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台媒:台当局所谓驻洪都拉斯代表今日清晨返台,“神情沉重”)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台湾中时新闻网刚刚消息,台当局所谓驻洪都拉斯代表张俊菲25日清晨搭机返台。

张俊菲(中)25日清晨搭机返台。图自中时新闻网

据中时新闻网报道,为“抗议”洪都拉斯外长率团出访大陆洽谈建交事宜,台外事部门23日宣称召回台北驻洪都拉斯“大使”张俊菲“表达强烈不满”;张俊菲随即搭机前往美国休斯敦后,再转搭长荣班机返台。报道称,她走下飞机后“神情沉重”地与台外事部门接机人员低声交谈,面对媒体询问目前台湾与洪都拉斯形势,张俊菲仅称“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善意”。

报道称,由于蔡英文上任至今已有8个所谓的“邦交国”与台“断交”,一旦台洪“断交”,台当局将只剩下13个所谓的“邦交国”。

“洪都拉斯外长雷纳已于22日率特使团前往北京,与大陆商讨建交事宜。”23日早间,这条由台湾“中时电子报”披露的独家消息在岛内广泛流传。当天下午,路透社引述洪都拉斯总统新闻秘书阿尔瓦拉多的话对此予以证实。台外事部门立即宣称,将召回所谓驻洪都拉斯代表,以表达“强烈不满”。不少台网民留言讽刺道,“民进党当局恼羞成怒了”“民进党不承认‘九二共识’,再执政下去迟早把一切败光光”。

23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洪都拉斯外长正在访华,双方是否在商讨建交事宜?汪文斌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大义、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中方欢迎洪都拉斯政府关于发展对华关系的积极表态,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同洪都拉斯建立和发展双边关系。

延伸阅读:

64岁女总统给台湾投下"震撼弹" 曾花13年为丈夫"复仇"

又一国将要抛弃台湾。

当地时间3月14日,洪都拉斯总统希奥玛拉·卡斯特罗在其个人推特上发文透露,她已指示外交部长雷纳处理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相关事宜。

推特截图

媒体称,洪都拉斯决定切断与台湾当局的“外交”关系,转而与中国建交,对于台湾当局和美国来说,相当于“投下震撼弹”。

卡斯特罗是洪都拉斯首位女总统,也曾是该国“第一夫人”。为帮遭政变下台的丈夫“复仇”,她用了13年时间,最终登上总统之位。

今年64岁的卡斯特罗被形容“总是很理性”。在美国和台湾当局不断施压中,她依然选择了中国,相信也是经过理性考虑的。

为丈夫“复仇”的女总统

卡斯特罗1959年出生于洪都拉斯首都、全国第一大城市特古西加尔巴的一个中产家庭。这座城市是全国金矿和银矿的开采中心,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银色的山”。

卡斯特罗的父亲是一位农业商人的顾问。她在故乡上完中学,之后靠自学获得了工商管理学位。1976年,17岁的卡斯特罗嫁给年长她7岁的富二代塞拉亚,先后育有4个子女。

随着塞拉亚逐渐走上从政道路,并于2006年1月27日就任总统,卡斯特罗成了第一夫人。她投身慈善事业来辅佐丈夫,参与创建了一个儿童日常护理中心,旨在帮助单亲妈妈家庭,还在联合国与多个国家的第一夫人进行合作,以帮助女性艾滋病患者。

而她走到政治舞台中央的起因,也是因为丈夫在2009年突遇军事政变被迫下台。塞拉亚于2006年以中右翼自由党成员身份成为洪都拉斯总统,但在任期后半程,他改变了中间偏右的政治立场,转向左派路线。

塞拉亚与卡斯特罗

2009年6月一个清晨,洪都拉斯军方突然扣押时任总统塞拉亚,塞拉亚穿着睡衣被带到了边境,军方给出的理由是,塞拉亚当时推动的修宪公投“违宪”。不少分析认为,这场政变的背后是华盛顿的极右翼和鹰派势力。

塞拉亚在尼加拉瓜流亡了数月,2009年9月秘密返回洪都拉斯并躲在巴西驻洪使馆,2010年1月再度流亡至多米尼加,2011年5月正式返回洪都拉斯,创建了自由与重建党。该党自称是一个21世纪社会主义政党,要求反腐,强烈反对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纽约时报》称,在塞拉亚创建自由与重建党时,卡斯特罗在党内很受欢迎。

