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此前的经历一直不平顺,这次她终于遇到了几位贵人,他们就是司徒郎郎和孙思邈。剧中,孙思邈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李淳风是他的徒孙,此后孙思邈也是帮了长歌很多。历史上,孙思邈是唐朝时期的一名医学家,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就是由孙思邈编写的。不过该剧对于孙思邈的经历进行了一些改动,大家不要当做正史看待了。

1、孙思邈是谁真实身份猜测

最新剧情中,李长歌为了救罗义,差点搭上自己的小命。阿隼为了保护她,搭上了整个鹰师,而李长歌为了救阿隼,引开了狼师的追兵,好在她运气不错,被司徒朗朗以及孙思邈给救了,否则的话早就领盒饭了。

司徒朗朗和药王孙思邈是新出场的人物,司徒朗朗乃是一位江湖游侠,实力强大无比,更是越女剑传人,凭借一柄剑,击杀了狼师的追兵,实力远在阿隼之上,为人风趣,不过这位越女剑的传人不过是药王孙思邈的跟班而已,确切的说是他的保镖。

而药王孙思邈的确是十分牛的一个人物,有多牛呢?历史上这位就是一个大人物,《千金要方》就是出自他的手中,而在这部剧中这位更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医术高明,太医署更是千方百计想要让他加入,可惜的是孙思邈无意仕途,并不肯接受,令人唏嘘。

而除了这些之外,他的身份更是十分的超然,原著中流云观的观主也就是静澹真人就是孙思邈的小弟子。而这位流云观观主可不简单,她经营着一个商队,原著中李长歌其实是被她的商队所救,她的商队往来于边境和洛阳,收留流民开垦荒地,救济了很多因为战乱失去生计的人,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而她只是孙思邈的弟子之一。

2、孙思邈和长歌什么关系

静澹真人的身份远不止这一些,按辈分算,她算是太史令李淳风的小师叔,李淳风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善于巫卜占星之术,在李世民刚刚登基之时预言:“妖星经天,气冲紫微,李唐必为女祸。”正是因为这句话,所以杜如晦更加想要杀了李长歌,因为在他看来大唐的女祸就是李长歌,却不知道是另有他人。

不过李淳风之后受杜如晦委托,找到了长歌的下落,但他此时却说了一句话,叫做“天佑大唐,国祚绵长。”李长歌成为了令大唐国祚绵长的重要人物,并非是祸害。李淳风的话语改变对于李长歌的处境有着很大的益处,毕竟他的预言还是非常准的,有很多人信。

李淳风在大唐是十分有名的,许多达官贵人都相信他的预言,是深不可测的高人,可就是这么一个人物,却要叫静澹真人为师叔,也就是说论辈分,他得叫孙思邈一声师公,他只是孙思邈的一个徒孙而已。

孙思邈的确是非常牛,名动天下的李淳风只是他的徒孙,静澹真人是他的弟子,就连越女剑传人都是他的跟班和保镖,这么一个大人物却潇洒肆意,想着的不是名动天下,也不是入朝为官,而是做一个潇洒的小老头,行走人间,令人钦佩。

想知道药王爷是谁?

药王爷就是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是我国隋唐年间的大医学家。传说孙思邈是陕西耀县人,七岁的时候就能日诵千言,成为当时的神童。长大后,因为世道不宁,隐居到太白山学习道术。

有记载说“县北六十里,道书第二十四洞天,唐孙思邈炼丹处”,后人将此山命名为“孙隐山”,据说孙思邈就隐居在此。然后,每每下山为百姓治病,并致力于医药的研究,写成了千古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

孙思邈贡献

孙思邈一生刻苦钻研,他将唐以前所流传下来的各种药方及自己行医的验方,同时又广泛收集民间的各种药方及经验,遂著成了闻名于世的医学宝典《千金要方》。

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三十卷,内容极为丰富,分医学总论,妇人、少小婴孺、七窍、诸风、脚气、伤寒、内脏、痈疽、解毒、备急诸方、食治、平脉、针灸等,共计二百三十二门,收方五千三百例。

其中,该书还首创“复方”的先例,如《伤寒论》的体例是一病一方,而他在《千金要方》中发展为一病多方,还灵活变通了张仲景的“经方”。

他有时两三个经方合成一个“复方”,以增加治疗效果;有时一个经方分成几个单方,以分别治疗某种疾病。这是他对医学的重大建树,也是医学史上的重大革新。

孙思邈指的是谁呢?

孙思邈指的是“药王”。

隋唐时期的孙思邈是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后人尊称他为“药王”。他是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生卒年不详。孙思邈不但擅长治病救人,而且勤于写作,给后世留下了很有价值的医学著作,所以流芳百世,受人尊敬。

孙思邈相关评价

孙思邈的医术高超,隋文帝、唐太宗和唐高宗都多次请他到宫廷做官。除了担任过一段时间唐太宗的御医以外,孙思邈婉言推辞了皇帝的邀请。

他觉得在宫廷任职太受拘束,随时要应付官场的钩心斗角,不利于提高医术,也不能悬壶济世。所以,他大部分时间都隐居在山里,或居住在乡下,与普通老百姓待在一起。

孙思邈医风高尚,以解决病人的痛苦为自己的责任。他给病人看病,不问出身和家庭背景,都一视同仁。

遇到身患重病的患者,他常常不顾自身安危,冒着被传染的危险为病人诊治。这种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著名诗人卢照邻把他尊为自己的老师,名臣魏徵、太医令谢季卿等,都是他的好朋友。

孙思邈是谁?

孙思邈(581-682),汉族,北周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是北周、隋唐与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他也是一位地位很高的道教人物,道号妙应真人。在很多道教宫观里都有"药王殿"。他医德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是一位真正的道士。他是中国陕西耀县人,公元58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学说。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当时的朝廷下令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被他拒绝了。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教经典,探索养生术,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

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根据史志、本草、《道藏》等文献,以及陕西省耀县药王山有关碑刻,孙思邈的著作80余种,今多亡佚。《旧唐书》提到孙思邈“自注《老子》、《庄子》”,两书唐宋以来史志书目皆无著录,久已失传,故其关于道教教义的主张不得而知,唯蒙文通先生《晋唐老子古注四十家辑存》据赵秉文《老子集解》第六章“谷神不死”句,得孙思邈注佚文一条:“谷神,虚而灵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