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麦卡锡

打着“过境”幌子窜美的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当地时间5日在洛杉矶与美国会众议长麦卡锡在一片抗议声中进行了提前预告的“会面”。尽管蔡麦二人自我吹嘘“美台纽带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强劲”“台湾没有被孤立”,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话没什么分量,尤其是对于蔡英文而言,恐怕除了自我打气并没有什么别的效果。有岛内网络民调显示将近七成台湾民众认为蔡英文此行对台美关系没有帮助,无疑也是一个很直白的回应了。

与蔡英文所期待的恰恰相反,更多的人在关注蔡这一推动台美勾连、“倚美谋独”的挑衅行径又将给台湾招致怎样的风险。这次见面还向世人具体展示了“倚美谋独”的“倚”字是怎么写的,背叛国家和民族的人,在像麦卡锡这样的华盛顿政客面前是不可能有尊严的,没有骨头就只能“倚”别人。显而易见,麦卡锡们让其“倚”是临时性的,更是别有用心的,最终是靠不住的。麦卡锡当然是想通过挑衅别的国家制造冲突风险来实现“政治充值”,但如果超出美国能够承担的风险范围,更可能的结果将是不断贬值,直至破产。到那时,弃蔡如敝履,是唯一选项。

坦白地讲,鬼鬼祟祟的蔡英文这一趟挺憋屈的。她本想通过此次窜美为自己捞取一些所谓的政治资本、帮助民进党拉抬一下在岛内低迷的选情。可悲的是,在纽约的诸多活动被“冷处理”,被美方要求低调和遮遮掩掩的蔡英文不仅充分暴露了自己“倚美谋独”“媚美卖台”的政治本性,还亲身例证了沦为美国打“台湾牌”棋子的囧境。与麦卡锡不到两小时的所谓“风光”会面,则是将她自己钉牢在了历史耻辱柱上。


蔡英文

众所周知,求避战求和平是岛内的主流民意,蔡英文配合美国政治议程的挑衅带来的只能是又一次的兵凶战危。在美国眼中,台湾本质上只是一枚用来试图阻遏中国发展的棋子。不管美国政客说出多少漂亮话,他们更在乎的永远是利益。所谓利益,就会有各种基于自身的算计和比较,而被牺牲的自然是台湾民众的民生福祉和台湾的前途命运。在华盛顿的棋盘中求避战求和平,无异于痴人说梦。这也是为什么蔡英文此趟窜美之旅在岛内被冷淡、被唾弃的原因。


马英九回乡祭祖

与此相反,几乎与蔡英文“窜美”同一时期的马英九“登陆”,则受到了完全不同的关注和评价,连不少美西方媒体也关注到两者行程的强烈对比。当蔡英文如过街老鼠,在“过境”途中一路鬼鬼祟祟、低三下四“求见”洋大人的时候,马英九这个“湘潭伢子回来了”,受到大陆同胞热切的欢迎。与蔡英文在美国经历的忐忑不安、相互算计相比,马英九在大陆感受到的是“两岸一家”的亲切和温暖。蔡英文的这次“过境”窜美,谋划的是借助外人之手切断两岸的血脉相连;马英九的这次“寻根之旅”,顾名思义,就是用行动向全体台湾民众表明,台湾的根在大陆,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蔡是不肖子孙,马是归乡游子;一个走的是绝路,一个行的是大道。人心向背、历史大势,都在这些对比中显现出来。


蔡英文

麦卡锡和蔡英文会面,也再次提醒我们,在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内有分裂分子伺机而动,外有干涉势力见缝插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的同时,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的根本原因。美台勾连搞的每次所谓的“突破”,我们必定会以坚决的反击让其“得”不偿失。就像去年反制佩洛西窜台一样不是一次性的,它将以我们决定的方式和节奏展开,反击的结果将确保大陆对台海局势的主导权与主动权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为什么别人一挑衅我就会火冒三丈?