据西班牙《世界报》报道,卡斯特罗与塞拉亚结婚以来,一直将自身命运与丈夫紧密联系在一起。卡斯特罗婚后搬去了塞拉亚的老家奥兰乔省,那里以养牛场闻名。塞拉亚藏匿巴西使馆期间,卡斯特罗也一直陪伴丈夫左右。

在丈夫被迫流亡他国期间,卡斯特罗从街头登上政治舞台。她在首都组织了多场大游行,抗议军方武力夺权,要求允许丈夫塞拉亚回国并恢复其总统权力。英国《卫报》称,卡斯特罗领导了洪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在塞拉亚经历危机期间,卡斯特罗“成熟了许多”。曾在塞拉亚内阁任职的官员评价卡斯特罗“既勇敢又有才华”,“总是很理性”。

由于塞拉亚被宪法禁止再次竞选总统,卡斯特罗决定自己出马。2013年和2017年,卡斯特罗两次竞选总统,但都失败了。2021年,卡斯特罗第三次向总统大位发起冲击,塞拉亚是竞选经理。

卡斯特罗在大选后与伙伴们庆祝胜利

当时的总统埃尔南德斯深陷腐败和洗钱丑闻,卡斯特罗抓住这个机会,在竞选活动中把对手形容为“黑手党”。

这一次,卡斯特罗总算为丈夫“复仇”了——她成了洪都拉斯第一位女总统,任期从2022年1月27日开始,为期4年。该国为期12年的保守派政权就此结束。

洪都拉斯前总统埃尔南德斯

承诺“走出深渊”

据报道,卡斯特罗的就职典礼是通过向洪都拉斯国民众筹来举办的,没有动用国库的资源。

毕竟,她接手的,是一个债务严重、资源匮乏、经济水平在中美洲中等偏下的国家。洪都拉斯缺乏工业基础,长期面临高额贸易赤字、财政赤字及外债问题,并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为高负债贫穷国。

更加棘手的是,这里的990万国民深受帮派暴力、毒品战争、敲诈勒索之苦。

卡斯特罗向民众承诺将带领他们“走出深渊”。她自称为民主社会主义者,表示将与台湾当局一刀两断。很显然,她希望洪都拉斯彻底摆脱美国的控制,让国家重获新生。

“我们已经扭转了威权主义。”卡斯特罗抛出慷慨激昂的口号,称她将组建民族和解政府, 以人权、经济改革和反腐败为中心,逐步废除滋长贪腐和毒品走私的法律,并谋划成立由联合国支持的反腐委员会等机构。

2022年11月,卡斯特罗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计划将允许在犯罪团伙猖獗的地区暂停一些宪法权利,部署超过2万名警察,对道路进行新的安全控制,并采取措施打击洗钱,以打击在全国各地活动的暴力黑帮团伙。

另外,紧急状态还授权洪都拉斯政府使用特别的公共资金,打击参与绑架、贩毒的犯罪团伙。

作为洪都拉斯左倾的首位女总统,她还签署行政命令,允许在该国销售和使用紧急避孕药,即所谓的“紧急避孕药”。

“我坚信,我们提出的民主社会主义是将洪都拉斯从新自由主义、毒品独裁者和腐败的深渊中拉出来的解决方案。”

不过,要兑现“杜绝腐败、贩毒、有组织犯罪”等承诺,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2年11月,卡斯特罗宣布洪都拉斯进入紧急状态

无视美国“撒钱+施压”

推进与中国建交,是卡斯特罗执政一年来在外交方面的一大动作。

这不是她第一次表达建交意愿。在竞选总统期间,她就明确表示将与台当局“断交”,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实际上,洪都拉斯和台湾当局的关系亮起红灯,此前早有迹象。

去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洪都拉斯是唯一一个在发言中未提到台湾的“邦交国”。而今年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3月底的中美洲访问计划中,“邦交国”中的危地马拉和贝里斯都在行程计划内,唯独洪都拉斯缺席。

近一年多来,为了拉拢洪都拉斯,美国和台湾当局一边撒钱,一边施压。

去年1月底,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参加卡斯特罗就职典礼时,就提及台洪“邦交”议题。

