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能实现清朝中兴。其实清朝在镇压太平天国之后,掌握实权的洋务派掌权,发起了洋务运动,国家的局面还是可以维持的,而且还一度非常不错,被称为“同光中兴”。如果这时候有一个不乱折腾的皇帝来掌握国家,那么清朝还是有可能…
能实现清朝中兴。
其实清朝在镇压太平天国之后,掌握实权的洋务派掌权,发起了洋务运动,国家的局面还是可以维持的,而且还一度非常不错,被称为“同光中兴”。
如果这时候有一个不乱折腾的皇帝来掌握国家,那么清朝还是有可能走向强盛的。
首先,我们先设定一个时间点,就是光绪什么时间亲政。
这个时间点就设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帝已十八岁(虚岁),而康熙、同治帝在内的幼年继位的清帝均在18岁已完成大婚并亲政。
所以,这个时间点比较合适。
历史上,光绪帝名义上亲政,但慈禧仍然大权在握垂帘听政,实行训政。光绪心怀不忿,联络朝臣逐渐建立了以翁同龢、汪鸣銮、孙家鼐、文廷式、志锐等为骨干的帝党,影响光绪亲政后的作为。
如果光绪亲政,起码可以扭转两个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失败,然后扭转清朝局势。
光绪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夺慈禧的权
第一个:甲午战争。
这个时间点,距离甲午战争6年。而这6年时间里,因为慈禧修建颐和园挪用了海军经费,导致北洋水师再也没有增添一艘新式军舰。
而当时,真是世界海军快速发展时期,造舰狂潮,基本上每隔十年军舰就会更新一代,而日本人则从明治天皇开始节衣缩食扩充军备,以北洋水师为假想敌,所以这才导致北洋水师的战败。
试想,如果光绪亲政,他断然会拒绝慈禧挪用修园子的海军军费,这样一来,北洋水师就会获得多艘新式军舰,这些军舰航速快,射速快,在海战中和日本联合舰队能有一拼之力。
纵观黄海海战,北洋水师的士兵们其实大多数并不是畏敌避战,而是与敌拼死一战的。所以如果有几艘先进的航速快炮速快的新式军舰,肯定不会吃亏。
即使打个两败俱伤,日本也无法横行黄海,无法封锁黄海,中国军援可以从天津山东源源不断的增援朝鲜,增强朝鲜清军的实力,甚至可以调遣南洋水师北上增援,补充北洋水师的损失。
如果海战胜利,那就可以炮轰日本沿海各个港口,如长崎、吴港,切断日本列岛与朝鲜的补给线,令在朝鲜的日军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甲午战争甚至可以翻盘!
第二个: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是清朝守旧大臣如载漪等权贵利用义和团排洋,招引义和团进京屠杀洋人,记过引发庚子事变。
义和团大举进京“勤王”,大肆杀害外国人及中国基督徒,攻击外国使馆,烧教堂破坏捣毁洋行与售卖洋货的商铺,并攻进天津租界。
各国公使要求清廷取缔义和团,但未获回应。
历史上,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召开决定是否向八国联军宣战的御前会议,光绪表达反对与八国联军开战,但他已没有亲政的权力,无法改变宣战结果。结果宣战后,清军和义和团在八国联军面前一败涂地,导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烧杀抢掠,慈禧挟光绪帝逃至西安,次年签定辛丑条约(庚子事变赔款),赔偿白银达4亿两之多!
从以上历史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光绪是反对向外国宣战的。因为首先不占理,是一些清朝守旧大臣挟义和团自重,驱赶外国势力,并企图夺取更多权力。
这种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当时的形势是不允许的。当时清朝的实力孱弱,直接对西方人动武,尤其是依靠的是义和团这种农民组织,根本打不过洋人,结果是被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赔偿了4亿两白银,简直是自取灾祸误国误民!
所以,如果光绪亲政,以他对西方的了解,他是断然不会向西方开战的,也会下令让袁世凯等人剿灭义和团之中盲目排外组织。
光绪的思想是十分开明的,比如他倡导变法,重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积极效法西方,实行戊戌变法,而西方大使也对这个年轻的思想开明的皇帝十分欣赏,认为他是可以交往的。
历史上,戊戌变法之后,慈禧企图废掉光绪另立新君,但遭到了西方大使的一直反对,慈禧这才作罢。
所以,如果光绪掌握实权,他必定不会像慈禧和一些守旧大臣那样瞎折腾,而是积极向西方学习。
假以时日,十年二十年之后,清朝必将走向真正的中兴,富国强兵,甚至可以趁着西方第一次世界大战自顾不暇之时,取消所有西方在华的租界,废除不平等条约,光绪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彼得大帝或者明治天皇!
以上就是本站»如果光绪扳倒慈禧自己独揽大权能使清朝中兴吗(光绪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夺慈禧的权)的相关内容了,更多精彩请关注万年号公众号。
声明:本文由猫小编【创业者资源平台】作者编辑发布,更多技术关注猫小编技术!
