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俄乌冲突局势陷入僵局后,乌克兰方面近日罕见地透露出与俄罗斯谈判的意向,但同时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

据英国《金融时报》5日报道,乌总统泽连斯基办公室的副主任安德里·西比加对该报记者表示,如果乌军到达克里米亚半岛的边界,基辅愿与莫斯科讨论克里米亚的未来。


乌克兰总统办公室副主任安德里·西比加资料图

俄罗斯:想要克里米亚?等你打到边界再说


卫星图片显示,俄罗斯军队正在克里米亚半岛边界加强防御(图片来源:华盛顿邮报)

西比加这番言论,是乌克兰自去年4月中断与俄方和谈以来,对谈判意向最明确的声明。

据悉,乌克兰军队最近加大了对克里米亚半岛俄方军事设施的攻击,此外,泽连斯基的顾问波多利亚克还指出,乌克兰军队将在“5个月至7个月”后抵达克里米亚大门口。

与此同时,俄罗斯一再强调,会以任何必要手段保卫克里米亚。莫斯科还警告西方,不要通过供应武器来鼓励基辅夺回克里米亚。

据华盛顿邮报提供的卫星图片显示,目前俄军已经开始在克里米亚北部边界地区挖掘战壕,并部署了坦克和火炮,严阵以待。

对于西比加“乌军到达克里米亚”的表态,俄罗斯导弹和炮兵科学院副院长康斯坦丁∙西夫科夫反驳称,相关言论毫无依据,基辅没有这样的力量和资源。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西夫科夫说,“这是一项政治声明,旨在提高士气。他们(乌方)所说的没有任何前提。克里米亚在哪儿?乌克兰军队又在哪儿?距离太远了。”

乌克兰:想让我反攻?等坦克到位了再说


乌军发布的接收西方援助坦克装甲车的照片(图片来源:乌克兰国防部)

从乌方此次表述来看,他们并不是不想谈判,而是一心想要在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坐上谈判桌。这也是为什么乌方从年初就开始渲染自己的“春季大反攻”。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3月29日,乌防长列兹尼科夫再次表示,乌克兰将西方坦克用于战场的反攻行动可能在4月或5月开始。

但根据各方公开报道,目前仅有4个国家向乌克兰提供了不到50辆较新型主战坦克,相对于双方2000多公里长的战线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鉴于乌克兰东部地区春季的“翻浆”地理特点来看,在缺乏履带式装甲车辆及相关训练的情况下发动大规模反攻并不现实。

《纽约时报》4月3日也报道称,有迹象表明,乌克兰将在未来一个月前后发起攻击。报道同时也指出,在巴赫穆特持续数月的战斗中,俄军通过打消耗战,把乌克兰疲惫不堪的士兵逼到了极限。

为支持乌克兰,美国防部4月4日宣布,将向乌克兰再提供总计26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就在美国宣布军援的第二天,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5日表示,北约已开始着手制订计划,为乌克兰长期提供武器,这一计划将为期十年。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北约主张为乌克兰长期提供武器,是在回避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

美国:想加入北约?等你打败俄罗斯再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4日在其位于布鲁塞尔的总部举行芬兰加入北约仪式(图片来源:新华社)

本周二,芬兰正式加入北约。乌克兰外交部长库莱巴当天在北约总部发表讲话时表示,乌克兰“旨在实现相同的目标,成为北约的正式成员”。

但事实上,美国并不想这么快接纳乌克兰。

据英国《金融时报》6日报道,虽然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等国正努力向乌克兰提供加入北约的 “路线图”,但美国,德国和匈牙利正在抵制这一做法。这也暴露了西方对基辅战后地位的分歧。

一位美国高级官员说:“我们必须'确保乌克兰作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占上风'。”

对此,泽连斯基也毫不含糊。他告诉北约领导人,只有在北约准备推进与乌克兰具体合作的前提下,他才会参加7月在维尔纽斯举行的北约峰会。

综合以上信息可已看出,在援乌的重武器真正到位并训练完毕前,在关于乌克兰未来走向和定位确定前,双方发生大规模交火的可能性并不大。

总结一下就是,俄罗斯想现在就谈,乌克兰想打个胜仗再谈,美国明显是不想双方谈。这可能也是马克龙和冯德莱恩日前访华的目的之一,期望通过别的外交途径尽快解决乌克兰危机。

网友评论

推特网友@mfaithfull:

希望乌克兰在失败的情况下也做好(关于克里米亚问题)对话的准备,因为这很有可能发生。



推特网友@LeftRightBooby:

但是普京做好(对话的)准备了吗?也许他会说:“还不如去打冰球”。



推特网友@GR8UNV3ILNG

越来越多虚假承诺和大胆发言。他们知道自己打不过俄罗斯,但他们越是在他们国际上的“托儿”面前拍胸脯,就越能捞到更多钱,最后他们(可能)逃到波兰去,逃避俄罗斯的制裁。

推特网友@Horaceeeee:

归根结底,乌克兰人只是西方的斯拉夫雇佣军,让他们牺牲“直到最后一个人”。



推特网友@errinle:

乌克兰现在就是一个香蕉共和国(注:指依赖外援的贫穷国家),被美俄对抗搞得分崩离析。



推特网友@teejaybaba:

(美国拒绝为乌克兰加入北约给出“路线图”)

美国像在说:不行哦,继续帮我们打代理人战争吧。



推特网友@PoonBerry01:

如果我们不想让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话,到底为啥帮他们打仗呢?



推特网友@FreenBraveStar:

哈哈,结束了,北约得到了芬兰,没有人再需要乌克兰啦。



微博网友@A46784421这是回答了西方其实真正担心的克里米亚问题解决方案?

微博网友@两点之间直线最近500万都还没中就想着怎么花了?

微博网友@安朵梅达克里米亚,当年曼施坦因打了8个月才打下来。

微博网友@zcwolfman: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年,德国人觉得打三个月就够了;第二年,德国人觉得年底能赢;第三年,想打䊨战争的德国人大多死了;第四年,想活下来的人推翻了政府。

微博网友@索隆才不路痴上一次信誓旦旦收复克里米亚说的是年底,2022年年底。

微博网友@还是曼走庄园:又来画大饼了...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现在是春季攻势,这都把四季给凑齐了,一次没成功过...要不要借中国的24节气去用?一年能画24次饼。

微博网友@大-地_雄_心:给台阶就下了吧,免得到时更尴尬。

微博网友@断剑天涯:谈判的可能性很小。

微博网友@白猫带点儿橘:虚虚实实,这是战前放烟幕弹。

微博网友@马尔高的:克里米亚位置很重要,乌克兰绝无可能放弃。

微博网友@寒宇之子:到达克里米亚附近,就可以炸桥断水,困死俄军,不需要牺牲太多士兵…

本期责编:陈晓宇

编译:陈晓宇、牛娇娜

请问观天象怎么判别要下雨的时候,下的这场雨打不打雷,也就是怎么分别下的是雷阵雨还是普通的雨

云种类| 云的形状 │位置 │天气的情况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 │最高 │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面,天气晴朗│

│卷积云│像粼波 │很高 │它不会带来雨雪 │

│积云 │像棉花团 │2000米左右│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 │

│高积云│像羊群 │2000米左右│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空天晴 │

│卷层云│仿佛白色调幕 │高 │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 │

│高层云│像毛玻璃 │低 │它预示将要下雨或下雪 │

│雨层云│布满天空 │更低 │雨雪就开始下降 │

│积雨云│形成高大的云山│更低 │马上就会下暴雨 有雷电

商朝时期的人如何观天象定历法?又如何记录?

