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高士奇为什么叫高相

1、《天下长河》高士奇叫高相是因为他一日七迁升到了御前行走,进入南书房,虽然官职不高,但是在皇帝面前他有话语权。

2、高士奇有着一颗七窍玲珑心,心机深沉,擅长审时度势,把皇帝的心思揣摩的很精准。

3、高士奇虽然有高相这个头衔,但是他实际上只是个六品官,如果得罪了索额图和明珠这样的重臣,会被贬官,远离皇宫。

天下长河皇上遇到乞丐是哪一集

《天下长河》有一个经典片段是康熙和陈潢相见,康熙翻阅到陈潢所写的治河书籍,他被里面的观点所吸引,于是微服私访去见陈潢,没想到康熙遇到陈潢时,陈潢满脸污垢,衣衫褴褛,就像一个乞丐一样。

高士奇为什么叫高相

高士奇叫高相是因为他一日七迁升到了御前行走,进入南书房,虽然官职不高,但是在皇帝面前他有话语权。

康熙十六年之后朝廷的权力中枢在南书房,南书房的人员构成并非全是一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人员由皇帝自己说了算,所以索额图和明珠两位大学士在南书房行走,高士奇虽是六品官但却是康熙亲自下诏召其入南书房御前行走。

内阁中书则是相当于康熙皇帝的私人秘书,从剧中来看有资格在南书房行走的也就索额图、明珠和高士奇三人,大臣们都精明得很。高士奇现在不是大学士,品级也只有从六品,但只要他一直在南书房行走,品级提升那是迟早的事,称他一声高相其实也说得过去。

高士奇的主要成就:

高士奇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精考证,勤著述。他的著作,收录在《四库全书》的就有《左传纪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三体唐诗补注》等八部;收录在《四库存目》的就有《天禄识余》《塞北小钞》等五部。

其他还有《读书笔记》《苑西集》《经进文稿》等十数种著作。高士奇的这些著作,大致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诗文集,二是为康熙活动的记述,三是学术著作,可谓品种丰富,琳琅满目。其中学术著作又分为两类,一为治春秋左传之作,二为治唐诗之作。

《四库提要》对高士奇的学术著作评价较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书局曾出过《左传纪事本末》点校本,可见它的学术价值得到了当代史家的认可。

高士奇还是一流的书画鉴赏家和收藏家。清初的收藏大家,有“三家村”之说。所谓三家村,就是字号中都有一个“村”字的三位收藏家,梁清标字棠村,安岐号麓村,高士奇号江村。

梁棠村和安麓村以藏品宏富精绝著称,高江村尤以鉴赏水平高超而闻名,凡经其法眼鉴赏过的作品,声价顿增十倍。这样的本领,无不令人称奇。

高士奇的学问确实比较广博;虽然不能称之为大家,但确实够得上杂家的称号。

康熙是一个兴趣极为广泛,求知欲特别旺盛的人,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且学习内容包罗万象,十分广泛,天文、地理、经学、诗文、历史、数学以及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每样也的确都下过一定功夫。

天下长河高士奇为什么称为高相

《天下长河》高士奇被称为高相原因是高士奇为内阁中书,南书房大臣。高士奇(1645年到1704年),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樟树乡高家村(今慈溪匡堰镇高家村)人,后入籍钱塘(今浙江杭州)清代官员、史学家。高相是朝中百官对高士奇的一种尊称。

高士奇为啥叫高相

高士奇叫高相是由于担任内阁中书,南书房大臣。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高士奇是天下长河中的角色,在剧中高士奇是内阁中书,南书房大臣,高相是朝中百官对他的尊称。剧中高士奇一日七迁,从一介布衣,摇身一变成了自由在南书房行走的皇帝近臣,这样的升迁速度前所未有。

高相是什么官

《天下长河》中,高相是康熙近臣,六品官,在官场上被人称为高相。

《天下长河》中的落榜学子高士奇经过了明珠的举荐成功入朝为官,更是因为和康熙的见解相似而得到重视,一跃成为康熙近臣,在官场上甚至被人称为高相。高士奇聪明机智,才高八斗,诙谐幽默,在一日之间就入值南书房,成为了和明珠、索额图平起平坐的大人物。

