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星爷是喜剧之王,其实在他之前还有一位冷面笑匠许冠文,真正推动了香港电影本土化和粤语化。许冠文加盟嘉禾之前曾是邵氏的,一开始在电视台工作,后来被李翰祥选中出演《da军阀》被关注,之后又和李翰祥合作数次。
许冠文并不满足只做一个演员,早就筹划当导演,于是他将早早写好的《鬼马双星》剧本拿给邵逸夫看,并希望可以拿到票房分润,也就是当时嘉禾推出的独立制片人制度。邵逸夫是一个慈善家和电影大亨,不过却反对这种制度,不喜欢别人分润,所以他说许冠文的《鬼马双星》剧本差,从而拒绝了他。后来许冠文和邹文怀合作,一炮而红,《鬼马双星》一举打破各种记录,斩获625多万票房。时隔44年,《鬼马双星》昔日演员现状如何?
1、邓国文:许冠文——一个聪明的老千,在哪里都可以玩得转,在监狱可以骗到吃的,在外面可以骗到钱。
冷面笑匠意思就是他越不笑,你就越觉得他搞笑。许冠文的作品往往聚焦的都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关心社会现实问题,诸如《半斤八两》《摩登保镖》等。前不久许冠文加盟了翁子光的《风再起时》,将和梁朝伟、郭富城两大影帝飙戏,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刘俊杰:许冠杰——头脑不够没有关系,只要跟对人就可以赚到钱,抱住了邓国文这条大腿,不仅赚到了钱,还有一个女朋友,可谓名利双收啊。
经常占据香港电影票房冠军的大家会想到双周一成、许冠文,其实许冠杰才是最多的那个,曾经有8次占据票房榜冠军,毕竟和许冠文合作有5次,还有3次是《最佳拍档》系列。当然许冠杰在乐坛上成就更大,是第一代歌神,是粤语流行歌曲的鼻祖。前不久和谭咏麟开演唱会依然宝刀未老。
3、沙滩赌客:许冠英——许冠杰闲着没事想和许冠英赌两把,结果许冠杰出老千也这么笨,换牌竟然换成了不一样的颜色的扑克,就算你是许冠英弟弟也不行,他也照打不误。
许冠英那个时候还不是衰仔专业户,而且也没升级到主演,这次只是客串。到了后面几部基本上可以和许冠文平分秋色了,当然直到现在我还是喜欢叫他文才,始终认为他是九叔林正英的徒弟,希望二人在另外一个世界再续师徒情。
4、沙滩流氓:洪金宝——许多人看《鬼马双星》找不到洪金宝,因为洪金宝那段换成了许冠英那段。原本许冠杰和女朋友在沙滩玩,碰到的是洪金宝和另外一个伙伴抢劫,许冠杰把自己想象成拳击手、剑客和李小龙,分别和洪金宝战斗。其实那段拍的还是蛮有新意的,不过最后换成了和本片有很大联系的赌元素。之所以有那段应该主要还是为了向李小龙致敬。
值得一提的是,洪金宝还是本片的动作指导,当时用的名字是朱元龙。洪金宝不用多介绍了,香港影坛大哥大级别的人物,只不过现在越老越凶了。
5、邓国文妻子:罗兰——年轻的罗兰还是很漂亮的,估计她当时也没有想到自己以后会成为龙婆吧!反正看部分香港电影的时候,只要龙婆一出来,我们就知道要闹鬼了。
6、佩佩:丁佩——邓国文的情妇,最喜欢宾馆那一段,被许冠文和许冠杰推来推去,这一桥段后来被许多电影致敬。现在提到丁佩的话,大部分是因为李小龙,毕竟当年李小龙是在她的家中去世的。前几年丁佩曾接受鲁豫采访过一次,讲述不少当年的事情。
7、妹头:吕有慧——妹头和刘俊杰沙滩戏水那一段拍的比较浪漫,而且“尺度”把握的也还可以,不过和邵氏的风月片相比就差了些。年轻时期的吕有慧真漂亮,个人觉得比丁佩有气质多了。
吕有慧参演过不少金庸武侠剧,诸如刘德华版《神雕侠侣》的李莫愁、梁朝伟版《鹿鼎记》的太后、还有黄日华版《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娘亲刀白凤。近几年淡出了演艺圈,很少见到其踪迹。
8、小迷糊:许绍雄——看到年轻的Benz雄还真像小迷糊,没想到人到中年发福,成了《暗战》中的黄启发督察,如今依然活跃在演艺圈。许绍雄来头可不小,家世非常好,和鲁迅有关系,和许晋亨也是亲戚。
9、大哥全:王琛——放放高利贷,做庄家玩玩跑狗什么的,只可惜最后折在了许冠文手上。在此之前他就和许冠文合作过李翰祥的电影。之后又和许冠文合作了《半斤八两》《天才与白痴》等片。90年代之后就不见其身影了。
10、赌场荷官:石天——身为赌场荷官竟然监守自盗,许冠杰原本想来个螳螂捕蝉,没有想到赌场老板黄雀在后。
年轻的石天极具搞笑天分,以至于到了《英雄本色2》中成了龙四,反而有点认不出来了。目前来说,请的动石天出山的没有几人,洪金宝绝对算一个。
11、电视台主持人:黄霑——许冠文和许冠杰之前就是在TVB做主持的,这次将节目运用到电影上面,也是一大创意。年轻的黄霑还是蛮皮的,只可惜现如今四大才子只剩下倪匡和蔡澜了。
12、特别客串:乔宏——其实看到乔宏出场就记住了一句话:你不相信的话可以问里面的林胖子啊。乔宏的一生也是一个传奇,家世显赫,历经多次磨难,诸如翻船、撞车、撞飞机,还有心脏病等。遗憾的是,1999年第四次心脏病发不幸去世。
13、赌客:黄新——和上面的丁佩一起骗刘俊杰的钱,一看就是一脸的奸相。黄新年轻时期演反派居多,到了九十年代多演喜感的管家,如今也不在了。
14、赌客:陈立品——说自己老公给自己托梦了,然后还是输了。输了之后还说要打翻自己老公的牌位,想想太可怕了。陈立品老奶奶是香港甘草演员了,深受大家的喜爱,遗憾的是,如今也不在了。
15、主持人助理:孙泳恩——谁赢得比赛,就可以和她环游世界三个月。孙泳恩曾是第一届香港小姐冠军,之前虽然也有选美,不过那都不正规,这是第一次由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举办。1973年,许多人对于穿着暴露还不太接受,而孙泳恩能够大胆参加并夺冠实属不易,所以她被人称为最勇敢的港姐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那一年和她一起参加的竞选的还有赵雅芝,不过当年的白娘子只得了第四名。如今的孙泳恩在美国居住,看上去保养的还不错。
当年被邵逸夫认为的差剧本,竟然可以一举打破各种记录并拿到年度票房冠军,不得不说邵逸夫也有走眼的时候啊。其实现在回看本片的话,依然可看性十足,比起现在不少影片不知道强多少倍。只可惜许冠英、黄霑、乔宏、黄新、陈立品几位都不在了,怀念曾经那个群星荟萃的年代!
