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宋清影

据BBC1月30日报道,英国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透露,俄罗斯在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前,他和俄总统普京有过一个“非常长”的通话,普京威胁要用导弹袭击他。而据俄新社报道称,当时约翰逊威胁普京,称俄罗斯将受到西方的制裁。


鲍里斯·约翰逊(来源:美联社)

BBC的一部纪录片揭示了这次交流的细节。片中约翰逊称,他在2022年2月,他和普京进行了一场“非常长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谈话”,他警告普京在乌克兰进行特别军事行动将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约翰逊还警告称,英国将支持乌克兰当局,俄罗斯将受到西方制裁,而北约将在俄罗斯边境部署更多军队。


资料图

约翰逊称,普京威胁他说:“鲍里斯,我不想伤害你,但有了导弹,它发射只需要一分钟,开玩笑似的。”

据约翰逊称,普京当时的态度非常轻松,听起来他只是在配合自己作出谈判的姿态。

而据称,在这次通话9天后,2月11日,英国国防部长本·华莱士飞往莫斯科会见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华莱士称,他离开会议时,俄罗斯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将军告诉他:“我们再也不会被羞辱了”。

BBC表示,普京是否曾威胁过约翰逊的说法无法证实,但据俄新社报道,自俄乌冲突以来,西方加大了对俄罗斯的制裁压力,导致欧美的电力、燃料和食品价格上涨。普京曾表示,遏制和削弱俄罗斯的政策是西方的长期战略,这些限制措施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打击。

(来源:极目新闻)

延伸阅读:

美军官:普京把美乌逼进死胡同

俄乌冲突,成为这一年来全世界的焦点,而在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近一周年之际,形势愈演愈烈。目前,随着西方的加大援助,学者们也在探讨谈判解决之道。



资料图

近来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似乎是拜登政府的一意孤行,因为美国国会众议院的一群议员要求美国政府领导层就将31辆艾布拉姆斯坦克转移到乌克兰的决定作出解释。议员们认为,美国人民不愿意不断地将辛苦赚来的钱花在世界另一端的冲突上。

议员戈萨尔称,“这是一次危险且鲁莽的升级局势的行为,与德国方面的历史性升级相吻合,德国现在违反了其在二战后实施的不干涉政策。“因为拜登,因为他的新决定,他自己承认,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每天都在增加。美国不应该向乌派遣坦克,根本不应该派遣任何军事装备。我们需要俄乌之间的和平,而不是更多的美国军事装备。这个冲突需要解决,美国应该成为和平缔造者,而不是战争贩子。”



资料图

美国陆军中校丹尼尔·戴维斯在媒体上刊文称,俄乌冲突的进程已将拜登和泽连斯基逼入了困境,任何举动都会将他们引向灾难。

戴维斯表示,如果华盛顿决定武装到牙齿,升级对抗,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核战争,如果拒绝密集供应军事装备,则会把泽连斯基逼入绝境。所以,结果可能是无限期的僵局,这将使乌克兰及其人民流血,并使其领土看起来像月球景观。

这位中校强调,对美国来说,唯一正确的解决办法是结束冲突,并以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达成协议,而不为新的世界大战创造先决条件。俄乌冲突后,美国及其盟国向乌军提供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武器。



资料图

对于结束俄乌冲突,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近日发布报告,建议美国采取几个步骤来结束乌克兰的冲突。

报告称,华盛顿可以影响基辅的谈判决定,操纵它的支持者。此外,美国可以承担安全责任。

兰德分析师在报告中称,“首先,华盛顿可以将未来的供应与基辅坐在谈判桌前的承诺联系起来,承诺在和平达成后帮助解决问题。第二步是承担确保乌克兰安全的义务。第三,保证乌克兰的中立。最后,第四步是概述放松反俄制裁的条件”。

在更详细地解释解决冲突的步骤时,分析人士强调,欧洲已经设立了一个特别总部来协调对乌克兰的援助。华盛顿还可以承诺积极进行军事干预以保护乌克兰。此外,美国保证乌克兰中立的承诺将有助于缓和俄罗斯与北约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



资料图

此前,联合国秘书长顾问杰弗里·萨克斯称,北约保证不扩军是完成特别行动的条件 。由于向乌军提供军事装备,俄罗斯向北约国家发出照会。俄外长拉夫罗夫强调,任何装有乌军弹药的货物都将成为空天军的合法目标。俄外交部还表示,北约国家武装基辅政权是在“玩火”。

此外,前美国情报官员斯科特·里特表示,如果西方拒绝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冲突可能会结束。(井上蛙)

导弹实力愈发强悍启动了“末日列车”

俄罗斯导弹实力愈发强悍,启动了末日列车

俄西部军区的作战训练强度不断增加,从2017年年初开始,已经接受了100余次的突击战斗准备检查,同时也新添了300余件武器装备,可以随时迎接战斗的来临。俄罗斯海军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从白海海域发射了两枚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这两枚导弹成功从水下发射升空,按既定轨道飞行。

其中,第一枚导弹完成了整个弹道飞行,并成功摧毁了俄远东堪察加半岛库拉靶场的预定目标,第二枚导弹在完成计划中的第一阶段飞行后成功自毁。955型北风之神级是俄罗斯的第四代战略核潜艇,是俄海基战略核威慑的中坚力量,该级艇首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于2013年1月10日正式服役。

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长160米,宽13.6米,水下排水量24000吨,装有两座OK-650V型压水堆,总功率380兆瓦。水下最大航速29节,最大潜深480米,主要武器为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和16具导弹发射筒。

布拉瓦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是俄罗斯专门为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研制的,可携带6至10个高超音速分导核弹头。布拉瓦潜射导弹最大射程为9300公里,飞行弹道高度最高为1000公里,圆概率误差小于250米。

俄罗斯对重启的巴尔古津铁路导弹作战系统,进行最后阶段的测试,巴尔古津铁路导弹作战系统是一种让让美国军方忧心忡忡的系统,它的出现将使美国反导系统几乎毫无用处。

巴尔古津的前代称为青年铁路导弹作战系统(北约代号SS-24手术刀)号称幽灵列车,在1987至2005年执行战斗值班,每辆列车携带3台青年固体燃料导弹的发射装置,以及各种保障系统、指挥所、战斗编队。每辆列车有几节车厢,其有1节车厢是指挥所,其他3节车顶打开,携带导弹发射装置。列车既能在既定停靠位置,也能在行进中的任何地方发射导弹。

在发射前列车会停下来,用特殊装置拨开供电接触网,让发射集装箱变成垂直状态,然后发射导弹。列车一昼夜可行驶约1200公里,战斗巡逻的时间为21天。根据俄美1993年的协议,青年铁路导弹作战系统退役。2012年美国人再次确认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设施后,强硬地宣布了俄罗斯的应对立场,他表示美国建立反导系统事实上将使俄罗斯的核导弹力量化为乌有。

