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谭咏麟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粤语首唱古词,嗓音浑厚,精神矍烁,台风稳健,奔放自如。
70岁的谭咏麟,改编经典,将苏轼这首流传千年的词作,唱的大气蓬勃。
在他极具摇滚风格的演唱中,眼前仿佛浮现了东坡居士在风雨中大无畏地往前走的身影——“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身蓑衣便可渡一生。
苏轼的这首词为何经典?
这首词有题记,苏轼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自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苏轼和朋友一起在沙湖道中,突然遇到下雨,猝不及防没有带雨具,他人都是狼狈躲雨,唯东坡居士吟啸徐行。
所以,他自己说,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前行,独杖和芒靯轻轻捷便利,犹胜过马儿,怕什么呢?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一生了。
料峭的春风啊,把我的酒意吹醒,寒意虽然初上,山头初升的斜阳便殷勤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路啊,信步归去,又而言,无谓风雨无谓天晴。
这是怎样的境界呢?
这是东坡居士的境界。
此前的东坡并不是“东坡”只是苏轼,此后的东坡才是名扬千古的“东坡居士”。
1079年乌台诗案,苏轼在被关押一百多天后,被贬黄州。
刚到黄州就遇见连年大疫,黄州官员手忙脚乱,不得其法。
无官身的苏轼想起朋友巢谷给他的药方圣散子,专治寒湿病疫。于是他将药方熬成汤水送给百姓,还将其给了当时名医庞安时传播开来。
中年被贬的苏轼没有收入,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拿出来,也就勉强够一年的生活。
全家每日用度不超过120文铜钱,还要把它串起来挂在墙上,不能多拿。
可如此拮据的生活,苏轼依然写下“此心安处是吾乡”。
后来,苏轼通过朋友马正卿,从官府租了些荒地,春耕夏作,盖房打井,栽桑种竹。
因荒地在东坡,于是字号“东坡居士”。
这首词《定风波》作于元丰五年的七月七日,已经是苏轼到黄州的第三年。
如果换成以前的东坡,这场雨会让他心烦意乱。但经历过疫情、贫穷、流放的东坡,已经学会如何定心,变得豁达。
就是在黄州的这场雨,苏轼才真正历练成了后世旷达的苏东坡。
用余秋雨的话说,就是:“他真正成熟了。”
他学会让精神游浮山川天地之中,乐乐呵呵度余生。
此后再贬惠州,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再到儋州,“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从羊蝎子到东坡肉、荔枝、生蚝,“在下东坡,一个吃货”。人生自得其乐,一蓑烟雨任平生。
而“不老歌王”谭咏麟的音乐道路上也有着与苏轼相似的豁达和热爱。
年轻时对音乐格外痴迷,18岁与好友组建“失败者”乐队,却在三年后宣布解散。
随后谭咏麟听从父母建议,远赴新加坡读经济学。但他仍心心念念音乐和舞台
心有不甘使他毅然决然地退学回港,一直为成为“歌者”的梦想而努力。
他所在的“温拿乐队”成功立足香港乐坛,甚至一度红遍东南亚。
越是成名越是对自己严格要求。
谭咏麟日夜琢磨发音咬字,潜心学习作曲原理,经过多年的奋战,终于开启了香港歌坛上属于他的超级巨星时代。
后来谭咏麟进军影坛,拍了许多卖座的影片,成为第一位夺得金马奖影帝的香港歌手。
尽管演员之路成绩斐然,他仍不忘初心,发歌不断。
截止至2020年,他发行过的专辑超过130张,创作的词曲不少于100首,艺龄整整从20世纪60年代横跨至21世纪。
音乐不设门槛,唯独看重一颗热爱音乐的真心。
一直强调自己“永远25岁”的谭咏麟,对音乐的珍视与热爱使他拥有十足的底气。
乐坛风起云涌数十载,他永远热爱,便永远年轻。
而在歌曲《定风波》中,谭咏麟即兴加了两句爽朗笑声,大气磅礴,潇洒豪迈,“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气概尽显无遗。
谭咏麟对《定风波》的演绎,是他与苏轼跨越千年的重逢与碰撞,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融合。
他想借着这首歌,将古人不屈不挠的心态传递给当代年轻人——
从苏轼身上学会如何迎接风浪和失败,感受笑迎人生风雨的英雄态度。
“先生一笑而过,渺海阔而天高。”
我们现在提到苏轼,就能联想到乐观、旷达、圆融、超脱。
事实上,苏轼这一生可谓是尝遍人生百苦。