去年11月,美国务院西半球事务助卿尼科尔斯率团访问洪都拉斯,称美国希望洪都拉斯保持现状,并警告中美洲国家应该警惕中方做法给该地区带来的“风险”。

威慑之外,也有“甜头”。路透社称,美国的政策代表已经准备向卡斯特罗政府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但尚不知道具体情况。

“美国从各个层面软硬皆施,结果最终仍被卡斯特罗‘抛弃’,说明美方的施压作用效果非常有限。”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周志伟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大外交智库院长王盖盖则表示,卡斯特罗这样做,“直接打了美国的脸”。

“美国人心中一直有一个思维惯性,认为拉丁美洲是其后院。这些国家是否选择与台湾断交,要经过美国的同意。而洪都拉斯此次直接挑战了美国的势力范围,这是‘美国在拉美影响力下降、中国影响力增强’的一个迹象。”王盖盖说。

那么,卡斯特罗为何此时对中国伸出“橄榄枝”?

周志伟表示,目前中美关系处于微妙时期,卡斯特罗此时释放信号,表明她与华建交意愿坚决。同时,蔡英文将于3月底去中美洲,此时“断交”,对台湾当局无疑是一个重创。

周志伟认为,中洪如建交对于两国来说具有双赢效应。

对洪都拉斯来说,最主要的收益在于“经济红利”。“此前与中国建交的几个国家,包括尼加拉瓜、萨尔瓦多等,在经济领域与中国合作成效显著。中国的全球经济影响力不言而喻,这种趋势,促成洪都拉斯最终下定决心。”

3月15日,洪都拉斯外交部长雷纳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也详细介绍了洪都拉斯为何寻求与中国建交。

雷纳表示,总统卡斯特罗的决定,是为了促进洪都拉斯与一个世界主要大国的经贸关系。“政府的计划中提到了这个意图,我们正在追随一个我们迟迟没有加入的全球趋势,我们正寻求更多的投资与贸易,几乎所有国家都与中国有联系。”

洪都拉斯外交部长雷纳接受采访,解释与中国建交的意图

另一方面,与洪都拉斯建交对于中国也意义非凡。

周志伟提到,中美洲一直是中国在外交领域开发相对较晚的一个地区。这些年,从哥斯达黎加,到巴拿马、萨尔瓦多以及尼加拉瓜,如果再加上洪都拉斯,这种外交关系的扩充,可以有效提升中国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合作空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5日表示,世界上181个国家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同中国建交的事实充分证明,同中国建交是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和时代进步潮流的正确选择。中方愿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同包括洪都拉斯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洪都拉斯政变

2009年6月27日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洪都拉斯总统塞拉亚就即将开始的全民公投举行新闻发布会。此次公投是由洪都拉斯总统塞拉亚倡导的,并将根据本次公投的结果决定是否修改洪都拉斯宪法,最终使总统连任在宪法框架内成为可能。但公投决定刚刚公布,就遭到来自反对党、军方和司法部门的强烈反对和质疑,并引发了示威活动。

2009年6月28日,在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士兵包围总统府。洪都拉斯总统私人秘书雷纳当天说,曼努埃尔·塞拉亚总统当天被军方扣押表明洪都拉斯已经发生军事政变。洪都拉斯总统塞拉亚的私人秘书雷纳28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塞拉亚当天早晨在总统官邸被军方扣押,并被带往位于首都特古西加尔巴郊区的空军基地并强行送到哥斯达黎加。随后将塞拉亚驱逐出境。反对派指出,塞拉亚4年总统任期将于明年1月结束,责塞拉亚想借修宪谋求连任,近期不断举行抗议示威活动,令当地政局动荡。随后,议长米凯莱蒂宣誓就职代总统。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28日谴责洪都拉斯军方发动政变扣押总统塞拉亚。

28日,美洲国家组织就洪都拉斯局势召开紧急会议。欧盟成员国外长28日发表声明,谴责洪都拉斯军方逮捕总统塞拉亚"违反了洪都拉斯的宪法秩序,不可接受"。欧盟呼吁洪都拉斯军方立即释放塞拉亚,并使国家迅速回到正常状态。