他宣布,所以俄罗斯必须以发展核导弹攻击系统作为回应。由于俄罗斯与美国事实上存在着核力量的不对等,俄罗斯缺乏有效制衡美国的核打击力量,在这种情况下重新研发幽灵列车应是一个经济节约并且可以快速见效的选择。

俄罗斯的主要任务是保持足够水平的核遏制潜力,因此虽然俄罗斯经济水平与美国相比差距甚远,但是俄罗斯要维持一个大国的地位,就必须力图保持与美国在战略核力量方面的大致平衡。在普京总统的积极推动下,俄已研制开发出白杨-M、亚尔斯、边界等先进洲际弹道导弹,研制射程达1.7万千米的萨尔玛特洲际导弹。重拾幽灵列车,也是在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俄罗斯幽灵列车在2020年部署到俄战略导弹部队,参加战斗值勤。因为俄罗斯丝毫没有把美国的抗议放在眼里,而且一直在对《中导条约》中禁止的导弹进行研究。美国公然表示要退出条约,因为退出之后,美国也可以在欧洲部署导弹。这一切还是没有影响到俄罗斯,反而让北约各国感受到了威胁。

罗曼·阿布拉莫维奇的基本介绍

中学毕业后阿布未能考取大学,而在军队中服役2年。退役后,在莫斯科国家法律学院学习并获得学位。80年代末,阿布开始经商,通过在航空公司做空姐的女友的帮助,靠走私香烟、香水等掘到第一桶金。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进行私有化,在私有化进程中,阿布与另一寡头别列佐夫斯基合作以极低的价格(仅为其实际价值的8%)将国有的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纳入囊中。通过别列佐夫斯基,阿布结识叶利钦家族,并与叶利钦的小女儿塔季扬娜过从甚密,外界传言他是叶利钦家族的“提款机”。此后阿布又相继控股了俄罗斯铝业公司、俄罗斯民用航空公司等,建立起自己的庞大产业帝国。
但阿布的资金来源以及私有化过程的合法性受到广泛的质疑,俄罗斯最高检察院决定对其进行调查,但1999年4月力主调查的最高检察长斯库拉托夫因“召妓”丑闻被解职,调查不了了之。1999年底普京总统上台,开始对寡头进行一系列的打击,阿布则公开申明支持普京,并配合政府终止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与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尤科斯石油公司的合并,此外他还向支持普京的团结党提供资金,还有传闻称他将一艘价值5000万美元的豪华游艇“奥林匹亚”号赠送给普京。尽管如此,阿布仍感到威胁,他开始出售在俄罗斯的资产,肢解自己的产业帝国,因此被外界称为“抛售者阿布”。不问政治的阿布还竞选杜马成功,获得议员豁免权。
2000年阿布“买票”当选遥远的人口不足8万的楚科奇自治区行政长官,并投入2亿美元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发展地方经济。2003年他花费1.3亿英镑购买了处于经济困境的英国切尔西足球队后,又投入2亿多英镑为球队还清债务和购买球星。他定制的私人飞机(波音767-300)“阿布拉莫维奇天空”号据称价值10亿美元。他还拥有两艘豪华游艇,其中一艘是从保罗·艾伦那里买来的,据称在世界豪华游艇中排名第四。
他在莫斯科、英国、德国、法国等地花费大量美元购入城堡、庄园。其中在英国苏塞克斯郡的庄园占地424英亩,包含了一座7间卧室的别墅,一大批附属建筑,两座马球场,一个游泳池,一座网球场,一座飞碟射击场,一座步枪射击场,一个小湖泊,一个骑术中心,和一个可以容纳100匹马的马厩。
阿布和他的前妻子共有5个孩子,为了子女的教育,居住在英国。在叶利钦时代,俄罗斯从社会主义转变为的资本主义。那些熟悉旧体制而又头脑精明的家伙抓住转轨时期的“机遇”,在喧闹的变革年代,将原本属于全民的财富据为己有,并且将财富与权力结合起来,一度成了俄罗斯的领袖,新秩序的建筑师和鼓吹者,他们攫取了俄罗斯的工业,左右大选,在实际上操控着这个国家。普京的崛起终结了寡头们的黄金时代,但俄罗斯还远未从他们造成的伤害中痊愈
一架波音767私人专机;一艘从微软公司创始人保罗·艾伦那里买来、长355英尺的世界第四大豪华游艇;一座位于莫斯科、占地99英亩、招待过普京总统的庄园;一座仅仅为了满足偶尔的滑雪兴趣的巴伐利亚城堡;一支被数亿美元烘托的英超联赛劲旅切尔西队;一幢法国南部价值1000万英镑的别墅,一栋在英国苏塞克斯郡价值1500万英镑的休闲居所;一个拥有数十万居民的俄罗斯自治区……
这一切,都属于一位神秘的俄罗斯富豪,他就是在短短十数年间就积聚了亿万家财的罗曼·阿布拉莫维奇。在2004年《福布斯》世界富豪榜上,阿布拉莫维奇以280亿美元的身家位列第11位。
在今天的俄罗斯,巨额财富似乎意味着巨大的麻烦。自从上台以来,普京就开始了与富豪们的较量,包括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在内的富豪或锒铛入狱或流亡海外。但被世人称为“阿布”阿布拉莫维奇却是个例外。2004年12月25日,在观看澳大利亚女歌星凯莉·米洛为俄罗斯石油富翁们的专场演出时,坐在前排的阿布拉莫维奇仍是那样神采奕奕。1966年10月24日,阿布拉莫维奇出生在伏尔加河畔的萨拉托夫。尽管他的父母当时已移居瑟科特夫卡尔城,可是母亲伊琳娜还是做出了回老家生孩子的决定。因为在俄罗斯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只要能够在萨拉托夫出生,就意味着一生都将受到幸福之星的照耀。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一生幸福,但除了选择“有福”之地生下阿布外,阿布的父母却没能亲手为他带来幸福,在他1岁和4岁的时候,父母相继离开了人世。在叔叔的照顾下,阿布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且和同龄人一样走过了从军、上学等正常孩子必经的成长之路。虽然他并没有尝到太多的苦,但吃“百家饭”的童年遭遇以及苏军炮兵营粗犷的生活,还是使他炼就了一副豪爽、执着但却有些冷酷的奇特性格。
