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末,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简称“CDF年会”)和“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两个已经恢复线下举办的重磅论坛为契机,超100位知名外企高管密集来华。
苹果公司CEO库克晒出在Apple北京三里屯店的合照,高通公司总裁兼CEO安蒙参加了北京“骁友”见面会,并在微博上称,“这种见面聊天的感觉真好!”
一时间,中国成为众多跨国公司高管行程单上的重要一站——超百位企业高管纷纷到访,掀起一股“访华潮”。无论是阔别已久的故人,还是新面孔,从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到博鳌亚洲论坛,从商务考察到参与“投资中国年”活动,他们此行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做多”中国。
在全球经济充满诸多不确定性的当下,中国凭借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潜能,承担起“确定性”角色。而对中国来讲,全力拼经济的2023年,外资也显得格外重要。
2022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既要把优质存量外资留下来,还要把更多高质量外资吸引过来,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30日下午在海南博鳌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他指出,希望企业家在提振信心、改善预期上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我们对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一直高度重视,下一步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各类开放平台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扎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近段时间,政府多次表态,新政频出。不少外企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们将继续投资中国。目前,来华名单还在拉长,投资项目还在扩充,“下一个中国”还在中国。
2022年11月9日,在空客天津总装线,其首架空客A321飞机上线开始总装。图/新华
高管来了,投资多了
这波外企高管“访华潮”究竟有多火热?从部长们的紧凑日程就能得出结论。
据商务部网站,在3月23日至3月28日6天内,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至少会见了宝洁公司董事长、总裁兼CEO詹慕仁、雀巢集团首席执行官施奈德等在内的12位跨国企业高管。4月初,王文涛还会见了礼来制药、英特尔公司、空中客车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和法国企业代表。
3月26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开幕式现场。图/新华
此外,CDF年会期间,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会见了宝马、博世、博通、康宁、梅赛德斯-奔驰、辉瑞、施耐德电气、西门子等跨国企业负责人。国家发改委、银保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也会见了部分外资企业代表。这些部门在会谈时均强调,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并表示将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
“大型跨国公司负责人纷纷访华,说明他们认为中国市场是全球资金和金融的避风港,同时也是投资的最佳选择地。此外,‘访华潮’也意味着全球的一些制造业、技术、资本正加快转移到中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是令人振奋的投资热土,也是全球经济摆脱低迷的强劲引擎。中国市场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市场,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而且在创新方面也是领先者。”安利全球CEO潘睦邻在CDF年会说。不少外企高管也表示,这是他们近3年来首次访问中国,期待在中国能挖掘新的合作机遇。
“我们相信,企业CEO访华时会为中国感到兴奋。中国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大市场,当他们参观后,就有可能进行投资。这是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中国美国商会总裁何迈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伴随密集脚步声的还有大量投资项目。4月6日,空中客车公司宣布在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拓展A320系列飞机的总装能力,使其在中国的产能翻一番。
3月25日,CDF年会举行当天,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宣布再度扩大在华投资,拟投入约4.5亿美元建设生产供应基地。该公司全球CEO苏博科表示,“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会有更多的投资。”稍早前,安利也表示将投资6亿元,对广州生产基地实施升级改造,建立大健康共享平台。
今年1月,总投资20亿元的太古可口可乐昆山项目顺利签约,成为其迄今在华最大的单笔投资。瑞士企业安姆科在广东投资10亿元建成的全球软包装样板工厂正式投产。总投资超9亿美元的16个外资项目在江苏吴江集中开工、投产、签约。
另据《日本经济新闻》1月报道,松下控股正在中国加快投资步伐,将在2022年至2024年三年时间里投入超过500亿日元,在中国新建或扩建10座以上家电及空调设备工厂。此次投资被视为2000年以来松下对中国家电及家居设备业务实施的最大规模投资。
与外企高管“访华潮”同样火热的,还有中国首次举办的“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系列活动。有外媒形象比喻,“中国正铺开红地毯吸引外国高管”。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曾表示,今年商务部将大力开展“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系列活动。通过一系列“请进来”“走出去”的推介活动,搭建平台、畅通渠道、精准对接,全面展示各地投资机遇和比较优势。
3月29日,“投资中国年”地方专场推介活动在广东举行,巴斯夫、松下、汇丰等百余家跨国公司高管、外国商协会代表参加,活动签约外资项目74个,投资总额达905亿元。
“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恢复发展的强大推进器和稳定锚。中国仍是跨国投资的‘乐土’和‘高地’。”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CDF年会上强调。
何以吸引外资?
