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谁踩了高士奇
1、《天下长河》康熙踩了高士奇,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康熙为什么这么做,其实他是在提醒高士奇不要越位。
2、高士奇确实是一个人才,在任何事上都有独到的见解,康熙也很欣赏和器重他,但是高士奇不应该心高气傲,恃宠而骄。
3、康熙故意用脚踩高士奇的手是让他收敛一下,不要随意揣摩圣意,擅作主张,挑战恩威。
天下长河的萧家渡在哪
《天下长河》的萧家渡在江苏北部的宿迁,康熙二十一年,萧家渡发生决口,大臣们抓住这次弹劾靳辅的机会。
天下长河康熙为何踩高士奇
其实他是在提醒高士奇不要越位。高士奇确实是一个人才,在任何事上都有独到的见解,康熙也很欣赏和器重他,但是高士奇不应该心高气傲,恃宠而骄。康熙故意用脚踩高士奇的手是让他收敛一下,不要随意揣摩圣意,擅作主张,挑战恩威。
康熙为何踩高士奇的手
康熙踩高士奇的手的原因是:。高士奇日渐自大,背公行私,招摇撞骗,谄附大臣,结党营私,收受贿赂,已然构成欺君之罪,所以被康熙脚踩警告。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天下长河》中康熙踩手警告只是一个小惩罚,这样一来,高士奇也会收敛很多,不会擅自帮康熙做主。康熙为中国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1662年至1722年),始于1662年(康熙元年),至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共六十一年。
康熙为什么不杀高士奇了
01:康熙赏于振甲天子奏疏
前面两集,不少人把于振甲恨得牙痒痒。
看到于振甲被押解进京,都以为他要面对的,可能是皇帝最可怕的怒火,以及最严厉的刑罚。
谁料到了京师,皇帝骂归骂,气归气,但“赐死”的命令却迟迟未下达。
不仅没有赐死,还赏了一双鹿靴。
赏了鹿靴不够,皇帝又亲自带着于振甲到城外目睹三省灾民的惨状。
看到这里皇帝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他对于振甲压根就没有杀心。
为什么不杀于振甲?
看似无法理解的行为背后,实际都是康熙的帝王之术。
于振甲是该死,但他最该死在黄河上,死在那晚誓死护堤的愚蠢行为里。
靳辅一时的妇人之仁,让于振甲活了下来。现在不论是靳辅,还是皇帝,都没有理由杀他。
因为于振甲的誓死护堤,于那晚黄河决堤的时候有错。但于律法,没有任何错处。
更重要的是,如于振甲这么恪守朝廷律法,爱护百姓,又严守道德底线的官员,可以说是为官的标杆。
若是把这样一个最具合法性,又最具宣传性的“模范好官”处死了。
那皇帝的律法,该如何自处?皇帝御下,面对百姓,又该如何自处?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看到于振甲对帝王而言,最难能可贵的一个优势,那就是绝对的服从。
像于振甲这样的官员,律法,道德,是他们最崇尚,也唯二信奉的原则。
他们可以为了律法和道德,无惧任何人,任何势力。
所以于振甲可以抗靳辅的命,也可以面对皇帝的诘问毫不退让。
而律法是什么?
是帝王权威。
贪官可以为了财,阳奉阴违,贪赃枉法。权臣可以为了钱,欺上瞒下,挤压帝王权利。
至于能吏,虽然他们以天下为己任,但把天下,放在皇权的前面,就意味着他们的“能”,也会给皇权造成威胁。
这么一看,是不是只有于振甲这类官员,不会对皇权产生威胁?
不仅不会产生威胁,他们的固守己见,不畏强权,还会成为捍卫皇权、守护百姓的一大利器。
所以,于振甲不能杀,还要重用。
但重用之前,于振甲这把刀还需要打磨。
所以皇帝带他去城外巡视,给他升四品按察使到三省灾区发放粮食和药品。
灾区越是惨,于振甲就越诛心。而越是诛心,才能让于振甲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迂腐,到底犯下了多大的罪孽。
这个诛心过程,也是于振甲脱胎换骨的过程。皇帝对他的这番打磨,可谓是痛彻心扉。
打磨完了,自然就是上手用。
在预告里,康熙赐给于振甲一个奏疏匣子。这个匣子,不经手任何人,直达御前。
而匣子的钥匙,只有两把。
康熙一把,于振甲一把。
这样的信任与恩宠,整部剧里也就靳辅和于振甲享受过。
而耐人寻味的是,康熙当初给靳辅的匣子是黑色的。现在给于振甲的,却是金色的。
这简单的色差,并不简单啊。
皇帝对于振甲的倚仗,胜过所有人。
02:皇帝的信任,这是高士奇永远奢望不到的
在这部剧里,康熙的臣子有很多。
但如果要说最信任,最没有猜忌的,恐怕就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于振甲,一个就是陈天一。
当初康熙听到俩人劫了官粮,第一反应不是惊讶他们的胆大包天,更不是要怎么处置他们。
而是一脸无奈地笑道:“这个鬼主意肯定是陈天一出的。”
官员带头抢官粮,如此重的一条罪,就这么被康熙轻轻地揭过去了。
为什么康熙不愤怒,也不处罚?