萨拉托夫的幸福之星在眷顾阿布拉莫维奇的同时,也为自己增加了一份光彩:在它的指引下,30多年后,阿布拉莫维奇让萨拉托夫的名人榜上又增加了一位“俄罗斯第一富豪”。1992年,是俄罗斯发生大变革的一年。在“搞导弹的不如卖土豆的”社会中,26岁的阿布拉莫维奇从石油大学辍学,开始从事商业活动。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规则为俄罗斯人所漠视。个性鲜明的阿布拉莫维奇和所有商人一样,在商业活动中不止一次触摸法律的边沿并落入了俄罗斯执法部门的视野,只不过较之其他人,行事更为低调的他玩得更高明一些。
1992年7月9日,俄罗斯内务部莫斯科局立案侦察了一宗与阿布拉莫维奇有关的柴油失踪案。当时,还是一家小公司领导的阿布拉莫维奇,用伪造的文书从乌赫塔炼油厂购买了一批柴油,但在运输过程中,这些价值近400万卢布的柴油却离奇失踪。内务部侦察结果显示,正是阿布拉莫维奇与乌赫塔炼油厂的某些人员达成了瓜分国家财产的秘密协议。
这一事件引起了莫斯科市副检察长的注意,他下令监视阿布拉莫维奇。但最终凭借高明的手腕和上层关系,阿布拉莫维奇成功将此事化于无形。虽然没人能够肯定地说阿布拉莫维奇的“第一桶金”就来源于那5000吨柴油,但近400万卢布的资金使其商业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却是事实。从此,他就以和外资合伙、假竞标等为目的成立各种公司,他先后注册的公司有40多个。俄罗斯政府实施的“证券私有化”改革为阿布拉莫维奇迎来了迅速暴富的机会。俄罗斯的早期私有化,采取的是给所有公民发放证券的方式。在证券私有化阶段,一些了解政策和有经济实力的寡头们派人到街边或地铁口收购证券。普通老百姓对私有化证券普遍有一种不太信任的心理,他们觉得拿在手里的证券还不如换回实际生活的消费品来得实在。因此,当国家开始公开拍卖一些企业时,有人已经收购了足够数量的私有化证券,甚至拉着满满一卡车的证券去参加竞买。
后来,俄罗斯又推行了现金私有化方式,发行短期债券。1996年总统大选前夕,叶利钦竞选连任活动更需要大量的现金,但当时政府的财政已十分困难,于是提出了“债转股”方案,即政府为支付公务员工资,把国有企业的股份抵押给寡头的私人商业银行换取现金。这个方案的关键在于,抵押的股份是按市场价格30%作价,而“事后”政府则按市场价格回购,其中70%的差额被当作酬劳送给了出资者。
在整个“证券私有化”改革实施过程中,时任总统的叶利钦将精力几乎全都放在了与议会的政治斗争上面,政府实际上并没下多少功夫去搞这样一场本来需要全力部署、精心策划的国有资产分配过程。最终“私有化”变成了“没有化”,大量优质国有资产都没有进入私有化交易程序,却通过一些不明不白的抵押贷款制、银行划拨制流进了有权势的寡头私囊。
当时许多人都明白,从事石油生意能赚大钱。由于俄罗斯国内石油的价格远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因此,只要能够拿到石油出口许可证,开展石油出口贸易,就能够迅速获得高额回报。而曾在石油大学学习过、刚刚在商界混出点小名堂的阿布拉莫维奇就是第一批预见到这种前景的人之一。看准石油界的商机之后,阿布拉莫维奇做出了一个真正改变其人生际遇的选择:与俄罗斯政坛的风云人物、“院士大亨”鲍里斯·阿布拉莫维奇·别列佐夫斯基合作。
别列佐夫斯基谙于资本运作,而且还操纵着数家媒体。他凭借雄厚的资金,先后出任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独联体执行秘书及俄联邦安全会议副秘书等要职,并最终成为了叶利钦“家族”集团中的领军人物。阿布拉莫维奇是在通过好朋友、叶利钦总统办公厅主任尤马舍夫,在另外一名富豪的私家游艇上与别列佐夫斯基相识的,并在后者的大力推荐下,成功跨入了叶利钦周围的社交圈子,同时深得叶利钦小女儿塔季扬娜的赏识。
在几乎取得了与别列佐夫斯基平起平坐的地位后,阿布拉莫维奇开始与之联手出击心仪已久的石油市场。1995年8月24日,根据叶利钦的第872号总统令,西伯利亚石油公司成立,该公司很快就成为俄罗斯最好的石油精炼厂和生产公司。当年年底,为资金所困的克林姆林宫决定招标出售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部分股权。在西伯利亚石油公司成立3个月前,别列佐夫斯基就与阿布拉莫维奇合作建立了特拉斯特公司。之后,阿布拉莫维奇又分别成立了十余家公司,目的就是用来收购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股票。
翌年6月,阿布拉莫维奇进入西伯利亚石油公司旗下“纳亚伯利石油天然气”公司的董事会,并顺利成为西伯利亚石油公司驻莫斯科代办处的代表。
随后,在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私有化过程中,阿布拉莫维奇利用三次竞拍公司股份的机会,仅用市价8%左右的价格,就得到了其所渴望的股份。当然,与他联手的还有别列佐夫斯基和斯摩棱斯基。他们利用在官场的关系,对负责拍卖的委员会施加压力,最终只让“自己人”出现在了竞拍场上。
收购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股份之后,阿布拉莫维奇与别列佐夫斯基又成功渗入了其子公司。而且,俄罗斯铝业公司、俄罗斯民用航空公司也先后成了他们的囊中之物。这时候,一直冲锋在前的别列佐夫斯基却发现,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变成私人王朝之后,真正的皇帝却是阿布拉莫维奇,因为他拥有了36%的股份。
由于竞拍资金的来源没有必要的证明,阿布拉莫维奇资金的合法性以及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私有化过程受到了公众的怀疑。两年后,俄罗斯高级审计署在一份报告中指称,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私有化过程存在违法现象,政府在转让股权过程中流失了27亿美元的资本,因此转让合同应视为无效。
然而,当最高检察长斯库拉托夫试图对此展开调查时,却遭到了克里姆林宫一些高官的阻挠。虽然他依然锲而不舍,没想到就在此时,一家电视台播出了一个酷似他的男子与两名妓女同床作乐的录像镜头,斯库拉托夫卷入“召妓”丑闻而声名扫地,被暂停总检察长职务。对阿布拉莫维奇的调查也因此终止。阿布拉莫维奇能够屡次从刑事侦察中成功脱身,当然得益于他和权力高层千丝万缕的联系。1999年3月,与叶利钦闹翻的克里姆林宫“大管家”、总统安全局局长亚历山大·瓦西里那维奇·科尔扎科夫曾在记者招待会上直接指责阿布拉莫维奇是叶利钦家族的“提款机”,而且阿布拉莫维奇与叶利钦的小女儿塔季扬娜有染的传说,也曾在坊间非常流行。