29日,洪都拉斯临时总统米凯莱蒂宣布,28日和29日两天在全国实施宵禁。洪都拉斯临时总统米凯莱蒂28日晚间宣布,撤销目前洪都拉斯外长罗达斯的职务,并任命恩里克·奥尔特斯· 科林德雷斯为新外长。

阿根廷总统府30日宣布,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将于7月2日陪同被驱逐的洪都拉斯总统塞拉亚返回洪都拉斯,恢复行使总统合法职权。

洪都拉斯临时总统米凯莱蒂30日说,他将于7月1日派遣代表团前往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美洲国家组织总部,以谋求该组织对洪临时政府的支持。米切莱蒂在当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一特别代表团由议员、律师、企业家和农民代表组成,将代表洪临时政府向美洲国家组织各成员国代表阐述“事情的真相”和洪临时政府的立场,同时还将向该组织秘书长因苏尔萨介绍洪都拉斯目前的局势。

美洲国家组织秘书长因苏尔萨7月1日在华盛顿说,给予洪都拉斯军事政变三天时间将政权交还给被罢免的总统塞拉亚。因苏尔萨在美洲国家组织特别会议后对媒体说,如果洪都拉斯政变在72小时内不把权力还给塞拉亚,该组织将在7月4日就中止洪都拉斯成员国资格问题进行投票。因苏尔萨此前曾说,美洲国家组织不承认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洪都拉斯临时总统米切莱蒂的地位,并要求洪最高法院立刻无条件恢复塞拉亚的总统职务。

洪都拉斯首都2日整体局势稍有缓和,但局部冲突不断。数千名被罢免总统塞拉亚的支持者当天依然在首都特古西加尔巴等大城市举行示威游行活动,要求临时政府向塞拉亚总统交权,工会组织成员还与军警爆发了数次冲突。洪临时政府的支持者也走上街头,指责国际社会和中美洲邻国对洪都拉斯的谴责和制裁“有失公允”,要求国际社会不要干涉洪都拉斯的内政,并强烈反对塞拉亚于本周末回国。

美洲国家组织1日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洪都拉斯临时政府72小时内恢复塞拉亚职务。临时政府则强硬回应,毫不妥协。

洪都拉斯临时总统米切莱蒂2日说,他愿意在解决危机框架内考虑提前举行全国大选。米切莱蒂当天在首都特古西加尔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如果提前举行大选有助于洪都拉斯摆脱目前的危机局面,他本人将表示赞同。关于美洲国家组织秘书长因苏尔萨将率特别工作组赴洪都拉斯斡旋一事,米切莱蒂说,洪都拉斯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将负责接待因苏尔萨代表团。但由于该组织尚未承认洪临时政府的合法性,他本人不会与因苏尔萨会晤。根据规定,洪都拉斯将于今年11月29日举行大选,以选出新总统、副总统以及128名议员和298名市长。

洪都拉斯被罢免总统塞拉亚2日在委内瑞拉外长和被免职的洪都拉斯外长陪同下,乘机离开巴拿马前往萨尔瓦多。塞拉亚在乘机离开巴拿马前举行新闻发布会,要求政变者不要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他说,政变已使洪都拉斯陷入一场危机,并导致洪都拉斯被国际社会孤立。塞拉亚说自己正在为重返洪都拉斯作准备,但未提到回国的具体日期。他要求国际社会为民主的未来负责,不要接受一个篡权政府。塞拉亚说,美洲国家组织秘书长因苏尔萨3日将启程前往洪都拉斯,但因苏尔萨“并非是去和临时政府谈判”,而是去给临时政府下72小时的“最后通牒”。

塞拉亚塞21日秘密回国,潜藏在巴西大使馆里同当局对峙。

这次政变使洪都拉斯陷入几十年来最严重的政治冲突之中。

联合国也不能做太多的事,按照《联合国宪章》必须有其他国家向联大提交解决问题的提案,审议通过后,授权指定国家执行;解决方案无非是政治解决或军事解决,虽然这次政变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但国际社会普遍倾向政治解决,即通过施加压力、制裁、调解等和平手段来解决,至于洪都拉斯军政府吃不吃这一套,各方如何讨价还价我们就要拭目以待了。