邵逸夫的作文素材
篇一:邵逸夫作文素材邵逸夫作文素材
做人当如邵逸夫
作者/山东 毕泗建
人物简介
他曾拍摄过1000多部经典电影,打造了一个无法重现的电影王国神话,造就了一大批大明星、大导演和名编剧,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香港富商豪贾云集,但以经营影视而登上香港富豪排行榜唯他一人。他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内地等地都有巨额捐赠,合计金额早已超过30亿元。在古今中外捐资助学史上,他当之无愧可称为第一人。他就是邵逸夫。1990年,为表彰他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其名字为一颗新发现的行星命名。这颗行星的名字叫“邵逸夫星”。 美国旧金山政府则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香港特首梁振英对TVB荣誉主席邵逸夫离世表示哀悼,他赞扬邵逸夫长期大力推动演艺事业发展,又在香港及内地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特别值得尊重。
传奇经历
创建“无线电视”
上世纪70年代,邵逸夫的电影事业进入了黄金阶段,1973年开始,邵氏公司每年都有40到50部影片问世,当时,香港电影中最卖座的,有一半以上都是邵氏出品。可是精明的邵逸夫感受到了电视对电影的威胁和挑战,他开始逐渐收缩电影业务,转投无线电视。
1987年,邵逸夫正式对外宣布停止了所有电影制作,正式将事业的重心转向电视业。事实上,早在1967年邵逸夫就和朋友利孝和等人联手创建了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也就是现在大家熟悉的无线电视,英文简称TVB。
由他成立的无线艺员>培训班先后培养了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张曼玉等大批顶尖巨星,几乎撑起了整个华人演艺圈的半壁江山。
内地观众对于香港的记忆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于TVB的电视剧,比如《上海滩》《射雕英雄传》《流氓大亨》《鹿鼎记》等等。40多年来,TVB推出的电视剧近1500部,超过8万多小时。
多维解读
1.成功需要“变”。从20世纪20年代从事电影业到现在,邵逸夫目睹了中国电影
和电视的成长与兴衰,在中国影视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成功需要“变”,一成不变与坐享其成的保守思想,注定让你成为时代浪潮中的牺牲品。革新,才有机会。
2.善于抓住机遇。能否善于抓住机遇,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机遇往往是偶然的,稍纵即逝。邵逸夫感受到电视对电影的威胁和挑战,转投无线电视。因此,要抓住机遇,就必须有精明的头脑,详细地研究,细心地观察,捕捉机会。
精彩人生
曾经一天看9部电影
邵逸夫是精通业务的电影企业家,尽管他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但干一样,专一样,从不懈怠。他从最卑微的职位做起,一步步奋斗,最终成为电影公司的大老板。他熟悉电影制作的每个环节。从>剧本、摄影到导演、演员的选聘以及化妆、剪辑,他样样在行,而在影片推广、发行、剧院管理方面更是行家里手。邵逸夫工作非常勤勉,精力过人,他看电影之多,也堪称一最。中国的外国的,文的武的,好的差的,他逢片必看。他借此了解电影动态,以确定题材,制定拍摄计划。邵逸夫说: “我天生喜欢看电影。”邵逸夫每天早晨6点钟准时起床,一天的工作时间在16小时以上。几十年来,邵逸夫每天至少要看两三部电影,最高纪录是一天9部,一年700部,邵逸夫可谓是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
为了树立邵氏影业的良好形象,他对影片的质量严格把关。出现劣片,往往亲手烧掉,毫不手软。他说: “在早期,我整日烧片,没有好的戏,我宁愿烧。邵氏出品,必属佳片。”邵逸夫自己制片相当严谨,绝不拍劣片。据称,邵氏在37年间,烧掉的影片以十部计。
多维解读
1.事业成功需要执著地投入。执著是锲而不舍的追求,是百折不挠的探索。执著是热情地投入,是无私地付出。邵逸夫被称为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即为明证。人生因执著而精彩,世界因执著而美丽。40多年来邵逸夫干劲冲天,被誉为“香港精神”——“能吃苦”的代表。
2.追求完美。邵逸夫曾说: “我做事的态度,便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最微细的部分,也要彻底做好。一样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是绝对不放松的。”你是否发现,走到最后的胜利者,都有追求完美的性格?追求完美不是缺点,而是严格要求自己,给这个世界一份最好的>礼物。
魅力人格
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人格境界
60年代,邵逸夫聘用有“宣传鬼才”之称的邹文怀当他的《电影周刊》主编。邹氏
跟随邵逸夫11年,常令邵氏影片“起死回生”、“化腐朽为神奇”,平淡无奇的影片也能卖个满堂红。其后,他大胆起用年仅30岁的李翰祥,拍摄了卖座率极高的影片《貂蝉》。该影片囊括了第五届亚洲电影节五项大奖。
邵逸夫自己每天九点钟一定到片厂,开会、试片等,他一定比别人先到,其他人员偶有迟到也不深追究。值得一提的是,邵氏的“金牌导演”李翰祥1963年在事业高峰期离开邵氏到台湾另谋发展,并带走大批技工好手,几乎动摇了邵氏根基。但邵逸夫爱才如命,70年代允诺他重返邵氏,这或许只有邵逸夫能够做到。
多维解读
1.学会知人善任。作为领导,要掌握一批人才,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你的事业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邵逸夫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知人善任有关。
2.要大度宽容。胸怀博大,能善待他人,能悦纳他人,是一个优秀人才的可贵品质。宽容大度是黏合剂,能容人就能团结各种人,受人拥戴;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结果必是孤家寡人。
大爱无疆
散尽千金济众生