尽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大国博弈加剧,存在预期不稳等挑战,但外商仍持续加码在华投资。
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从2020年的1444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891亿美元,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2684.4亿元,同比增长6.1%,折合397.1亿美元,同比增长1%。
相关投资数据图表
国家发改委外资司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增长动力不断增强,发展走势整体向好,为外资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整体基本面转暖,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环比增长2.2%,市场预期明显改善。
相关外资项目数据图表
据4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2.8%,而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5.2%,并产生积极外溢效应。“中国经济正在强劲复苏,这不光对中国意义重大,对全球也同样重要。”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CDF年会上指出,2023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达到1/3,甚至超过1/3。
“中国经济的优异表现为跨国外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经济增长率始终居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前茅,良好的发展前景为强生深耕中国、投资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强生全球资深副总裁、中国区主席宋为群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近年来,旺盛的消费需求培育了超大规模市场,带动中国成为一些外企的“主场”。据资生堂2022年财报显示,中国市场超越日本,成为其第一大市场。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已经发展成为霍尼韦尔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公司最大的增长型市场。宋为群也表示,如今,中国不仅是强生全球业务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同时也是公司全新的创新战略市场。
“就规模而言,中国人口有14.11亿,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接近20%。就市场结构而言,中国是个单一的大市场,法律体系统一、税务体系统一、商业规则统一、语言文化统一的市场。就工业基础而言,中国是全要素全门类全产业链集成的经济体。”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CDF年会上说。
黄奇帆进一步表示,这三者叠加在一起将产生三方面的红利。一是“规模经济”的成本摊薄效应。能够大幅摊薄成本,从而形成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引力场”效应。超大规模市场意味着供给和需求互促共生现象将会十分显著,需求端在不断更新升级,吸引“供给”;供给端也将会带来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三是“大海效应”。在面临外部冲击时,超大规模市场可以让本国经济具有更大的内循环余地,具有更强的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目前外企更加看重中国市场活力。据商务部统计数据分析,超过九成在华外资企业主要是面向中国市场。但这里竞争也很激烈,如果外资企业离中国很远,就会削弱市场敏感度。相反,在中国投资就能更接近市场,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能,开展产销合一的业务。”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在CDF年会上表示,“我们会扩大在各国的本地制造业务,使产品能够更快上市,满足消费者需求。”
魏建国提到,中国拥有全球门类最全、链条最长、上下游最完整,并且紧密衔接的最先进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国也拥有蓝领工人、高精尖人才、工程师和研发人员等多类人才队伍。而且,中国政局稳定,正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这些都是中国的吸引力。
除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外,“数字化”也是跨国企业强调的中国优势。“根据2022年12月数据,我们超过40%的销售收入通过数字化平台取得。”百威亚太首席执行官兼联席主席杨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市场在数字化业务和电子商务等方面也不断为其他市场提供先进经验和可供参考复制的最佳实践。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在CDF年会上也提到,他们非常依赖在中国的供应链,数字化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打造供应链的韧性。“实时数据可以让我们更好利用全球产能,监测运输进展,最终使我们能够更加容易适应市场的变化。”
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截至2022年底,拥有231万个5G基站,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18.45亿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在CDF年会上表示,数字经济跟整个数字产业的发展非常紧密,能创造新的消费体验和消费场景,也让零售店铺获得了新的获客通道和管理工具。同时,大量的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快实现,包括企业内部的制造设备管理、生产者服务网络建立、与上下游产业生态联合融合等。
