给苏义简的口谕,毕竟这是苏义简的一面之词。

第二点就是正如寇大人说的,皇上应该留下遗诏,那么遗诏究竟在哪里呢?按道理赵恒不会什么也没有留下,肯定有遗诏啊,如果没有遗诏,那么说明赵恒也是忌惮刘娥的,不想刘娥掌握大权,所以刘娥暂时不能垂帘听政。



《大宋宫词》宋真宗刘娥的感情是怎么样的?

《大宋宫词》宋真宗刘娥的感情很好,他们一起经历过很多事情,所以感情很稳固。

刘娥和赵恒认识初起虽然两情相悦,但因为封建礼教下的身份地位悬殊,也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门不当,户不对”。赵恒的老爹赵光义总是用各种手段迫使赵恒和刘娥分手。起初,赵恒只好把刘娥寄放在别人家,仅时不时地前去“探望”。

但是,刘娥并没有屈服于命运,她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断地修炼自己。我们总是在世俗的眼中活成了别人想要看到的样子,而她无论何时都保有这自己独立的人格和魅力。让赵恒欲罢不能,爱意愈浓。

因为封建礼教的影响,朝中大臣认为刘娥出身卑贱,不能母仪天下,所以百般阻挠刘娥封后。赵恒随后用了6年时间让后位空悬,最后大臣只好妥协,刘娥顺利在后宫登顶。

相关故事

虽然刘娥是一个为他人生育过孩子的蜀地民女,但是赵恒不仅毫不在意,还对刘娥呵护备至,甚至还为刘娥讨了一个名分。

当刘娥被人陷害杀死皇孙时,赵恒十分信任刘娥的为人,希望赵光义能还刘娥清白。赵光义害怕刘娥会阻碍赵恒的事业,便赐毒酒给刘娥。

没想到刘娥被苏简所救,逃出了皇宫。但是,赵恒并不知道刘娥得救的消息,整日借酒消愁、不近女色。不过,最后赵恒和刘娥在赵廷美设计的宴会上相遇了,两人喜极而泣。

大宋宫词结局

在电视剧《大宋宫词》中,刘娥最后向赵祯坦白,告诉了他关于狸猫换太子的真相。这里看得许多人动容,毕竟刘娥当初,只是默许了皇上的行为,并非是她主动要求用狸猫换太子的。这里面有巧合,也有各种皇上的心思。

至于在历史上,刘娥还真没这样做。皇上对她十分宠爱,力排众议直接把她推上了皇后的位置。按照历史的记载,她是一个纯良本分的人,和后宫其她人相处的不错。在后半生临朝听政,差点就穿着龙袍下葬了。

1、刘娥告诉赵祯真相

在《大宋宫词》里,导演改变了“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给了刘娥一个好形象。在面对质疑时,还宣称是想给故事另外一个结局。

电视剧里的刘娥,并没有打算狸猫换太子,是皇上太宠爱她,想让她当皇后。为此决定在民间找个孩子,和李妃的进行交换,让刘娥名正言顺当皇后。没想到民间的替身晚生,阴差阳错之下一只狸猫闯了进来,促成了狸猫换太子。刘娥只是默许,并非主谋。在电视剧的后半部分,还向赵祯说明了这一切。

2、历史上的刘娥

刘娥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有权谋的人。她在年轻的时候,被前夫贩卖,后来遇到了年轻的赵恒。只可惜她出身低贱,中途赵恒被迫把刘娥赶了出去,直到称帝后才把刘娥带进宫中。后来皇后去世,赵恒力排众议把她封为皇后。

到了后期,她权倾朝野,甚至还穿上了帝服。不过刘娥有个好的地方,在面对其他人称帝的谏言时,一直没有接受。后来自己去世,才把朝堂还给了赵祯。至于狸猫换太子,只是民间戏曲的一种说法。在历史上,她是凭借自己受宠,被皇上封为皇后的。

3、狸猫换太子

刘娥这个人,一生经历了很多事情,被称为有吕武之能,无吕武之恶。虽然这句话有很大的争议,但是也代表了她在宋朝的地位。只可惜这个人,一直没“火”起来,没有太大的关注。一直到了宋朝之后,有人写了“狸猫换太子”的戏剧,她才走红。只可惜在戏剧里,她的形象直接变成了狭隘妒忌、残害忠良。

我们在看电视剧或者历史时,一定要分清彼此的关系。电视剧里的内容,传播得再广,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先入为主,往往会产生误解。

北宋太后刘娥临终前不断地拉扯衣服,宋仁宗想到了什么,下令给她脱下来呢?

