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里明珠和索额图都是康熙时期的重臣,权倾朝野,地位不凡,可是他们的关系并不好,总是明争暗斗,很好奇,明珠和索额图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两个人都对康熙忠心耿耿吗?

剧中,河道总督自杀后,靳辅被缉拿进京,关于如何处置靳辅这件事,明珠和索额图产生的分歧,索额图主张严惩不贷,明正典刑,但是明珠认为靳辅罪不至死,历史上,靳辅和陈潢的下场都是因为明珠和索额图两党之争导致的。

索额图比明珠要出仕早,他后面的靠山是太子,各方面实力都很雄厚,而明珠做官比较晚,虽然他跟康熙长子有亲戚关系,但在官场交锋时,明珠实力比不上索额图。

历史上,明珠和索额图都是康熙帝器重的两位权臣,他们跟康熙帝不只是君臣的关系,还有另一层关系,明珠是康熙的堂姑父,索额图的侄女是康熙的皇后,那么索额图就是康熙的岳叔父,所以说康熙帝对索额图和明珠都很看重。

明珠自入朝以来担任了多个官职,他协助康熙帝平三藩和收复台湾,为大清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明珠的结局不好,他后期因朋党之争被罢黜。明珠对康熙帝很忠心,只是他晚年所作所为以自己的利益为先,欲壑难填,最后咎由自取。

同样地,索额图一步步成为议政大臣,参与许多重大决策,然而,他后期参与皇太子之争,被圈禁在宗人府,最后被饿死,看上去,索额图比明珠还要悲惨。

明珠和索额图都是清朝权倾一时的官员,他们不能用好坏来定义,对康熙忠心不用怀疑,只是最后明珠和索额图为了自己的私欲葬送了前程。

索额图和明珠谁是忠臣

索额图和明珠中明珠是忠臣。

明珠虽然是权臣,但在大事上从来不糊涂,大家想想影视剧中,撤三藩,收复台澎等等,每件事都是在明珠力挺。而索额图呢,要么是和,要么是谈判,全都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态度。明珠被郑经擒获,保留大臣气节宁死不降,而索额图却曾密谋弑君夺位。

明珠虽然扶持大阿哥争储,可从未向索额图一样丧尽天良。明珠深谙君臣之礼,从未逾越。索额图却是口腹蜜剑,心思比谁都狠,不然怎么会被康熙评为:大清朝第一罪人。明珠参与争斗却在大事上支持康熙,他的所有建议几乎全都是康熙的主张,而包藏祸心的索额图等人,只能靠边站了。

明珠是一代权臣:

纳兰明珠凭借自身的勤奋和才华,从一名普通侍卫成长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太子太傅,成为权倾一时的朝廷重臣。官居内阁十三年,纳兰明珠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又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并与另一重臣索额图互相倾轧,最终被参劾倒台。

纳兰明珠曾联合九部联军一齐征讨建州女真,最后在征战中败亡。他的父亲叶赫那拉尼雅哈率领叶赫部投降努尔哈赤,被授予佐领官职。纳兰明珠一生经历荣辱兴衰,但失势的结局并不能掩盖他一代权臣的功绩。

纳兰明珠生平简介,纳兰明珠与索额图谁是好人?

纳兰明珠,康熙朝权臣,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字端范,生于公元1635年,去世于公元1708年。纳兰明珠在康熙朝时期,极受康熙重视,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后来因为撤蕃问题和 *** ,越发受康熙重用。

说起来,纳兰家族和爱新觉罗家族还是亲戚关系。而纳兰明珠,若是论辈分的话,还是康熙的堂姑父。纳兰明珠娶的福晋,是英亲王阿济格的第五女。纳兰家族早年本来就已经与爱新觉罗家族有密切联系,明珠父亲的姑姑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妃子,并且还生下了清太宗皇太极。如今明珠与英亲王结为姻亲,更是将这一层关系加深了。

史记,纳兰明珠有三子,长子纳兰性德,次子纳兰揆叙,三子纳兰揆方。

其他两位大家想来还不怎么熟悉,但纳兰性德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如今还有许多人为他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而或悲或喜。纳兰性德,自容若,后世常称纳兰容若,是清朝著名词人,被时人称为满清第一词人。其词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他文武兼修,风流潇洒,可惜的是英年早逝,没有能继承明珠的衣钵。