多年来,邵逸夫一直稳居香港超级富豪排行榜,他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是港岛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这位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其身”为人生信条的影视巨子,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2002年,邵逸夫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该奖每年颁发一次,奖金100万美元,颁奖始于2004年。由于其设奖宗旨和巨额奖金足以媲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因而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美籍华人杨振宁说: “‘邵逸夫奖’的设立,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大事。”
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从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正如他所说: “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需要。”教育为立国之本,邵逸夫为此多年来尽心尽责,不遗余力。20多年来,他仅向内地的捐款就已经超过30亿港元,兴建了5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如今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全国各地,遍布全国的逸夫楼几乎成为中国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古今中外捐资助学史上,邵逸夫当之无愧可称为第一人。
多维解读
1.邵逸夫曾说,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
慈善家。创业、聚财是一种满足,散财、捐助是一种乐趣。若不是满怀服务大众的精神,而只是站在云端俯视,邵逸夫便无法走进老百姓的心。
2.热爱国家,热爱香港。有钱却不奢侈挥霍,成功但从不自负。他生活简单,习练气功,还自带盒饭参加宴会。他不专横,更不轻易批评和否定他人。作为回报,社会也向这位成功而慷慨的人士奉上欣赏和尊重,尊重他对国家和家乡的热爱,尊重他的美德善行和他事业的成功。
结束语
2011年12月7日,104岁的邵逸夫宣布将卸任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TVB)董事局主席等职务。在很多人心中, “邵逸夫”的名字就像个符号一般不可磨灭。
与邵逸失一起退隐的,是香港电影一去不回的黄金时代;不会与这位老人一起离开的,则是他带给我们的黄金般的高尚品格与慈善理念。
这位老人所经历过的百年,远比他所拍摄的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要精彩动人。 《邵逸夫作文素材》
篇二:高考作文热点人物素材:邵逸夫高考作文热点人物素材:邵逸夫
押题素材
百年传奇邵逸夫:人生比戏更精彩
华语电影发展至今,电影圈涌现出的大佬数不胜数,不过能配得上“大亨”之名的却是凤毛麟角,而邵逸夫绝对是其中最闪耀的一位。
邵逸夫1907年生于浙江宁波镇海,其父是旧上海有名的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但他没有继承父业,反而投身娱乐圈。他中学毕业后就赴新加坡协助兄长创业,并拍出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1958年,邵逸夫移师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先后拍摄了1000多部电影,获得了几十项大奖,创下中国电影史纪录,开创了邵氏电影的辉煌时代。1967年,邵逸夫创办香港无线电视(TVB),高调进军电视业,笑傲香港四十载。 此外,邵逸夫还乐善好施,热心公益。1973年他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他对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以“逸夫”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等遍布中国各地……2014年1月7日,邵逸夫百年人生圆满落幕,但他的人生远比他所拍摄的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要精彩!
多维解读
1.人生要活出自己。邵逸夫没有继承父业,而是自己创业,并通过努力打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他拍出了中国
第一部有声电影,打造了邵氏电影、香港无线电视两个娱乐帝国,培育了无数影视巨星他拒绝平庸、敢想敢做、勇于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将奋斗进行到底。邵逸夫不到20岁,就下南洋艰苦创业,成为华语电影的开拓者;50岁移师香港,继续为开辟事业新天地而搏命,成立“邵氏兄
弟”;近60岁,创办TvB,成就娱乐帝国;百岁之时,还在为教育和医疗事业鞠躬尽瘁。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3.工作当精益求精。邵逸夫的一生,都精益求精,致力于打造个人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乃至华人文化品牌。“邵氏出品,必属佳片。”这是邵氏电影最著名的一句宣传语,也是邵逸夫的工作态度和艺术准则。其“即使是最微细的部分,也要彻底做好”的认真态度,对影片质量严格把关的严谨作风,使其电影上座率居高不下,让邵氏影片立于不败之地。
4.上善若水。邵逸夫坐拥亿万财产,却不追求个人享受,而是慈善为怀,热心公益,心怀祖国,造福他人。他不遗余力地投身教育和医疗事业,遍布中国的“逸夫楼”便是见证,其承载着无数人的求学记忆,记录着邵逸夫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精神。 声音&观点
◇以前我们说有饮水的地方就有柳永词,后来演变成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读金庸小说。我觉得这句话也可以放在邵逸夫身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看过邵氏电影、TvB电视剧,他是华人世界的文化巨子。 ——剧评人李星文
◇邵老先生走了,全国各地“逸夫楼”的阶梯总和,足够您登上天堂。 ——网友
时文佳作
邵逸夫改写的不仅是电影 ◎刘巽达
2014年1月7日,香港TvB荣誉主席邵逸夫先生驾鹤西去,享
年107岁。虽如此高寿仙逝,却依然引来一片叹息。邵逸夫的知名
度和社会影响力太大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不仅是一个香港知