能够和叶利钦家庭扯上关系,阿布拉莫维奇绝对是拜别列佐夫斯基所赐,但在与政客打交道时,他却并没有走别列佐夫斯基“融进去、显出来”的老路。在取得那些握有大权的人的信任时,阿布拉莫维奇却给对方及世人留下了一个游离于权力圈子之外的印象,外界只能靠猜测来揣摩他的“道行”到底有多深。
“他是个非常谨慎的人。”阿布拉莫维奇的一位老友曾指出,“阿布的行事风格是善于分析他人的心理,依托自己的关系网办事……他从未想过要成为一名寡头,对他而言,生存下去才是更为重要的事。”
在叶利钦时代,阿布拉莫维奇虽然拥有将与其关系密切的交通部长送上第一副总理宝座的能力,但他自己却从不肯出现在权力场中,只是在助叶利钦成功连任并大量收取回报时,他的名字才开始出现在报章上,而且还是作为别列佐夫斯基的合作伙伴的身份。只有那些熟知叶利钦家族内情的人,才了解阿布拉莫维奇是克里姆林宫真正的“提款机”。阿布拉莫维奇从来都没有从政的渴望,他只对生意感兴趣。然而,当普京出任总理、并且半正式地扮演起叶利钦接班人的角色时,为了在后叶利钦时代得到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他出面与新内阁的潜在成员进行了座谈。
后来,阿布拉莫维奇组织“团结党”为普京的总统选战助阵。在他的努力下,年轻的“团结党”在国家杜马选举中取得了胜利,而阿布拉莫维奇与普京的私人关系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结果,坊间又传出了他是“克里姆林宫看不见的手” 的说法。
成功地将普京推上总统宝座后,寡头们开始与总统发生争执——别列佐夫斯基希望能在政府中得到职位,但是普京却表示“一切将由自己负责”。尽管普京与叶利钦之间曾达成过不动其政治班底的协议,但别列佐夫斯基最终却和另外一个传媒大亨古辛斯基一样,被迫远走异国他乡。在这场金钱与权力的斗争中,阿布拉莫维奇坚定地站在了普京一边,他向人们表明自己准备严格遵守新的游戏规则。
为了迎合普京提出的“企业应向社会做出更多回报”的要求,他按照政府指令,以政府承买人的身份买下了别列佐夫斯基在俄罗斯电视台的控股股份,然后再将其转卖给政府。随后,在接收了别列佐夫斯基的铝业产业之后,他又按照克里姆林宫的旨意,到荒凉贫困的楚科奇自治区担任行政长官,远离莫斯科。而当普京把与美国人合作且心怀政治梦想的霍多尔科夫斯基投入大狱之后,阿布拉莫维奇选择了合作的态度,放弃了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与尤科斯公司合并的宏伟计划。
阿布拉莫维奇干政但不从政的明哲保身之举,为他的经济活动在政治上赢得了更多的回旋空间。普京就对阿布拉莫维奇的忠诚深信不疑——他曾邀请寡头们坐下来举行会谈,建议他们不要干预政治,阿布拉莫维奇当时并不在场。尽管阿布拉莫维奇一直在回避走上政坛的前台,但与政界人物打交道多年的他深谙官场之道。当叶利钦离开俄罗斯权力的最高峰渐成定局之时,阿布拉莫维奇开始悄悄地为自己寻找可能的退路,并改变了多年的作风,开始利用政坛法则及俄罗斯的法律为自己加披更多的“防弹衣”。
1999年12月,当叶利钦在酝酿离开克里姆林宫的新年贺词之际,阿布拉莫维奇参加了国家杜马选举,并且成功当选。虽然杜马议员的那点儿权力对他而言早已不再重要,但这次小小的成功却使他得到了非常重要的议员豁免权。
2000年12月25日,已经是杜马代表的他以90.7%的选票当选为俄罗斯遥远的东北部的楚科奇自治州的州长。这一年,他34岁,成了俄历史上最年轻的州长,州长的薪金相当于副总理或部长,是每月36,000卢布(约等于1,200美元)。这笔薪金对阿勃拉莫维奇来说是不屑一看的数字,但是传媒转述他的话是:“我为祖国服务,给自己赚钱。”他把大把的金钱花在了楚科奇境内,以图获得更大的支持。他为8500名楚科奇青少年外出度假提供资助,并且拿出1800万美元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为贫困家庭送去白糖、大米和食油。此外,阿布拉莫维奇还个人掏腰包为楚科奇人建起了电影院、超市和宾馆。2002年12月,凭借雄厚的财力和影响,阿布拉莫维奇以超过90% 的高票连任为楚科奇民族自治区的州长。这块昔日的不毛之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6栋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当地第一个带有理发室的公共浴室、第一所互联网学校也相继落成。在楚科奇居民眼里,阿布拉莫维奇不仅是至高无上的地方官,更是位造福一方的慈善家。但是,他领导下的这个州的境况仍然是不见有太大的好转。俄罗斯媒体说,阿布拉莫维奇所以跑这么远去从事政治活动,主要是因为楚科奇盛产黄金 。
在国内获得必要的安全保护权及声誉之后,阿布拉莫维奇将目光投向了国外:在俄罗斯政府“并不深究”的默许下,一个涉及西伯利亚石油公司50%股份、俄罗斯铝业公司25%股份以及俄罗斯航空公司部分股份的资本大转移行动却悄悄地完成了。他通过一家在英国注册的公司控制着在俄罗斯的资产,自己完全退居幕后。所以,即使俄罗斯的政治形势有变,从法律的角度上说,俄罗斯能够从他手中扣下的财产也已经为数不多了。
随着阿布拉莫维奇在国外商业活动日益频繁,俄罗斯国内对他的声讨以及“彻查”其老帐的请求也逐渐多了起来。感觉自己在俄罗斯的关系网已不那么牢固之后,常年居住在伦敦的阿布拉莫维奇,已开始经营自己在英国的关系网。借助旗下的切尔西足球队,包括冰岛总统、几十位英国议员及英国前首相梅杰在内的许多知名人士都成了他的客人,甚至还有人说连查尔斯王子都曾找他借私人飞机用。
阿布拉莫维奇前行的道路是否宽阔,他是否能够称心如意地让自己的孩子们也在国外进入上流社会,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普京政府今后的动作。虽然他和普京也算是老朋友了,但在官场及商场混迹多年的他也肯定明白: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简历

