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据塔斯社15日报道,巴西总统卢拉在离开北京返回巴西前接受记者采访,积极评价自己此次访华之行,称对访问成果感到满意。


巴西总统卢拉

报道援引巴西总统办公室新闻处发布的消息称,卢拉在采访中称,他自己对此次访华成果感到满意,因为感受到了中方对与巴西合作非常感兴趣,“我们之间的战略合作将得到加强,我们也不需要为提升这种关系而与其他任何一方断绝关系”。

报道称,卢拉还称,中巴关系正处于发生重要变化的边缘。“我们要离开原材料(贸易)阶段,转向其他紧迫话题。在数字领域我们有要向中国人学习的东西,我们也已开启关于文化的对话。”

卢拉认为,巴西应关注中国在将中小学教育系统与互联网相结合方面的潜力,而且加强两国高校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项目也很重要。 报道还称,卢拉称,巴西在清洁能源领域潜力巨大,中巴有必要就能源转型问题开展对话。“中国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打造一个新的能源矩阵,而且他们的企业还可以与巴西企业建立联系。”

报道称,卢拉还称,巴西在外交中以务实考量、国家商业利益和社会利益为主导,“不因政治或意识形态而作出选择”。

卢拉于12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此访期间中巴签署贸易投资、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信息通信、减贫、检疫、航天等领域的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真实巴西”新闻网称,与中国的合作对巴西来说具有战略意义。此外,巴西资深外交官、前驻美大使鲁本斯·巴博萨认为,卢拉此次访华取得的成果与2月访美之行对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在拜登那里,卢拉空手而归,甚至在亚马孙基金注资上美方也出手小气。而与中国领导人会谈后,卢拉的行李箱装满各种双边协议和合作计划”。

延伸阅读

卢拉为何在访华前访美?巴西总统首席特别顾问的解释很直白

巴西总统首席特别顾问阿莫林14日接受《环球时报》独家专访时表示,在巴西总统卢拉此次访华期间,巴中双方展开了非常广泛的会谈,取得了很多积极成果,巴中两国可以在建设一个没有霸权的多极世界方面展开合作并发挥重要作用。他同时对比卢拉此前的访美之行称,卢拉对美国的访问是纯政治性的,没有像此次访华那样两国有如此广泛和深入的对话。



卢拉与罗塞夫

4月12日至15日,巴西总统卢拉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14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卢拉举行会谈。习近平指出,中国和巴西分别是东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重要新兴市场国家,互为全面战略伙伴,拥有广泛共同利益。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同巴西关系,将中巴关系置于外交优先位置。

巴西总统首席特别顾问阿莫林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此次国事访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访问,它是卢拉再次当选巴西总统后首次访问美洲大陆以外的国家。卢拉总统就职仅三个月就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到访中国,说明对华关系处在巴西政府对外政策中的优先位置。“巴西和中国走得更近了。”

他表示,巴西愿意研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可能性,事实上,“一带一路”已经在两国的实际关系中得到发展。他同时表示,巴西愿同中国在通信和半导体等领域展开合作,“华为可以成为一个选项”,在发展科技合作方面,巴西政府只会从技术本身和经济的角度进行考量,不会考虑任何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因素。“事实上,华为已经在巴西有业务。”

这名巴西外交领域的最高官员在采访中也谈及巴西减少对美元依赖的愿景。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尽管此前巴西提出的建立金砖共同货币到底是否可行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摆脱某种单一货币的支配地位,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有时它会被用于政治目的。”



巴西总统卢拉

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会见先期来华的巴西总统首席特别顾问阿莫林。王毅表示,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习近平主席同卢拉总统两位发展中大国领袖即将举行的战略性会晤,将产生世界性影响,并为双边关系发展擘画新的蓝图。阿莫林表示,当今世界面临疫情、战乱、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全球性重大挑战,发展中国家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团结合作。

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之前,今年2月,巴西总统卢拉飞往美国首都华盛顿,对美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阿莫林1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对比卢拉的两次访问时称,两次访问都很重要,但此前卢拉对美国的访问是纯粹政治性的,期间没有太多讨论,而此次对中国的访问则覆盖到了非常广泛的合作领域。

他表示,巴西和美国在国际政治事务上有很多分歧,但“我们得承认,卢拉总统当选后,美国在没有支持巴西发生的未遂政变这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对中国的访问,则是对两国已有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再扩展,“我们两国可以在建设一个权力不再如此集中的、没有霸权的多极世界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我认为这是一个中国和巴西可以合作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卢拉·达席尔瓦在做总统的时候做了哪些事情?