名电影制作人和娱乐业大亨,更是一个卓越的慈善家,全国许多学校里,都矗立着以他名字命名的“逸夫楼”;而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邵逸夫奖”,更是在表彰科技拔尖人物、促进科学研究方面居功至伟。就笔者而言,求学时泡在逸夫图书馆里,就业后又频频出入逸夫舞台。像我一样,受其泽被者可谓不可胜数。
邵逸夫的电影传奇,常常成为人们的谈资。从最初的天一电影公司,到20世纪30年代新加坡成立的邵氏电影公司,再到20世纪50年代的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他渐渐建立起一个电影王国。当年的香港电影是贫乏的代名词,而自从1932年邵逸夫捣鼓出一部《白金龙》后,香港电影才被关注起来。随着“邵氏兄弟”成立并推出一大批港产影片,香港影界一跃成为“东方好莱坞”。从一个在洋学堂念私塾的小孩成长为影坛大亨,他的人生经历,让我们窥视到个人成长与民族企业成长之间的正相关联系。他的事必躬亲,他的精力旺盛,也让每个人感受到理想和细节的和谐共振。
也许人性比较偏恋八卦,对邵逸夫先生的解读,还有很多的是他的童言无忌、生活趣闻。我们无数次看到他西装笔挺地行走在红地毯上,香槟美酒与美女围绕左右。在笔者看来,这既是他娱乐业的身份使然,也是他潇洒人生态度的尽情展示。他的“永远年轻”的生活方式,绝不是简单的物质主义的`炫耀,而具有精神层面的启示意义。对一份事业凝聚高度的热情,永不停歇地站在业界的巅峰,才能让他的电影王国一直制造传奇、新意迭出。
我们常常喜欢用“他虽然是个商人”的句式,好像商人天生具有某种缺陷。但论一个人的贡献,商人捐献的真金白银往往具有货真价实的意义。他的确是个商人,他的企业航船离不开利润的支撑,但这不正是社会规律的一部分吗要紧的是看他的财富是否取之有道,乃至“散之有道”。当邵逸夫先生用超过100亿港元用于公益和慈善事业时,这样的慈善为怀,足以令人肃然起敬。
邵逸夫不仅改写了香港电影,还改写了香港电影以外的很多东西。他的个人形象、他一手打造的“四大天王”形象,已经走进了无数人的记忆中。甚至可以说,他的仙逝,是香港乃至中国文化产业的巨大损失。此刻,我们对他表达一份怀念和敬意,也可以借此在邵氏作品中,寻找我们曾经有过的心灵慰藉。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疯狂点击
文章采取总分结构,开头一段总写邵逸夫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慈善家等身份和其对教育、科学方面的贡献,然后依次从电影传奇、生活态度、公益慈善、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高度评价了邵逸夫精彩的人生。文章叙议结合,详略得当,真诚地表达了一个“受其泽被者”的无限怀念和敬意,讴歌了邵逸夫的光辉人生和高尚品格。
篇三:邵逸夫个人案例高中作文素材关键词:
选择与放弃
素材:
在南洋放电影的经历锻炼
出邵逸夫敏锐的市场嗅觉,
他开始兴建电影院。时值大人生,自己的青春。 邵逸夫曾说:“我做事的态度,便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最微细的部分,也要彻底做好。一样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是绝对不放松的。”你是否有发现,走到最后的胜利者,都有追求完美的性格追求完美不是缺点,而是严格要
求自己,给这个世界一份最好的礼物。 陆黄梅戏风靡,邵逸夫迅速
挖掘人才,当黄梅戏出现审
美疲劳时,他又果断放弃转
战武侠戏,使香港成为东方
的好莱坞。
论点:
邵逸夫,斯人已逝,但他留
下的娱乐王国和慈善事业
仍在继续。107年的传奇人
生,他无条件开办培训班,
让许许多多有梦想的人走
进了娱乐王国。
段落:坐在窗明几净的楼里读书时,我也曾会想,逸夫
到底是谁,为什么他可以给
我们捐赠一整栋教学楼。逸
夫逸夫,便是邵逸夫。30年
的时间,他捐建了5000多个教育、医疗项目,让“逸夫楼”遍布中国。不仅如此,
邵逸夫晚年更拨出资金,成立有“东方诺贝尔”之称
的“邵逸夫奖”,支持科学研究。悼念邵逸夫,为记住
是这样一个人,让教育慈善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
我们今天看到的邵逸夫,或
许是一个王国的背影,一个
时代的终结。然而他在我们
生命中留下的邵氏烙印,却
将久久不被磨灭。悼念邵逸
夫,也是为记住我们自己的从20世纪20年代从事电影业到现在,邵逸夫目睹了中国电影和电视的成长与兴衰,在中国影视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成功需要“变”。一成不变与坐享其成的保守思想,注定让你成为时代浪潮中的牺牲品。革新,才有机会。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逸夫楼,每一座逸夫楼背后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1985年开始在浙江大学建立逸夫楼,这是邵逸夫对内地捐献的开始。19岁离开故乡浙江宁波的他,在外闯荡半生后,选择自己特有的方式回报故乡。从那以后,一栋栋逸夫楼,一座座逸夫小学,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从星火终至燎原。 邵逸夫对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乐此不疲,他曾说“宽容和做善事是一把健康钥匙,是生活幸福的良药”,这位颐养天年的百岁老人用一生证明了这句话。在跨越两个世纪的岁月中,邵逸夫所展现出来的谋略智慧和乐力慈善,值得一代代中国企业家学习效仿。
向华强创立永盛电影的辉煌史
上个世纪六七十、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的巅峰时期,在那个时候出现了不少著名的电影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留下来的已经不多了,向华强的“永盛电影公司”算是其中之一吧!不过,能够在波涛汹涌的“港片长河”中存留至今,“永盛电影公司”的旅程可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是充满了无尽的坎坷。
小时候向华强就比较喜欢看电影,他也励志要成为大明星一样的存在,这个目标在1973年就开始了。当时,向华强因为“形象好”,所以被选为了《龙虎地头蛇》,这是他的第一部戏,但票房却不佳。
拍电影的这几年,对于向华强来说简直就是“黑 历史 ”,自己的演技不好、对手又强,用向华强的话说:当演员实在是太辛苦了。经过了那段时间的磨砺,向华强虽然不愿意做演员了,但是却依旧对拍电影、赚钱有兴趣。
此时,他便想要成立自己的电影公司,在诸多因素的交织下,“永胜”(后期改名为永盛)就这样建立起来了。“永胜”的成立离不开两大因素,其一向华强的弟弟向华胜,其二便是影坛大佬“邵氏兄弟”的支持。
在 娱乐 圈中,向华胜虽然不出名,但是真正了解他的人,都会明白此人是一个“狠人”。他与向华强一样,都是排名靠后的儿子,所以受重视的程度不高。可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硬生生创下了一番事业。