诸葛亮夜观天象知道有舞而草船借箭,知道有风而祭东风,这都是科学上讲的通的,而观天象知道曹操不该死而派关羽放之华容道,见将星而知庞士元休矣,这些就有点那个了国传统中的天文地理,五行八卦,奇门遁甲都属于朴素的科学,科学和迷信参半。从科学的角度讲孔明应该是会预测天气的,不太可能是偶然因素因为诸葛亮对当晚有东风言之凿凿。诸葛亮根据自己在隆中的所学,通过他的博学多才判断八卦及十二气节,以及在江东的气候和沿江地带气候加上个人的判断。得出结论在十一月时会有东风。因为如果在冬天,天气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天气暖和一段时间后就要下雨,然后挂西北风,然后天气晴朗而寒冷,然后又渐渐暖和,这时很可能要刮西北风了。诸葛亮就是凭这个规律猜测出来的。 诸葛亮命关公在华容道捉拿曹操,结果,关公把曹操放了。连刘备都看出来了,质问诸葛亮:明知道关公与曹操有旧,为何偏派关公去 诸葛亮就明说:夜观天象,曹操命不该决,所以派关公去送人情,把曹操放了。刘备也没有办法,现在我们都知道:天象和人没有关系,这是诸葛亮在骗刘备。诸葛亮为何要骗刘备为何要放走曹操 根据当时的情况,只有三足鼎立才比较稳定,如果当时捉了曹操并杀之,而当时刘备基业未稳,孙权必然出兵入主许昌,其势必大,刘备无地无城,必然很快被孙权拿下,所以当时放了曹操,刘备还有出路,如果杀之,自己也难保按照小说来讲,刘备当时只有江夏郡,弹丸之地,如何与强敌抗衡!而曹操八十三万大军灰飞烟灭,实力大大损伤,根本无力再南下。当时,诸葛亮希望三分天下,而东吴(历史上的鲁肃也提出要三分天下)也想鼎足而立,因此必须三国鼎立,刘备才有立足之地,才能实现“恢复汉室”的理想。如果曹操被杀的话,北方曹魏集团群龙无首,孙权当时士气正旺盛,那么只要孙权北上攻打曹魏,肯定是易如反掌,那么刘备的三分天下便付诸东流,自己性命不保。所以,诸葛亮如此安排,是为了刘备日后着想。 如果华容道上不是关羽来守,让张飞、赵云来守,那曹操必定死路一条。曹操死后,北方大乱,北方又会回到群雄争霸的局面,这时孙权的确有可能向北进攻中原。如果孙权攻入中原占领许都,那么孙权就会选择是拥立汉献帝还是废掉汉献帝,我认为孙权选前者的可能性最大,如果他废掉汉献帝,那就会成为另一个董卓,更加会成为其他势力的公敌。再说如果孙权长驱直入进入中原,就不怕在其他势力联合起来对付他?就不怕江夏的刘备给他背后来一刀?所以孙权北伐的可能性不大。

诸葛亮是善于决策、精于决策的人物,但是他那经天纬地之才并非是毫无底蕴的即兴之作。他善于夜观天象,料事如神等,这一切对于现代人类来说,人们更多注意的是,诸葛亮的每次正确决策,都是建立在充分、准确、及时地掌握客观情况的基础上。在许多次战斗之前,他或者派出“细作”、“探子”,或者利用降将俘兵,或者亲历实地调查敌方兵力部署,探听敌方将领的素质、本领、心理,观察地势地形,然后制定有利的作战方案,从而击败敌人。赤壁大战前夕,正是在曹操南下荆州的过程中,经历了和曹军几次战争的实践,他才准确地把握了敌我双方的长处和弱点,因而做出了曹操必败的正确预见。隆中决策之所以对天下大事分析得精辟而中肯,其中凝结了诸葛亮巨大而长期的劳动。胸怀大志而暂隐山林的诸葛亮,从各个方面搜集信息,了解社会、政治、军事的种种动向。他平时刻苦读书,而且读书方法是“独观其大略”因而涉猎较广,领悟较深。他注意交际,颍州的石广元,博陵的崔州平,汝南的徐庶和孟公威,都是他过从甚密的朋友。经过他们,他又与号称“凤雏”的庞统,道号水镜的司马徽相交。其兄诸葛瑾在东吴参与朝政机密,其弟诸葛均、岳父黄承彦都是博学多识、思想敏锐的非常人物。诸葛亮与这些人或书信来往,或聚首畅谈,形成了一个如现代所云的情报网络。有志于天下的诸葛亮,则正是这个网络的高级贮存、处理中心。诸葛亮还十分喜好云游,借以勘察山川地理、关梁扼塞,了解风俗民情、气候物产等。因而,诸葛亮未出茅庐是假,已知天下却是真。这不是什么先知先觉,正是反映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认识论真理。当徐庶挥泪别离刘备,径直至卧龙岗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时,诸葛亮虽然表面推辞,其实是要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此后一段时间,他连日云游不归以至刘备、关羽、张飞两顾茅庐未果。他要进一步补充最新的信息,要反复思酌斡旋天地的大计。当他高卧草堂等待刘备、关羽、张飞第三次到来时,他那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已经是勾划完整成竹在胸了。否则,那西川五十四州挂图从何而来诸葛亮又怎能如数家珍似地笑指其中他又怎能刚刚出山到了新野,就向刘备提出了他的第一条重要建议:“曹操于冀州作玄武池以练水兵,必有侵江南之意。可密令人过江探听虚实。 因此,决策不是对信息资料的简单汇总,而是要实现认识的飞跃,它需要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对客观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这种分析应该遵循以下一些原则。以上事例说明,在分析研究已有的信息情报时,唯

