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誓言夺回克里米亚半岛。
有迹象显示,克里米亚半岛很可能成为乌军春季反攻的第一目标位。
截至目前,至少有4个信号支持这一预测:
外媒报道克里米亚大桥被炸
信号一:乌克兰为接管克里米亚准备“政府人员”。
乌克兰副总理伊琳娜•韦列修克本周召开了政府各部门间的会议,主题是“为克里米亚预备人员储备”。
“鉴于克里米亚被占领的必然性”,这位女副总理说,一旦克里米亚半岛从俄罗斯手中解放出来,就需要执法人员、司法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公务员。
她还说,届时,乌克兰将依法追究此前占领克里米亚的俄罗斯的责任,被俄罗斯人扣押的克里米亚财产将物归原主。
美国《国际商业时报》对此评论称,乌克兰为可能部署在克里米亚的政府人员做准备的举动表明,五角大楼认为乌军不太可能很快夺回被占领地区的评估“并没有影响乌克兰的决心”。
信号二:乌克兰为收复克里米亚准备“突击旅”,已有2万人报名。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誓言夺回克里米亚半岛
美国《新闻周刊》在2月3日首次报道乌克兰组建“突击旅”的消息后,12日又发出报道称,乌克兰国民警卫队周六称,他们已经收到了超过2万份加入“突击旅”的申请。
本月2日,乌克兰国家警察局长、代理内政部长克里门科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乌克兰正在组建由警察和边境警卫组成的“进攻卫队突击旅”,目标是“解放我们的领土”,包括2014年“公投入俄”的黑海半岛克里米亚。
克里门科说,这支部队将完全由“受爱国主义驱使的志愿者”组成,“我们国家有很多这样的人”。他说,建立突击旅的决定是“我们的人民做出的,他们有足够的愤怒击败敌人”。
乌政府还许诺,成为“突击旅”的志愿者会得到一些社会福利,比如稳定和有竞争力的工资,获得住房、国家医疗,以及在省立大学学习等。
信号三,英国考虑向乌克兰提供能打击克里米亚的导弹。
《泰晤士报》2月10日的报道。图为美国海军军舰发射“鱼叉”导弹
英国《泰晤士报》说,乌克兰准备使用英国的远程导弹打击克里米亚。
报道称,泽连斯基本周访问英国时,英国首相苏纳克承诺向乌克兰提供更多军事援助。有消息称,英方正在讨论这批援助里是否应该包括“鱼叉”反舰导弹或“风暴之影”空对地导弹。
乌克兰国防部消息人士向《泰晤士报》证实,在泽连斯基警告西方盟国的远程武器将打击“被占领土深处”之后,基辅已经准备使用这些导弹打击克里米亚。
“鱼叉”导弹每枚造价约120万英镑,最大射程150英里。“风暴之影”导弹造价约220万英镑,可以打击350英里外的目标,不过据称,用于出口的改装版射程要短得多。这两款导弹的射程都比上周拜登政府宣布的对乌克兰最新援助计划中的地面发射小直径炸弹(GLSDB)要远。
“鱼叉”反舰导弹与“风暴之影”空对地导弹
信号四:一家正在建造新的克里米亚大桥桥体的俄罗斯工厂,遭到乌军炮击。
据英国《每日邮报》2月4日报道,与乌克兰接壤的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地区的一家工厂当天遭到乌军炮火的猛烈袭击。据报道,俄罗斯正在建造另一座连接克里米亚半岛的桥梁,而这家工厂正好负责为这座桥提供金属结构。
种种迹象显示,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冲动,正在燃烧。
也有迹象显示,俄罗斯对此已充分了解,并正着手应对。
据《国际商业时报》2月10日称,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说,他们获得了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驻克里米亚办事处发布的一份文件,称已经将该地区的“恐怖主义危险提高到高(黄色)级别”,并要求为可能的乌克兰军事行动做好准备。
报告显示,俄罗斯当局特别将克里米亚地区的交通运输部门、住房和公共服务部、卫生部、燃料和能源部、工业政策部以及水资源管理和土地开垦委员会作为防范“恐怖威胁”的重点部门。
美国国防部4名高官在最近的一次机密简报会上,对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成员表示,夺回克里米亚的行动将“非常困难”。
克里米亚公民商会主席安弗曼丘克近日则对俄新社表示,如果乌克兰试图夺取克里米亚,那将意味着“一场全球核战争立即爆发”。
“俄罗斯不会原谅这一行动,”他警告说。
克里木汗国面积人口?
2.55万平方公里、200万。克里米亚位于黑海北部,面积约2.5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0万。是由兴起于亚洲北部草原的游牧民族蒙古族所建立的大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的钦察汗国分裂后建立的诸多独立汗国之一。1430年,哈吉·格来正式建立克里米亚汗国,在巴赫奇萨赖定都。1783年,克里米亚汗国被归并于俄罗斯帝国领内,最后一位汗被送至罗德岛遭突厥人斩首。想知道: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在哪?
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的前世今生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是乌克兰目前唯一的一个自治共和国,位于克里米亚半岛,面积26100平方公里,人口200余万。克里米亚之名,源自塔塔尔语“克里木”,鞑靼人在这里建立了克里木汗国,已生息七百余年。然而今天,鞑靼人口却只占克里米亚的12%,接近60%的人口却是近代移民来的俄罗斯人。
鞑靼人,乃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钦察汗国(金帐汗国)的主体民族,原本是西方对蒙古民族的泛称。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建立钦察汗国时,只拥有4000户蒙古军士,通过融合当地占大多数的阿速(阿兰)人、钦察(康居)人等突厥语各族后,逐渐形成了东欧地区的鞑靼民族。
为什么俄罗斯不惜一切代价,不惧战争威胁也要收回克里米亚?