纳兰揆叙,初为佐领、侍卫。康熙三十五年,由侍卫升翰林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之后累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升工部右侍郎,后转工部左侍郎,迁都察院左都御史,著有《益戒堂集》、《鸡肋集》、《隙光亭杂织》、《后识》等。

明珠与索额图都是康熙朝重臣,两者同样受到康熙皇帝重视,但是可惜的是这两人一早就互相看不顺眼,逮着机会就想把对方踩下去。说起来,最后这两人都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被康熙不喜,走到官途尽头。若真要分清谁好谁坏,其实都没必要,因为两个人实在半斤八两。当时北京百姓作歌谣:天要平,杀老明天要安,杀索三。,便是最好的体现。

康熙十六年,明珠加封太子太师,权倾朝野。此后他的野心愈大,不仅利用康熙帝对他的宠信,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卖官鬻爵,并且多次在朝堂上压扎异己,与索额图权势相侔,互相仇轧。

康熙当然知道明珠的所作所为,本来索额图已经受康熙帝多次惩处,但是却还是得到重用,就是因为想扶持索额图与明珠两人形成对立之势。后来又因为支持太子胤i,牵扯进皇子夺嫡之中,最后被康熙以结党营私之由,罢免大学士,两年后所有职务被罢免。

太子一事后,被康熙处死,索派同党或被杀,或被拘禁,或被流放。而明珠呢,也被人弹劾罢去职位,虽然后来植党类以树私,窃威福以惑众,官复原职,但是再没有受到过重用。

索额图和明珠,都卷进党朋之争中,并且受到惩处,所以其实这两人实在没有好坏之分。你说他们有没有建立功勋?当然有!有没有犯错?很明显!所以一定要区分他们的话,只能说明珠的结局比索额图要好。明珠虽然不受重用,但是好歹还保住了一命,纳兰家族也没有倒。而索额图一派,基本就被康熙清理干净了!

索额图被赐死,奸臣明珠的结局为何比索额图要好?

索额图一生经历了康熙四十二年以前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多为关键人物,其人生大起大落,由“辅弼重臣”划变为“本朝(清朝)第一罪人”,而影响所及虽身后仍波涛汹涌,因而有皇位继承制度之巨变。

——思治评价索额图

01.总述

索额图被赐死,奸臣明珠的结局为何比索额图要好?据《清史稿》记载,公元1703年,索额图被赐死,享年67岁,至于明珠,1688年时就被罢黜了,后来虽然又恢复了议政内大臣等身份,但终归不被康熙所信任。1708年,他病死在了皂甲屯西的老宅里。

各位,一个是被赐死的,一个是病死的,两个人的结局迥异,原因无非下面几个:首先,从出身上看,明珠要低于索额图,换句话说,明珠对皇权的威胁更小;其次,两个人犯的罪不一样,一个是参与皇太子只争,一个只是因为朋党;第三,是康熙帝对于这两个人的感觉不一样。下面,咱就从这几个角度,详细分析一下。

卿才能素著,持管丝纶重地,赞理机务,因卿夙稽典史,晓鬯古今责难陈善之理。以前议撤籓,惟明珠等能称旨。

——康熙帝评价明珠

02.明珠的结局比索额图要好的两个原因

《清史稿》记载,索额图是正黄旗人,其父亲是一等伯索尼。而且,他还是赫舍里氏的皇后。所以,从出生来看,索额图是妥妥的皇亲国戚。再说明珠,他的爷爷金台吉,是叶赫部的两首领之一,后来被努尔哈赤征服。所以他们算得上是新贵族。

至于明珠本人,人称万花筒,说是心眼特别多,而且记忆力很好,1666年时被封为弘文院学士。综上所述,从出生上看,明珠要比索额图差一点。换句话说,明珠的影响力不如索额图。所以,在康熙看来,明珠对皇权的威胁,远没有索额图那么大,所以他的结局也就相对较好了。

康熙中,满洲大臣以权位相尚者,惟索额图、明珠,一时气势熏灼,然不能终保令名,卒以贪侈败。——《清史稿》

03.还有哪些原因?