请问那个传说中的洪都拉斯和什么国家为足球打了一仗啊

掀起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之间“足球战争”盖头来

20世纪60年代末,在中美洲的两个小国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史称“足球战争”。然而这场名为“足球”的战争从本质上来说却与足球无关。洪萨两国都欲借足球之名行危机转嫁之实。足球不过是水中的浮萍,在其深处却摇曳着两国蠢蠢欲动的阴谋。

1968年,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洪都拉斯洛佩斯·阿雷利亚诺政权陷入了严重的困境:经济形势恶化,劳工冲突不断,政局不稳,甚至右翼保守的费纳戈集团对其亦大加批评。随着社会形势的恶化,洪都拉斯政府和一些私营团体逐渐将国家经济的困境归咎于在洪都拉斯做工的大约30万萨尔瓦多移民。费纳戈集团认为萨尔瓦多移民非法侵占了他们的土地。1969年1月,洪都拉斯政府拒绝与萨尔瓦多续签保证两国公民在边境地区自由流动的《1967年双边移民条约》。4月,洪都拉斯政府宣布因为萨尔瓦多移民不符合其出生地在洪都拉斯的法律规定,开始剥夺萨尔瓦多移民在农业改革中获得的土地。与此同时,洪都拉斯在媒体上发动宣传攻势,有意夸大萨尔瓦多移民对本国工人失业和工资下降所造成的影响。5月下旬,萨尔瓦多移民开始离开洪都拉斯返回人口众多的祖国。

1969年6月两国间紧张局势继续升级。就在这时,参加1970年世界杯足球预选赛的萨、洪两国足球队正好开赛。第一场比赛在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举行,获胜的洪都拉斯人殴打了萨尔瓦多球迷引发骚乱。第二场比赛在萨尔瓦多首都圣萨尔瓦多举行,情况更糟。萨尔瓦多人不仅殴打了洪都拉斯球迷,还对洪都拉斯国旗和国歌大肆侮辱。第三场比赛在墨西哥城举行,最终萨尔瓦多以3:2险胜洪都拉斯。洪都拉斯人恼羞成怒,加以报复,大肆迫害在洪的萨尔瓦多人,甚至对几名副领事也不放过,许多人被杀或遭虐待,上万人逃离洪都拉斯。两国新闻媒体也趁机大肆鼓动国民情绪。1969年6月27日,洪都拉斯宣布和萨尔瓦多断交。

7月14日清晨,萨尔瓦多开始对洪都拉斯采取军事行动,足球战争爆发。

战争开始后,美洲国家组织(OAS)紧急集会,呼吁立即停火和萨军撤出洪都拉斯。7月18日萨尔瓦多政府同意签订停火协议,20日该协议全面生效。8月初,萨尔瓦多开始从洪都拉斯撤军。这场实质上与足球无关的足球战争仅持续了四天多,然而达成最终和平协定却花费了十年的时间。

这场战争遭到了萨尔瓦多民众和低下层军官对军方的批评,却唤起了洪都拉斯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心。成千上万的洪都拉斯工人和农民要求参军保卫国家,地方防卫组织如雨后春笋建立起来。无数的普通民众甚至拿起弯刀走向战场。正像萨尔瓦多历史上的其他军事冲突一样。1969年萨洪战争(谐称足球战争)的根源在于两国经济发展的不一致。萨尔瓦多国小人多,可耕地严重受限,经济却较发达,而洪都拉斯却国大人少,经济比较落后。到1969 止,已有大约300,000 萨尔瓦多人越过边境,在人口稀少的洪都拉斯落地生根。这些人大都是非法移民,他们对所耕土地的占有仅在于他们居住于此。对于洪都拉斯来说,土地并不是问题,问题是自身日益被包围的形象和民族情感。在整个60年代,中美洲共同市场的运作机制越来越有利于区域内经济较发达的国家,特别是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萨尔瓦多在洪都拉斯有很多企业——制鞋店铺随处可见——更显现了两国间的经济差距。于是,萨尔瓦多移民——虽然并不具有实际的经济意义——变成了刺激洪都拉斯民族主义情感的痛点。

冲突爆发前的两年间,萨洪两国边界形势日益紧张。1969年初洪都拉斯总统奥斯瓦尔多·洛佩斯·阿雷利亚诺颁布农业改革法驱逐萨尔瓦多流民。但是,洛佩斯政府正遭经济和政治困难,他们便把萨尔瓦多流民作为替罪羊。紧接着有关萨尔瓦多移民被遣置的报道和便充斥着萨尔瓦多新闻媒体,关于洪都拉斯军队强行遣置移民的谣言也不断在萨尔瓦多传播。

