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坛有许多兄弟组合,电影公司大佬类的有邵氏、向氏、邓光荣邓光宙兄弟;然后导演类的有麦当雄麦当杰、许氏四兄弟、袁和平众兄弟、林岭南林岭东、刘家良刘家荣、陈欣健陈国新、徐二牛徐小明、程小东程小龙。

接着演员类的秦沛姜大卫尔冬升三兄弟、成奎安成福安和成运安三兄弟、王钟王青、钱嘉乐钱小豪、汤镇宗汤镇业、吴启华吴启明、陈龙陈会毅、梁小龙梁小熊、黎强权黎强根、王盛德王敏德、陈百祥陈百燊;还有歌手类的林海峰林晓峰、黄家驹黄家强、草蜢的蔡一智和蔡一杰,当然还有之前第39届金像奖上得知的白彪和鱼头云这对兄弟。最近又获悉香港影坛一对兄弟组合,那就是麦德罗和麦德和,许多人可能知道麦德罗这个“过气”功夫明星,却不知道他还有一个弟弟。

先来介绍哥哥麦德罗,1958年出生,12岁习武,擅长柔道和跆拳道,70年代中期加盟邵氏电影公司,在张彻的《少林寺》《残缺》《金臂童》《广东十虎与后五虎》、刘家良的《陆阿采与黄飞鸿》、孙仲的《风流断剑小小刀》都有演出,不过都是小角色,直到1979年才在孙仲执导的《七煞》中有个重要角色。

演完《七煞》的时候,麦德罗离开过一段时间,为的是参加“第一届香港热潮舞大赛”,他凭借精湛的舞技获得了冠军,后面又在“世界热潮舞大赛”中荣获第四名的好成绩,再加上形象比较好,所以被誉为“舞王”。当年香港影坛舞蹈比较好的还有胡枫(原名胡继修),人称舞王修,还有《倩女幽魂》树妖姥姥刘兆铭也是一位舞蹈家。

有了“舞王”的名头,麦德罗再次回到邵氏电影公司,身价立马就不同了,和林子祥联合主演了《摩登土佬》,是一部音乐类题材的喜剧片,还有井莉、齐豫的加盟,最有意思还是那段广告。

紧接着1981年麦德罗和刘家辉主演了刘家良执导的《武馆》,本片也是刘家良自己认为拍的最好的一部,无论是开头的舞狮叠罗汉设计,还是最后刘家辉王龙威的巷战较量,都堪称经典,还有就是徐克的《黄飞鸿》系列绝对借鉴了刘家良师傅的点子。麦德罗在里面出演一个不好好练功,喜欢到处惹事的王隐林,他和刘家辉相互比武切磋那段蛮有笑点。

之后麦德罗还参演了刘家良的《长辈》《五郎八卦棍》,和李修贤合作了《单程路》、和陈观泰合作《卒仔抽车》《贼王之王》、和陈百祥合作《82家房客》,还有《霹雳雷电》《连体》《洪拳大师》等影片中也有他的身影。麦德罗在邵氏期间,虽然偶尔当主角,不过八十年代的邵氏已经走下坡路,早被新艺城、嘉禾甩在后面。所以麦德罗的星运平平,基本上不被人知。

80年代中后期,麦德罗也开始参演其他电影公司的影片,比如德宝公司出品,姜大卫执导的《不是冤家不聚头》,还有黄鹰执导的《茅山学堂》和《魔高一丈》,其中《魔高一丈》比较有意思,各种笑料,比如狗上身、打碎鸡蛋变老等,其中麦德罗出演曹查理的徒弟,负责动作戏。特别提一下黄鹰,本是一代鬼王,知名作家,却因为借高利贷拍僵尸片,最终落得一个被打死的结局。

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麦德罗这段时间参演过不少影片,不过基本上都是小角色,诸如《义胆红唇》《虎胆群英》《靓仔干探》《搏击之王》《老虎出更2》《魔唇劫》《特警雄威》《辣手枭雄》等。90年代中期的《龙虎之战》《过江龙》《霹雳士示》《情归何处》等电影中也有他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麦德罗最近一次参演的电影是2014年的《喜爱,夜,蒲3》,对比一下照片,真的是岁月催人老啊。