另外,从犯的罪行上看,明珠要轻于索额图。据《清史稿》记载,索额图是因为参与了皇太子的争夺,触及了康熙的底线,才被赐死的。要知道,皇太子的人选,直接关系到大清的国运,这是康熙心中最大的一桩事,也是必须康熙自己说了算的事。你索额图这么一插手,那就犯了忌讳,所以必须死。

但明珠不一样了,据《清史稿》记载,明珠的罪行,只不过的结党营私,还有贪污腐败,这些并非康熙底线,所以可以善终。第三,从康熙对这两人的感觉上看,明珠也要近于索额图。因为前者根基浅,只能依靠康熙。但索额图家世显贵,让康熙有所忌惮。所以,明珠下场比索额图好。

天下长河明相是谁参倒的吗

天下长河明相是谁参倒的吗

天下长河》里的明相和索相是康熙时期的两大权臣,相爱相杀,水火不容,那么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呢?不少人说他们就像和珅跟纪晓岚,都对朝廷忠心,却是死对头。

天下长河明相和索相谁是好人

明相指的是纳兰明珠,他是惠妃的哥哥,一直扶持大阿哥胤褆,与索额图关系势同水火,明珠帮助高士奇是想让他一起对付索额图,只是没想到明珠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被高士奇扳倒。

明珠家世显赫,他的嫡福晋是康熙的堂姑,也算是半个皇亲国戚,他一开始没有得到重用,后来才被康熙留在身边,渐渐地,明珠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康熙的心腹大臣,在朝堂上与索额图平分秋色。

天下长河明相和索相谁是好人

明珠担任过不少要职,跟索额图是对手,两人都有真才实学,康熙对他们都比较看重,后来胤礽被立为皇太子,康熙更偏向于索额图,所以明珠要想让大阿哥继承皇位难上加难。

索额图是康熙时期的权臣之一,家世显赫,他是孝诚仁皇后的叔叔,一心要让太子胤礽坐上皇位。王光裕留下的贪污账本里有索额图,很显然,索额图并不是一个清官,王光裕的所作所为都是听从索额图的指示,当索额图知道王光裕保不住了,为了隐瞒自己贪污的事实,怂恿康熙处决王光裕,看来,索额图是个阴险狡诈,自私自利的人。

天下长河明相和索相谁是好人

索额图参与过擒鳌拜,康熙对他委以重任,其实索额图并不聪明,他只是更在乎自己。历史上的索额图和明珠不能用好坏来定义,他们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不可否认,明珠和索额图对康熙很忠心,虽然两人都贪污,却没有谋反的想法,参与了很多国家大事,所以无法判定明珠和索额图到底是好是坏。

《天下长河》热播,该剧塑造了靳辅治河的伟大形象,但该剧很多历史情节都有待商榷。康熙二十七年,郭琇弹劾明珠一党,靳辅也深陷其中,很多人只了解了片段的历史,不知道明珠案的始末与缘由。说起康熙二十七年明珠倒台、靳辅被弹劾免职,实际上《清实录》与地方志有很多记载,而这起大案的主角就是时任湖广巡抚张汧。

张汧,号壶阳,少工书,有文誉。顺治进士。始弱冠授庶吉士,改礼曹,履迁至福建布政使,巡抚湖广。

康熙二十五年十一月, 在明珠等人的推荐下,升福建布政使张汧、为湖广巡抚。

康熙二十六年十月十五日,康熙皇帝巡幸京南,在永清县韩村北边这个地方接到湖广巡抚张汧的奏折。其中内容主要是弹劾上荆南道道台祖泽深 勒索、贪婪、敲诈等十二 条;枝江县知县赵嘉星私自摊派危害百姓五条;通山县知县邢士麟才能短浅耽误公事。张汧请求将上述几人革职追究定罪。康熙下旨,让刑部右侍郎塞楞额前往查审。

十二月十八日,辰时。皇帝到乾清门听政。部院各衙门官员当面上奏。御史陈紫芝疏参湖广巡抚张汧:莅任未久、黩货多端、凡所属地方盐引钱局船埠等无不搜括。甚至汉口市肆招牌、亦按数派钱。当日保举之人、必有贿嘱情弊,请一并敕部议处。

之前奉差湖广审事刑部右侍郎色楞额回京疏言:湖广巡抚张汧所参上荆南道祖泽深婪赃款内得枉法赃金七两、银四十两是实。枝江县知县赵嘉星私派款内得银四百二十两是实。祖泽深、赵嘉星、俱应革职,拟绞监候秋后处决。其通山县知县邢士麟到任一月并无才短误公之处,应毋庸议。巡抚张汧、将邢士麟误参应降一级调用。原揭布政使胡戴仁、按察使丁炜等各降二级调用。此时康熙通过陈紫芝的弹劾已经对张汧以及色楞额的调查产生了怀疑,认为色楞额所审未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