除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沙文主义,萨尔瓦多的军事行动也有其潜在的动机。萨尔瓦多移民的回流增加了本国的就业压力和社会动荡。形势的恶化严重动摇了桑切斯政府的政治基础。因此对洪都拉斯采取军事行动便成了萨政府扭转局面最便利的选择。尽管和洪都拉斯一战几乎肯定会导致中美洲共同市场的崩溃,但萨尔瓦多也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战争给双方都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萨尔瓦多耗费了大量的军火,不得不加大军事投入来补充几乎耗竭的军火储备,使本国经济严重内耗。大约60,000-130,000萨尔瓦多人被强行驱逐或逃离洪都拉斯。萨尔瓦多丧失了此前通过非法移民到洪都拉斯所带来的经济“安全阀门”,土地压力再次凸显。战争中高达2,000名洪都拉斯人,主要是平民被杀;数千名住在边境地区的洪都拉斯人无家可归。战争不仅严重破坏了两国经济,而且导致中美洲共同市场名存实亡,双方贸易完全终止,边境关闭,两国间的航空飞行也中断了达十年之久。

为了足球而停止战争的比赛时那场?

掀起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之间“足球战争”盖头来

20世纪60年代末,在中美洲的两个小国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史称“足球战争”。然而这场名为“足球”的战争从本质上来说却与足球无关。洪萨两国都欲借足球之名行危机转嫁之实。足球不过是水中的浮萍,在其深处却摇曳着两国蠢蠢欲动的阴谋。

1968年,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洪都拉斯洛佩斯·阿雷利亚诺政权陷入了严重的困境:经济形势恶化,劳工冲突不断,政局不稳,甚至右翼保守的费纳戈集团对其亦大加批评。随着社会形势的恶化,洪都拉斯政府和一些私营团体逐渐将国家经济的困境归咎于在洪都拉斯做工的大约30万萨尔瓦多移民。费纳戈集团认为萨尔瓦多移民非法侵占了他们的土地。1969年1月,洪都拉斯政府拒绝与萨尔瓦多续签保证两国公民在边境地区自由流动的《1967年双边移民条约》。4月,洪都拉斯政府宣布因为萨尔瓦多移民不符合其出生地在洪都拉斯的法律规定,开始剥夺萨尔瓦多移民在农业改革中获得的土地。与此同时,洪都拉斯在媒体上发动宣传攻势,有意夸大萨尔瓦多移民对本国工人失业和工资下降所造成的影响。5月下旬,萨尔瓦多移民开始离开洪都拉斯返回人口众多的祖国。

1969年6月两国间紧张局势继续升级。就在这时,参加1970年世界杯足球预选赛的萨、洪两国足球队正好开赛。第一场比赛在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举行,获胜的洪都拉斯人殴打了萨尔瓦多球迷引发骚乱。第二场比赛在萨尔瓦多首都圣萨尔瓦多举行,情况更糟。萨尔瓦多人不仅殴打了洪都拉斯球迷,还对洪都拉斯国旗和国歌大肆侮辱。第三场比赛在墨西哥城举行,最终萨尔瓦多以3:2险胜洪都拉斯。洪都拉斯人恼羞成怒,加以报复,大肆迫害在洪的萨尔瓦多人,甚至对几名副领事也不放过,许多人被杀或遭虐待,上万人逃离洪都拉斯。两国新闻媒体也趁机大肆鼓动国民情绪。1969年6月27日,洪都拉斯宣布和萨尔瓦多断交。

7月14日清晨,萨尔瓦多开始对洪都拉斯采取军事行动,足球战争爆发。

战争开始后,美洲国家组织(OAS)紧急集会,呼吁立即停火和萨军撤出洪都拉斯。7月18日萨尔瓦多政府同意签订停火协议,20日该协议全面生效。8月初,萨尔瓦多开始从洪都拉斯撤军。这场实质上与足球无关的足球战争仅持续了四天多,然而达成最终和平协定却花费了十年的时间。