当时,不仅投资了电影,还在金融、房产上有涉足,除了名气没有向华强大之外,身家一点都不少。“永胜”电影成立的时候,向华胜也投资了不少钱,要不然以向华强的个人实力,很难将这个公司给搞起来的。
按道理说,“邵氏兄弟”与“永胜”应该是对手,它又为何会支持自己的竞争对手呢?这一切还要从“邵氏”与“嘉禾”的恩怨说起。
邹文怀、何冠昌原本是“邵氏”的高层,在邵逸夫削减电影投资,将重心转移到电视剧上时,邹文怀就选择了离开,成立了“嘉禾电影”。
起初,嘉禾也是一个不入流的公司,邵逸夫根本就没将它放在眼里。可是,后期李小龙加盟了嘉禾,凭借《精武门》、《唐山大兄》等电影,不断地刷新着香港票房。
后来,许冠文又带着作品、许氏四兄弟加盟了嘉禾,嘉禾电影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再往后就是洪金宝、成龙两位大咖。经过几年的发展,很显然嘉禾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虽然邵氏的重心不在电影上,可是看到嘉禾的崛起,心中不嫉妒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邵氏就很看好向家兄弟的“永胜”,随后便将鬼才王晶送给了向氏兄弟。除了王晶之外,邵氏还有很多的电影演员都签约到了“永胜”。
“永胜”成立的那几年,也的确拍摄了不少的片子,比如电影《扎马》和《梁山怪招》。可惜的是,因为缺少投资,电影也算是粗制滥造吧,再加上电影题材也已经落伍了,所以票房惨败,向氏兄弟铩羽而归。
在那几年,“永胜”弄出来的电影,几乎都是在赔钱,80年代初期甚至差点就倒闭了。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在所难免的。
其一:李小龙在丁佩家中去世后,向华强却娶了丁佩,在某种程度上受了一点影响。本以为丁佩能给自己一点帮助,可是结婚之后,丁佩直接吃斋念佛了,向华强家里家外两头跑,精力也不够。
其二:王晶虽然到了“永胜”,但是当时的他还没有真正起来,只能算是一个入门级别的编剧和导演。
其三:向氏兄弟的黑道背景,让诸多的大牌明星不敢与他们合作,因为怕片酬没有保障。因此,“永胜”前期拍摄的片子几乎都是亏钱的。
这样的情况直到什么时候才改变的呢?1984年,向华强与陈岚结婚,从此“永胜”才迎来了自己步入辉煌的时代。
在“永盛”业绩不佳的情况下,向华强曾去过台湾寻找投资,结果在那里遇到了名媛陈岚。当时的陈岚不像现在这么胖,是台湾有名的美女、才女、女强人,凭借一己之力从“歌女”走到了“名媛”的位置。
与向华强相遇之后,二人很快就相知、相爱,而后经历一番波折,丁佩主动与向华强离婚,1984年向华强娶陈岚入门。或许也是因为这件事情吧,陈岚对丁佩非常的感激,见面都是叫一声姐姐。
向华强也一直都在资助着她,虽然离婚了,但还是一家人。嫁给向华强之后,为了支持他的电影产业,陈岚不仅卖光了自己所有值钱的东西,甚至还去卖过服装,给向华强弄了不少启动资金。资金的问题解决了,随后陈岚还解决了资源、信誉的问题!
没有大牌明星加盟“永盛”,陈岚就自己去大街上当星探,挖掘一些有潜力的艺人。著名演员张敏,就是被陈岚这样给发掘出来的,后期为“永盛”拍摄了不少的好片子。
80年代中期,要说谁是香港最讲义气的人,许多当时的演员都会说“陈岚”。梅艳芳被打、周星驰、张柏芝艳照门等,都受到过陈岚的恩惠,口碑也就一点一点的建立了起来。
当时拍电影,有很多电影公司拿钱就跑路了,艺人有时候根本就拿不到片酬。陈岚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告诉大家:来我这里打工,保证一分钱都不会少你的。
那几年,很多香港电影公司不断成立、不断倒闭,艺人也在不断跳槽。也就在那几年,“永盛”不断吸收着新鲜血液、大牌演员,慢慢地步入了正规。
可以说80年代中后期,“永盛电影”能够迎来辉煌,陈岚是一个功不可没的人物,她做出的贡献非常大。
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永盛迎来了第一波发展的高潮!当时,鬼才王晶已经发展了起来,女明星张敏也慢慢走红,周润发也被挖到了“永盛”旗下,永盛的资金也比较充足。
兵强马壮的情况下,王晶导演、张敏、周润发、向华强主演的《赌神》问世。严格来说,这应该算是香港第一部以“赌”为题材的电影,一经上映便引起了全香港的轰动,上座率非常的高。
周润发也开启了自己“赌神宇宙”,向华强也开始了“龙五生涯”,这些都是他们的高光时刻,至今来看都是一部经典、佳作。
后来的《赌神2》虽然有点“狗尾续貂”的味道,但剧情故事却完美承接第一部,再加上颜值巅峰的邱淑贞,也不失为一部好看的电影。
周润发之后,就是王晶与周星驰的合作,二人开启了90年代的“喜剧”大门,创作了不少的经典、相互成就。其实,周星驰最初的时候并不是拍摄喜剧片的,他拍摄的是一些“硬汉”题材的片子,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偶像是李小龙。
1988年之前,周星驰还是一个跑龙套的,曾多次想要退出 娱乐 圈。后来,经过大哥万梓良的推荐,他出演了李修贤的《霹雳先锋》,算是李修贤的光吧,至此周星驰才慢慢的走红。
后来,大导演吴镇宇就与周星驰合作,比着《赌神》画了一部《赌圣》。该剧上映后大火,如今来看都是一部经典之作。
再后来,王晶看出了周星驰的潜力,又纠集了刘德华,三人合拍了一部《赌侠》,票房大卖,周星驰也彻底爆红了。
可是,李修贤并不喜欢拍这种片子,他喜欢的是“警匪”、“硬汉”题材的。种种原因造成了周星驰与李修贤的不和,两人的关系从此就闹掰了,周星驰跑到了“永盛”与王晶开始了好几年的合作,也让“永盛”达到了另一个巅峰。
90年代的时候,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已经慢慢地过去了,但是“两周一成”(周星驰、周润发、成龙)就是高票房的代表。
而周星驰、周润发这两个人都在“永盛”,所以在很多电影公司频繁倒闭的状况下,“永盛”电影依旧坚挺,依旧是“永盛出品、必属精品”。
现在回看很多周润发、周星驰的片子,在片头显现出来的制片方,基本都是“永盛电影公司”几个字,至今那段音乐还记忆犹新。
不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长盛不衰的道理。巅峰时期的“新艺城七怪”,也仅仅疯狂了十年就结束了,强如“邵氏兄弟”如今也只能偏安一隅,逐渐收缩自己的产业。
“永盛电影”到达一个巅峰之后,也逐渐开始走下坡路。90年代中后期,周星驰与向华强的关系搞的很僵,甚至到了一种“老死不相”的地步。
同时,周星驰与大导演王晶的合作也逐渐减少,后期更是因为一些片酬问题,二人的关系闹掰,再也没有合作过。
一部喜剧片,不仅需要一名好的导演,更需要一名好的喜剧演员。失去了周星驰的王晶,拍出的许多作品,都很难和以往相提并论。
他还曾尝试培养过下一个“周星驰”,比如张卫健、张家辉等,但均以失败而告终。此后,“永盛”(此时已经更名为中国星)拍摄的电影逐渐减少,也逐渐跌落神坛。
现如今,“永盛电影”公司虽然依然存在,但早已经被更名为“中国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电影制作公司”了,更像是一个综合的“ 娱乐 产业集团”。
很显然“永盛”已然成为过去,它的辉煌也只存在于我们的一些记忆中。对于“永盛电影”,你还知道那些事情呢?
