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区人民政府关于拟征收洛阳市2023年度第三批城市建设用地征地补偿安置的通告

西政通〔2023〕5号

根据洛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洛阳市城镇开发边界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拟征收西工区洛北街道东下池社区集体建设用地12.0130公顷。拟作为洛阳市2023年度第三批城市建设用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47条规定,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拟征收土地范围

地块1:东至七一路、东下池社区用地;西至御博路、东下池社区用地;南至东下池社区用地;北至东下池社区宅基地。

地块2:东至东下池社区用地;西至御博路、滨河北路;南至洛阳市电视塔用地;北至西工体育场、东下池社区用地。

地块3:东至东兴实业总公司用地、七一路;西至御博路;南至现状玄武门大街;北至丽春路。

地块4:东至七一路;西至御博路;南至丽春路;北至西工体育场、洛阳大地房地产用地。

二、拟征收土地现状、地类及面积

拟征收西工区洛北街道东下池社区集体建设用地12.0130公顷。

三、拟征收土地用途

用地批准后,地块1拟作为交通运输用地;地块2拟作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地块3拟作为商业服务业用地;地块4拟作为城镇住宅用地。

四、征地补偿标准

1.征地补偿标准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关于征收农用地区片综合地价有关问题的通知》(豫政〔2020〕16号)规定执行,标准为247.5万元/公顷(包含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社保标准按照《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21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最低标准的通知》(豫人社规〔2021〕49号)规定执行,标准为74.25万元/公顷。以上两项综合补偿标准为321.75万元/公顷,征地补偿总费用为3865.1828万元(其中征地补偿费用2973.2175万元,社会保障费用819.9653万元)。

2.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按照《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国家建设征收集体土地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的通知》(洛政办〔2018〕49号)规定执行,据实补偿。

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标准按照《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国家建设征收集体土地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的通知》(洛政办〔2018〕49号)规定执行,据实补偿。

五、安置途径及方式

征收土地计划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安置:

1. 货币安置。将征地补偿安置费2973.2175万元,按时足额支付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依规分配。

2. 社会保障安置。本批次用地共落实社保资金819.9653万元,已预存入我区指定账户。实施征收后,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

3. 拆迁安置。该批次用地涉及拆迁,按照已制定拆迁安置方案,依法依规妥善安置

六、其他事宜

1. 自通告发布之日起30日内,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持不动产权属证明材料办理补偿登记,并与西工区洛北街道办事处(地址:西工区美术馆路23号,电话:63208110))签订补偿、安置协议。

2. 自通告发布之日起,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拟征地范围内抢栽、抢种、抢建的,一律不予补偿。

3. 凡被征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如有意见,请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30日内以书面形式将意见反馈至洛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西工分局(地址:西工区九都路与涧东路交叉口东南角,联系电话:63902780)。

2023年1月28日

我的家乡在哪里之洛阳市(河南)

地名由来:

《寰宇通志》卷85载:“地居洛水之北,故曰洛阳。”

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帝喾、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两岸及伊、洛、瀍、涧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新中国成立后在洛阳一带发现的孙旗屯遗址、王湾遗址、矬李遗址等近200处聚落遗址,便是当时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

帝喾都亳邑,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沿袭,共十三个王朝。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

周武王甫定江山即“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大都城,“四方入贡,道里均”,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功勋卓异、光耀千秋。

“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在洛阳建东都,下令开凿大运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运网;东汉时期以洛阳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

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史学考证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圣贤云集,人文荟萃。洛阳还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 。

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程颐、程颢开创宋代理学,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造纸,马钧发明翻车.....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洛阳城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洛邑、神都。境内山川纵横,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据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的说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名,"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称。

