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三角新班底密集互访,常规动作不寻常)
最近,浙江接连迎来两位兄弟“走亲”——昨天江苏省党政代表团到访杭州,上周六上海市党政代表团一天辗转杭州嘉兴两地。
长三角主要领导互访,是持续数十年的“常规动作”,但这一次有两大不同寻常。
时点特殊。考察选在全国两会刚闭幕之后,上海团更是在闭幕后第三天就出发前往苏浙皖,一直考察到周末,江苏团则紧随其后;同时,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特殊时点总有新的看点。
队伍特殊。这次互访的主角是党的二十大后,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履新的“新班长”们;此外,市委书记、市长,省委书记、省长组合考察,更可以说是“顶配”级重视。
3月18日,在杭州召开浙江·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潮新闻记者 胡元勇 摄
沪苏、沪皖、沪浙、苏浙……涌金君仔细分析了四趟走亲中的21个考察点位和4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有何新筹谋?这些新信号值得关注。
高频考察点
“科技自立自强”,是这轮考察的高频词。
四趟考察,共考察6座城市21个点位,其中12个都与科技创新有关,包括高校、科研机构、高新企业等,其中既有从0到1的原始创新,也有从1到N的成果转化。
从0到1,各地凭借历史积累与产业优势,各有侧重点。
在江苏,上海市党政代表团首站前往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它聚焦未来网络、新型通信和网络安全等研究方向。
在安徽,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则是综合性科研机构“国家队”,着力磁约束核聚变、大气环境遥感监测、特殊环境服役材料等领域攻关。
江苏省党政代表团到浙江,前两站走进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和之江实验室。前者汇聚电子信息工程、生物科学、物理学等领域的学术人才与科研项目,后者面向智能感知、人工智能、智能计算等方向开展前沿基础研究。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
有了勇闯科研“无人区”的底气,还要有面向市场的动力。
“在科技创新上锻长板补短板,共同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共同做好产业链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大文章。”在沪浙交流会上,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将科创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
从1到N,高新企业是产学研转化、以产促研的排头兵。
沪苏代表团分别走访三家浙江企业,新华三集团、杭州申昊科技和紫光恒越。在新华三创新体验中心,企业向来客介绍了网络通信和智能计算机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以及对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路径的研判。
同处“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申昊科技与中科院、清华、浙大合作,专注智能电网相关技术产品的研发;紫光恒越建设自主可控实验室及数字化研发生产项目,打造省首批“未来工厂”。它们都手握全国领先的关键技术,投身先进制造业。
上海党政代表团一行参观考察新华三集团
在2020年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长三角要“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苏浙交流会上,浙江提议“推进科技创新上协同互补、同向共进”,长三角要更好聚合战略科技力量,聚焦优势领域、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形成更为紧密的创新共同体。
一体化新突破
时值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如果说超过一半的考察点着眼科技有些意外,那么一体化的浓墨重彩则更像是一种必然。
涌金君观察到,四趟考察中有一个重合点——位于沪苏浙交界处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这次,上海市党政代表团在各省一天内辗转两地,特意在苏浙省会之外来到苏州和嘉兴,就是为了实地考察示范区吴江片区和嘉善片区。
一体化深入,最关键的是强化制度改革创新,示范区就是一个突破口、一块试验田。从2019年11月成立至今,它已形成112项制度创新成果,更有38项已向全国复制推广。
在嘉善片区,代表团走进祥符荡科创绿谷研发总部,考察入驻其中的浙大未来食品实验室、复旦研究院,和负责人探讨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各类创新要素在示范区集聚。
借助长三角区位和示范区先行优势,这个平台汇聚清华长三院、复旦、浙大等高端科研资源,将为示范区产业强链补链提供关键技术。
嘉善片区
同时,生态环保方面,代表团走进联合河长制公园、漫步元荡慢行桥,了解跨界水域协同治理的秘诀;城乡融合方面,来到“曲水善湾”美丽吴江样板区、嘉善姚庄镇丁栅沉香共同富裕聚落,感受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新思路……
翻阅年初上海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要“深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全力推进水乡客厅、西岑科创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苏浙也有类似的部署,三地摩拳擦掌要在这片先行区做出一番创举。
除示范区之外,交流会上,“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浙江、江苏向上海提议的合作方向。为此,浙江计划主抓两方面大项目。
一是浙沪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7月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到访上海时,双方就曾签署《关于深化推进小洋山合作开发的备忘录》。
今年,浙沪将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开工建设,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强强联手,协同发展世界级港口集群。
3月14日,沪苏湖铁路南浔段架梁已全部完成
二是联沪苏皖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建设。当下,沪苏湖铁路、通苏嘉甬铁路正在建设中,今年沪乍杭铁路、金山至平湖市域铁路等项目也将加快推进,越织越密的“轨道上的长三角”将让沪杭甬都市圈联动更加活跃。
理念持续升级
近年来,尤其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这类“巡回式”互访的密度越来越高。
2017年年中,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前往皖苏沪调研,上海则在年尾回访浙江、连走苏皖。而安徽在2019年全域加入长三角“群聊”前夕,以及2021年4月都派出党政代表团前往沪苏浙学习考察。
这样规模的互访,最早可追溯到20年前。
2003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率领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前往沪苏考察学习,提出“学沪苏之长,谋合作大计”。
当年7月提出“八八战略”重大决策,第二条即点名长三角一体化,“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
这都概括了长三角党政代表团互访的目的:找差距、找交点。