  197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曾在苏联克格勃系统工作15年   1985年至1990年在民主德国工作   1990年回国后,普京先后担任列宁格勒大学校长外事助理、圣彼得堡市市长顾问、市政府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和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   1996年8月起任俄总统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1997年3月任俄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兼监察局局长   1998年5月任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7月任俄联邦安全总局局长。   1999年3月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8月9日被任命为第一副总理、代总理,8月16日就任总理。   1999年12月31日,普京出任代总统。   2000年3月26日,他当选总统,2004年3月14日再次赢得总统选举。   2008年5月8日,普京出任政府总理。   2011年9月24日,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提议普京参加明年3月的总统选举。   家庭:妻子柳德米拉、两个女儿卡佳和玛莎
  早年生涯
  世界本原统一科学院政治院士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现俄罗斯圣彼得堡)。他的传记《第一人称》(俄文:От Первого Лица,英文版名为From the first person,在普京的竞选团队支持下于普京的童年
  2000年出版)描述了他卑微的出身。根据这本传记,普京早年生活在社团公寓中,不断学习以期拥有像苏联电影中的官员们一样的智慧。   普京的母亲玛丽亚·伊凡诺夫娜·普京娜是一名工厂女工,而他的父亲弗拉基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普京则在苏联海军服役。20世纪30年代,普京的父亲在一支潜艇部队中服役,其后他在二战中担任苏联内务部的爆破手。普京的两个哥哥均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其中一个早夭,另一个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死于白喉。他的祖父斯皮里东·普京曾为列宁和斯大林担任私人厨师。   普京小时候很顽皮,六年级才当上少先队员。1975年,普京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拥有经济学副博士学位,随后他加入了克格勃,并在列宁格勒区工作。这段时间他熟悉了其后担任俄罗斯国防部长的谢尔盖·伊万诺夫。他在大学时期加入了苏联共产党,且至今没有正式宣布过退党。1976年,普京完成了克格勃的训练,两年后他进入了列宁格勒情报机关机要部门。他在此部门工作到1983年,随后在莫斯科的克格勃学校学习一年。1985-1990年,克格勃将普京派遣到东德,普京在当地得到一个次要工作。不过资料显示,所谓的次要工作其实是间谍任务,普京于东德收集当时西德的经济谍报。两德统一后,普京被召回列宁格勒,此后,普京又在列宁格勒大学国际事务系得到一个职位。1991年8月20日,他在克格勃策划推翻苏联主席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期间辞去他在情报机构的职位。   两德统一后,普京于1990年返回列宁格勒,担任列宁格勒大学主管外办少年普京
  的副校长助理。索布恰克当选列宁格勒市长后,普京成为市长助理。索布恰克因此受到同事的批评:为什么把克格勃的官员选为自己的助理?索布恰克淡然一笑:“他是我的学生。”   1991年普京担任列宁格勒市国际联络委员会主席,主管市政府的对外经济关系。他在工作中所表现的才干,受到同事好评。1994年3月,普京晋升为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兼任国际联络委员会主席。他是索布恰克的左膀右臂,深受重用。索布恰克不论去哪里,都把他带在身边,普京因此获得“灰色大主教”之雅号。   1996年索布恰克在市长选举中落选,副市长雅科夫列夫当选市长。普京不愿留在圣彼得堡工作,通过自己的同乡、当时担任叶利钦总统办公厅主任的丘拜斯来到莫斯科任职。1997年初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办公厅总务局副局长,主管法律和对外经济联系问题。3个月后调任总统办公厅监察总局局长。不久又晋升为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分管地方经济,与各地方领导人打交道,检查地方对外经济关系状况,特别是监查他们如何使用中央提供的贷款。   1998年3月29日,叶利钦解除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博尔久扎的职务,任命普京接任。4个月后,7月25日,叶利钦又任命普京兼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前身克格勃)主席。当基里延科总理在克格勃总部为普京上任举行简短仪式时,普京满怀激情地说:“我回到了娘家。”8年前他离开克格勃开始从政,现在政治又把他送回到克格勃总部。
  编辑本段政治生活
  1999年9月9日,普京被委任为三位俄罗斯总理候补之一。在此之后,
  前一届总理领导的政府倒台,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指定普京出任总理。叶利钦同时宣布,他希望普京能够继承他的衣钵。普京也宣布,他接受叶利钦的委任。8月16日,国家杜马以233票通过普京出任总理(84票反对,17票弃权)。由于他之前的四任总理在任时间均不长,公众并不对当时默默无闻的普京有所期待。普京的主要对手尤里·米哈伊洛维奇·卢日科夫等人当时已经开始了竞选活动,且致力打击普京,避免他成为叶利钦的继承人。然而,普京坚持法律与秩序的公众形象以及他对车臣事件的坚决态度最终使他成为了很受欢迎的总统候选人。普京对车臣事件自始至终都持强硬态度。1999年,车臣分离主义分子入侵邻近的达吉斯坦共和国,普京马上下令还击。1999年12月31日,普京访问了车臣的俄罗斯官兵,这极大地提升了他的公众的形象。近年来,普京已刻意淡化了车臣事件的重要性。2003年,车臣新宪法规定车臣是俄罗斯的一部分,此事方才缓和。后来,车臣建立了选举制度与地方政府,车臣事件几乎已经顺利解决。   当时,普京并没有与任何党派建立正式关系,但他支持的统一俄罗斯党在1999年国家杜马大选中赢得了23.32%的票数,在所有党派中位列第二名。至此,普京已成为2000年俄罗斯总统大选中胜算最高的候选人。 1999年,普京被叶利钦总统委任为俄罗斯总理。同年12月31日晚,叶利钦突然宣布辞职,普京根据俄罗斯宪法规定出任代总统。因为此事,原定于2000年6月举行的俄罗斯总统大选提前到3月26日。大选的提前使反对党派无法充分做好准备,而普京实际掌权也削弱了反对党派的力量,因此在随后的大选上,普京获胜并出任总统。不过根据叶利钦女儿塔季扬娜事后的说法,普京当时并不希望即时继任总统,而是叶利钦能继续总统一职直至任期完结。 2000年10月,普京通过了俄罗斯国歌修改法案,将国歌曲调修改为1991年前苏联国歌的曲调,但配上了不同的歌词。   2001年2月12日,普京签署了一项法案,规定国家保护前总统与他们的家庭。这主要是因为1999年前总统叶利钦与家人被怀疑参与洗钱等贪污行为。   2004年3月14日,普京成功连任总统,并得到71%的绝对多数票。在他的第二届总统任期中,西方人士广泛抨击他对新闻自由的打压。与此同时,2005年一项调查显示,82%的俄罗斯人同意新闻审查。对这一调查,社会学家们认为俄罗斯人所同意的是对伦理方面有争议的内容进行限制,而非对政治内容的限制。   2004年9月13日,在别斯兰人质事件后,普京建议成立一个公开立法机构,且用这一形式取代了原本俄罗斯直接指定地方官员的制度。普京亦加大了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尤其是加重了对政府官员包庇恐怖分子的惩罚。普京说,俄罗斯有权力“从恐怖分子的藏身所中逮捕并消灭他们,且若有必要,可以在国外逮捕。”   主要由普京支持的统一俄罗斯党在普京任期内亦多次表达对普京及其思想的认同。
  2008年记者招待会(16张)2006年12月,统一俄罗斯党第七次代表大会通过纲领我们选择的俄罗斯,归纳并声明了普京思想为该党的指导思想。这一声明中的主要战略均与普京的政策一致,且与普京的“国情咨文”内容基本思想相同。   由于目前俄罗斯宪法对总统任期的限制,普京无法继续参与2008年的总统大选。2007年,普京在接受八国集团记者采访时认为,“5到7年的总统任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暗示他可能通过修改宪法延长总统任期。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一直反对普京修宪,在2007年国家杜马选举上大胜的统一俄罗斯党主席也发表意见说,普京不会修改宪法。   然而,宪法并没有限制一人当选总统的次数,因此普京可能会在2012年继续角逐总统位置。普京亦可在大选前宣布辞职,然后参与竞选。一些媒体还认为,普京可能选择指定接班人后离开,并在幕后操纵俄罗斯政治局势,然而,2007年2月1日,普京公开否认这一可能。他说:“我不会指定继承人。俄罗斯联邦的总统将会通过大选公正生成。”此外还有人认为,普京可能选择加入统一俄罗斯党并出任党魁,这样他就会在国家杜马中占据高位,进而掌握实权。   2007年12月,统一俄罗斯党等党派推举迪米特里·梅德韦杰夫为下任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同意。这样,普京修宪并继续出任总统的机率就变得很小了。   2008年5月,普京卸任总统后正式成为统一俄罗斯党主席。5月7日,俄罗斯新总统梅德韦杰夫宣誓就职后提名普京为新一届政府总理。普京此前已表示同意出任总理一职。8日,普京就任总理。   2011年4月13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对媒体记者说,他和梅德韦杰夫都不排除自己参加2012年总统选举的可能。他俩将根据选举前的国内经济、社会和政治形势作出是否参选的决定。现在离总统选举还有一年时间,如果急于作出参选的决定将影响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行。   2011年6月19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日前暗示,他不希望和普京(Vladimir Putin)成为2012年总统大选中的竞争对手。梅德韦杰夫希望能参加2012年总统连任选举,但如果普京确定参选,他将有可能退出。