因为他笃定,能让于振甲和陈天一这两个大“傻子”跑去劫官粮,那说明桃源县的饥荒是真的很严重了。
康熙这种毫无保留地信任,完全建立在于振甲和陈天一没有党派背景,不懂变通,一心为公的品性上。
康熙对陈天一和于振甲,是纵容的。
纵容到可以忍受陈天一的无礼,也可以忍受于振甲的“忤逆”。
这种帝王偏爱,是很多臣子梦寐以求的。
寒门出身的高士奇也不例外。
在人前,高士奇是皇帝跟前的红人,是大清朝“一日七迁”的卓越高相。就连索额图和明珠见了他,都不敢轻视。
皇帝要办什么事,高士奇永远是打头阵的,这份倚重,任谁看了不羡慕?
但面对好兄弟陈天一,高士奇却说出了羡慕的话,宁愿自己是白身,也不要这人人艳羡的高相。
提及面上的荣光,一向善于逗趣的高士奇,表现出了为数不多的落寞。
为什么高士奇会落寞?
因为帝王的偏爱与信任,是高士奇永远奢望不到的。
高士奇这个高相,看起来风光,实际不过就是皇帝眼中的一个“工具人”。
康熙抬举人,都是有缘由的。
当初会给高士奇一步登天的荣光,不过就是想打破被索额图和明珠把持的朝堂局势。
不难看出,康熙一直在分化和平衡朝堂的党派势力。而抬举高士奇,就是他的一步棋。
从前朝堂只有索相和明相,现在又多了一个高相,这不是分化又是什么?
至于为什么会挑中高士奇来做这个“相”,原因无外乎有两点。
一是高士奇出身寒门,在朝堂毫无根基。没有根基,短时间里就不会培养出自己的势力,完全依附皇帝的恩宠立足。
二就是高士奇确实有才华,人也足够聪明、机灵。更重要的是,他善于揣摩康熙的心思,知道皇帝想做什么。
从前没有高士奇时,康熙在朝堂被气得升天那是常有的事情。
想要做点什么事,还要费尽心思地博弈。可谓是举步维艰,寸步难行。
但有了高士奇,他就成了这局势里的一个变数。康熙不能说,不能做的事情,高士奇都可以做。
说到底,康熙抬举高士奇,就是在朝堂培养自己的势力。
但为什么高士奇无法获取康熙的信任,甚至还要常常被他敲打?
这就跟他的自作聪明有关了。
03:有预谋的“上位”,就注定了康熙不会信任高士奇
康熙对陈天一,对靳辅,对于振甲,都有一种君臣之间的交付,这交付,是信任,也是倚重。
但对高士奇,康熙更多的却是利用。
高兴了就逗一逗,不高兴了就敲打。说是抬举,却没有给多少实权。康熙呈现给高士奇的,都是伴君如伴虎的威慑。
说到底,还是高士奇太过自作聪明了。
当初高士奇为了往上爬,先是找了索额图,给他写奏报,让康熙注意到他。
后面又找到明珠,给他分析朝堂形势,以及康熙意图分化党派的决心。
在高士奇的游说下,明珠成了他往上爬的“引路人”。见到了康熙,高士奇又故意投其所好,大胆谏言。
那时候的康熙,在朝堂可以说是“孤立无援”。推行一个治河举措,推得举步维艰。
这时候高士奇出现了,他有才华,敢谏言,最重要的是还都能谏到康熙的心坎上。
在朝堂上被那些老臣逼得心烦意乱的康熙,看到高士奇这样一个既新鲜,又处处符合他胃口的面孔,能不如获至宝?
所以才会有夸张的一日七迁。
但康熙不是普通的帝王,他不仅有谋略,更善于揣度人心。高士奇上位的这些算计,康熙没有看穿?
不,他看穿了。
所以才会在离开索额图府时,狠狠地踩了高士奇的手,这实际是康熙第一次敲打高士奇。
康熙之所以看破不说破,不过是因为高士奇的确有才华,他在朝堂也确实需要像高士奇这样的臣子。
如果高士奇这次能警醒,收起他的那些小聪明,康熙少不了会重用。
但晋升高相后,高士奇一次又一次对康熙“投其所好”,一次两次,帝王还能逗个趣,玩一玩。
可次数多了,就越界了。试问哪一个帝王,愿意被臣子揣摩心思?
《三国演义》里,杨修就因为次次都能猜对曹操的想法,就被曹操杀了。
现在高士奇这么揣摩康熙心思,处处讨好奉承,康熙不杀他,都是仁慈的。
从一开始,高士奇给自己的定位就错了。他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弄臣”的位置上,即便再有才华,也不会被康熙另眼相看。
这应该怨谁?
43
22个金币已到账
金币可兑换现金
立即提现
高士奇
00:57
高士奇(1645年~1704年),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樟树乡高家村(今慈溪匡堰镇高家村)人,后入籍钱塘(今浙江杭州)。清代官员、史学家。 早年家贫。康熙十年(1671年)入...
天下长河:河伯庙中,人到暮年的康熙为何满眼惶恐?他的报应来了
小叔有料
天下长河大结局:靳辅陈潢去世,于振甲成为“赢家”,康熙后悔?
拾叁影视情感说
今天上课讲林则徐家书,看到第一句的时候还愣了一下,不知道他的名字是不是来自这里
彪形丽人孙大圣
打开微博APP
看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