电视剧方面,麦德罗也有建树,早在80年代就参演了《红粉佳人》《少林五壮士》,不过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中原镖局义薄云天》的欧阳无敌,还有午马、天心等人加盟。个人还是喜欢狄龙、杨丽菁、元彪的《中原镖局》,又名《天地英豪》。

再来说麦德罗的弟弟麦德和,他在电影圈就是打了一圈酱油,出演过《俏皮女学生》《靓妹仔》等影片,之后就退出了演艺圈,现在也没啥消息了。麦德罗日前最大的消息就是和女友刘丽萍(Apple姐)的感情经历,据说两人年轻时期曾经恋爱过,分开之后两人各自结过婚、离过婚,后来再次相遇,又恢复了恋人的关系。

麦德罗当年不仅会功夫、舞技好,而且长得也帅,只可惜没有走红,着实比较可惜,看来成名也是要看运气的啊,话说你们还记得这位“过气”的功夫明星和“舞王”吗?

香港老演员,那些仍然活着的香港老戏骨你还记得多少

石天,一个对于年轻观众来说十分遥远的名字,因为早在九十年代初他就已经淡出影坛了。在周星驰成名之前,香港影坛也涌现一批老牌喜剧演员,包括许冠文、许冠英、麦嘉、陈百祥、吴耀汉、冯淬帆、曾志伟等等,而石天同样也是当中的佼佼者。如果看过《蛇形刁手》、《老虎田鸡》、《追女仔》等经典老影片的人都会感受到石天的喜剧细胞究竟有多强了。

石天还有另外一个重要身份,那便是 新艺城电影公司的三大创始人之一,他与麦嘉和黄百鸣一起并称为新艺城三巨头。八十年代,随着新艺城的异军突起,它打破了连续多年的邵氏和嘉禾统治时代。 石天于1949年出生在天津,幼儿时期便随家人移居到了香港,早在今年9月份的时候他就因为患癌而溘然离世,但是在最近才公布死讯。

下列这些香港老戏骨,他们全部都是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了,在港产片和港剧无比辉煌的时代,他们曾经塑造过一个又一个的经典角色,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多少位呢?大家最喜欢的又是当中的哪几位?

在tvb的《欢乐今宵》时代,卢海鹏的“扮野”成为了节目当中最大的笑点之一,甚至没有之一,因此他被誉为香港娱乐圈“扮野”泰斗,如今他已是八十岁。

在七八十年代,吴耀汉是香港电影圈收入最高的一批演员之一,是香港喜剧界一位相当有分量的演员,如今已经八十二岁。

张英才,被誉为tvb当中的第二武林高手,而第一高手便是大家都熟识的“扫地僧”鲍方。在过去很多tvb武侠剧当中都能见到张英才的身影,如今他已经87岁。

谷峰,一位即便演小人物也能够让观众无法忘怀的个性演员。如今“人字拖”成龙都已经年近古稀了,饰演“人字拖”他爸的谷峰更是91岁高龄了。

都说天上是公平的,但是胡枫却坦言自己一直都得到老天爷的偏帮,出生于大富大贵的他一辈子都活得潇潇洒洒。再过一个多月他就满满的九十周岁了,然而他还能够在红馆尽显 “舞王修”的本色。

很多人都说陈坤演太监很像,但是如果跟刘洵比起来那真的不值得一提,刘洵不单演太监像,而且演什么就像什么,今年的他已经82岁。

不知道周聪算不算是最经典的张三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是看起来最为和蔼的张三丰,他如今也是九十岁高龄了。

一身傲气的曾江从来都让人觉得他不适合演小角色,一见到他很多观众都不自觉地把他与枭雄联系在一起,而他本身也是娱乐圈当中的一大枭雄。如今87岁的他仍然红光满面。

一直以来,许碧姬让人一眼望去觉得十分苍老的样子,但是在tvb的众多剧集当中,她见到纸皮的时候跑得比谁都快。如今九十岁高龄的她还是精神十足。

穿起古装戏服的时候, 他可以令到东邪、南帝、北丐都有点害怕,就连天下第一的王重阳都忌惮他三分。穿起西装的时候,即使赌神见到他都要给面子叫一声南大哥,他便是杨泽霖,今年81岁。