趣观天象小记

商人不知有否占星术,但他们已会观察天象而定历法。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三百六十六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闰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在甲骨卜辞中已有日蚀、月蚀和星辰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的宝贵资料。

网络配图

日蚀和月蚀的蚀字,甲骨文写作、等形。卜辞中所记日蚀,目前已知的仅二见:

癸丑贞,日夕[(有)]食……田(上甲)(《京》3965)癸酉贞,日夕又(有)食,佳若

癸酉贞,日夕又(有)食,非若(《佚》374)这里的“日有食”与《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朔日辛卯,日有食之”同。日蚀一般都发生在白天,但也有发生在傍晚的,“日夕有食”,便是其证。

甲骨卜辞中又常有“日有哉”的记录,如云:

辛巳贞,日又,其告于父丁。(《后上》29·6)庚辰贞,日又,非祸,佳若(《粹》55)“日又哉”有两种解释,一如郭沫若所推测,以为“哉与食,音同,盖言日蚀之事耶”①;一如陈梦家所说:“读若识志或痣,乃指日中黑气或黑子”②,后者殆非③。

甲骨卜辞中记载月蚀的比较多些,有的还记有月份,如云:

癸未卜,争贞,旬亡祸三日乙酉,月食,闻,八月。(《甲》1289+1749)

[癸]未卜,争贞,翌甲申,易日之(兹)夕月食甲(雾),不雨[正面]

网络配图

之夕月食[反面](《丙》56)。

七日己未,,庚申食。(《库》1595)

“月食”即“月有蚀”,《甲》1289+1749乃严一萍缀合而成,其中的“闻”字,董作宾说:“此字最初之意义,当为奏报上‘达’之闻。……月食而方国奏报以‘闻’……(即)史志中……‘史官不见,郡国以闻’之语”①,甚是。因为这条卜辞意思说,八月癸未这天,史官争卜问,这一旬中有没有灾祸,三日后的乙酉傍晚,发生了月蚀。这是别人报告的,所以特别注明一个“闻”字。

《丙编》56是一条正反面相接的卜辞,正面意谓:癸未这天占卜史官争问,第二天甲申,天阴么这天晚上有月蚀么其结果甲[申]有雾,没有下雨。反面的是正面的验辞,说这天晚上果然出现了月蚀。最后一条中的字,不识,可能指一种自然现象的字。这条卜辞是说,某月的第七天己未,夜空出现了,第二天庚申就出现了月蚀。

甲骨卜辞中的星字,作、、,或加声旁作,其为天上星宿之象形字,甚明。卜辞有云:“冬(终)夕…亦大星”(《簠杂》120)。这个“大星”直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指的是什么星。杨树达在《积微居甲文说》中说:“大星者天上星大出也”,又说:“大星者,大夝也”②。

网络配图

甲骨卜辞云:

辛未,酘,新星。(《前》7·14·1)这条卜辞是说,辛未这天晚上,天空出现了一颗新星。杨树达云:“新星者,新夝也”③,义不能尽解。近来有人说,新星当是天文学上所说的变星,即本来亮度不大的星,平时用肉眼看不见,但是由于它的内部起了激烈变化,亮度突然增大,用肉眼看见了它,就叫它为新星,说似可信①。此外,卜辞中又常有“星”(《拾》14·6)、“其星”(《厍》598)等记录,似乎都是星辰之星。

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商代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历法。根据甲骨卜辞的记录可以看出,当时月有大小,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一年为十二月,因十二个大小月加起来只有354或355天,所以采用闰月来调整一年的天数,使一年中的四季变化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这个闰月,在早期卜辞中是放在应当置闰那年最后的一个月即十二月之后,所以叫“十三月”。

这在历法上叫做“年终置闰”法。在晚期的卜辞中,闰月就放在应置闰那一年的某一月,如闰五月,那年当中就有两个五月,这在历法上叫做“年中置闰”法。这种历法,既不是根据太阳运动所测得的一年为基础的阳历,也不是以月亮圆缺为一个记日周期,即朔望月为基础的纯阴历,而是“以闰(月)定四为成岁”的阴阳合历。

甲骨卜辞中有云:“癸丑卜贞,今岁受禾,弘吉,在八月,佳王八祀”(《粹》896)。可证在帝乙、帝辛时代,岁、年、与祀三者还是有区别的。甲骨文中的岁字,作、形;年字,作形;祀字,作形。

刚刚过去的六月二十一号,是个特别的日子。

说特别,不单是因为六月二十一号,是二零二零年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而是因为这天还出现了特别的天象——日环食。