高士奇深受皇帝恩宠。虽然是从六品的官职,但是却被朝野上下称为高相。在清朝沿用明朝内阁制,正一品的大学士都有资格被称为相。

《天下长河》中的高士奇

高士奇是康熙朝的风云人物,他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一位非两榜进士出身的落第举子得明珠的举荐成为康熙身边的红人,由詹事府录事、翰林院侍讲、侍读、侍读学士到正四品的詹事府少詹事,最后官居正二品的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康熙特意加高士奇其为正一品,不仅如此康熙亲征噶尔丹和南巡有几次都把他带在身边,可以这么说康熙一朝有高士奇如此待遇的重臣并不多。

《天下长河》中高士奇的经历和正史相差不大,也是由明珠引荐给康熙,只不过一日七迁由落第举人直接授予内庭供奉职,詹事府录事、双俸、内阁中书职、御前行走,多了一些传奇色彩。

为什么高士奇能被称为相爷呢?

高士奇一天连升七级。

当时明珠、余国柱等人的擅权、贪婪朝人皆知,康熙皇帝一不聋二不瞎,当然也是知道的。但总得有朝廷大臣参他,皇帝才好借故治其罪。

可是,明珠、余国柱那等权势谁人敢参!有几个言官也曾“颇有参劾,即令借事排陷,闻者骇惧”,再有那个敢以卵击石呢!所以,郭这一本是冒着极大风险上奏的。

康熙曾问侍臣:明珠如此何无劾奏?待臣答曰:“人孰不畏死?”郭在疏中也曾明确指出:“臣固知其党羽实繁,睚眦必报”,“伏见皇上求治,辨别奸贤,正朝野肃清之会。

窃思报效,不顾身家。”当时也有另一种议论,说郭精明异常,早已洞察到康熙励精图治,久欲拿权臣开刀,苦于无人上疏,才敢投皇帝下怀毅然上疏。

然而,康熙帝却不这么看,他认为象郭这样敢于上《纠大臣疏》的直臣实在太少也实在可嘉。所以,他不但没有对郭加责,而且立即准了其本奏,并在上谕中作了处分:“国家建官分职,必矢志清白,大法小廉。今在廷诸臣,自大学士以下,惟知互相结引,徇私倾陷。

凡遇会议,一二昌率于前,众附和与后,一意诡随。廷议如此,国是何凭?至于紧要员缺,特令会同推举,原期得人,亦欲令被举者警心涤虑,恐致累及举者。而贪黩匪类,往往败露,此皆植党纳贿所致。

朕不忍加罪大臣,且用兵时有曾著劳绩者,免其发觉。罢明珠大学士,交领侍卫内大臣酌用。

明珠毕竟是满族官员,且有功于康熙王朝,所以康熙还是为他开脱罪责,从轻发落了。

余国柱等遂被逐回籍。明珠之流被参倒,郭由此声名大震,受到康熙皇帝的格外器重,被破格攫升为左都御史,从从五品一跃升至为从一品,连升四级。

高士奇之所以叫相爷无非就是他的地位,高士奇做到了詹事府詹事、礼部侍郎、翰林院学士,而且非常的受康熙器重,所以就有相爷这一说了。



高士奇历史原型是谁

《天下长河》高士奇历史原型是高士奇。

高士奇原型就是高士奇,他是清代康熙年间的官员,曾经官至正一品。历史上高士奇是贫寒人家出身,他凭借着博学多识的才华被康熙所重用,此后高士奇一生都在效忠于康熙皇帝。

在《天下长河》中,高士奇更是创下了一日七迁的奇迹,从一文不名的教书先生,被提拔为南书房大臣,成了大家见了他都得毕恭毕敬的高相。高士奇是清朝康熙皇帝的近臣,一生效忠于康熙帝,他平生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

《天下长河》介绍

《天下长河》是由张挺自编自导,罗晋、尹昉领衔主演,黄志忠特邀主演,奚美娟、梁冠华、苏可、陆思宇、公磊、赵麒主演的古装历史剧,该剧于2022年11月11日在湖南卫视播出,并在芒果TV同步播出。

该剧讲述康熙帝为治愈黄河水患,不拘一格提拔陈潢、靳辅两位治水能人,在历经半个世纪的栉风沐雨和朝政风波后,君臣逐渐平定河患,留下了让后世为之称道的丰功伟绩的真实历史故事。

《天下长河》高士奇有没有历史原型 高士奇原型人物是谁

《天下长河》是改编自真实历史的古装奇幻剧,主要讲述清朝康熙年间为治理黄河水患,而重用靳辅和陈潢的故事,那么剧中的高士奇是谁呢?他的历史原型又是谁呢?