这场战争遭到了萨尔瓦多民众和低下层军官对军方的批评,却唤起了洪都拉斯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心。成千上万的洪都拉斯工人和农民要求参军保卫国家,地方防卫组织如雨后春笋建立起来。无数的普通民众甚至拿起弯刀走向战场。正像萨尔瓦多历史上的其他军事冲突一样。1969年萨洪战争(谐称足球战争)的根源在于两国经济发展的不一致。萨尔瓦多国小人多,可耕地严重受限,经济却较发达,而洪都拉斯却国大人少,经济比较落后。到1969 止,已有大约300,000 萨尔瓦多人越过边境,在人口稀少的洪都拉斯落地生根。这些人大都是非法移民,他们对所耕土地的占有仅在于他们居住于此。对于洪都拉斯来说,土地并不是问题,问题是自身日益被包围的形象和民族情感。在整个60年代,中美洲共同市场的运作机制越来越有利于区域内经济较发达的国家,特别是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萨尔瓦多在洪都拉斯有很多企业——制鞋店铺随处可见——更显现了两国间的经济差距。于是,萨尔瓦多移民——虽然并不具有实际的经济意义——变成了刺激洪都拉斯民族主义情感的痛点。

冲突爆发前的两年间,萨洪两国边界形势日益紧张。1969年初洪都拉斯总统奥斯瓦尔多·洛佩斯·阿雷利亚诺颁布农业改革法驱逐萨尔瓦多流民。但是,洛佩斯政府正遭经济和政治困难,他们便把萨尔瓦多流民作为替罪羊。紧接着有关萨尔瓦多移民被遣置的报道和便充斥着萨尔瓦多新闻媒体,关于洪都拉斯军队强行遣置移民的谣言也不断在萨尔瓦多传播。

除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沙文主义,萨尔瓦多的军事行动也有其潜在的动机。萨尔瓦多移民的回流增加了本国的就业压力和社会动荡。形势的恶化严重动摇了桑切斯政府的政治基础。因此对洪都拉斯采取军事行动便成了萨政府扭转局面最便利的选择。尽管和洪都拉斯一战几乎肯定会导致中美洲共同市场的崩溃,但萨尔瓦多也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战争给双方都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萨尔瓦多耗费了大量的军火,不得不加大军事投入来补充几乎耗竭的军火储备,使本国经济严重内耗。大约60,000-130,000萨尔瓦多人被强行驱逐或逃离洪都拉斯。萨尔瓦多丧失了此前通过非法移民到洪都拉斯所带来的经济“安全阀门”,土地压力再次凸显。战争中高达2,000名洪都拉斯人,主要是平民被杀;数千名住在边境地区的洪都拉斯人无家可归。战争不仅严重破坏了两国经济,而且导致中美洲共同市场名存实亡,双方贸易完全终止,边境关闭,两国间的航空飞行也中断了达十年之久。

起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之间“足球战争”盖头来

20世纪60年代末,在中美洲的两个小国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史称“足球战争”。然而这场名为“足球”的战争从本质上来说却与足球无关。洪萨两国都欲借足球之名行危机转嫁之实。足球不过是水中的浮萍,在其深处却摇曳着两国蠢蠢欲动的阴谋。

1968年,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洪都拉斯洛佩斯·阿雷利亚诺政权陷入了严重的困境:经济形势恶化,劳工冲突不断,政局不稳,甚至右翼保守的费纳戈集团对其亦大加批评。随着社会形势的恶化,洪都拉斯政府和一些私营团体逐渐将国家经济的困境归咎于在洪都拉斯做工的大约30万萨尔瓦多移民。费纳戈集团认为萨尔瓦多移民非法侵占了他们的土地。1969年1月,洪都拉斯政府拒绝与萨尔瓦多续签保证两国公民在边境地区自由流动的《1967年双边移民条约》。4月,洪都拉斯政府宣布因为萨尔瓦多移民不符合其出生地在洪都拉斯的法律规定,开始剥夺萨尔瓦多移民在农业改革中获得的土地。与此同时,洪都拉斯在媒体上发动宣传攻势,有意夸大萨尔瓦多移民对本国工人失业和工资下降所造成的影响。5月下旬,萨尔瓦多移民开始离开洪都拉斯返回人口众多的祖国。

