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彬说,在他42岁不长不短的人生里,命运给了他两记闷锤。

头一回,是7岁那年,他的妈妈唐素容在深夜失踪,从他的世界里彻底消失。倪彬,成了玩伴口中 “妈妈跑了的孩子”。

第二次,是2022年2月,和他相依为命的父亲被确诊多发性骨髓瘤。

就在父亲确诊的第二天,命运又对他开了一个玩笑:失踪35年的母亲突然有了消息。从得到线索到确认,整个寻亲的过程,仅仅用了半天。

倪彬从没想过,有生之年还能与母亲重逢,而且还是在自己人生的“至暗时刻”。

受新冠疫情影响,倪彬和母亲相认的日子一推再推。2022年7月16日,母亲一行人从山西出发。倪彬,终于等来了全家团圆的这一天。

天气预报提示,妈妈回来的当晚会有大雨。倪彬觉得这是冥冥之中的巧合:35年前母亲消失的那晚,也是狂风暴雨。

倪彬相信“轮回”。而他和妈妈再相见的这个“圈”,一画就是整整35年。

迟到35年的团圆

失踪三十多年的唐素容要回家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村子。

认亲当天,村口早早就聚集了不少围观的人。家人、村民、媒体、寻亲志愿者……人群将村口狭窄的县道围得水泄不通。

“妈妈被拐到哪里去了?”“怎么找回来的?”倪彬被人群团团包围,一遍一遍地回答着类似的问题。被问及见到妈妈会不会哭,倪彬很自信:“我经历了那么多事,我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可以的。”

上午10点半,距离妈妈回家,还有一个小时左右。

倪彬打开手机的“位置共享”,以便清晰地掌握妈妈所处的位置。明明知道车还在几十公里之外,倪彬仍紧盯着进村的必经路口,路过的每一辆车,他都要确认一番。


倪彬

张望、踱步、反复查看手机屏幕上移动的橙色图标……与妈妈重逢前的每一秒,都显得特别漫长。所有的情绪,也都在等待中,逐渐发酵。

见到妈妈的那一刻,说好不哭的倪彬,还是绷不住了。他捧着妈妈的脸,放声大哭:“走,妈,我们回家。”

倪彬有些语无伦次,开始埋怨自己,“这么大的男人,不该哭”。他边抹眼泪,边向妈妈挨个儿介绍在场的见证者们,并且最后都不忘和对方说一句“这是我妈”。


倪彬和母亲唐素容重逢

与倪彬的激动不同,就在下车的瞬间,唐素容便陷入了沉默的尴尬。

35年,眼前的一切,早已不是唐素容记忆中的模样。鲜花、鞭炮、欢迎的横幅、一张张热情但却陌生的脸……面对着这些,拘束和尴尬堆在她的脸上。倪彬察觉到了这些情绪,不时安抚母亲,“不要怕,这些都是来关心我们的人。”

从村口走回家的一路上,倪彬事无巨细地向妈妈介绍村子和自家房子的变化,帮她找回熟悉的感觉。

这次和唐素容一起回家的,还有这些年她在山西的“家”里生下的几个孩子和孙辈。倪彬表现出了一个长子的样子,热情地接待弟弟妹妹和孩子们,并把他们一一介绍给现场的亲戚们。

倪彬的小女儿凝凝才两岁半,当被要求叫眼前这位陌生的老人一声“奶奶”时,她下意识地用愤怒的长长的尖叫来表达自己的抗拒。

事实上,在妈妈唐素容失踪后的第八年,倪彬的父亲带着他重新组建了家庭。失散多年的亲人再相逢,家,早已不是曾经的模样。

前来寒暄的故人踏破门槛,唐素容礼貌地维持着固定模式的笑容。每当被问及“还记得我吗”的时候,她就会用山西口音一遍遍回答“认得,认得”。一旦对方继续追问“我是谁嘛”,她只能苦笑。

离开家乡四川乐至县35年,唐素容的口音已经完全变了。亲友们拉着她说的那些关切的话,她大多也都听不懂。更多的时候,她都是怯怯地沉默着。唯独在见到倪彬的妻子九香时,唐素容主动拉起了她的手,眼里泛着泪说:“这些年你辛苦了。”


唐素容和倪彬妻子

有亲人回忆起唐素容失踪的那天晚上,倪彬痛哭了整夜。对方的话,唐素容没有完全听懂,她以为对方在说“儿子哭了”,脱口而出说道:“干啥要哭,妈回来了,就不能哭!”

