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英九凭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马英九凭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今天,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深切哀悼遇难同胞。马英九在受访时表示,历史绝不可遗忘,我们所有中国人都应自立自强,才不会被人欺凌、任人宰割。(总台央视记者章林 赵超逸)

相关新闻

马英九拜谒到中山陵 媒体称其面对孙中山棺椁数次哽咽差点落泪

3月28日上午,台湾地区前领导人、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终于在南京拜谒到中山陵。

按照昨天他自台北临行前所说,自己自37岁开始承担一些两岸事务的工作,直至如今已经73岁了,等了36年才有机会到大陆访问,“的确久了点,但我很高兴能去”。

马英九3月28日上午9时30分许抵达南京中山陵,向孙中山像献花

1

马英九拜谒中山陵,主要有几个看点——

一是在向中山先生像献花之后,马英九进入中山陵墓室,向孙中山棺椁行三鞠躬礼。据现场媒体报道,献花期间,马英九数次哽咽,差点落泪。

二是在致辞时提出“和平奋斗,振兴中华”,并在中山陵书法室将这段话写将下来。之所以会有这段话,在海叔看来,与其致辞开篇提到孙中山遗言“和平、奋斗、救中国”有关。孙中山留下遗言98年后的今天,马英九带着一些台湾的年轻人,终于能到中山陵前致祭,并发表这样的感悟,有媒体分析认为旨在“追求和平,避免战争,致力振兴中华”。

马英九一行向孙中山棺椁三鞠躬,被台媒“中时新闻网”评价为“历史性一刻”

在中山陵接受两岸记者采访的时候,马英九提到“振兴中华”是两岸中国人不可回避的责任,希望努力实现。

在海叔看来,振兴中华,一定包含中国统一!也希望马英九再回味一下其父马鹤凌的遗言“化独渐统,全面振兴中国;协强扶弱,一起迈向大同”!

2

在昨日马英九抵达上海,从浦东机场赶往虹桥高铁站期间,出了一则趣事。台媒“中时新闻网”将这件趣事称作“大迷航”。什么意思呢?原来,来自台湾地区的媒体跟着马英九车队前往虹桥高铁站,却给跟丢了。

马英九于3月27日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班机抵达上海浦东机场

台媒称,可能的原因是司机路况不熟,而浦东机场前往虹桥高铁站,等于要穿越整个上海市区,“虽走高速公路,但遇下班尖峰时刻,司机紧踩油门飙速”也没能赶上。

在海叔看来,这一段情节,在岛内得以披露,倒也有助于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更多了解。大上海的周一下班高峰,或者按照台湾地区人们的惯常说法“尖峰时刻”,是怎样一种体验感?大上海的城市规模与大台北有哪些不同,能从这次“大迷航”中有所体悟。

而既然能从“大迷航”中修正航向,没有耽误在中山陵的采访,也或可以想到,目前整个台湾地区如果有人处于“大迷航”状态,是不是也该尽快修正航向,跟上正确的发展之路呢?

马英九此次回大陆,如果说拜谒中山陵是一种国之思,那下一步的行程前往湖南祭祖,则是一种家之念。中国人讲家国情怀。在仲春时节,慎终追远,国思家念汇集起来,台湾的未来路径难道不该清晰起来吗?

3

看到一则评论的标题——

“一个走大道,一个奔绝路”。指的就是台湾地区,当马英九大陆行之际,蔡英文将窜访危地马拉、伯利兹这两个所谓“友邦”。当然,她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借机“过境”美国。

这种伎俩,一些绿营头目把持当局的时候又不是没耍过。只不过如今蔡氏耍来,确实更看得清——路越走越窄。就在她出发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洪都拉斯建交。这等于又拿去了台湾当局的一个中美洲“友邦”。中美洲一些国家,对于蔡氏的重要性,无非其可以借出访这些地方为名,飞机在美国“过境”。你说她给飞机加油也好,顺便会个人也罢,总之,是偷偷摸摸的感觉。

偷偷摸摸的事,当然做不长久。一旦“友邦”归零,这看她还怎么耍。

按说,比起马英九来,蔡氏早年还曾到访过大陆,还曾在天安门前留过影。绿营来说,陈水扁也做过同样的事。还有诸如谢长廷等亦曾回大陆祭祖。也就是说,民进党中一些人,对大陆未必没有了解。只不过,为了其个人与党派的小利益,其就有胆子在岛内胡言乱语骗取选票。海叔感觉,如果一些曾经认祖归宗之人不老实,从“家”的范畴来说,未来大可以将这些人驱逐出家谱、祠堂。

从马英九此次大陆行,其实能看出台湾的未来了!统一,是唯一出路!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重大意义?

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都对现实有着巨大的警鉴价值,而对历史铭记,就是树起了一面镜子,无论是对企图颠覆历史的人,还是渴望和平的人,都需要这个镜子随时折射提示。

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的“国家公祭”,小而言之是中国人对自己同胞的记忆、缅怀,是对国人应有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大而言之,是中国人在替世界保留的一份珍贵遗产,是中国人就此确立与国际社会相处的尊严方式。

2022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举行

2022年11月25日,在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即将来临之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哭墙”(遇难者名单墙)前举行2022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艾义英、马庭宝、阮定东,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代表,纪念馆员工代表,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代表等参加,以此表达哀思,铭记历史。图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左)和她的儿子参加家庭祭告活动。

百度百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中国侨网-2022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举行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金同和去世享年92岁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发文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金同和于5月18日去世,享年92岁。

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救助协会登记的幸存者只有66人。

南京大屠杀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者于1937年12月13日在中国占领南京后,在南京市区和郊区大规模屠杀、抢劫和强奸中国平民和战俘的战争罪行。

1937年,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中有一部分只有10岁左右的孩子,但他们却经历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疯狂,见证了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他们的叙述是南京大屠杀真相最有力的活证据。

部分幸存者讲述

1937年,17岁的孙从山东来到南京,为保卫南京贡献了自己的力量。80年后,一切都变了。孙对在战争中幸存的记忆永远难忘。1937年,学校里到处都是示威游行,到处打倒日本鬼子和帝国主义。

11月30日,我到了南京。第二天,南京保卫战开始。我赶紧去找孔德刚先生。一到医院,连军装都换不了,就开始照顾伤员。

12月9日玩了一晚上。天亮了,有人进来问谁能去广华门运送伤兵。我举手说可以走了。到了广华门,已经到处都是中国守军的尸体和伤兵。我永远不会忘记眼前的景象。到处都是嗷嗷的叫声,哭着喊着。活人和死人躺在一起。血流了一地,一踩就黏糊糊的。情况紧急。我们没有时间检查伤势。只要它还活着,就把它放在担架上,迅速抬着跑。头顶上的日本炮弹还在“嗖嗖”地飞着。到了医院,马上去诊治,搁一边直接再跑。从此我三天三夜没吃没喝,陪了他们三天三夜。

好了,以上就就是本期所要分享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