人在生气时,往往都连带着其他的情绪。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愤怒几乎不会单独出现。为什么别人的三言两语会让你生气?可能是因为言语当中有些话,刺伤了你的自尊,令你感到尴尬、愧疚、惊慌,于是你用愤怒来掩盖;为什么别人的某个举动会使你大发雷霆?可能是因为这个举动,让你感觉到失望、难过、受伤,于是你依旧用愤怒来表现。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大部分的愤怒,都是由其背后的其他情绪引发的。因为那些背后的情绪,往往代表着我们对事情的无力感、脱离掌控感,于是我们只好用愤怒来压盖这种消极情感。

这背后的深层原理,其实涉及到了心理学当中的一个概念——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又名认知不和谐,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产生分歧,两种对立的认知在内心冲突,因而产生不舒适、不愉悦的情绪。

因为在我们一贯的认知当中,我们应该是可以把生活处理的井井有条的。在我们的心中,有一个“完美的自我”,这个自我无所不能,能处理好一切事情,而我们也常常以这个“完美的自我”自居。

可当我们因为他人的言语或是行为感受到惊慌、尴尬等情绪的时候,无力感也跟着显现,而这时这种无力感的涌现,就与内心那个“完美的自我”相冲突。于是内心就出现焦虑、惶恐,为了压盖这种令人不舒适的焦虑、惶恐感,我们只能用愤怒来展示我们的力量,让自己觉得一切都还在自己的掌握中。

善良根本防范不了恶毒,只能沉默隐忍,再伺机反制

暂不说语言挑衅,先考虑一下遭遇武器攻击该如何应对的问题。假如身边有人突然从包里抽出砍刀向自己砍来,该如何迅速作出反应?根本不可能!哪怕是有“空手接白刃”功夫的武林高手,对这种猝不及防的攻击也无可奈何。武器攻击如此,言语上的攻击亦如此。其实语言攻击也是一种武器,攻击的本质属性一样。题主问这种问题,很容易被灌“鸡汤”。可能会有人编故事炫耀自己多么多么灵活地反击挑衅者,甚至将挑衅者反击得落荒而逃。然而实际上那些方法几乎都用不上,因为现实之中根本没机会做出反应。等被挑衅者反应过来,反击的时机已经流失。

为何难以应付身边的人突然抽出砍刀来攻击自己?因为人们不会去警惕那种情况,总是将身边的人设想成“不带刀”的。而对于那些随时在包里藏着砍刀伺机砍杀他人的恶棍,他们自身往往都会对其他人设防。也就说,对于时刻想着怎么砍杀他人的恶棍,是很难先被其他人砍杀的。因为他们自己是恶棍,自然会提防其他恶棍“黑吃黑”地预先攻击自己。

语言攻击也一样,恶人时刻都在琢磨着怎么用语言去攻击侮辱其他人,并且时刻警惕着他人预先用语言攻击自己。假如有人在遭遇语言攻击时可以迅速做出反应,那么基本可以断定:他自身也是恶人,甚至比攻击他的恶人更恶,因为他内心里也时刻在琢磨怎么用语言去攻击其他人。嘴笨并不意味着一定是智力低下,许多嘴笨的人只是因为自身相对善良,潜意识里不对他人的语言攻击设防,在被突然攻击时根本没思想准备,“整个人都懵了”。假如一个人只是嘴笨,但智力并不低,能否可能变得伶牙俐齿?几乎没有可能。因为人的本性终生不变,善良之人不会变得恶毒,恶毒之人也不会变得善良。也就是说:在没有被一个人攻击之前,善良之人总是潜意识里对他人不设防,而恶毒之人总是潜意识里对他人严加防备。

因此在攻击现场就立刻反击语言挑衅者,对于相对善良的人根本没有可能。明智的做法是:哪怕内心怒火中烧,也要尽力保持沉默。表情最好是冷峻严肃,尽量不要将愤怒的情绪暴露出来。如果确实克制不了愤怒的表情也没关系,但要想方设法克制住急迫辩解的欲望,因为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去辩解容易语无伦次,只会给攻击者以及其他围观者留下笑柄。保持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反击,特别是表情冷峻严肃的沉默会让攻击者感到不太好对付。

肯定会有人觉得,将攻击者打一顿就能立刻有效反击。然而既然对方敢于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