《天下长河》高 士奇原型

高士奇原型就是高士奇,他是清代康熙年间的官员,曾经官至正一品。历史上高士奇是贫寒人家出身,他凭借着博学多识的才华被康熙所重用,此后高士奇一生都在效忠于康熙皇帝。在《天下长河》中,高士奇更是创下了一日七迁的奇迹,从一文不名的教书先生,被提拔为南书房大臣,成了大家见了他都得毕恭毕敬的高相。

高士奇是清朝康熙皇帝的近臣,一生效忠于康熙帝,同时也是一位在文史哲诸方面都有贡献的学者。他平生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著有《左传纪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清吟堂全集》《江村销夏录》《扈从西巡日录》《经进文稿》《天禄识余》《随辇集》《北墅抱瓮录》《左传国语辑注》等。

天下长河里的高相是好人吗

1、《天下长河》高士奇是好人,他是个非常博学的人,在治国方面很有远大的见解,也因此得到了康熙帝的重用。
2、在剧中高士奇是曾经跟陈潢一起进京赶考的三人团成员之一,也是他们三人中最有出息的一个。
3、高士奇在剧中的性格比较能屈能伸,不过他也是凭真材实料在职场上逆袭成功的。

天下长河高士奇是好人吗

《天下长河》里的高士奇是好人。

高士奇是一位非两榜进士出身的落第举子,被贵人举荐给康熙。高士奇把自己的满腔抱负和治国的谋略展现一下子全部展现给康熙——驱逐三番、决战葛尔丹、先南后北、平定天下、治理黄河、沟通漕运。康熙发现居然和自己的意见不谋而合,每看一封奏折就给高士奇加一次官,最后居然一日七迁,直接进入南书房的中枢机构,协助皇帝总览机密事务。

他虽然得了权势后,但也没有得意忘形,反而帮助靳辅、陈潢等人,为他们的治河大业保驾护航。高士奇是个才子,他心思玲珑,巧舌如簧,在官场上顺风顺水,他似乎要比很多读书人幸运得多。

历史人物评价

回顾高士奇的一生,不难发现,他是从考入太学才踏进仕途,凭的是自身的才学。他平生所受的皇恩钦赐,其荣耀实在令人羡慕。

高士奇的一生是幸运的。因为他深得康熙的知遇。常言道:“忠孝不能两全。”可高士奇受到了康熙御赐的印玺“忠孝之家”(此印在平湖市博物馆)。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高士奇即使在籍赋闲,还不失日理万机的康熙的思念。称其为“故人”,揣摩其“气相”。

高士奇的一生也是最为不幸的。因为,古人有言人生三大悲哀:“少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对于高士奇来说,这人生的三大悲哀,他全领受了。