如果光绪可以熬到慈禧归天,他能让清廷走向下去吗?你怎么看呢?
光绪皇帝走在了慈禧前面,这是很多人认为比较遗憾的。因为光绪皇帝力主洋务运动,力主戊戌变法,甚至不惜主张君主立宪也要强国。所以不少人认为从光绪皇帝身上,看到了清王朝的未来。
于是乎,不少人认为,光绪皇帝如果比慈禧走得要晚,那么后来的历史极有可能会改写,甚至连大清王朝都不会覆灭。那么真的会是这样吗?
01光绪皇帝本身就没什么能力,不足以改变国家命运。明朝有崇祯,清朝有光绪。光绪皇帝是一位有心救国的人,可是他却没有足够的能力拯救这个国家,不仅是他个人,他所用的人也都是无能之辈。
首先,光绪皇帝的帝党成员,都是些没什么作用的人。唯一比较出名的翁同龢,作为帝师还是个反面教材。因为克扣北洋水师的经费,间接导致甲午海战全军覆没。 其次,光绪皇帝任用戊戌变法的人,都是愣头青。康有为梁启超这些人,在那个年代,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分量,他们不足以撼动大清王朝内部的勋贵们。 再者,光绪皇帝最希望拉拢的袁世凯,最终还是选择背叛了他。唯一有能力的袁世凯,光绪皇帝非常看重,可惜袁世凯最终选择支持慈禧太后,导致光绪被囚禁10年之久。由此可见,光绪皇帝身边的人,是无能之辈。任用的人,是愣头青。希望拉拢的能人,却始终不愿意和他站在一边。这三条都是比较致命的,直接导致光绪无法成就大业。
慈禧太后不是没有放权给光绪,甲午海战也是光绪皇帝主动要打的,而且整个战争的过程,慈禧太后并没有过多干涉,她似乎就是要看看光绪的能力怎么样。
八月,政变作,太后复训政。十月,又奉朱谕:“翁同龢授读以来,辅导无方,往往巧藉事端,刺探朕意。至甲午年中东之役,信口侈陈,任意怂恿。办理诸务,种种乖谬,以致不可收拾。今春力陈变法,滥保非人,罪无可逭。事后追维,深堪痛恨!前令其开缺回籍,实不足以蔽辜,翁同龢著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清史稿》
很可惜的是,这场战争拖得时间太长,总体以清王朝失败而宣告结束。慈禧这才不得不重新执掌大权,她对光绪是有过希望的,可是希望很快破灭了。
亲政的光绪,的确是手握大权,不仅可以调度整个北洋水师,而且鼓励维新变法的成员发起改革,可是结局又怎样了呢?还不是都失败了。
02人民逐渐开智,专制统治走到尽头了。清朝的覆灭,不是个例。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已经有不少封建统治的国家,先后在那个时期结束了封建统治。
为什么这一时期会如此凑巧呢?比如说沙皇俄国结束统治,日本德川幕府结束统治,这些不是巧合,而是人类的智慧已经普及,人民也有了开智的机会。
如果除掉慈禧,光绪能挽救大清吗?
够呛!为什么呢?因为阻挠晚清推进改良的,可不仅仅是一个慈禧太后。而是在整个晚清朝野之间,始终存在着一股顽固保守的势力。慈禧太后只是这股势力的代表,而不是这股势力的全部!
因此单单搞掉慈禧太后,对挽救清朝走向总崩溃的结局,是没有太大的帮助的!而且不仅没有多大的帮助,反而有可能刺激顽固派铤而走险,做出不利于光绪皇帝的事。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在晚清朝堂掌握着重大权力的枢臣和疆臣,大多都是拥护慈禧太后的!而支持光绪皇帝的那些人,要么就是志大才疏,要么就是缺乏政治经验。而且,光绪皇帝非旦手中没有兵权,并且还无法找到忠于自己的、有影响力的、能征善战的将领,为自己的政治改良保驾护航!
因此,光绪皇帝的改良事业,注定无法推进得一帆风顺。在其前进的道路上,将会有无数的激流险滩拦截、阻碍!从而使光绪皇帝和他的维新派,举步维艰。而且这种情况也并不会,随着慈禧太后退出政治舞台而消失。
所以即便光绪皇帝敢于迫使慈禧太后,离开权力中心,也要面对势力强大的保守势力的顽抗!而且要消除这些保守势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为,这既需要维新派们足以堪当大任,而又需要对整个晚清官僚体系,实施从上至下的“大换血”。从而将权力从保守势力手中夺回,并要消除保守势力的影响,以及清除其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
试想,这得是一项多么庞大的工程?又岂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所以说,光绪皇帝当时的处境极为尴尬——既想推进改良,而又要受制于顽固派的钳制!可想而知,光绪皇帝多么的无奈与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