2002年12月14日,对于卢拉·达席尔瓦来说,是一个最值得高兴和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他接受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证书,这个证书正式确认他为巴西第40任总统。他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一个地区大国的总统,走过了漫长而艰辛的道路。卢拉接过证书时,激动得流下了热泪。2003年1月1日,卢拉·达席尔瓦在国会大厦举行隆重总统就职仪式,他庄严地从卸任总统手中接过绶带,正式成为巴西联邦共和国第40任总统。卢拉早年受古巴社会主义革命和拉美左派思潮的影响,曾是一位激进的斗士,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一直持批判态度,他曾毫不留情地抨击美国所代表的资本主义,前3次总统竞选中,卢拉激烈的“反美”言辞让华尔街的大亨们感到恐惧,使在巴西多有投资的国际金融机构和大型跨国公司心存忧虑。他们想方设法,动员一切力量反对卢拉当选。然而,卢拉在吸取前3次竞选失败的教训后,在2002年的第4次竞选中,开始改变激进的左派代表的态度,不再抨击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经济政策,承认美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巴西经济的作用,主动改善与美关系。他还选择巴西自由党领袖做竞选搭档,以争取美国和国内外商界的认同。卢拉明智地看到了这些因素,开始以务实的态度与布什政府打交道,与美国建立和谐的外交关系与往来。早在2002年7月,卢拉就派遣经济顾问访问华盛顿向美国政府解释未来的经济政策以换取支持。12月他亲自出访华盛顿,会晤布什总统,重申承认债务、稳定经济的承诺,争取美国为巴西的“反饥饿运动”提供贷款。他当选总统后,又任命了符合美国和国际金融界意愿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巴有争议的美洲自由贸易区问题上,卢拉态度已有所软化,从坚决拒绝,到同意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美国原担心卢拉执政后对美立场强硬,在美国后院形成又一个反美核心,影响其实现全球战略。面对卢拉对美态度转向温和务实,美国对卢拉的态度也来了180度的大转弯,从开始“打压”、进而“默许”,到最后进行“拉拢”。

大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之间的合作,是卢拉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作为巴西左派代表人物,对社会主义中国有着“天然的阶级情谊”。1974年巴中建交以来,两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和政治关系,并且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在航天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成功发射了两颗地球资源卫星,并正在继续研制第三和第四颗卫星。两国经贸关系近几年发展迅猛。中国已经成为巴西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2004年5月22日晚,巴西总统卢拉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6天的国事访问。随同卢拉总统来访的有420多名巴西企业家组成的巴西商务代表团,创下巴西总统出访随行人数的最高记录。除了庞大的商务代表团,与卢拉总统同行的还有外交部、发展工商部、旅游部、能源矿产部的多位部长。可以说,影响巴西经济发展的关键人物都来了。据统计,巴西是中国在拉美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巴西全球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2003年,双边贸易额达7989亿美元。5月23日,卢拉总统参加了巴西石油公司北京代表处的揭幕仪式。这家石油公司是全球领先的20家石油公司之一。巴西石油公司驻北京办事处成立后,巴西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将从以前的每年200万桶猛增6倍,达到每年1200万桶。巴西将成为中国又一个重要的能源供应国。卢拉总统访华期间还接受了中国旅游局递交的“旅游目的地”文件,巴西有望成为中国公民的下一个旅游目的地国。

卢拉在评价他2004年中国之旅时说,这是“巴西政府一次伟大的旅行”。借着巴西总统卢拉访问中国的契机,中巴两国政府在工业、商业、科技等方面建立起广泛合作,这将极大地改变目前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不均衡状况,也将对两国自身的发展起到明显推动作用。中巴两国签订多个合作协定标志着亚洲和拉美两个大国将在经济互补和双边合作方面更进一步寻求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中巴两国间的合作边远离国际经济旧秩序里的掠夺和依附关系,更冲破了美国凌驾于拉美国家之上的不平等的经济局面。《波士顿环球报》载文称,卢拉总统对中国的访问,再一次体现了卢拉“灵活务实”的外交谋略,卢拉政府积极的态度发展对华关系,这是由卢拉总统所确定的外交路线和政策决定的。巴西对外关系研究所所长萨拉伊瓦指出,卢拉政府的外交政策包括三项基本原则,即平衡外交、提升双边关系地位和(巴西)国际作用普遍化。在这些原则指导下,巴西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与其中的大国发展关系。中国、印度、南非和俄罗斯被巴西列为重点发展关系的对象国。巴西这样做,欲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在经济方面,增加与上述国家的经贸合作,以实现卢拉总统本人提出的改变“巴西贸易地理”的目标,减少巴西出口对欧、美发达国家的依赖程度;在国际政治方面,加强与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沟通,通过国际作用普遍化的逐步实现,最终完成“巴西需要在世界上占据突出位置”的目标。卢拉以左派身份当选巴西总统后,在国际舞台上往往以第三世界代言人而自居。卢拉总统访问南非、印度、中国,以及对其他非洲和中东的发展中国家的访问,与印度、南非结成三国集团,在坎昆会议出面组织20国集团,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巴西为达成既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手段。