俄罗斯为了得到克里米亚这块土地付出过极大代价,所以俄罗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这块土地的,所以俄罗斯无比看重这块土地。也正是因此在乌克兰对这块土地有意思的时候,俄罗斯加大了对克里米亚地区的军事投入。
虽然在此之前俄罗斯就在克里米亚驻有军队了,但是名义上克里米亚还是乌克兰的地盘,所以俄罗斯才会不惜发动战争收回克里米亚。俄罗斯民族为克里米亚流的血,已经足以把这片土地染红,因此他们绝对不会轻易放弃这块用鲜血争来的土地。其实俄罗斯在吞并克里米亚之前,俄军已经在事实上占据着克里米亚,驻守在克里米亚半岛的乌克兰军事力量极少。
俄罗斯使用军事力量强行收回克里米亚之前,克里米亚就有俄国军队大街上随处可见俄罗斯的士兵。一个国家遭受到领土损失或者与他国发生武装冲突,一般都会被迫宣战。但是乌克兰与俄罗斯冲突了这么久,而且还失去了克里米亚,让人惊讶的是乌克兰从波罗申科到泽连斯基竟然没有一个人对俄宣战。能忍受得了领土被占领而无动于衷,我们只能说乌克兰人的内心真的是太强大了。
众所周知,克里米亚本来就是属于俄罗斯联邦的,由于苏联遗留的问题导致克里米亚属于了乌克兰,所以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是正确的。而且克里米亚临近黑海,而有很多优质的港口,可以做军港。
想知道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在哪?
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的前世今生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是乌克兰目前唯一的一个自治共和国,位于克里米亚半岛,面积26100平方公里,人口200余万。克里米亚之名,源自塔塔尔语“克里木”,鞑靼人在这里建立了克里木汗国,已生息七百余年。然而今天,鞑靼人口却只占克里米亚的12%,接近60%的人口却是近代移民来的俄罗斯人。
鞑靼人,乃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钦察汗国(金帐汗国)的主体民族,原本是西方对蒙古民族的泛称。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建立钦察汗国时,只拥有4000户蒙古军士,通过融合当地占大多数的阿速(阿兰)人、钦察(康居)人等突厥语各族后,逐渐形成了东欧地区的鞑靼民族。
15世纪,金帐汗国开始解体,分裂成多个汗国。其中,术赤后人哈吉·格莱成立了克里木汗国。该汗国一度称雄黑海北岸的南俄草原,以金帐汗继承人自居,乌克兰、俄罗斯地区都曾遭到克里木汗国的频繁侵略。
但是,落后的游牧国家最终不敌逐渐开化的俄罗斯帝国。几乎与英法西葡等早期殖民帝国海外殖民扩张同一时期,接受东正教加冕为沙皇的莫斯科大公国正式称为沙俄帝国,也开始了对外殖民扩张,与西葡英法荷等西欧国家侵占的是海外殖民地不同的是,沙俄的殖民扩张目标主要是周边邻国。1777年,克里木汗国沦为俄罗斯的附庸,1783年被正式吞并,但克里米亚的鞑靼人并未心甘情愿接受俄国人的统治,而是不断掀起反抗运动,俄国人在残酷镇压反抗运动的同时为牢牢控制新征服的地区不断地组织移民,大量的俄罗斯族人持续迁入克里米亚,并推行俄语和东正教,力图消灭鞑靼人的历史文化,对鞑靼人进行“同化”。此后,克里米亚成为俄国的一个省份,战略地位很重要,直接影响到俄罗斯对黑海地区的控制力,在1854年至1856年间曾爆发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二次世界大战中,克里米亚半岛也多次爆发血腥战役,包括刻赤战役、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等。
1921年,克里米亚鞑靼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宣告成立,隶属俄罗斯联邦。此时,尽管俄罗斯族人的数量已很庞大,但克里米亚的主体民族仍然是鞑靼人。然而在1944年后,斯大林以许多克里米亚鞑靼人与德国合作为由,将全部克里米亚鞑靼人强制移民至中亚,鞑靼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也被改为克里米亚州,大量的俄罗斯族人被迁入克里米亚,克里米亚的人口结构和民族分布出现根本性的改变。数十万鞑靼人流离失所,据称有46%的人在流放中死于饥饿或疾病,数十年后才被允许回归故乡。1954年苏联为加强对有离心倾向的乌克兰的控制,赫鲁晓夫以乌俄“结盟”300周年为名义把俄族人人口占大多数的克里米亚划入乌克兰,由于苏联当时的体制和俄罗斯族在苏联内的特殊地位,此举当时并未引起纷争。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议会曾单方面通过决议要求废除1954年苏联把克里米亚划入乌克兰的决议,将克里米亚“收回”俄国,遭到乌克兰政府的拒绝,最后俄、乌、克三方以成立内部自治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和维持俄国在黑海塞瓦斯托波尔海军基地的驻军达成妥协。
后来鞑靼人开始了回归运动,苏联解体后这个回归过程也一直在继续,但目前人口仍然仅有20余万。根据2001年乌克兰人口普查的结果,克里米亚总人口数为2,033,700。全部人口中民族构成为:俄罗斯人58.32%,乌克兰人24.32%,克里米亚鞑靼人12.10%,白俄罗斯人1.44%,鞑靼人0.54%,亚美尼亚人0.43%,犹太人0.22%,意大利人0.015%。克里米亚从乌克兰“回归”俄罗斯的呼声很高,但大部分鞑靼人却坚决表示反对,却因处于少数地位,所发出的声音难以发挥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