  试图复兴超级大国地位
  在外交方面,普京试图恢复俄罗斯在苏联时代的超级大国地位,并取得了一定成功。例如,2007年慕尼黑会议上,普京指责美国在国际事务上的专横,并声称美国在国际事务上“毫不遮掩地使用强权”。此外普京还说:“没有人会感到安全。没有人会认为国际法是一堵能保护他们的普京和乔治·布什
  墙。美国的政策正在激发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普京指出,理想的世界秩序应是“一个公正、民主的世界秩序,它能保证所有人的安全与财富,而非独少数人的。”他在铀开发控制和防止太空军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1月,普京在采访中说,俄罗斯主张民主与多极化的世界秩序,且支持巩固国际法系统。   与此同时,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也和欧盟、美国等西方国家缔结战略关系。因此,俄罗斯已成为八国集团的成员,且于2006年出任主席国(2007年交由德国担任)。普京也关注亚洲事务,尤其关注中国与印度的动向。   一些西方政治家长期指责普京的极权主义倾向。尽管普京与美国前总统布什、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等人保持友好关系,但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与普京的关系并不理想。2005年,普京与德国总理格哈特·施罗德对俄罗斯与德国之间的一条天然气管线的建筑事宜进行了磋商,同年,施罗德参加了普京在圣彼得堡举办的53岁生日宴会。然而,俄罗斯与英国的关系却不容乐观:2006年底,逃亡英国的前俄罗斯特工利特维年科中毒身亡一事,极大地恶化了普京与国家主席胡锦涛合影
  俄英关系。此外,普京也多次试图与独联体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普京与欧盟、北约等西方组织都把拉近与中、东欧各国(尤其是波罗的海各国)的关系。   在2004年乌克兰总统大选前,普京两次访问乌克兰以表示他对乌克兰总理维克多·费奥多罗维奇·亚努科维奇的支持。在选举结果揭晓前,普京还特地为亚努科维奇“几乎可以确信的胜利”致贺信。普京对于亲俄罗斯的亚努科维奇的支持被广泛批评为干涉乌克兰内政。此外,同属前苏联的格鲁吉亚与摩尔多瓦还批评了俄罗斯政府对两国分离主义分子的支持。俄罗斯与波罗的海诸国的外交关系亦处于紧张的状态中,而爱沙尼亚对俄罗斯的批评也使两国外交关系进一步僵化。值得注意的是,普京的父亲曾在二战一次爆破任务中险些于爱沙尼亚被杀害,有学者认为这是普京对爱沙尼亚态度冷淡的一个原因。
  对外军事政策
  2001年,当九一一事件发生时,普京同意在中亚成立合作军事基地。这一决定不仅使俄罗斯民族主义人士感到吃惊,亦使俄国国防部长感到惊讶。2003年,普京反对美国在未取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入侵伊拉克。开战后,美国总统布什要求取消对伊拉克的制裁,普京支持取消制裁,并认为联合国应该先完成对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调查。普京(中)在2006年APEC会议上
  慕尼黑讲话后,大西洋两岸爆发了对普京的讨论。在卫国战争胜利62周年纪念日上,普京说:“我们的威胁并未减退。相反,它们正在慢慢转变,披上一层面纱──而新形成的威胁要在世界建立一个与纳粹德国无异:草菅人命、刚愎自用、集权独裁的政权。”有评论认为,这是将美国与纳粹德国相比较。在第33届八国峰会前夕,波兰政治家的妻子、美国记者安妮·爱普巴姆写道:“不管是威胁与爱沙尼亚打信息战、威胁断绝立陶宛的资源供给,还是禁运格鲁吉亚酒和波兰肉资源,这一切都有力地证明了,他(普京)近年来准备将俄罗斯的影响力扩大到前苏联诸加盟国──而完全不顾这些国家自己的感受。与此同时,一个事实也越来越清楚:与其将西方国家视作贸易与政治的伙伴,他更倾向于以冷战的老思维将它们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   普京从始至终一直反对美国在欧洲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为警示美国总统小布什,普京于2007年6月7日与捷克签署协议,允许捷克使用阿塞拜疆的苏联雷达,以免去另行修缮的费用。普京亦声称已准备好重修1985年的前苏联导弹预警系统。尽管各国预计俄罗斯会在波兰建立拦截系统,普京却指出在必要情况下会寻求北约成员国土耳其与伊拉克的援助。此外,普京还声称,俄罗斯会接受其他欧洲国家的参与请求。   2011年3月21日俄罗斯总理普京抨击联合国授权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的决议就像是“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的号令”,并严厉批评美国动不动就诉诸武力。 普京表示,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没有“道理”,而且也违背“良知”。   普京在视察一家生产导弹的工厂时对工人们说:“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无疑是有缺陷和不足的。”这是普京多年来针对西方最尖刻言论之一。他说:“它让我想起了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   他的话标志着俄罗斯在西方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问题上的言辞变得急剧强硬起来。上周联合国安理会对利比亚决议表决时,俄罗斯投了弃权票,没有使用否决权。   普京还猛烈抨击美国不断在全球进行军事干预的“趋势”,指责美国昧着良心行事。   据报道,普京在谈及目前国际联军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时说:“我担心它们太容易作出这种使用武力的决定。”   他指出,美国对前南联盟、阿富汗和伊拉克都采取了军事干预行动。他说: “现在轮到了利比亚。”   国内新闻机构援引普京的话说:“所有这些行动都是打着保护平民的幌子。哪有什么道理?哪有什么良心?既没道理,又没良心。”   普京还说,利比亚的情况表明,俄罗斯作出加强自己军力的决定是正确的。他可能是指俄罗斯投入6500亿美元大规模更新武器装备的计划。   他说: “利比亚如今的情况证明,我们在加强俄罗斯军力方面所做的一切是对的。”