#八卦手册#
关于,我所热爱的香港电影
我对电影的热爱,是从香港电影开始的,并且是成本很低的盗版碟片。碟片中的香港电影大多是国语配音,画质粗糙的不像话,但对我却是一种莫名的吸引力,那是属于影像的魅力,也是通过电影所感知到的不同于寻常生活的世界。
如果不是香港电影,那么那些不够智能化的生活,该是多么的单调和无趣。
上世纪七十年代,十年浩劫对于内地电影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电影的发展几乎处于一种停滞的状态,但与此同时,英国政府统治下的香港,却迎来了电影发展的黄金时代。
好莱坞早就以工业化的产出和高票房的影片成为被世界认可的电影之都,而电影发展鼎盛时期的香港,则被冠以了“东方好莱坞”之美誉。
香港电影中的上海情怀是很独特的,由于抗日战争的破坏,上海的的进步电影人士在四十年代末选择逃往香港定居,这也为香港带来了国语片的拍摄,并且在七十年代初的时候达到一个创作上的顶峰。
与此同时,一直发展到六十年代末期,粤语电影便趋于式微,在此之前的香港电影是粤语片的天下。
邵氏的家族影业是香港电影得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五六十年代粤语片兴盛的时候大力发展,同时目光也投向了内地来港导演的国语片身上。
但香港电影真正迎来繁荣,还是从武侠片迸发生命力开始的。
关于武侠,这是中国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所独一无二的优势,就像是日本的武士片一样,是基于民族土壤而发展出来的独特文化。
金庸、古龙、梁羽生等的武侠小说当时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传阅,拥有着大量的读者,适逢此时,邵氏抓住机遇,又将这些读者变成了电影观众。
七十年代开始,香港电影开始了多元化的发展,当时内地处于十年动乱,东南亚市场也为香港电影大肆敞开,“双子星”狄龙、姜大卫,郭追等一大批邵氏武打明星迅速蹿红,张彻、胡金铨、楚原,让武侠电影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
同样是动作,嘉禾却选择了和邵氏不一样的时代,李小龙的出现将中国的又一独特文化——中国功夫,带进了电影,也带出了世界。
《唐山大师兄》上映之后,不仅打破香港的票房纪录,而且在世界的范围之内也掀起了一股热潮。随后的《猛龙过江》《精武门》亦不仅成为电影经典,而且取得了极为可观的票房成绩,嘉禾大赚,这使得嘉禾在和资本雄厚的邵氏的争锋中,多了资本竞争力。
就在大家都以为李小龙时代开始的时候,他却离奇死亡了,至此,李小龙成为电影界的一个传奇,随后有了众多的模仿者和崇拜者。
周星驰就是李小龙的铁粉,现在提起香港喜剧电影,第一个名字自然是周星驰,但在星爷之前,许氏兄弟则是喜剧电影的中坚力量。
就在嘉禾痛失了李小龙之后,邹文怀又独具慧眼的将许冠文带到了嘉禾,《鬼马双星》《摩登保镖》等影片打破了李小龙的票房纪录。
这些喜剧电影大多拍摄成本很低,制作比较粗糙,市井化和平民化的痕迹尤其明显,但是笑点又都拿捏的恰到好处。
因为与市民的生活相贴近,所以喜剧电影往往更受观众追捧。
从邵氏出走的邹文怀,反而成为了邵氏的死对头,邵逸夫再不敢忽视人才,又将去到台湾的李翰祥找回了邵氏。
此时,李翰祥的风月片,张彻的功夫片,楚原的武侠片,又将邵氏带到了香港电影的领头位置。
而使得嘉禾继续与邵氏抗衡关键,是如今受到大家尊敬的成龙大哥,当然,他那时还不是大哥,是被李小龙暴打的替身。
1979年,成龙为嘉禾拍了一部《笑拳怪招》成为香港年度票房冠军,属于成龙的时代,是真的开始了。
1985年成为“成龙年”,因为这一年他参演的电影占据了香港年度票房冠军的前四甲,成龙迎来演员生涯的高潮,也在逐级的形成一种属于成龙的风格。
两年之后,香港又迎来了“周润发年”。
此前周润发主要拍的是电视剧,因为他拍的电影票房总是扑街,所以那时的发哥被称为票房毒药。
但就是1987年,周润发主演的七部电影当中,有五部都进入了香港年度票房冠军前十名。
香港电影最显著的标签就是商业化,可以赚到钱,就说明有价值。
1988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周润发一个人三次提名并最终获得影帝,一直到三十年后的《无双》,周润发已然成为了香港电影的常青树。
也就在这一年,周星驰正式以男配角的身份参演了《霹雳先锋》,此后周星驰这个名字迅速蹿红,并且在1992年,又迎来了“周星驰年”。
在1990年,因为一部《赌圣》,周星驰多年龙套总算熬出了头,无厘头三个字逐渐成为影迷赋予他身上的一个标签。
1992年,他主演的五部电影,包揽了香港电影票房的前五名。
由此,“双周一成”的时代开始了。
其实在七十年代末的时候,由于内地电影的回春和好莱坞大片的影响,香港本土的电影行业受到了极大冲击,自是为了解决当前的困境,所以香港电影也掀起了一场“新浪潮”的运动。
参与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的导演大多都是在西方接受过学院派的教育,很多人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电影风格,并且迄今为止,依旧是香港电影发展的中坚力量。