魏建国表示,中国的数字经济已经驶入了快车道,预计2025年中国的数字经济总量会突破60万亿元,占整个GDP的45%。“数据已经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无论是生产还是营销,外资企业想要发展都需要大量数据做决策支撑,而中国能提供这样的技术和条件。”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作为重点任务之一。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多家外资企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近段时间中国政府的积极表态,为其在华长期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外资利好信号不断,相关部门也在稳外资方面搭建了不同侧重点的协调机制。
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是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于2020年建立,以强化疫情期间对外资企业的服务保障,成为问题诉求解决的重要渠道。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该工作专班工作重点发生变化。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商务部将充分发挥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机制作用,做好对接服务,为企业高管来华开展投资洽谈提供更多便利,推动更多外资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建设。
另一个协调机制是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成立,协调解决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涉及国家层面的规划、用地、用海、环评、能耗等问题,开辟绿色通道推进项目实施。
国家发改委外资司有关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纳入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协调范围的项目主要包括投资规模大、技术先进、有助于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有需要国家层面协调解决的诉求等特点。截至目前,已有六批重大外资项目纳入工作专班协调范围,其中19个项目实现全部或部分投产。计划总投资1700亿美元,单个项目投资均超过10亿美元,目前已完成投资超过630亿美元。
2月20日,辽宁沈阳,一辆全新纯电动BMW i3 eDrive40L驶下BMW iFACTORY铁西工厂里达厂区生产线,标志着宝马沈阳生产基地累计生产500万辆车。图/中新
外资新变化
吸引并稳住外资的同时,中国也在不同行业加大开放力度。
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经过7次缩减,条目越来越少,由最初的190项缩减到现在的27项,制造业条目已经归零,服务业开放持续扩大。2023年1月1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正式实施,总条目达到1474条,与2020年版相比净增加239条、修改167条,在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进一步扩大了鼓励外商投资范围。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外资投资布局也在发生变化。
“原来外企更多是往中国进口原料,利用劳动力再出口,而现在更愿意融入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目前,高新技术外企数量增长更快,不再高度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白明说。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也反映了这一点。2022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4449.5亿元人民币,增长28.3%,占全国36.1%,较2021年提升7.1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制造、医药制造领域引资增幅超过一半,达到67.3%和57.9%。
谈及医药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武田制药全球总裁兼CEO卫博科表示,中国市场一个非常明显的进步是,逐步建立了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和研发的良好环境。
“过去我们很难在中国落地一些临床试验,比如在中国招聘临床试验的受试患者、整个临床试验的安排在中国会与其他市场有区别,这是过去我们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方面面临的一些挑战。但是,近年来这个局面已经完全改变,中国在临床试验方面的发展在全球已经非常具有竞争性,在中国可以进行很多创新药物的临床试验。”卫博科说。
与前几年不同,2022年制造业引资数据录得“双升”。从绝对数值看,2020年受疫情影响,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规模有所下降后,2021年提高至337.3亿美元,2022年进一步攀升近500亿美元。从占全行业实际使用外资比重看,2022年打破了占比下滑趋势,从2021年的18.6%上升至26.3%。
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外资准入限制的全面放开,2022年,汽车制造业引资大幅增长263.8%,成为拉动制造业引资大幅提升的重要推手。其中,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外商投资风头正盛。