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拥有1500多年建都史,"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并雄"。先后100多个帝王在这里指点江山,因此有“千年帝都”之称,与西安、南京、北京并列为中国四大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定都的城市,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定命名为神都的城市,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与核心,河图洛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中国的国名便源自古洛阳,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世人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阳有着数千年文明史、建城史和建都史,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从夏朝开始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定都,有105位帝王在洛阳指点江山。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神州大地之首都)的城市。 洛阳历史曾用名或别名,斟鄩、西毫、洛邑、洛师、成周、王城、雒阳、神都、京洛、洛京、中京、伊洛、河洛、河南、洛州、三川。

洛阳,立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既禀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气,也具南国水乡妩媚风流之质。开天辟地之后,三皇五帝以来,洛阳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为天人共羡之神都。洛阳代表最早的中国,也是最本色的中国、最渊深的中国。 洛阳城,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因而有“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而且雄踞“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所以历朝历代均为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争之地,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距今八九千年前至四五千年前),黄河中游两岸及伊、洛、瀍、涧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新中国成立后在洛阳一带发现的孙旗屯遗址、王湾遗址、矬李遗址等近200处聚落遗址,便是当时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

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地。洛阳是夏王朝立国和活动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今偃师二里头)为都。二里头(一至四期)年代范围约为公元前1735-公元前1540年。

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汤建都西亳(二里头遗址东北约6千米)。商汤之后的数代帝王均以此为都,前后累计200余年。偃师商城(一至三期)的年代范围约为公元前1600-公元前1260年。

公元前1046年,西周代殷后,为控制东方地区,开始在洛阳营建国都。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称成王“初迁宅于成周”,“定鼎于郏鄏”,曾迁殷顽民于成周,并以成周八师监督之。当时洛阳称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国等,亦称周南。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自此,有23个国王都居洛阳,前后历经500余年之久。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在洛阳置三川郡,郡治成周城。

汉王元年(前206年),项羽封申阳为河南王,居洛阳。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建汉,初都洛阳,后迁长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治洛阳。辖洛阳、河南(汉置,治王城)、偃师、缑氏、平(偃师西北)、平阴(孟津东北)、新成(伊川西南)、榖成(新安东)及巩、荥阳、新郑、中牟、开封等22县。汉武帝置十三州部刺史,河南郡属司隶。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改洛阳为宜阳,设“新室东都”和“中市”。

汉光武建武元年(25年),刘秀定都洛阳,改洛阳为雒阳,建武十五年(39年),更河南郡为河南尹。

汉永和五年(140年),河南尹“有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万零八百二十七”。

黄初元年(220年)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变雒阳为洛阳,设司隶校尉部。

泰始元年(265年),西晋代魏,仍以洛阳为都。东晋时称故都洛阳为中京,一直沿用到南朝宋武帝、宋文帝、宋明帝。

太延二年(436年),北魏在洛阳置洛州,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都洛共计330余年。北周平齐之后,升洛阳为东京,设置六府官,号东京六府。

隋开皇元年(581年),在洛阳置东京尚书省;次年,置河南道行台省;三年,废行台,以洛州刺史领总监;十四年,于金墉城别置总监。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在东周王城以东,汉魏故城以西18里处,新建洛阳城。同年,改洛州(东魏改司州置)为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十四年复置洛州,辖河南、洛阳、偃师、缑氏、阌乡、桃林、陕、熊耳、渑池、新安、巩、宜阳、寿安、陆浑、伊阙、兴泰、嵩阳、阳城等18县。

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阳为都,称东都。武德四年(621年),置洛州总管府,辖洛州、郑州、熊州、榖州、嵩州、管州、伊州、汝州、鲁州等九州,洛州辖洛阳、河南、偃师、缑氏、巩、阳城、嵩阳、陆浑、伊阙等9县。