  核问题政策
  作为唯一一个曾与伊朗就核研究问题合作的国家,俄罗斯被认为是伊朗问题中的关键,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决定性地位。尽管俄罗斯曾与伊朗关系密切,并试图利用伊朗牵制美国等西方国家,但普京并不支持伊朗核计划。虽然俄罗斯帮助伊朗建设布什尔核电站,但伊朗在核研究方面却主要依赖巴基斯坦。普京不仅多次表态不支持核扩散,且在八国集团会议上也签字反对。   而至于朝鲜,俄罗斯在建国后便对其冷淡,转而支持韩国。普京上任以来,不仅多次访朝,且化解了朝韩之间潜在的战争危机。此外,普京曾对朝鲜表态,愿意帮助朝鲜缓解经济问题。2002年朝核问题再度浮现以来,俄罗斯多次寻求加入会谈,并最终如愿以偿。2006年,朝鲜进行核试爆。普京在获悉后,当即表示谴责朝鲜核试验,并召集了六国会议中的五国,讨论朝核问题。总的来讲,可以说普京对核扩散问题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俄日领土问题
  2000年1月,普京方才上任俄罗斯总统,便致电日本首相森喜朗,希望双方进行会谈。陷入政治危机的森喜朗当场同意,希望依靠会谈解决两国领土问题,获得政治资本。然而,普京态度坚决,在同年9月访问日本时拒绝了森喜朗执行川奈提案的要求。而普京提出先行缔结中间性条约,亦被森喜朗拒绝。双方经过谈判后,于2001年3月共同宣布通过1956年日苏联合声明。然而,森喜朗内阁当时的支持率已下降到9%,且已有要求其下台的呼声。同年4月,由于依靠俄罗斯反戈一击的希望已破灭,森喜朗下台,小泉纯一郎接任首相。北方四岛是日俄谈判中的关键点
  2003年,日本因为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与中国、北朝鲜、韩国外交均不顺利,小泉纯一郎决定访问俄罗斯寻求支持。在这次访问中,普京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在领土问题上,两国仍未达成一致共识。2004年,在日本自民党情况不利的背景下,小泉决定再提领土问题作为主要问题讨论。同年9月2日,小泉访问北方四岛,遭俄罗斯强烈抗议,两国外交陷入僵局。11月,为打破外交僵局,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愿遵守日苏联合声明,归还四岛中的齿舞群岛及色丹岛。普京表示赞许,以为访日造势。然而,俄罗斯右翼人士表示反对。萨哈林岛民众甚至组织民兵,阻止日本得到四岛。极端者声称,若俄罗斯要归还领土,将集会要求普京下台。日本对于俄罗斯仅还两岛亦极为不满,指称普京的话全是“苏联时期的陈词滥调”。普京回应说,在日苏联合声明中仅有归还二岛的条款,直到现在俄日领土问题仍未解决。
  利特维年科事件
  2007年7月20日,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宣布将四名俄罗斯外交官驱逐出境,理由是俄罗斯拒绝交出被控谋杀另一名前特工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的前克格勃特工安德烈·卢戈沃伊。尽管俄罗斯宪法规定禁止将俄罗斯公民遣送至其他国家,但英国外交大臣大卫·米利班德说:“为全欧洲通缉令修改宪法并非史无前例,有一些国家已经做过。”这一言论后被俄罗斯媒体指为“英国试图要求俄国修宪”。根据一项民调,62%的俄罗斯人反对修宪。对此,英国驻俄罗斯大使托尼·布兰顿回应说,英国并未强迫俄罗斯修改宪法,而只是为了描述遣送卢格沃伊的可能性。普京随后要求英国官员“修理一下自己的脑子”,又说英国的要求是“殖民时期旧思想的遗毒”。利特维年科的一个朋友曾称,利特维年科死前指责普京操纵谋杀案。俄媒体后指责这一言论不实,而普京则说:“死人说的话不配被评论。”这一事件被视作俄英关系自1996年间谍事件后最大的冲突。普京后又说:“我们会度过这个小危机。俄英关系仍将平稳前进,无论是俄国人还是英国人都希望两国关系尽早正常化。”尽管如此,托尼·布兰顿仍被俄罗斯外交部限期10天做出回应,俄罗斯政府还停止为英国官员颁发签证。俄罗斯也停止了与英国在反恐上的合作。俄罗斯工会主席亚利山大·索金亦称,在俄投资的英商将会面临“税务和条例上的限制,而且他们还会失去政府采购的机会。”有人认为,谋杀案的根源是2003年英国宣布对曾试图推翻普京政权的俄罗斯富豪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提供的政治庇护,而别列佐夫斯基是利特维年科的赞助商。
  编辑本段支持与反对
  所获支持
  一项民调显示,截止到2007年11月,普京的支持率高达84%,在各国领导人支持率中位列世界第一。他的支持率在1999年8月只有31%,但11月时已达80%,从那以后再没有跌过65%。分析人士认为,普京的高支持率主要来源于他任期内民生的显著提高和俄罗斯重获世界发言权的事实。普京获高支持2000年,独联体国家领导人聚集于克里姆林宫
  率的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俄罗斯人经历了苏联解体后,对西方国家感到极大的失望,因此他们不再相信亲西方的民主派政治家,而这些人在普京任内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压。在俄国主要电视台内很少能看到普京反对者。然而,在独立媒体中还是会有反对意见和西方媒体的评论,大多数俄罗斯独立媒体在大城市内都有广泛读者。但是在偏僻地区,很多人无法收看独立媒体,因此他们只能看到官方口调。俄罗斯著名评论家格雷布·帕维洛夫斯基说,他的电台不会有批评普京的言论,因为他喜欢普京。   2005年初,一个名为“纳什”(Наши,意为“我们的国家”)的青年组织在普京政府一些官员的促进下于俄罗斯成立,它的自我定位是一个民主反法西斯组织。该组织的一个主要目的是避免2004年乌克兰橙色革命于俄罗斯重演。该组织领袖瓦西里·雅克门科表示,“(普京政府的)敌人不能发动违宪政变。”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赛吉·马尔科夫说:“我们的目的是建立一种一切为总统和他的目标献身的意识形态。”对于“纳什”组织,他评论说:“他们希望俄罗斯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大而自由的国家……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在让国家现代化的同时保存它的政治制度。”