1、《大宋宫词》大结局是赵恒驾崩时,仁宗幼弱,刘娥为完成先帝遗愿,垂帘听政主持朝局后,结束党争、兴修水利、创办福利,妥善解决周边各民族的纷争与不安,并大胆启用范仲淹、晏殊、苏洵等新式人才,为仁宗亲政后的四十余年“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大宋宫词》是由李少红执导,刘涛、周渝民领衔主演的古装剧。该剧以刘娥和赵恒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咸平之治”与“仁宗盛治”为历史背景,生动讲述了从公元985年到公元1033年间,北宋真宗时代,名臣、宗族及周边国家之间邦交,相互依存,相互牵制的故事。

刘娥,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太后,对北宋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人常常将她与汉朝的吕后和唐朝的武则天相提并论,夸她有吕后、武则天的才能,但却没有独揽朝纲,可谓德才兼备。

公元1020年,宋真宗患病,难以料理朝政,因此所有呈给皇上的奏折都转交给皇后刘娥处理。真宗病重时甚至下诏,让刘娥亲自参与决策政事。公元1022年,宋真宗驾崩。遗诏让太子赵祯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军国大事交由皇太后决断。由于赵祯即位时年仅11岁,因此刘娥临朝称制,全权处理政务。当有重大政务的时候,她也不专断,而是听取朝中老臣的意见,综合处理。

随着仁宗一天天长大,很快就到了刘娥归政的时候了。但是,任何人尝到了权力的甜头,都不愿轻易放手。刘娥也是这样。她甚至还萌生过效仿武则天称帝的念头。

据史籍记载,有一次,她问鲁宗道:“唐武后如何主?”以刘娥对历史的熟悉程度,她自然不会不知道武则天是如何称帝的。她这样问,必然有其深意。于是鲁宗回答道,武则天是唐朝的罪人啊,她几乎毁掉了李唐的江山社稷。刘娥听了,默然不语。

但是也有些善于逢迎的大臣马上就嗅出了刘娥想要称帝的气息,大臣方仲弓给刘娥上书,请刘娥像武则天一样,立刘氏宗庙。刘娥听了,心动不已。但是和几个老臣商量之后,就彻底断了这个念头。后来程琳给刘娥献上《武后临朝图》,刘娥直接就把图扔在地上,大声斥责了程琳。

宋仁宗得知这件事,对刘娥更加恭敬孝顺。他甚至颁布诏书,将太后生日的礼仪规格上升到跟皇帝一样。

公元1033年,刘娥病重。宋仁宗大赦天下,四处求医,但是刘娥的病始终未见好转。二月的时候,朝廷要举行祭太庙大典,刘娥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想在生前穿一次天子的龙袍,结果群臣哗然,极力反对。

最后礼部立刻制定了一份标准:“皇太后宜准皇帝衮服减二章,衣去宗彝,裳去藻,不佩剑。金龙花十六株,前后垂珠翠各十二旒,以衮衣为名。诏名其冠曰仪天。”将皇帝衮服上的饰物去掉几件,给她呈了上去。到了大典这一日刘娥身穿皇帝衮服,头戴仪天冠,在近侍的引导下进入太庙祭祀。仪式完成后,群臣在太庙文德殿给刘娥上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此后,刘娥不再插手朝政,彻底还政于仁宗。

是年三月,刘娥病逝,享年六十五岁。她死后第二天,宋仁宗召集群臣,大哭道,太后临终前多次拉扯身上的衣服,她是不是还有什么心愿未了?

参知政事薛奎说,太后肯定是不想让先帝看到她穿着皇后的衣服下葬。仁宗恍然大悟,下令把刘娥的丧服改为皇后服。

刘娥在弥留之际,真的是这个意思吗?未必。

想想吧,如果刘娥真是这个意思,她为什么在驾鹤西去前,不自己脱下龙袍、换上太后的衣服呢?刘娥为什么要一直穿着这身龙袍,迎接自己的大限呢?可见,刘娥就是要穿着这身衣服入殓,而皇帝也明白母后的意思,但一直没有点破。等刘娥病逝后,宋仁宗这才发难,借薛奎之口,不让母亲穿龙袍入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