他们最开始的时候都是电视从业者,但怀着对电影的热爱,所以想要拯救香港电影。
许鞍华是为数不多的女导演,更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首批创作人员,一部《疯劫》,成为许鞍华持续创作的开始,之后《投奔怒海》《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等电影,无不充满着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
她始终以女性导演的视角来看待香港的社会,所以她的电影就是香港的生活,温情但充满着矛盾,成为香港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
徐克是以一部《蝶变》参与的新浪潮运动,此后更是逐渐的确立起自己的风格,因为电影中所出现的种种出其不意,所以成为影迷口中的徐老怪。
在现代社会,只有在枭雄片中才可以再见到江湖规矩这四个字,而提到枭雄片,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麦当雄。《跛豪》《岁月风云》等电影确立了他的地位,也将这些亦正亦邪的大佬搬上了银幕。
到八十年代末,邵氏电影已经无力和嘉禾抗争了,邵氏电影的风光不再,王晶的摩登喜剧独领风骚。
就在邹文怀以为嘉禾要成为香港电影龙头的时候,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公司却走向了多级争霸。
杜琪峰和韦家辉等共同创立了银河映像,将香港的商业电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黄百鸣的新艺城将吴宇森、徐克、林岭东等均收入麾下,向华强的中国星、林建岳的寰亚、王家卫的泽东等,香港电影市场,又一次走向了高峰。
在群雄争霸的九十年代,嘉禾逐渐走向没落,最终在2007年宣告破产。
邵逸夫比邹文怀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早就将目光从电影转向了电视,邵氏用港姐和TVB的形式,又陪伴一代人,走过青春。
2011年,邵逸夫将TVB售出,属于邵氏的时代也结束了。
1997年,香港回归,电影行业也受到了内地制度的诸多管束,拍的太多,精的太少,盗版肆虐,香港电影,辉煌逝去。
虽然知道盗版是错误的,但我却“感谢盗版的猖獗”,否则,我不知道在我长大的过程中会不会有香港电影的参与,也无法感知到香港电影所带给我的别样世界。
就在大家以为香港电影要结束的时候,却没想到漫画改编的低成本投入《古惑仔》系列却又为香港电影注入了一些活力。
陈小春凭借山鸡这个角色迎来了事业的高峰,陈浩南也成为众多少女的梦中情人,自然,也有很多人骂这个系列,说它教坏了广大青少年。
有人问为什么郑伊健的粉丝那么少,有人答他的粉丝们还没放出来呢。
虽然是句玩笑,但是也能看出《古惑仔》系列对香港电影继续发展的推动,然而,终究发挥不了太大作用了。
世纪初一部《无间道》掀起港片热潮,刘德华、梁朝伟飙戏,陈冠希、余文乐正值盛世美颜,但热度并未持续多久,新世纪开始,是属于内地的电影时代。
1997年,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带来了内地贺岁片的开始,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又开启了中国的大片时代,似乎,北上成为了香港影人的必须选择。
但二十世纪的香港电影,二十年之后,依旧为之津津乐道,仍旧有数以万计的我这样的普通影迷,将香港电影当做自己的精神慰藉。
有很多东西,是被影像记录的。
有人喜欢许氏兄弟的鬼马,有人热衷周星驰的无厘头,有人钟情于王晶的赌片,有人依旧会为古惑仔而感到热血,有人会澎湃于吴宇森的枪战,有人会迷恋于徐克的江湖,有人走不出王家卫的暧昧,有人仍旧置身于成龙的功夫喜剧。
香港小姐将太多的美人带入了观众的视野,无论是港片还是港剧,总有一个港姐,成为一个普通观众的梦中情人。
林青霞在《笑傲江湖》中的饮酒,张敏在《倚天屠龙记》中的回头,王祖贤在《倩女幽魂》中的穿衣,邱淑贞在《赌神》中一袭红衣叼扑克,朱茵在《大话西游》中的眨眼,张曼玉在《花样年华》中的旗袍旖旎,梅艳芳在《胭脂扣》里的哭泣……
就像梁朝伟成为了周慕云,周润发成为了小马哥,周星驰是至尊宝,李连杰是黄飞鸿,张国荣是何宝荣……
在香港那个地方,出现了很多嵌入记忆中的人,或许他们自己不过将其当做自己的工作,恐怕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未曾预料到,若干年后,自己会被陌生人怀念,会被陌生人记得。
刘德华因伤病取消了演唱会,但歌迷却没什么抱怨,因为,华仔是嵌入生命的人,歌迷愿意等他下一场演唱会。
时间不断的向前走着,他们也成为了很多人回忆中的节点,有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现在已经不是属于他们的时代了,但他们参与香港的影像,却已镌刻在每个人的内心,也代表着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不知流量时代褪去,可以继续带着华语电影向前走的,会不会仍是他们?