金边日环食,是难得罕见的天文现象。知道了讯息就颇感兴趣被吸引,出于好奇,所以按照讯息播放的说明,掐准当地出现时间,提前静候在院子里,仰望天空的太阳,想第一时间看到壮观的金边日环食。

日环食是不知不觉出现的,起初,没觉得和平日里看到的太阳有啥异样,渐渐的,会觉得整个天稍许有点暗淡,阳光好似没有之前强烈,好像变天下雨前的征兆。

肉眼看去,辐射的紫外线还是很刺眼,观摩不到什么变化。

兴趣总是让人生出许多奇思妙想,可真正的去面对真实的天空气象,却捕捉不到抢眼的亮点。然而,有好奇心,常常就会有探知究竟的根由,想要探寻感兴趣的未知,心中自然有驱动力。我焦急中突然就冒出一个念头,想到了戴上墨镜,会不会就能抵挡太阳的强光照射,让我一睹为快呢!

于是,赶紧拿出墨色眼睛,急切观看。

啊哈!果然出现了美丽的奇观,令我赏心悦目,大饱眼福呵!

这一看不要紧,我有一种“不识太阳真面目”的错觉。

戴上了墨镜,我刚刚看到的太阳,咋就突然变成了半个月亮。

我真怀疑自己的视觉神经出错,摘下眼镜,眼睛恍惚了小会,看到的还是刺眼的火红大太阳。我赶紧又戴上眼镜,看到太阳又变回半个月亮。就这样反复几次,我神智清醒的确定:没有错,金边日环食正在发生天象变化。

原来戴上墨镜,眼睛就可以直面太阳,不受紫外线的刺激,就像戴上了天文望远镜能够比较清晰的看清太阳的变化,揭秘渴望看见罕见的空中的神秘。

金边日环食出现时,我个人感觉:肉眼观看,根本看不出真正的变化状况,还和平时的太阳一模一样。只是相应觉察整个天有一种阴淡下来稍许的昏暗,像是下雨前的天象景况,太阳的强光,时而觉得缓,时而又特别冲,刺眼但不大碍眼的感触。

戴上墨色眼镜观看,定了神,圆圆的太阳周围,射出七彩斑斓束束闪耀的光。

仔细观看,轮廓还是圆圆太阳的轮廓,那射出的道道七彩阳光是镶嵌在一个金色环状的周边。

如果刻意疏忽那耀眼的七彩光环,定睛注视太阳的中心,会看到中间是带着水柔般的半个月亮,那半个月亮发出的光逊色于包裹在周边的金色光环,那光烁和七彩光环的光耀成鲜明对比,中间是水柔般的闪亮,外轮金色光圈包围,放射彩虹般的靓丽。应该是金边日环食整体状况的真实直播吧!

柔水般的月光,如火般的日光,月光闪烁半月的光束,日光发射环状的七彩,交相辉映煞是壮观呵!

白天,天空挂个太阳,晚上,天空挂个月亮,太阳和月亮,给我们划分了白天与黑夜。自然而然,习惯了这种节奏交替的生存与生活。

自然界会变化,浩瀚的苍穹更是无比美妙!天空出奇幻 ,太阳里面住了个弯月,呵!这是魅力的日环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留在时间的履历本上。

毕竟是难得一遇的天象景观,置身现场直面收看,感觉惊艳奇美,是一种情趣享受。

兴趣使人萌生情致,观赏金边日环食,心情大快。

快乐的同时,我心生感触。观看完日环食,使我对平时人们说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话,思想上有了颠覆,眼见不一定为实,我肉眼看到的日环食就是平时火红的太阳呀,看不出任何异常。我之所以能看到金边日环食的本真,是迫切中突然心生幻念,戴上墨色眼镜,瞧了个真。

如果不是兴趣的诱发,我也不会无端开了脑洞。

兴趣是快乐,也是美好幻念的心灵抵达,对物对人,产生了兴趣,心就有了精神的能量,转而驱动自己不断突破。

天象万变,就像我们看到的事物一样,站在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目光所达的地方,视角没有放大,不会看到实物的本真。

眼睛所及往往只是事物的表象。实质则需要敏锐的洞察。

如果对一个人,或者一种事物感兴趣,会有想要探索发现的迫切感,积聚到了引爆点,就会凝聚力量去突破,去挑战,去追寻。诱发力的制高点,最接近真实,容易看清真面目,突破就能看到实质。

观天象如此,看人与事物,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