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洛阳属河南道。

显庆二年(657年)置东都。

开元元年(713年),改洛州为河南府。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于洛阳置都畿道。天宝年间,改东都为东京。洛州、河南府均治洛阳。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始,改东都为神都,对都城进行扩建,修建了明堂、万国天枢等。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以更大的规模开凿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像龛便是盛唐雕刻艺术的辉煌代表。武则天还令薛怀义为白马寺住持,大规模整修白马寺。唐代,中国佛教臻于鼎盛,佛教史上势力最大、影响最广、流传最久的教派禅宗在洛阳形成。唐玄宗长期居洛,曾敕令大修中岳庙,并赐风穴寺(在今汝州)内佛塔名“七祖塔”。

唐天祐四年(907年),唐室亡祚,其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暂的王朝,史称五代。其中,后梁、后唐、后晋均曾都洛阳,后汉、后周以洛阳为陪都。这一时期洛阳仍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宋以洛阳为西京,置河南府。朝廷设“国子监”于洛阳,名臣遗老和文人学士多会于此,赵普、吕蒙正、富弼、文彦博、欧阳修都曾居住洛阳。理学家程氏兄弟、邵雍等,在洛阳著书讲学。司马光在洛阳完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金代定洛阳为中京,改河南府曰金昌府,并河南县入洛阳县。时因洛阳旧城毁弃,便在隋唐城东北角另筑新城,周围不足9里,即今日老城之前身,它仅是隋唐洛阳城的一小部分而已。

自元代始,洛阳不复为京,降为河南府治。明代河南府辖洛阳、偃师、巩县、孟津、登封、新安、渑池、宜阳、永宁、嵩县等10县,又是伊王和福王的封地。清代洛阳仍为河南府治。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建立,废河南府,设河洛道,道尹公署驻洛阳,辖洛阳、偃师等19县。

民国9年(1920年),直系军阀吴佩孚盘踞洛阳,在洛阳设置了两湖巡阅使公署和陆军第三师司令部。

民国12年(1923年),河南省长公署适于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

民国21年(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迁洛办公。“七七事变”后,华北大部分地区沦陷,洛阳成为北方抗日前哨,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驻洛阳。

民国27年(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

1948年,洛阳解放,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析洛阳县城区为市,与洛阳县并置。次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

1954年,洛阳市改省辖市,辖第一区、第二区、郊区。

1955年,撤销洛阳县,其行政区域分别并入洛阳市及孟津、宜阳、偃师3县;撤销洛阳市第一区和第二区,合并设立老城区。

1956年,设立洛阳市涧西、西工两区。

1956年,相继建成洛阳市老城区、西工区和郊区,次年成立瀍河区。

1958年,洛阳市改为县级市,属洛阳专区。

1964年,洛阳市改省辖市,辖涧西、洛北、瀍河回族区、郊区。

1971年,孟津县划归洛阳市。

1975年,设立洛阳市西工区,以洛北区的部分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

1976年,孟津县划归洛阳地区。

1982年,洛阳市洛北区更名为老城区;设立吉利区,以孟县吉利公社和济源县坡头公社的马洞、金鹅、济涧、南陈、东寨、送庄、郭庄7个大队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

1983年,洛阳地区的偃师、孟津、新安3县划归洛阳市。

1986年,撤销洛阳地区,将栾川、嵩县、汝阳、宜阳、洛宁、伊川六县划归洛阳市,辖9县6区。

1993年,撤销偃师县,设立偃师市(县级)。

1996年,洛阳市面积15208平方千米,人口600万人,市政府驻西工区,辖西工、涧西、老城、吉利、瀍河回族、郊区6区及孟津、新安、宜阳、嵩、栾川、汝阳、洛宁、伊川8县,代管偃师1个县级市。