2022年6月23日,宝马集团在沈阳的第三座整车工厂华晨宝马里达(Lydia)工厂正式开业,该项目总投资达150亿元人民币。里达工厂的开业是宝马集团加快电动化转型的重要一步,其能够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转向100%的电动车生产。
今年1月,德国博世集团也宣布,将投资约70亿人民币在苏州建立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该企业去年扩建了太仓工厂、在上海开设了新的研发中心。
有外企高管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各类应用给他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商机。“现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技术好多都在中国生根发芽,如果不在这里跟上,就会丢失市场。”
此外,中国也在加强对制造业引资的支持力度。2022年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发布《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15条重大举措,以进一步加大制造业引资力度,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副研究员谢琳灿认为,上述政策着力引导外资企业参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外资制造优势,推动中国经济更加深度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服务业也已经成为中国外商投资的另一大去处。据AgeLifePro统计,截至2020年底,已有至少11个国家和地区的40家公司进军中国养老市场,遍布17个省份,已建成44个项目。
2022年12月,国务院同意在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成都等6个城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试点期3年。至此,中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增加到11个。自2015年在北京启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来,服务业扩大开放已形成“1+N”试点格局。
“相比较制造业,中国服务业开放比较靠后。同时,服务业又有很大的成长余地,对外资来说有广阔的投资空间。未来,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会更大一些。”白明说。
“下一个中国”还在中国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对各类公司仍然具有吸引力。”中国美国商会总裁何迈可说。
随着中国经济迈入复苏轨道,正不断激发市场潜力,不少外资企业在加快布局速度,抢占消费市场。例如,美国运动休闲品牌斯凯奇计划2023年在中国新开700家门店;星巴克提出“2025中国战略愿景”,未来3年内新开3000家店铺。
多家受访外企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是其战略市场,将继续投资中国。华南美国商会2月27日发布报告称,该商会对200多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依旧是企业投资最青睐的热土,超九成受访企业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75%的受访企业计划2023年在华再投资。
市场准入规则是外资最大的关切点之一。在这些方面,中国吸引外资仍有可优化的空间。中国欧盟商会副总裁Jens Eskelund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欧洲公司主要希望平等的市场准入和国内外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并重视任何能够恢复中国商业环境的可预测性、可靠性和有效率的政策。
Jens Eskelund进一步表示,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中国政府更多的重点放在了吸引外国投资和努力恢复国家商业环境上,接下来需要关注落地举措。
魏建国建议,应该努力把负面清单缩到最短,让更多外资企业感觉到能在中国发展得更好。
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2023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约60%的受访企业表示,如果中国的市场准入与美国持平,他们将会考虑增加投资。其中,约29%的受访企业表示如果中国扩大市场准入,将增加至少20% 的投资。超过七成的技术和研发行业企业愿意增加至少11%的投资。
在3月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2023年在外资工作方面,会在投资促进、提升服务、扩大开放、优化环境上下更大力气,努力把优质的存量外资留下来,把更多高质量的外资引进来。
国家发改委外资司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国家发改委将通过落实落细已出台政策;研究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更好发挥开发区引资平台作用;做好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等方面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
魏建国表示,更大力度吸引外资在做好稳存量、扩增量的同时,还需要大、中、小项目齐头并进。也要关注区域平衡,中西部地区更要把吸引外资当作重要任务。
白明认为,未来外企投资布局的机遇在于能否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向合拍,“还是需要带着核心竞争力来华”。
“如果未来十年中国的GDP年增长率保持在2%,那么累计增长总量将与今天印度的GDP持平。如果增长率能达到5%,那么累计增长总量将约等于目前印度、日本和印度尼西亚三国的GDP总和。到2030年,中国高收入城市的数量将增至93座,覆盖44%的人口。如果你在寻求增长,答案非常简单。下一个‘中国’,还在中国。”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在CDF年会上说。