在饭桌上,倪彬拉着唐素容,让她“和另一个妈喝一杯”,唐素容立刻更正道:“我才是你亲妈!”

“妈妈是个随时可能逃跑的外地人”

在唐素容失踪的35年里,最疼爱她的父亲和大哥相继去世。他们望眼欲穿,也没能等到唐素容回家的这一天。

回到四川的第二天,唐素容来到父母坟前。看着纸钱烧起的烟雾一缕缕高高飘起,唐素容欣慰地说:“烟飘得那么高,这是他们看到我回来了,高兴。”

回到出生的地方,见到熟悉的亲人,唐素容渐渐放松下来。

她和嫂子见面后,两人彼此沉默着,却把手牵在一起,久久没有松开。在餐桌上,她主动向在座的家人们敬酒,手里的酒干了一杯又一杯。这是不善言辞的她,最好的表达。

女儿唐唐(化名)是唐素容在山西的“家”里生下的第二个孩子。在她眼里,曾经常常沉默的妈妈,这几天展现出了她从未见过的样子。

她从不知道,原来妈妈酒量这么好,更没有想到平时话都很少的妈妈竟然还会主动向人敬酒。看到妈妈发自内心的笑,唐唐打从心底替妈妈开心:“可能这才是真正的她吧。”

从小,唐唐就知道妈妈是被拐到山西的。自打记事起,她就意识到自己的妈妈和村里别人的妈妈是不同的:别人的妈妈不会被人喊做“四川侉子”;别人的妈妈做的菜,也不像自己每天吃的那么辣;别人的妈妈也不会像自己的妈妈一样,哪怕受人欺负,也从不反击,从不解释。

小时候,经常会有人提醒唐唐,要看好妈妈,不然妈妈就会逃回四川。“妈妈是个外地人,是个随时可能逃跑的外地人。”

唐唐对妈妈的过往充满好奇。她好奇妈妈是怎么来到山西的,又是被谁拐卖到自己的家里的。但是对于这些,唐素容始终绝口不提。

直到2022年与儿子倪彬重新联系上,唐素容才愿意松口,向孩子们讲述了当年被拐卖的情形。

1987年9月,唐素容在赶集的时候遇到了同村的一位老太太。对方称自己的儿子可以带她去外地打工挣钱。那时,28岁的唐素容和丈夫刚翻建了新房,欠下了不少债务,生活拮据。

最初,唐素容以儿子太小需要人照顾为由拒绝了。但在对方的反复游说之下,唐素容还是被说服了。随后,老太太的儿子、儿媳特意挑了唐素容丈夫不在家的时候,趁着夜色将她带走。

随后,人贩子一行4人将唐素容辗转带到了山西。后来她才知道,自己被以700元的价格卖掉了。

唐素容不识字,哪怕是从前在家乡的村子里,偶尔也会迷路。她被卖去的那个村子也很偏僻,她想要逃也没有方向。买家担心她会逃跑,也绝不允许她身上装一分钱。

她放弃了挣扎,就此生活下来,并生下了4个孩子。十年后,孩子们的父亲因矿难去世。男方的亲戚担心她带着孩子们逃走,又给她安排了新的“婚事”。

尽管不善于表达,但她对四川家人的思念,被女儿唐唐从小就看在眼里。

妈妈唐素容对往事所言不多,却每日将在四川的儿子彬儿挂在嘴边。想家的时候,唐素容会躲起来偷偷地哭,一哭就是一两个小时。会反复地给唐唐念叨“想回四川,想看看彬儿长大没,不知道你哥哥有吃的没。”

帮妈妈回家的念头,一直埋藏在唐唐的心底。从小,只要听到妈妈零星提到有关四川家乡的信息,唐唐都会用本子记录下来。

2017年,唐唐成家了,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她决定和弟弟一起帮助妈妈找到四川的家人。