普京公开新型核动力导弹 究竟是如何实现无

AGM-86空射巡航导弹,美国工程师模拟在该导弹上使用TIHE新概念铪178核反应堆技术,使其射程大大增加

2018年3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做2018年国情咨文演讲,其中爆出了一条大新闻,“俄罗斯已经研制出一款核动力巡航导弹,可以实现近乎无限巡航”,核动力导弹,似乎是一种闻所未闻的“黑科技”,实际上,这种导弹采用的核动力发动机技术并非什么突然冒出来的新科技,苏联早在上世纪50年代起就已经开始进行这种动力技术的研发工作了,只是冷战结束前后,核动力发动机技术因技术复杂、存在核泄露风险等难题,曾被长期被束之高阁。最近10年,这种技术才重新进入美国、英国等国科研人员的视野,没想到实际上却是俄罗斯首先推出了核动力驱动的战略巡航导弹。不过必须强调的是,由于普京讲话内容并不非常明确,因此他讲话中提到的新型导弹究竟是不是“核动力巡航导弹”,目前还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我们在此只是对已有的核动力相关技术进行一番分析和介绍。

各种核动力发动机方案:

目前由于可控轻核聚变技术尚未成熟,因此所有的核动力发动机虽然原理结构各不相同,但大致说来,全都是由核裂变反应来提供能量,因此也可以称之为核裂变发动机。核裂变发动机目前主要可分为核热火箭、核电火箭、混合核热/核电火箭、核裂变碎片火箭、核脉冲火箭、核冲压火箭、“触发异构体反应”装置发动机等。

核热火箭

核热火箭是利用核裂变的热能将工质加热到很高的温度,然后通过收缩扩张喷管加速到超声流而产生推力的火箭发动机系统。其工作原理与液体火箭发动机相似,所不同的是核热火箭用核反应堆取代了液体火箭中的化学燃烧。

核热火箭具有推力大、比冲高、可多次启动等优点,而且它与液体火箭发动机在工作原理和结构上高度相似,具有很成熟的发展基础。但由于要安装堆芯,因此核热火箭结构较为复杂,个头尺寸较大,用于重型、大型战略导弹尚可,用于中小型战术弹道导弹或巡航导弹难度较大。

核电火箭

核电火箭是将核反应堆裂变能首先转换为电能,为电火箭供电,然后由电火箭产生推力的推进系统。核电火箭的优势在于供电,因此民用价值远超军用价值,目前,美国和俄罗斯都在开发推进与发电两用的空间核反应堆动力系统,它在航天飞船推进、卫星和空间站供电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混合核热/核电火箭

这种火箭首先利用核热火箭的高推重比使火箭脱离星球引力,同时也可减少火箭的飞行时间。然后转为核电推进,再利用核电火箭的低推重比、高比冲在行星间飞行,是一种具有极佳深空探测应用前景的火箭,美国在火星探测项目上,也在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论证。

核裂变碎片火箭

核裂变碎片火箭是在核裂变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碎片从核反应堆高速逃逸,从而产生推力。当原子裂变时,所产生的“分裂碎片”速率达到光速的 3 %,即约 9000千米/秒。这一

核脉冲火箭

核脉冲火箭是指利用核弹爆炸产生推力。核脉冲火箭将携带大量的低当量原子弹,一颗颗地抛在身后,然后引爆,火箭后面安装一个推进盘,吸收爆炸的冲击波推动火箭前进。这种火箭本身就是一种核武器。

核冲压火箭

为核热火箭设计合适的进气道和排气道,利用环境大气作工质以取代通过管路从贮箱供给的推进剂,那么核热火箭就成了核冲压火箭。由于核冲压火箭结构较小,可以做到类似液体冲压发动机战术导弹的程度,因此有很大可能用于战术导弹。该导弹除核反应堆部分外,其余结构与普通液体冲压导弹类似,但由于用核反应堆替代了液体燃料,因此原先液体冲压导弹射程近的缺点彻底得到改进,只要不断在飞行中吸入空气工质,采用核冲压火箭发动机的巡航导弹可以以3马赫左右的高速近乎无限巡航。

“触发异构体反应”核反应堆发动机

这是美国科学家在上世纪90年代发现的一种技术,也称作TIHE技术,具体是使用铪178这种新的放射性核物质来制造反应堆,与铀和钚元素相比,铪178辐射更小,反应堆可控性高得多,不但作为航空动力装置系统更稳定更安全,还可以大大减小核动力航空系统防护装置的重量。特别适合作为小型战术导弹的动力。本世纪初,美国空军实验室曾以铪178核反应堆为核心研制出一种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改装在现役AGM-86远程巡航导弹上进行试验,通过铪178反应堆的裂变反应释放出的热量,来替代传统弹用涡轮/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加热过程,产生推力。该技术是等于是把普通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的燃烧室用铪178核反应堆替代,其他结构不变。这种发动机也可以赋予导弹3马赫左右的高速。

结语

从普京对俄罗斯新型核动力巡航导弹的描述和各种类型核动力发动机技术发展的水平和成熟度来看,俄罗斯最有可能掌握的,就是核冲压火箭发动机和“触发异构体反应”核反应堆发动机两种技术,这两种发动机都可以基于现有的液体冲压火箭发动机和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改装研发,技术成熟度高,而且尺寸均可以安装在射程2000千米级别的巡航导弹上,俄罗斯完全可以在原有超声速巡航导弹的基础上采用新型核动力发动机研制出新导弹。由于新型核动力巡航导弹巡航速度高(马赫数3左右),而且射程近乎无限,可以对全球任何地方进行高速低空/超低空突袭,现有的先进防空反导系统几乎无法防范。对于俄罗斯而言,该武器将成为俄罗斯战略威慑武器库中的最新“撒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