余慕莲是一位演了一辈子丑角的甘草演员,然而当年她拿到TVB的退休金后却第一时间捐建了一座希望小学,如今83岁的她无儿无女,无依无靠。

从登陆内地的第一部港剧《大侠霍元甲》开始,大家就认识“霍母”黎宣了,在《大时代》当中,她是“五蟹”都同时害怕的女人。今年黎宣已经九十岁高龄。

钟景辉,他是周润发的伯乐,是昔日tvb电视剧制作部的总监,在几年前tvb的热播剧《使徒行者》当中他饰演大boss。今年84岁。

有人说她是慈祥的老奶奶,有人说她是恶婆婆,有人觉得她幽默搞笑,也有人觉得她严肃恐怖,她便是香港影坛上的百变影后罗兰,罗兰今年87岁。

都说谢贤年轻时候有多辉煌多辉煌,但是那早已离现在十分遥远,大家都知道他最优秀的代表作便是谢霆锋。谢贤今年85岁,一个潇洒了一生的男人。

谢芳在剧中饰演高云眉的剧名叫什么

谢芳在剧中饰演高云眉的剧名叫什么:问碧空星光几度 寻心中百年梦影

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繁华与萧条交织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一部写也写不完的传奇;他们是胶片的情人、银幕的伴侣;他们的面孔,浓墨重彩地浮现在过去100年的电影菲林中,并且在未来能够想见的100年里,仍将颠倒众生——他们,就是百年银河星汉中最耀眼的百颗星,读者心中最完美见证百年光影的名字。

本报年度特别策划,囊括中国电影100年的大型专题报道“谁有资格代表中国电影百年”,今日尘埃落定。以下是我们严格按照票选结果,统计出的读者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国电影百年的100名电影人。

1、郑正秋:

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

他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的编导者,最早倡导电影应成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他编导的影片,开拓了一种以通俗家庭情节剧为核心的中国社会片模式。

2、黎民伟:

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中国电影之父。

黎民伟是香港电影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第一人,被视为“香港电影之父”。他拍摄的《庄子试妻》不仅是最早的香港电影,还成为首部出口海外的中国影片,开创了电影输出的先河。

3、孙瑜:

系统接受西方电影教育的“中国第一人”。

孙瑜曾被誉为“电影诗人”,是中国早期电影中罕见的一位作者型导演。他拍摄的《故都春梦》、《野草闲花》等多部影片,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新的审美方式,使中国电影开始引起知识界的注意。

4、阮玲玉:

中国默片时代的无冕“影后”。

《野草闲花》中,她唱出中国电影第一声;她的《神女》成为中国默片时代最高峰;“全能演员”、“中国的嘉宝”,这些美誉都属于她。阮玲玉已成为一个象征,凝固了一个有关艺人尤其是女星与坊间流言的永恒话题。

5、金焰:

中国最早的“电影皇帝”。

上世纪30年代,“电影皇帝”金焰是市民眼中的完美偶像。与当时影坛上“油头滑脑”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金焰在银幕上塑造的青年才俊,堪称当时青年人心目中的理想。

6、费穆:

被长久遗忘的电影大师,“人文电影”的开拓者。

费穆是导演中的学者,最早提出“中国电影只能表现自己的民族风格”。从《城市之夜》到《小城之春》,费穆以其中国式的电影思维方式和观念手法,为人文电影的后继者勾画出一张明晰的蓝图。

7、胡蝶:

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明星。

从默片到有声片,由普通话片到粤语片,胡蝶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她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明星制的正式形成。

8、袁牧之:

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天赋的“千面人”。

作为戏剧明星,他曾被誉为“舞台千面人”;作为电影艺术家,他集编、导、演于一身,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他还曾出任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厂——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9、王人美:

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

她是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一部《渔光曲》让观众记住了饰演渔家女“小猫”的女演员王人美,健康活泼、青春焕发的形象一反当时充斥银幕的“病态美”。

10、赵丹:

最早集明星与演员于一身的表演大师,代表了中国男演员的高峰。

赵丹是中国电影的一张经典面孔,真正的演技派大家。在表演上,他强调个人体验,借用戏曲、国画等传统文化观念表现角色,反对教条地学习挪用西方表演理论,为中国表演理论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依据。

11、周璇:

旧上海的文化商标,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娱乐巨星,罕见的传奇偶像。

短暂的一生中,周璇出演过数十部影片,录制了200多首歌曲,堪称横跨歌影两界的天后。她算不上演技超凡的大师级人物,却以其自身特有的气质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也为银幕上的中国女性形象提供了一个审美上的经典范本。

12、吴楚帆:

华南影帝,方法演技派大师。

由1935年从影,至50年代拍粤语片,吴楚帆在每个时代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堪称方法演技派大师。

13、白光:

电影史上的“一代妖姬”,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

白光擅演风骚妖媚的坏女人,号称“一代妖姬”、“传奇女子”。她还是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与众不同的低音歌喉,在燕语莺声的三四十年代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夺目而迷人。

14、上官云珠:

中国第一位性格演员。

“情于中,形于外”,上官云珠戏路宽广,敢于尝试各种角色,还都演得准确传神。

15、舒绣文: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配音演员。

从配音小角色摸爬滚打到“四大名旦”之一,似乎她甫一出现在银幕上,就反射了太强烈的性格光彩。性格之美、风韵之美、愉悦之美……人们评点那个年代的舒绣文用尽了华美之辞。

16、陶金:

第一个饰演周萍的演员。

陶金一生,在表演和导演领域中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导演的戏曲片富有特色和新意,尤以《十五贯》最负盛名,该剧曾以“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而名扬全国。

17、白杨:

战后中国影坛最有声望的女星之一。

在中国电影史上,白杨一直是具有传统美德的中国贤妻良母式妇女形象的典型。除了演电影,她还是40年代中国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她表演生命的最高峰,当是在由鲁迅作品改编的电影《祝福》中饰演的祥林嫂。

18、秦怡:

银幕上东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

素有“东方维纳斯”之誉的秦怡,上世纪30年代就被称为抗战大后方话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走上银幕后又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为单调年代里动人的亮色。

19、王丹凤:

50年代引领社会风潮的美丽“护士”。

初登银幕,便人称“小周璇”,她曾是40年代上海滩风光一时的女明星。1957年她又留下了经典的《护士日记》,只因这个名叫简素华的护士太美丽,一度令不少男士以护士为择妻的第一选择。

20、英若诚:

20世纪后半叶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一个品牌和瑰宝。

表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文化官员—英若诚堪称一位“奇才奇艺”的艺术家。在电影《白求恩》中饰演的翻译大获成功,他一生塑造了无数个人物,其中许多已成为我国戏剧表演史上的典范;此外,他在戏剧翻译领域更取得了无可替代的成就。

21、于是之:

北京人艺艺术风格和具有中国气派的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

于是之被公认为一位自然本色、含蓄深沉而又富有诗意的平民艺术家。以他为首的北京人艺同仁参与拍摄的话剧电影《茶馆》等,在世界剧坛为中国的表演艺术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22、石挥:

最有君王气质的表演“鬼才”。

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上,并不缺少循规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挥这样“离经叛道”的鬼才却屈指可数。曾是叱咤舞台的“话剧皇帝”,他自导、自演的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影片《我这一辈子》,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被称做“平民史诗”。

23、崔嵬:

独具中国“血性”和豪迈之气的电影人,中国电影史上一员巨匠。

作为演员,老舍赞他是与金山、赵丹齐名的中国最优秀男演员。作为导演,他是大气磅礴的巨匠,在“北影四大帅”中也独占鳌头。

24、任剑辉:

有“戏迷情人”之称的粤剧名伶,香港怀旧文化中不断被重复塑造的人物。

作为香港20世纪最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任剑辉20岁便女扮男装反串文武生,比真男子更来得风流倜傥,口口声声称她为“戏迷情人”的几乎全是痴迷的女人。

她不只称雄舞台,还称雄银幕,一生参演粤剧电影300部,前后40年无人能及,成为香港有史以来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员。

25、于洋:

铁打钢铸的中国硬汉的银幕代言人,影迷心目中永远的的“虎胆英雄”。

从演员到导演,从剧团团长到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从演电影到拍电影,从拍电影到审电影,于洋的一生可以说是新中国电影史的缩影。

26、于蓝:

中国电影中革命妇女形象序列的缔造者。

于蓝所塑造的中国革命妇女形象,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物序列。尤其是对“江姐”的演绎让她达到了表演事业的顶峰,从某种意义上说,于蓝就是江姐的代名词。

27、田华:

新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缩影。

在50年代人的心目中,田华和白毛女已经成为一种记忆的符号,深刻地印在了脑海中。她艺术的高峰期,也是“十七年”“主旋律”电影从观念到实践的一个缩影。

28、葛存壮:

北影“反一号”,中国电影史上“五大坏蛋”之一。

葛存壮演了一辈子反派戏,演技已臻炉火纯青,却从没获得过任何奖项。他与陈强、陈述、方化和刘江被戏称为中国影坛的“五大坏蛋”,堪称无冕之王,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9、张瑞芳:

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喜剧形象——“李双双”。

张瑞芳曾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双双”,让她达到电影演艺事业巅峰。

30、冯(吉吉):

50年代人心中深埋的时代偶像。他天生就有一种儒雅和倜傥,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潇洒气质,是一代人心中深埋的偶像。他出演的角色中,《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羊城暗哨》中的侦察员王练、《桃花扇》中的侯朝宗,尤其深入人心。

31、谢晋:

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集大成者。

谢晋的电影,曾制造了一个“当代中国人集体审美”的辉煌历程。自《女篮五号》开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被视为一个时期的电影标志。虽然在整个中国电影史的代际序列上,谢晋被归为“第三代”,但实际上他已完成了对时代的超越。

32、孙道临:

影坛常青树,中国配音史上成就最高的演员之一。

有人说他是一位诗人,有人说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演员,也有人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还有人称他为诗歌朗诵家和配音演员,而更多的人称他为艺坛上的一棵常青树。

33、王心刚:

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军人”。

王心刚在银幕上诠释了一个又一个完美的中国军人,“第一军人”的地位至今无人逾越。“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曾经是中国大地上流传甚广的口头禅。在人们对男人这个概念还很笼统的年代,他就已经提供了最佳的范本。

34、程之:

独一无二的“南方特务”。

从艺五十年,他以善演反派角色著称,被观众戏称作“南方特务”;他还是一位优秀的配音演员,许多经典名片都留下了他极富魅力的声音;他的相声水平和京剧功底,也是有口皆碑。

35、王晓棠:

中国电影界惟一一位女将军,60年代的中国女性美的标志。

她曾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也是我国电影界惟一的一位女将军。她曾给当年的影坛带去一种揉合着刚强、灵秀、野性而率直的美,在那个年代,王晓棠就是中国女性美的象征。

36、谢芳:

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银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气质特殊的一位女演员,虽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浓浓的书卷气和小资情调却难以掩饰。《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谢芳为我们留下了那个年代里最经典的三部影片。

37、李默然:

新中国第一代话剧大师,电影史上有限的几位能自成一体,且成就卓越的表演艺术家。

在银幕与舞台上,李默然扮演的几乎全是清一色的英雄,尤以邓世昌著称。他的表演自成一格,兼收并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某些原则和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特长,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内在美。

38、庞学勤:

60年代的“长影”头牌小生。

明月皎夜光,中国影坛上曾经有个庞学勤。他曾是为数不多的几位英俊小生之一,英姿勃发,锐气逼人,当之无愧的“22大明星”之一,风度翩翩的明星照遍及全国。

39、李翰祥:

奠定香港电影观念的大师级人物。

在香港电影史中,李翰祥是一个不知从何说起的人物。他和朱石麟、胡金铨等一批内地到港的电影人一道,为香港传统电影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一生开拓多个电影类型,黄梅调电影、清宫片、风月片、喜剧片。他在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发行股票,一生奔走于内地、香港、台湾之间,无意中促进了三地之间电影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40、夏梦:

普通话片罕见的全能演员,东方的奥黛丽·赫本。

夏梦号称“长城大公主”,有“上帝的杰作”之美誉,是普通话片罕见的全能演员。其气质神韵独步影坛,后继乏人,在老一辈影迷心中,夏梦是香港惟一可与奥黛丽·赫本相比的女星,息影多年仍让人赞叹不已。

41、黄宗洛:

中国演艺界的龙套大师。

粉墨一生,龙套为本。黄宗洛是艺坛黄氏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是影视戏三栖表演艺术家。他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已有一百个,自诩为“百丑图”。他以演配角为乐事,有“小角色之王”、“龙套大师”的美称。

42、林黛:

迄今为止、惟一的四届亚洲影后。

她曾经创下蝉联四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纪录,至今无人能及。她的电影在港台和海外具有深远影响,如今香港仍每年举办林黛电影周。她的气质高贵大方,被称为香港电影永远的女神。

43、胡金铨:

新武侠电影宗师,开创了文人式武侠电影类型。

在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中,像胡金铨这样高度风格化类型的电影大家,屈指可数。他是第一个把武侠电影当作艺术来做的导演,其作品重现了中国山水画中的抒情意境,开创出具有强烈诗化韵味的作者式、文人式武侠电影类型。

44、张彻:

第一个将中国电影贴上“雄性”标签的导演,开创暴力美学及阳刚派武侠电影。

张氏作品是当之无愧的雄性电影始祖,1967年,正是他导演的《独臂刀》,带来了武侠电影史上的第二个黄金年代,以阳刚风格一举挽救了香港电影的阴柔局面。“张家班”的出现,更使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结帮组派”的电影人。

45、凌波:

戏曲片第一反串影后。

在华语片历史上,凌波绝对称得上传奇人物。她是香港黄梅调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戏曲片第一反串影后。当年凌波以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访台,万人空巷,三十里人潮夹道相迎,造就了轰动一时的影界盛事。

46、卢燕:

第一代圆梦好莱坞的华裔女影星,中美电影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卢燕的身上,沉淀着中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她的表演能够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质,有生活、有深度,被公认为是好莱坞最具艺术修养的华裔演员。

47、狄龙:

香港功夫片巨星,大名鼎鼎的“三条龙”之一。

他所树立的大侠“味道”与“风范”,至今无人能出其右。人称“标准大侠”的狄龙,六七十年代曾是邵氏首席小生、一代武侠红星,“邵氏”的盛世也是狄龙的黄金期;八十年代成功转型后,他的侠义豪情更成为香港江湖片的一张标签。

48、李小龙:

叩开西方大门的第一位武者,中国武术和精神的象征。

李小龙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绝响。他像彗星一样开启了真功夫的电影时代,真正将中国武术的神话带到了世界影坛,不会再有第二个集哲人、武者、画师、明星于一身的卓然不群的李小龙了。他的电影打破了导演中心制,形成了以明星中心制订制剧本、配合宣传、动员票房的电影生产模式。

49、甄珍:

台湾第一代玉女明星,70年代文艺片首席女星。

甄珍自1973年起出演了一系列琼瑶剧,成功架构起第一代琼瑶女郎柔弱优美的角色气质,红遍东南亚,成为1970年代文艺片首席女星。

50、达式常:

银幕上的儒雅之星,70年代的大众情人。

在银幕上,达式常留给人们的总是亲和的笑容、从容的风度。看腻了浓眉大眼、虎背熊腰的“高、大、全”式人物,人们开始欣赏起达式常所代表的温文尔雅、书生潇洒。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香港影坛一代“舞王”,八十年代邵氏功夫小生,如今很少人记得,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