“四川”“Liang'an”,妈妈唐素容对家乡的描述仅止于此。而“Liang'an”两个字怎么写,究竟是镇还是村,唐素容答不上来。他们打开地图,搜索四川境内和“Liang'an”相关的地名,分布在不同城市的结果有4个。

尽管如此,唐唐和弟弟还是决定试一试。从山西出发,他们抵达四川的第一站是广元。在那里,他们围绕着这四个字找了七天,结果一点头绪都没有。因为还要回去工作,他们的第一次寻亲,就这样无果而终。

唐唐并没有因此而放弃。2022年2月18日,她联系了社交平台上的一位“寻亲达人”,并很快与四川的寻亲志愿者建立了联系。让她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半天,寻人的信息就被转发到了倪彬所在的一个微信群里。

奇迹,就这么发生了。

“变了味”的糖馍馍

回到家里后,倪彬再三请求妈妈下厨,只为他一直心心心念念着的儿时的味道。倪彬记得,以前妈妈的外号就叫“糖馍馍”,因为她做的馍馍在村子里很有名气。


唐素容做“糖馍馍”

但在饭桌上,夹起“糖馍馍”,倪彬却迟迟没有吃进嘴里。妈妈端上来的馍馍,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样子。妹妹笑着解释说:“这是我们山西的做法。”

“已经不是那种糖馍馍了。算了,不说了。”在母亲离席的间隙,倪彬悄悄嘟囔了一句。

团圆的时刻,他们都默契地选择回避这些变化,对过往的艰辛,也都避而不谈。

这次找回妈妈之后,倪彬才知道,当年的人贩子不仅是他们同村的熟人,甚至是父亲曾经的好朋友。

事实上,当年拐卖唐素容的四个人中,有两人早已去世。时隔36年,案件也早已过了刑事追诉期。但是倪彬觉得,这件事不能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画上句号。母子二人商量之后,倪彬决定,带着妈妈去当地派出所报案。

事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家人们并没有报警。再加上已经过了刑事追诉期,对此,当地派出所的警官表示将会汇总情况,上报市公安局,有反馈会及时回复。

在派出所,唐素容遇到每一位穿警服的人,都会上前说一声“谢谢”。问及原因,她腼腆地笑了,“对他们客气一些,他们可能就把人贩子给抓了。”

但是,时隔35年,能否立案,能否通过法律途径让人贩子得到应有的惩罚,倪彬心里没有底。

在母亲离开的这35年里,倪彬始终带着恨意生活。他曾设想过很多方式,要如何“收拾”人贩子,要让人贩子如何“偿还”。但是当人贩子真的具象化之后,他所有的设想反而像是突然泄气了的气球。

他和妈妈想要一个交代。但是,这个交代的出口在哪里?怎么做才能让人贩子“赎罪”?他找不到答案,他渴望得到答案。

妈妈回来后的每一天,倪彬都把行程排得很满。他们一起逛街、去游乐场、自驾游……想要把35年来缺失的陪伴,一口气全补回来。


倪彬和母亲

几日的相处,孩子们很快打成了一片。倪彬的女儿凝凝每天追在新来的哥哥姐姐后面玩闹。逛街的时候,她也会主动牵起唐素容的手,不再抗拒这个突然出现的奶奶。

分别的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倪彬的爱人九香背了好几筐自家园子里的水果、蔬菜,还有当地的特产,将车的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

这一次,倪彬没有哭。他安抚不停抹眼泪的妈妈和妹妹:“我们马上来山西,很快还会见面的。”

对倪彬而言,在人生的至暗时刻,能和母亲团聚,已别无他求。“我的人生已经圆满了,所有的遗憾都没有了。”

分别前的那晚,倪彬买了很多烟花。他把女儿扛在肩上,一只手牵着妈妈。看着空中绽放的花火,他吹起了口哨,高声尖叫着、呼喊着。

然后,他对妈妈和弟弟妹妹们说,“过去的都过去了,我们要向前看,未来是美好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楚华 张凯 刘宽漾剪辑:陶余鑫 编辑:朱厚真 陈瑞霖 李姬芸)

被拐卖到河南35年的布依族女子,是如何找到自己亲人的?