2000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00]45号)同意河南省调整洛阳市市辖区行政区划:一、洛阳市郊区更名为洛龙区。区人民政府驻地由西工区凯旋东路迁至关林镇。二、对洛阳市市辖区行政区域作如下调整:将原郊区的工农乡、孙旗屯乡划归涧西区管辖;将原郊区的红山乡和洛北乡的东下池村、西下池村、瞿家屯村、东涧沟村、五冢女村、金谷园村、西小屯村、西工村划归西工区管辖;将原郊区的邙山镇和洛北乡的新生村、工农村、烧沟村、岳村划归老城区管辖;将原郊区的瀍河回族乡划归瀍河回族区管辖;将西工区的安乐街道划归洛龙区管辖。调整后,洛龙区辖李楼乡、古城乡、石人乡(实际并未正式成立)、辛店镇、安乐镇、龙门镇、关林镇、白马寺镇和安乐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洛阳市常住总人口6227665人;其中:老城区141571人、西工区333461人、瀍河回族区167069人、涧西区455611人、吉利区70593人、洛龙区323375人、孟津县418065人、新安县481740人、栾川县312838人、嵩县527768人、汝阳县397833人、宜阳县650356人、洛宁县422972人、伊川县708387人、偃师市816026人。

2005年,洛阳市政府迁至洛龙区开元大道228号。2005年末,洛阳市辖6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共有34个街道、61个镇、82个乡。

2006年1月,将宜阳县丰李镇的西霍屯、邢屯、梁屯、王屯、油坊头、毕沟、侯城、小营等10个村划归洛阳市洛龙区古城乡管辖。2007年5月,将西工区红山乡的王湾村划归涧西区工农乡管辖。2008年5月21日,《洛阳市政府关于伊川县郭寨东草店西草店3建制村划归洛龙区管辖的通知》(洛政[2008]64号):根据《河南省民政厅关于伊川县郭寨东草店西草店3建制村划归洛阳市洛龙区管辖的批复》(豫民行批[2008]5号),经省政府批准,将伊川县城关镇郭寨村,彭婆镇东草店村、西草店村划归洛龙区龙门镇管辖。

2009年12月21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复(豫民行批[2009]46号),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将偃师市诸葛镇整建制划归洛阳市洛龙区管辖。2010年3月19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复(豫民行批[2010]8号),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同意将偃师市李村镇整建制划归洛阳市洛龙区管辖。2011年5月9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复(豫民行批[2011]35号),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同意将偃师市庞村镇整建制划归洛阳市洛龙区管辖。2012年8月17日,河南省民政厅(豫民行批[2012]10号)批复: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同意将偃师市佃庄镇整建制划归洛阳市洛龙区管辖;河南省民政厅(豫民行批[2012]11号)批复: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同意将偃师市寇店镇整建制划归洛阳市洛龙区管辖。

2013年,将宜阳县的丰李镇(16个行政村,157个村民组,3.2万人,面积30平方千米)划归洛阳市洛龙区管辖。

2014年7月2日,省民政厅(豫民行批[2014]22号)批复,经省政府批准,同意洛阳市将宜阳县丰李镇及所辖丰李村、贠庄、牛屯村、圪瘩村、薛营村、李王屯村、小作村、殷屯村、牛庄村、前窑村、河口村、东军屯村、西军屯村、东坡村、东鸣鹤村、西鸣鹤村16个建制村划归洛龙区管辖,黄龙庙村、崔村、石门村、流水沟村、山底村、漫流村、南营村、马窑村、西庄村9个建制村划归宜阳县锦屏镇管辖。

2014年,孟津县会盟镇、麻屯镇,新安县磁涧镇,栾川县潭头镇、三川镇、陶湾镇,嵩县城关镇、田湖镇、车村镇,汝阳县小店镇,宜阳县三乡镇,洛宁县河底镇,伊川县鸣皋镇,偃师市顾县镇共14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截至2019年1月,洛阳市人民政府驻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28号。辖1市8县6区,1个洛阳新区、1个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洛阳经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9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70平方公里。总人口680万,其中市区人口191.5万。

地理环境:

洛阳市,简称“洛”,别称洛邑、洛京,河南省地级市,洛阳市总面积15230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803平方千米,河南省西部,东西长约179千米,南北宽约168千米。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市,西接三门峡市,北跨黄河与焦作市接壤,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连。