现代名人故事:邵逸夫的传奇人生
现代名人故事:邵逸夫的传奇人生
《江山美人》、《独臂刀》,他的邵氏电影曾垄断香港电影工业;《上海滩》、《霍元甲》、《射雕英雄传》,他的TVB仍是屹立不倒的电视巨无霸;逸夫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他的名字同慈善事业紧密相连,“逸夫楼”成为中国校园的一大特色。2014年1月7日,“六叔”邵逸夫于香港安然仙逝,享年107岁。
染坊里的“娱乐心”
清光绪年间,邵逸夫生于宁波镇海一个富商家庭。其父邵玉轩育有五男三女,邵逸夫排行第六,故后人称他为“六叔”。
邵逸夫出生三年后,邵家举家从镇海迁往上海。父亲邵玉轩开设了当时颇具规模的颜料号“锦泰昌”,一心想的是实业救国。但上海滩十里洋场灯红酒绿和洋学校里的日日熏陶,邵家四兄弟仁杰、仁棣、仁枚、仁楞都生出了“娱乐心”:
长兄邵醉翁下决心买来一部电影摄影机并成立了中国电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天一影业公司,邵醉翁自己任制片人兼导演,妻子陈玉梅领衔主演,老二邵邨人做编剧,老三邵山客主管发行,中学生邵逸夫也在片场中觅得“伙计”一职,从摄影、编剧到导演,很快便对电影制片的各个环节了如指掌。
1924年,父亲邵玉轩的颜料号已经日趋衰落,但儿子们的电影事业却已经初具规模。
“邵氏出品,必属佳片”
1924年,天一影业出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故事片《立地成佛》,大获成功。随后,邵山客转战新加坡开辟南洋电影市场,中学毕业的邵逸夫也追随而至。那也是邵逸夫的第一次创业,兄弟二人带着一架破旧的无声放映机和“天一”影片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各地华侨众多的农场搞起了“流动放映”,四年内几乎走遍了两地的大小乡镇,直至1930年,邵氏兄弟公司在新加坡成立。
尽管事业初成,但美国经济危机引发的全球性大萧条也让邵氏兄弟二人时刻都面临着可能前功尽弃的风险。20出头的邵逸夫决定放手一搏向美国学习开拍有声电影。
“当时大家都困难,舍不得拍有声电影,我们正好乘虚而入,捷足先登。”1931年,邵逸夫前住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途中轮船触礁沉没,落水的他紧抱一小块木舢板,在茫茫大海上漂泊一夜后终于获救生还。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从美国好莱坞买回的“讲话机器”让邵氏兄弟在一年后完成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银幕中的人从默默无语到开口讲话,观众的反应用震惊形容毫不为过,据说放映时,只要一有声音出来,观众就会大声欢呼,更离奇的是有一次在泰国放映,不解的观众硬是把留声机砸开,要看看是不是有人藏在里面,害得邵逸夫以后每次放电影都要派专人保护留声机。
准确的眼光和领先的技术让邵氏兄弟的电影版图日益扩大,到1937年,邵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爪哇、越南、婆罗洲等东南亚各地已拥有139家电影院和9家游乐场,并建立了完整的电影发行网,称雄东南亚影业市场。
但这一切都在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付之一炬。1945年战争结束,邵逸夫开始第二次创业。1957年,邵逸夫正式移师香港并于一年后再次与三哥共同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但与之前的邵氏兄弟不同,这一次,邵逸夫是绝对的主角。
他在每部邵氏作品的包装上都印上“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的宣传语,一旦发现无法补救烂片,他便将其烧掉。邵氏成立三年后,便在清水湾建立了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邵氏影城,就在这座影城中,《江山美人》《貂蝉》《梁山伯与祝英台》《大醉侠》《独臂刀》等一系列深受观众追捧的电影先后问世,邵氏也开始了对香港影视业长达十几年的统治。
邵氏的壮大自然会带来人才的成长,而这些人才在羽翼丰满后如果选择反戈一击,这也将是对邵逸夫最大的打击。
老臣邹文怀“叛逃”创立嘉禾,李小龙横空出世,“冷面笑匠”许冠文在李小龙死后也“叛逃”嘉禾,嘉禾借此完胜邵氏。《唐山大兄》创下香港本埠有史以来最高票房纪录,《精武门》在刷新香港最高票房纪录的同时还打开日本、欧美等国际市场,《猛龙过江》票房最终达到惊人的530万,《鬼马双星》甚至超过了《猛龙过江》……邵逸夫也再一次败在了自己人手上。
尽管在此期间,邵逸夫也集结了手下的精兵良将发起反击,但嘉禾的实力随着此后洪金宝、成龙等人的崛起进一步壮大。
目光精准的邵逸夫眼见大势已去便逐步淡出电影界,并于1987年宣布正式停产。尽管最终选择撤退,但邵逸夫在电影领域绝对不是一个失败者,作为已经品尝过成功滋味的商人而言,他的目标则是品尝更多的成功。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TVB
进军电视业是导致邵逸夫的电影事业遭遇最致命“叛逃”的重要原因,但如果排除类别的概念单以成功而论,这一次,邵逸夫的决策再一次正确。当时间来到21世纪的时候,嘉禾已经走过了最风光的年代,颓势尽显,而邵逸夫则在电视这个战场上取得了最辉煌的胜利。
1965年,邵逸夫和香港地产巨头利孝和共同投得当地免费电视牌照,随后利孝和斥资千万打造的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于两年后成立,利孝和自任董事局主席,邵逸夫入股加盟为董事。
TVB成立当天,正是邵逸夫60岁生日。尽管当时自己的工作重心还是在电影领域,但基于自己丰富的电影从业经验,邵逸夫从一开始便为TVB构筑了商业电视台发展的黄金模式。
一方面,他将邵氏在电影领域的大片场制度嫁接到了电视领域开创了一条龙机制,即从资金注入、编剧、演员,再到拍摄至播放一手包办,然后把音像制品的版权销售给海外。自给自足的自拍剧机制最大限度地为TVB降低了成本,增加了营利能力。但一条龙机制和大片场制度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艺人必须忍受低工资和长期合约,于是,人才的储备便成了TVB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为此,邵逸夫创新性地办起了无线艺人班、劲歌金曲歌手大赛和港姐选美比赛。如此超前的对于艺人的商业开发使得TVB储备了足够的人才和娱乐资源。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此后数十年TVB的发展中,尽管也屡屡遭到对手的大规模挖角,但却始终没有出现过太大的人才危机,出于同一期艺人班的学员水平、资质大都相当,走了一个,另一个补上便是了。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44年前的一部电影,邵逸夫认为剧本差,许冠文却一炮而红,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