发于2023.4.24总第1089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外资为何“做多中国”
记者:哈力克
每天在华赚1个亿“小目标”的大众汽车 被列为被执行人
据4月14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信息显示,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两次被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共计144023元。两次执行案号分别为(2020)京0105执9805号和(2020)京0105执9783号,其中前者执行标的为0,后者执行标的为144023元。
据公开信息,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是大众集团1999年在中国设立的投资公司,公司现有相关产品信息,除公众熟知的大众汽车外,还有大众汽车车联网、大众脑电波和超级竞速2等科技和游戏类产品,关联企业达到24家,为外国法人独资企业,当前的法人为赫伯特·迪斯(董事长),冯思翰任总经理。
作为大众汽车集团在华重要构成,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除了参与上汽大众、一汽大众、江淮大众等合资车企及相关配套企业之外,近年来还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出行科技领域投资,旗下100%投资的有逸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参与投资易手车(北京)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首汽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摩斯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埃诺威(苏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大众问问(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通过上述广泛投资,大众汽车在华初步构建起涵盖智能车联网、智能语音、充电基础设施以及智能出行、二手车等服务于一体的出行生态,并深度参与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建设中来。相比大众品牌汽车在国内市场的热度,大众汽车的华出行相关业务进展较为迟缓。
以逸驾智能出行为例,早在2017年大众汽车就发布全新得智能出行服务品牌逸驾(ezia),并定位于大众集团面向未来的”左膀右臂“,并为此进行了大举投资,组建技术团队,但时至今日,尚未有成熟的产品问世。相比之下,由上汽和阿里主导投资的斑马网络凭借强大的背景和快速发展步伐,目前已经跨出上汽体系,不仅为搭载在东风雪铁龙、福特等合资品牌产品上,还被大众品牌旗下的斯柯达所采用。
对于大众汽车来说,仅2019年中国市场就为其贡献了高达340亿元的利润(44亿欧元),实现了每天在中国市场赚1个亿的”小目标“。但持续高速增长的高额利润率背后,大众汽车和国内汽车行业对于减排的目标并未同步。据悉,大众汽车集团高管在4月17日表示,该公司可能无法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实现其2020年油耗目标,因而不得不从其他汽车制造商那里购买排放积分。也就是说,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依然严重依赖传统燃油车领域的地位和积累,但在”四化“趋势下并未能走在行业前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内个人存款超过100万的人多么?都是哪些人呢?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的13亿多人口中,存款超过50万元以上的仅占0.3%,也就是拥有50万元存款的人大概为470万左右。而存款达到或者超过百万以上的,仅仅是0.1%,约为140万人。可能在很多人眼里,100万元根本不是什么数字,一个亿才应该是“小目标”。但实际上,银行存款超过100万,也并非易事。因为,多数人的房子、车子都是按揭贷款买的,是透支了你未来收入,而真正能够把钱存在银行里100万的人,那绝对是少数。
首先,即使有几百万,存银行也是分散存的,不可能一股脑的都存在一家银行。特别是我国在2015年5月颁布并实施《存款保险条例》。根据规定:对银行存款实行最高50万的限额赔付。也就是说,即使你有一百万,也不可能全都存在一家银行里,很可能是分散存在二家以上的银行里面。
再者,纯银行存款超过100万只有140多万人,这数据也不奇怪。因为,现在银行存款的利率太低,有钱人都不愿意把钱存入银行,而是大量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或者像100万以上的高净值人士完全可以委托银行进行私人理财服务,那收益率肯定要比存银行高得多了。
最后,现在很多家庭即使有了很大一笔现金,都进行了多元化资产配置,不会有多少人真把所有钱都存银行的。所以,如果按纯银行存款超过100万元来统计,140多万人也很正常。《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 健康 报告》显示,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42.9%为银行存款;其次为理财产品,占比13.4%;家庭在风险类金融资产上配置较少,股票占比为8.1%,基金占比为3.2%,债券占比仅为0.7%。
不过,面对我国居民存款增速快速放缓,我们认为中国人的储蓄习惯正在悄悄发生改变:一方面,老一辈人储蓄的习惯也改变了,除了 旅游 购物外,中国大妈们还喜欢炒股、买黄金,已不安心于银行存款稳健的收益。另一方面,年轻人提前消费,不再爱存钱,家庭的负债率大幅上升,居民仅是个人房贷规模就超过20万亿元。这其实是比较危险的信号。
平心而论,现在普通工薪家庭,要拿出100万现金是非常艰难的,当然,超过100万存款的个人只有140多万户,那数据是被低估了。因为这里面既有分散存款的因素,又有各种理财渠道的分流。实际上,中国流动资金超过100万元的人肯定远比公布的数据还要多得多,但能在短时内迅速拿出一二百万现金的个人,确实也不会有很多。
众所周知,中国老百姓一直以来都比较偏爱银行存款,尤其是中老年投资者更青睐储蓄。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也随之水涨船高。那么,现如今我国存款超过百万以上的有多少人呢?