65岁的生命里,经历了21岁丧母,29岁丧妻,30岁丧父,38岁被贬,43岁入狱,48岁丧子,53岁又被贬,65岁,病逝。
([北宋] 苏轼《前赤壁赋》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苏轼的乐观豁达并不是一开始就有。
少年意气风发,遭遇乌台诗案,在狱里被轮番逼供的苏轼,身心都濒临崩溃,甚至曾经动了绝食自杀的念头。
大难不死被贬黄州,苏轼也曾经恐惧、害怕,整天整天地闭门不出,只有晚上趁着夜色才敢出门,心情有如惊弓之鸟。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苏轼活得很有人味。
他同样花费了很长的时间、积聚了很大的勇气,才终于从这场灾难当中慢慢地走出来,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洒脱男神。
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在认清生活之后仍然热爱生活。
([元] 赵孟頫《苏轼小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
人生难免有低谷,每个人的选择都各不相同。
有人因此对入世绝望,归隐山林,诗酒相伴;有人始终走不出苦闷,心力交瘁,抑郁而终。
而同样身陷困窘的苏轼,却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了一条解脱之道。
被贬黄州的他,带领百姓积极抗疫,开垦荒地自建雪堂。随后下广东,渡海南
流连荔枝林,观苍凉落日。
就算再蛮荒,再艰苦,他也总能从苦中寻乐,随遇而安。
苏轼的人生如同逆旅。
半生贬谪,从云入泥,可豁达如他。
心中自有一方净土,落在他一生中的苦难何尝能压倒他?
任风雨飘摇,且吟啸徐行,将贫瘠人生过得有滋有味,大浪风波都能成眼中美景。
在逆境中怡然自适的苏轼,铮铮铁骨,尚有柔情,笑迎人生风雨,乃真英雄也。
正像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所说的那样:“当生命充满艰辛”,“然而诗意地,人栖居在大地上”。
苏轼与今人灵魂的共情,这大概也是听到这首粤语版《定风波》能如此动人的原因之一吧。
人生海海,读苏轼,了然人生的况味。
苏轼一生“如鸿风飞,流落四维”,仕途几经浮沉,一代文坛盟主的影响力却未见消减;
与禅门僧人、方外道士过从甚密,兼采佛道之修养;
壮浪纵恣于儒释道三家思想,其心灵世界博大宏丰,兼擅诗、词、文与书法、绘画,乃至经学、史学、医药、水利等,在众多领域达到一流水准;
最后“湛然而逝,谈笑而化”,走向最好的生命完成。苏轼可谓穷尽了中国士大夫的一切可能性。
历经千百年,苏东坡仍然与你同存共在,因为他不朽的生命一直跃动在他的作品中——一首诗,一阕词,一封信,一篇游记,一通奏疏,无不栩栩如生地展示出他的生命底蕴和人格魅力。
《苏轼十讲》,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朱刚便以精巧的构思、崭新的视角、灵动的笔触,娓娓动人地讲述了苏东坡的作品,用东坡自己书写的文本串联他一生的经历,让你得以同苏东坡一起回顾他坎坷的人生历程,审视他深邃的生命奥秘。
千古风流人物,我最想写的,就是苏东坡。
这不仅是因为苏东坡重要。
每一个中国人,心头都萦绕着他的诗句词句。
比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比如“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比如“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更不用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不同的境遇里,与他相遇。
更是因为苏东坡好玩。
他机智、幽默、坦荡,乐于和自己的苦境相周旋,从不绝望,也从不泯灭自己的创造力。甚至说,他文化和人格中所有的亮点,都是由他所处的苦境激发出来的。
苏东坡不仅让我们见证了世界的荒谬与黑暗,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的潜能,看到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茁壮。
相信世间每一个人都能从苏东坡的艺术里重新感受到人生,而苏东坡,也定然在后人的阅读里,一遍遍地重新活过。
——祝勇
部分图文素材源自CCTV经典咏流传、纪录片《苏东坡》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70岁谭咏麟粤语唱苏轼的《定风波》,为何如此打动人?,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