“邻居”把经验“送上门”,浙江找到哪些差距?在18日的经济社会情况交流会上,浙江省委领导指出要学习上海“勇当探路先锋、勇闯无人之境的创新意识”“开放海阔天空、开明海纳百川的大气胸襟”“超大城市治理、超常难题破解的先进经验”。
比如上海的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高达4.2%,已有3家国家实验室成立运行;去年上海口岸贸易总额突破10万亿元,保持世界城市首位;基本建成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三级平台、五级应用”架构,治理24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
浙江自觉还要更主动、更全面向上海“老大哥”学习。
交点又从何寻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上海市委领导点明未来的五大发力方向:在制度改革创新上强化集成,在科技自立自强上锻长板补短板,在开放共赢发展上相互赋能,在服务民生和企业上同向发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加强协同。
在浙江与江苏的交流会上,同频共振、同向共进、同强共赢、同心共鸣也成为关键词。
涌金君观察到,多年来的走亲互访,长三角一体化的理念也在持续升级。
二十年来,各地从鼓励对外投资,到借对方优势补自身短板,再到以共赢共进、相互赋能为核心价值取向,甚至主动拿出优势资源,替对方解决所急所需。
认清自身定位,找准比较优势,长三角三省一市正迎来握指成拳式的矩阵式发展。
文章来源:潮新闻
长三角地区城市密集,从自然因素分析原因
1.农业生产(1)长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试归纳长江三角洲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工业发达,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高。)(2)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粮食生产能力不断萎缩,简述其原因。(城市化进程加快,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城郊农业和出口农业。)2.工业生产(3)综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及制约因素。(区位优势:沿江临海,水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素质高;经济腹地广阔;人才密集、技术发达;农业基础较好。制约因素:原材料、能源短缺。)(4)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上海宝钢是我国钢铁工业崛起的样本。说明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海运便利;接近消费市场;雄厚的技术基础。)(5) 2008年6月3日 拥有143年历史的“中国第一厂”江南造船厂完成了向长兴造船基地的整体搬迁。简析江南造船厂向长兴造船基地搬迁的原因。(江南造船厂位于市区,占地面积大;长兴岛发展空间大。)(6)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处在两种产业转移并行的关键阶段,一是国际间的产业向长三角区域内的沿海、沿高速公路、沿江等交通优势明显、基础产业雄厚的地区转移:而在长三角内部,相对发达的上海、浙东、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简述长三角转入与转出的产业各有何特点?这样的“腾笼换鸟”有何意义?(特点:转出的以劳动密集型、污染型产业为主,转入的多为高新技术产业意义:为苏中苏北增加了发展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也为长三角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是长三角与苏北地区的双赢共振。)(7)为提高长江三角洲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应如何调整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3.城市群(8)长江三角洲已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连绵带,说明其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布,为城市提供供水和运输功能。)(9)分析上海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城市的主要原因。(位于沿海与沿江的交汇点上,水陆交通便利;工业发达,商品贸易繁荣;技术力量雄厚;腹地广阔。)(10)“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描述了长江三角洲哪个城市的区位和繁华景象。目前该城市发展有哪些突出的优势条件?(杭州毗邻长江三角洲,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旅游资源丰富)4.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11)为促进上海海洋运输的发展,上海跳出长江口,在距上海浦东南汇芦湖港约 30千米 的大小洋山建设深水港。简述洋山新港的主要区位优势及其对上海发展的主要意义。(区位优势:港区具备深水条件,距国际航线近;岛屿众多,港区发展预留空间大;腹地纵深广阔;影响:促进上海形成以航运功能为支撑的贸易中心;增强上海的集聚辐射能力,助推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12) 2007年6月26日 ,全长 36千米 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全线贯通,这使上海到宁波的陆路距离缩短了 120千米 。简要评价杭州湾跨海大桥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将直接促进宁波等周边地区的发展,提升宁波的城市竞争力;有利于发挥以上海为龙头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密切杭州湾地区与长三角的经济联系。)(13)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贯通将对杭州湾以南地区的商业网点产生哪些影响?(规模扩大;密度增大;沿交通线集聚。)(14)2005~2020年,长江三角洲各城市间将建设5条城际轨道交通线,形成沪宁杭“1至2小时快速交通圈”。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高速城际交通的原因及其意义。(原因: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客运量大 意义:缓解区域交通运输紧张的状况;促进各城市间的交流与发展,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进程。)5.旅游业(15)世博会期间,国外观光游客将大批涌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假如你是旅行社的业务经理,请根据游客的需求,拟定三个不同类型、具有代表性的、体现中国文化特点的主题旅游活动。(古典园林观赏游、水乡古镇民俗游、普陀山佛教游、名城名湖名山游等。)(16)世博会的举办将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构筑国际级旅游度假区。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旅游开发条件做出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区历史文化、自然山水、园林建筑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有利于发挥集群效应与地域组合功能;距经济发达地区近,客源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有较好的可进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