作为全球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截止2018年年底,我国居民储蓄规模已经突破173万亿元人民币,个人平均存款为2万元左右。
说实话,100万元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尽管现在大多数人都有房有车,可说到银行存款超过100万并非易事。因为不少人的房子、车子都是按揭买的,真正能够存在银行里的钱也就几万或者十几万。当然,这其中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大家嫌银行存款利率太低,不愿意将钱存入银行。
另外,大家也都知道,国内经济发展并不平衡的,除了东南沿海地区和中部一些较为发达的省份外,其他一些地区还处于较为落后状态甚至是贫穷的。所以说,在类似“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存款超过百万以上的也许很轻松。但其他城市的就相对要少很多。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的13亿多人口中, 存款超过50万元以上的仅占0.3%,也就是拥有50万元存款的人大概为470万左右。而存款达到或者超过百万以上的,仅仅是0.1%,约为140万人。
但需要说明一下: 由于我国在2015年5月颁布并实施《存款保险条例》,根据规定: 对银行存款实行最高50万元的限额赔付。因此,很多人在银行存款时往往会考虑这一点(也就是说超过百万以上的顾忌会有)。
需要强调一下,以上数据显示的存款,仅仅是来源于银行业相关统计。并不能完全将投资其他理财产品的包括在内,而这一部分人群也许是财富拥有最多的人。因此,我们只能知一斑马而窥全豹。
总的来说,在去除房子等重要保值增值工具外,老百姓的银行存款目前来看,平均下来并不是很高的。也许有人开玩笑说,包括房子的话,大家基本都是百万甚至千万富豪。这话不假,但纯银行存款超过100万元的只有140多万人,大家觉得怎么样?
80年代,万元户就是个光荣的称号了。到了21世纪后,百万富翁则是大家艳羡的对象。那都是金字塔尖上的存在。
那么,现在个人存款超过100万的有多少呢?
截止2018年,我国人均存款水平大概是2万元左右这样一个水平,一个三口之家,平均家庭存款大概是6万元。而存款超过50万元的,占比大概是0.37%,也就是500万人左右。如果说存款100万元,由于没有公开数据显示,毛估大概占比仅有0.1%,也就是140万人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你有100万银行存款,你就是千里挑一的那个人尖儿。
这只是计算银行存款,富人更多的资产在于房产等不动产,以及股票、股权等其他投资,纯银行存款有一百万元,已经是一笔很大的数字了。
当然了,也有很多人虽然有一百万的存款,但可能背负了多得多的负债,而且如果生活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很多家庭收入百万的小家庭,养孩子还贷款加上吃喝 旅游 消费等,也是很大一笔消费,甚至都剩不下什么钱。但是,明面上,这些人身家都数百万上千万。
(晴溪)
有。我有一个邻居老太太,七十多岁了,每月退休金四千多元,有两个女儿,没儿子。二十多年前女儿们陆续出嫁,没大操大办,所以她也没陪嫁什么。我观察了她很多年,一年又一年,她几乎不花什么钱,没见她添置新衣服,家居的用品如当初刚搬家时一样。她住一楼,比较凉快,所以不安空调,连电扇也不用,有一台29寸的电视,上面总盖着一块布。没不用手机。前些年,逢年过节,单位会发一些米面油之类的福利,足够吃,这样又省了必须的消费。她家的水管控制为滴水状,据说这样流出的水不走水表。她几乎不买菜,在夏天,会在小区的绿化带里开辟一小片土地种点儿菜,再在几个泡沫箱里种点儿菜。冬季时她吃萝卜腌制的咸菜。她几乎不吃肉,说吃了不消化,不舒服。两个女儿住得不远,不常回来,回来也是待一会就走了。前年她的一个外孙女考上大学,她去水果店买了四五根处理的香蕉。一辈子了,她就这样节俭的生活。如果每月存四千元,每年就是近五万元,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应该积攒了一大笔钱,也就是超百万。实在想不出来她攒钱干什么,也许是仅仅看到存折上数字的变化,而且是变大,已获得极大的满足。