《天下长河》里高士奇在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高士奇(1645年~1704年),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樟树乡高家村(今慈溪匡堰镇高家村)人,后入籍钱塘(今浙江杭州)。
清代官员、史学家。
早年家贫。
高士奇是清朝康熙皇帝的近臣,一生效忠于康熙帝,同时也是一位在文史哲诸方面都有贡献的学者。他平生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著有《左传纪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清吟堂全集》《江村销夏录》《扈从西巡日录》《经进文稿》《天禄识余》《随辇集》《北墅抱瓮录》《左传国语辑注》等。
顺治二年(1645年),高士奇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樟树乡高家村(今慈溪匡堰镇高家村),祖上于北宋 “ 靖康之变” 时,自汴京(河南开封)南迁而至浙江慈溪。
顺治十八年(1661年)入籍钱塘(浙江杭州),补杭州府学生员。
康熙三年(1664年),高士奇随父高古生北上游学京师。因父不久亡故,所以他以卖文以贴补生活。新岁为人作春帖子,自为句书之。康熙八年(1669年)进入太学,得以初次见到康熙帝,康熙帝非常喜欢他的理学文章,亲自赐他会试资格,半个月之内高士奇二试都是第一,记名翰林院供奉。高士奇从此踏上仕途之路。
康熙十年(1671年)进入国子监,试后留翰林院办事,供奉内廷,为康熙帝所器重。
康熙十一年(1672年),康熙帝东巡,高士奇随驾。
康熙十四年(1675年),高士奇被授为为詹事府录事。
康熙十六年(1677年),高士奇被授为为中书舍人,入值内廷,康熙帝赐御书“忠孝”。
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帝设置南书房来掌管票拟谕旨,以加强皇权。高士奇奉旨入南书房,康熙帝亲赐“忠孝之家”印玺一方。赐居大内“苑西”。
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开博学鸿词科。高士奇中博学鸿词科。
康熙十九年(1680年),授高士奇为额外翰林院侍讲。很快又授为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迁移为右庶子。官任詹事府少詹事。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收复台湾,山河一统。高士奇被授为执事日讲官起居注。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南巡,赴曲阜孔庙祭孔,高士奇被迁移为右春坊右庶子,又转为左春坊左庶子。升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并且随驾南巡。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高士奇被授为统制总裁,政治典训副总裁。这几年是高士奇最辛苦的日子,每夜总劳作到二、三更,他夫人在家备具酒食坐待,偶话直庐事,则以清勤相勉。当进讲《周易》时,高士奇深夜回到家中后,把第二天所讲的内容探索了然,才敢入寝,而其夫人总相陪伴,不管寒暑都是这样。这时期,康熙外巡,高士奇总相伴,先后巡访松亭、塞北、盛京、乌拉、浙江等地。高士奇写下了这样的诗:“塞北松亭载笔频,江南山左扈时巡,旨甘不缺慈帏奉,内顾无忧赖尔身。”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与康熙的“载笔频”,同时也对他夫人的歉意,“内顾无忧赖尔身”。
但高士奇毕竟以康熙为重,当南巡江南,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一月,康熙夜读到三更,高士奇说:“皇上过劳,应该爱惜身体啊。”康熙回答说:“朕自五岁开始读书;坚持夜读直到今日,仍旧乐此不疲!”足见君臣之亲。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再次南巡,拜谒明孝陵。高士奇随驾南巡。赐号“竹窗”,康熙帝御书“竹窗”二字赐予他。十月,高士奇辞官归田,定居平湖。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高士奇在籍赋闲。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 ),高士奇第一次在籍赋闲。康熙于四月十六日赐高士奇手敕一道:“朕少年最不喜参,尔所素知。只为前大病,后赖此药复元气。所以,使人到长白山觅得八九寸长五六两重者十余根,上好者数斤,念尔江湖远隔,苦楚频躬,想是未必当年气相也。故赐南方所无蜜饯人参一瓶,上好人参一斤,土木参二斤。尔当宽心自养,不必多虑。”七月,赐高士奇御扇一把,上有御制诗一首:“故人已久别三年,寄语封书白日边;多病相邻应有意,呤诗每念白云篇。”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清廷设馆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高士奇奉召二度进京,官复原职,仍入住大内。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噶尔丹二次南犯。高士奇在职修书。
康熙三十五年(1697年),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高士奇随驾征噶尔丹。
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御驾亲征噶尔丹。高士奇以养母乞归,特授詹事府詹事,寻擢礼部侍郎,以母老未赴。可是,康熙对亲政后自认的并非两榜出身的老师高士奇,却总是那么情意绵绵,念念不忘,充满着真挚的关爱呵护,是史所罕见的。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高士奇第二次在籍赋闲。赐御制诗一首:“廿年载笔近螭头,心慕江湖难再留;忽忆当时论左国,依稀又是十三秋。”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三月,康熙赐高士奇“忠孝节义”的御篇一幅。同年, 康熙第四次南巡。 高士奇在杭州西溪高庄接驾。康熙御书“竹窗”相赐。
康熙四十年(1701年),康熙赐高士奇联一对,上御书:“忠为表,孝为里;言有物,行有恒。”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擢升高士奇为礼部侍郎,高士奇以母老为由未上京赴任。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第五次南巡,高士奇奉召赴淮安接驾,随康熙巡视江南。南巡后,高士奇又随驾入京。第三次居寓于大内直庐。二月后回平,六月三十日在籍病故。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正月,康熙谕祭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高士奇一道。遣浙江等处承先布政使加三级郎廷极为代天御祭的钦差。康熙亲制悼词,并御书悼联:“勉学承先志,存诚报国思。”赐谥号文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