卢拉推迟访华的原因

2002年12月14日,对于卢拉·达席尔瓦来说,是一个最值得高兴和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他接受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证书,这个证书正式确认他为巴西第40任总统。他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一个地区大国的总统,走过了漫长而艰辛的道路。卢拉接过证书时,激动得流下了热泪。2003年1月1日,卢拉·达席尔瓦在国会大厦举行隆重总统就职仪式,他庄严地从卸任总统手中接过绶带,正式成为巴西联邦共和国第40任总统。卢拉早年受古巴社会主义革命和拉美左派思潮的影响,曾是一位激进的斗士,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一直持批判态度,他曾毫不留情地抨击美国所代表的资本主义,前3次总统竞选中,卢拉激烈的“反美”言辞让华尔街的大亨们感到恐惧,使在巴西多有投资的国际金融机构和大型跨国公司心存忧虑。他们想方设法,动员一切力量反对卢拉当选。然而,卢拉在吸取前3次竞选失败的教训后,在2002年的第4次竞选中,开始改变激进的左派代表的态度,不再抨击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经济政策,承认美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巴西经济的作用,主动改善与美关系。他还选择巴西自由党领袖做竞选搭档,以争取美国和国内外商界的认同。卢拉明智地看到了这些因素,开始以务实的态度与布什政府打交道,与美国建立和谐的外交关系与往来。早在2002年7月,卢拉就派遣经济顾问访问华盛顿向美国政府解释未来的经济政策以换取支持。12月他亲自出访华盛顿,会晤布什总统,重申承认债务、稳定经济的承诺,争取美国为巴西的“反饥饿运动”提供贷款。他当选总统后,又任命了符合美国和国际金融界意愿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巴有争议的美洲自由贸易区问题上,卢拉态度已有所软化,从坚决拒绝,到同意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美国原担心卢拉执政后对美立场强硬,在美国后院形成又一个反美核心,影响其实现全球战略。面对卢拉对美态度转向温和务实,美国对卢拉的态度也来了180度的大转弯,从开始“打压”、进而“默许”,到最后进行“拉拢”。

大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之间的合作,是卢拉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作为巴西左派代表人物,对社会主义中国有着“天然的阶级情谊”。1974年巴中建交以来,两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和政治关系,并且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在航天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成功发射了两颗地球资源卫星,并正在继续研制第三和第四颗卫星。两国经贸关系近几年发展迅猛。中国已经成为巴西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2004年5月22日晚,巴西总统卢拉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6天的国事访问。随同卢拉总统来访的有420多名巴西企业家组成的巴西商务代表团,创下巴西总统出访随行人数的最高记录。除了庞大的商务代表团,与卢拉总统同行的还有外交部、发展工商部、旅游部、能源矿产部的多位部长。可以说,影响巴西经济发展的关键人物都来了。据统计,巴西是中国在拉美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巴西全球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2003年,双边贸易额达7989亿美元。5月23日,卢拉总统参加了巴西石油公司北京代表处的揭幕仪式。这家石油公司是全球领先的20家石油公司之一。巴西石油公司驻北京办事处成立后,巴西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将从以前的每年200万桶猛增6倍,达到每年1200万桶。巴西将成为中国又一个重要的能源供应国。卢拉总统访华期间还接受了中国旅游局递交的“旅游目的地”文件,巴西有望成为中国公民的下一个旅游目的地国。

卢拉在评价他2004年中国之旅时说,这是“巴西政府一次伟大的旅行”。借着巴西总统卢拉访问中国的契机,中巴两国政府在工业、商业、科技等方面建立起广泛合作,这将极大地改变目前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不均衡状况,也将对两国自身的发展起到明显推动作用。中巴两国签订多个合作协定标志着亚洲和拉美两个大国将在经济互补和双边合作方面更进一步寻求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中巴两国间的合作边远离国际经济旧秩序里的掠夺和依附关系,更冲破了美国凌驾于拉美国家之上的不平等的经济局面。《波士顿环球报》载文称,卢拉总统对中国的访问,再一次体现了卢拉“灵活务实”的外交谋略,卢拉政府积极的态度发展对华关系,这是由卢拉总统所确定的外交路线和政策决定的。巴西对外关系研究所所长萨拉伊瓦指出,卢拉政府的外交政策包括三项基本原则,即平衡外交、提升双边关系地位和(巴西)国际作用普遍化。在这些原则指导下,巴西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与其中的大国发展关系。中国、印度、南非和俄罗斯被巴西列为重点发展关系的对象国。巴西这样做,欲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在经济方面,增加与上述国家的经贸合作,以实现卢拉总统本人提出的改变“巴西贸易地理”的目标,减少巴西出口对欧、美发达国家的依赖程度;在国际政治方面,加强与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沟通,通过国际作用普遍化的逐步实现,最终完成“巴西需要在世界上占据突出位置”的目标。卢拉以左派身份当选巴西总统后,在国际舞台上往往以第三世界代言人而自居。卢拉总统访问南非、印度、中国,以及对其他非洲和中东的发展中国家的访问,与印度、南非结成三国集团,在坎昆会议出面组织20国集团,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巴西为达成既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手段。

因患流感和肺炎而不得不推迟对中国的访问。半岛电视台等外媒2023年3月25日报道,巴西总统府表示,巴西总统卢拉因健康原因推迟访华,以便能够从肺炎中康复。巴西总统府称,巴西政府已向中方通报此事,并表示卢拉希望重新安排访问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