洛阳牡丹赏花盛会开始于1983年,已举办了30多届。2008年,洛阳牡丹花会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洛阳牡丹赏花盛会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

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洛阳市有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截至2019年3月,洛阳市共有龙门石窟、汉函谷关、含嘉仓等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2019年末,洛阳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82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30处。洛阳市有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等节日活动。洛阳市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

洛阳市总面积1.52万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803平方千米,河南省西部,地处东经112°16'-112°37',北纬34°32'-34°45',东西长约179千米,南北宽约168千米。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市,西接三门峡市,北跨黄河与焦作市接壤,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连。

洛阳市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其中山区45.51%,丘陵40.73%,平原占13.8%,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

洛阳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2-24.6℃,无霜期210天以上,年降水量528-800毫米,年日照为2200-2300小时,年均湿度60-70%。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满、雹、暴雨、干热风等。

洛阳市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洛河、伊河、涧河、汝河等。黄河为北部界河,过境长97千米;洛河过境长200千米;伊河发源于栾川县南境伏牛山区,在偃师汇入洛河,过境长175.3千米。境内河流主要属黄河流域,发源于伏牛山的老灌河、白河属长江水系。

洛阳市位于豫西地区与东秦岭褶皱系,地势西高东低,有伏牛、外方、熊耳及崤山四大山脉。伏牛山自西南横贯南部,外方山为东南屏障,熊耳山自西南斜贯中部伸向东北,崤山位于西部。伏牛山海拔1500-2000米;外方山为伏牛山分支,海拔600-1000米;熊耳山海拔1500-2000米,为伊、洛河分水岭;崤山海拔1200-1800米,境内最高点为海拔2212.5米的伏牛山主峰老君山。

洛阳市辖区地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分界线——伏牛山主脉。动物资源分布以分界线以北面积最大,鸟兽以狐、狼、豹、狸、獾、黄融、石鸡、环颈、雀形目、隼形目、鹗形目为优势种,其中鸟类主要集中在新安、孟津、吉利3个县(区)的黄河沿岸滩涂湿地。分界线以南鸟类资源多。金钱豹、梅花鹿、大灵猫、黑鹤、八哥、竹叶青蛇有少量分布,青羊、苏门羚、金雕、红腹锦鸡、大魄、狐、獾、貂、狸、豹猫、麝等经济鸟兽较分界线以北为多。洛阳市拥有野生陆脊椎动物365种(另9亚种),占全国野生陆脊椎动物的15.89%,占河南省的77.2%。其中,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12种,二级野生保护动物58种,占全国野生保护动物种数的78.65%;河南省重点野生保护动物30余种,占河南省重点野生保护动物的83.33%。

据洛阳市发改部门统计,2019年末洛阳市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4个,其中国家级14个;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95个,其中国家级9个。据科技部门统计,年末共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0个。据知识产权部门统计,全年共申请专利13624件,授权专利8760件。有效发明专利7322件,比上年增长5.95%。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629份,技术合同成交额48.3亿元。

任世事变迁,终不改绿水青山,看风云变幻,永不忘万里家乡!

注: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不足与疏漏之处,欢迎指正,如发现文章有违反国家政策等规定,欢迎指导,本人将及时予以更正或删除!

西小屯社区邮编是多少


西小屯社区是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洛北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410303009007,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10303。邮政编码为47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379,车牌号码为豫C。西小屯社区与东涧沟社区、瞿家屯社区、五女冢社区、西下池社区、金谷园社区、东下池社区、西工村社区、泉舜盛世唐庄社区、大路口社区、洛浦御博城社区、史家屯社区、香榭里阳光社区相邻。
西小屯社区附近有五女冢遗址、九都路粮仓遗址、五女冢村墓地、王城公园、周天子驾六博物馆等旅游景点,有洛阳唐三彩、洛阳小街锅贴、驴肉汤、不翻及不翻汤、洛阳宫灯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