德良是一位布依族的女子,35年前从自己的家乡,被拐卖到了河南;由于自己的长相和当地人不同,加上语言不通,所以当地人一直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

面对这样的情况,德良一直都想要找寻自己的老家,想要回到自己的家乡。而最终帮助她完成这个梦想的人,是她的女儿李某,李某用时12年时间,终于帮助自己的母亲,成功地回到了家乡,寻到了自己的根。

这位布依族的女子,在被拐卖的过程中,可以说是不幸的,又可以说是幸运的。她的不幸在于,年纪轻轻就要被迫接受陌生的环境,以及陌生的家庭和生活。

而幸运的地方在于,她的丈夫并没有出现打她的行为,而且也有一个孝顺的女儿。说到她的寻亲之路,多亏了自己的好女儿,如果没有她的努力,可能德良也就很难再回到家乡。

德良的女儿在上高中时候,无意中听说自己的母亲是被拐卖到了河南,我想关于这一点,她自己应该也有所察觉,毕竟母亲和当地人,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时候的女儿已经是一名高中生,具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也学会了利用便捷的网络上网。

在了解到了母亲的事迹之后,便通过网络发帖,开始为母亲寻找自己的家乡。前前后后一共经历了12年的时间,才终于知道母亲是布依族人,而且与家乡的亲人取得了联系。

今年的十月份,德良终于在女儿的陪伴下,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和自己的家人团聚。

面对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团圆,德良的内心十分的开心;在这整个过程中,自己的女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或许是在孝心的坚持下,使得自己十二年的艰辛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也了却了母亲一个最大的心愿。

布依族女子被拐河南35年后成功回家,为何都说幸好她生了一个好女儿?

从高中开始就萌生了为母寻亲的想法,并且一步步付诸实际行动,才让被拐母亲最终找到根回到家。所以说这位布依族女子的回归,离不开她女儿李某的苦心搭桥牵线,也幸好她生养了一个品行兼备的好女儿。

一. 布依族女子被拐到河南后又被他人买下并成婚,因不会汉语被异样看待。

李某的母亲叫做德良,是80年代末李某的姑姑觉得她很可怜,买下来介绍给李某的父亲,而对于是谁将其从贵州深山小镇中拐卖到河南来的,大家都不是很清楚。据李某讲述,与父亲成婚后,母亲只逃跑过两次,一次是在她出生前,一次是带着她和妹妹一块跑。在第二次被父亲找回来后,夫妻二人都抱头痛哭,其后再也没有主动跑过。

因母亲学不会汉语,当地人又听不懂少数民族语言,只会发出类似咿呀的声音,所以村里人都认为她可能是个哑巴。再加上外形上的差异,经常被他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但德良却十分善良,对小孩子很好。事情的转折点是发生在李某上高中时,其他家人告知她的母亲是被拐卖后买来的,但对于其身世一概不知,李某看到母亲一直迫切想回家的样子后,从此便开始了为母寻亲之路。

倘若李某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不愿费心费力的去帮助母亲回家,语言不通的母亲也拿她没有办法,家里人想必也不会责怪她。但人间自有真情在,更何况是和自己有血脉之亲的母亲,李某义无反顾的把为母亲找到家这件事当成了自己的使命。从这一点来看,这个可怜的布依族女子还是比较幸运的。

二.被拐女子所生女儿李某为母寻亲长达12年,所幸丈夫对她也不是很差。

其后,她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发布有关的寻亲信息,在历经12年断断续续的寻找后,终于知道母亲是布依族人,并成功联系上母亲德良位于贵州沙子镇的家人,在双方确认亲属关系后,2020年10月带着母亲从河南回到盼望多年的家中。虽然此时的母亲因精神状态不太好,不知道也不认为是女儿帮她找到了家,但李某的心中必定是开心的,因为她终于让母亲真正的找到了根。

此外,还有一点让人觉得稍稍欣慰的是,虽然李某的母亲是被拐卖来的,但在她的记忆中,父亲并未虐待母亲,且母亲对于父亲也只是怨大于恨,主要是埋怨父亲不让她回家,李某的父亲已在2年前去世。在生活上,这个被拐卖的布依族女子,幸好没有受到骇人听闻的非人折磨,只希望她在余生能安享清福,快乐度过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