1969年6月两国间紧张局势继续升级。就在这时,参加1970年世界杯足球预选赛的萨、洪两国足球队正好开赛。第一场比赛在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举行,获胜的洪都拉斯人殴打了萨尔瓦多球迷引发骚乱。第二场比赛在萨尔瓦多首都圣萨尔瓦多举行,情况更糟。萨尔瓦多人不仅殴打了洪都拉斯球迷,还对洪都拉斯国旗和国歌大肆侮辱。第三场比赛在墨西哥城举行,最终萨尔瓦多以3:2险胜洪都拉斯。洪都拉斯人恼羞成怒,加以报复,大肆迫害在洪的萨尔瓦多人,甚至对几名副领事也不放过,许多人被杀或遭虐待,上万人逃离洪都拉斯。两国新闻媒体也趁机大肆鼓动国民情绪。1969年6月27日,洪都拉斯宣布和萨尔瓦多断交。

7月14日清晨,萨尔瓦多开始对洪都拉斯采取军事行动,足球战争爆发。

战争开始后,美洲国家组织(OAS)紧急集会,呼吁立即停火和萨军撤出洪都拉斯。7月18日萨尔瓦多政府同意签订停火协议,20日该协议全面生效。8月初,萨尔瓦多开始从洪都拉斯撤军。这场实质上与足球无关的足球战争仅持续了四天多,然而达成最终和平协定却花费了十年的时间。

这场战争遭到了萨尔瓦多民众和低下层军官对军方的批评,却唤起了洪都拉斯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心。成千上万的洪都拉斯工人和农民要求参军保卫国家,地方防卫组织如雨后春笋建立起来。无数的普通民众甚至拿起弯刀走向战场。正像萨尔瓦多历史上的其他军事冲突一样。1969年萨洪战争(谐称足球战争)的根源在于两国经济发展的不一致。萨尔瓦多国小人多,可耕地严重受限,经济却较发达,而洪都拉斯却国大人少,经济比较落后。到1969 止,已有大约300,000 萨尔瓦多人越过边境,在人口稀少的洪都拉斯落地生根。这些人大都是非法移民,他们对所耕土地的占有仅在于他们居住于此。对于洪都拉斯来说,土地并不是问题,问题是自身日益被包围的形象和民族情感。在整个60年代,中美洲共同市场的运作机制越来越有利于区域内经济较发达的国家,特别是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萨尔瓦多在洪都拉斯有很多企业——制鞋店铺随处可见——更显现了两国间的经济差距。于是,萨尔瓦多移民——虽然并不具有实际的经济意义——变成了刺激洪都拉斯民族主义情感的痛点。

冲突爆发前的两年间,萨洪两国边界形势日益紧张。1969年初洪都拉斯总统奥斯瓦尔多·洛佩斯·阿雷利亚诺颁布农业改革法驱逐萨尔瓦多流民。但是,洛佩斯政府正遭经济和政治困难,他们便把萨尔瓦多流民作为替罪羊。紧接着有关萨尔瓦多移民被遣置的报道和便充斥着萨尔瓦多新闻媒体,关于洪都拉斯军队强行遣置移民的谣言也不断在萨尔瓦多传播。

除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沙文主义,萨尔瓦多的军事行动也有其潜在的动机。萨尔瓦多移民的回流增加了本国的就业压力和社会动荡。形势的恶化严重动摇了桑切斯政府的政治基础。因此对洪都拉斯采取军事行动便成了萨政府扭转局面最便利的选择。尽管和洪都拉斯一战几乎肯定会导致中美洲共同市场的崩溃,但萨尔瓦多也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战争给双方都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萨尔瓦多耗费了大量的军火,不得不加大军事投入来补充几乎耗竭的军火储备,使本国经济严重内耗。大约60,000-130,000萨尔瓦多人被强行驱逐或逃离洪都拉斯。萨尔瓦多丧失了此前通过非法移民到洪都拉斯所带来的经济“安全阀门”,土地压力再次凸显。战争中高达2,000名洪都拉斯人,主要是平民被杀;数千名住在边境地区的洪都拉斯人无家可归。战争不仅严重破坏了两国经济,而且导致中美洲共同市场名存实亡,双方贸易完全终止,边境关闭,两国间的航空飞行也中断了达十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