不请自来,因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看了前面几个回答,个人不是很满意,就特意花了时间,研究一下这个问题。有几点体会和认识,在此分享如下:
大家知道,《存款保险条例》是2015年2月份公布的,在出台这个条例之前,央行对国人的存款账户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才有了50万的保额,当时的信息是99.63%的账户额度都是小于50万的。所以,大家推测50万以上的数据用这个比例得到50万以上的账户大概是470万,然后100万存款以上的大概140万人。
应该说,这个逻辑没有错,但是数据失真很厉害,为什么呢?有两个问题:
一是因为当时的调查数据是依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但是时间已经过去5年了,而中国的有钱人数量每年都是暴增,尤其是高净值人群年均增速大概40-50%,所以现在数据肯定不止这么多。
二是当时调查的只是存款账户,但是这些人还有其他资产,比如股票、基金、理财产品等等,这些资产都是随时可以变成存款的,而且事实上,这些账户之间也是经常互相转换的。
知道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统计上那么少,但是我们实际却觉得身边有钱人非常多了,尤其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朋友们。
应该说,只要大家把钱是放在银行里的,央行一定是掌握整个数据的,然而如果不是碰上大的经济普查或者个人财富集中性的调查等活动,这些数据是不对外公布的,尤其是我们目前还处于个人财富不公开、个人征信体系还在建立和完善的阶段,如果不是机缘巧合的话,真正准确的数据,作为普通人群肯定是无法知道的。
据我对银行的了解,如果储户在银行的存款数量达到某一个数额,银行基本上对会对储户提供更加私人化的服务,比如发放各种等级的VIP卡,并推荐给客户各种类型的私人化的理财或者投资品种,所以,理论上,这个数据是可以推测出来的。
比如,现在很多银行都有私人银行部门,这个部门是为至少500万以上资产(其实一开始都是存款,然后银行会给你推荐各种理财或者投资品种)的客户进行服务的,那么这个数据是多少呢?我们可以从上市公司的年报中获得相关披露数据:
上图是从2018年上市银行的公开年报中得到的数据,综合各种途径可知道私人银行客户总数截至2018年底,大概是60万户,其中建行最多,达到了12.72万户,资产总额已经突破10万亿,也就是说户均资产是1600万元以上。
然而这只是上市银行的数据,我们还有大量的城商行、农商行,比如我曾经和一个朋友聊过他们银行(一个小县城的农商行)有多少存款100万以上的账户,当时他说了句,大概600多个吧,那么全国又又多少呢?虽然不好类比,但是毫无疑问,100万以上存款的人显然不是我们说的那么少!
当然,还有一些更直接的统计数据,根据招商和贝恩公司发布的2019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拥有可投资资产1000万以上的人,2018年底大概197万人,2010年底将达到220万人。注意,这里是1000万,那么100万为何不能成为私人银行客户呢?我想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就是500万以下的客户普通的理财或者投资稳定收益不足以支付银行的个性化服务收费,而专业人士普遍评价是100万-500万以上的账户是500万账户的2-3倍,也就是400-600万左右。 这样的话,100万以上存款的人群应该在600万-800万之间。
有人说,这些人持有的又不是全部是存款,可能是基金、股票、保险等其他资产,的确如此,但是有股票投资经验的人都知道,作为可投资资产,在某个时间某些状态一定是存款形态的。所以用可投资资产来说明存款是完全合理的。
我们还可以根据居民储蓄数据来进行测算,2018年,我国住户存款余额72.44万亿元,按照我国人口13.95亿测算,人均存款大概5.2万元。但是因为财富是不均衡的,如果按照二八原则,即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两次运用二八原则,就大致可以估算出百万存款的账户是多少。
此外,我曾经看过北京 财经 频道的一个节目,记得有位专业人士曾经说过,在北京平均年80人里就有一个资产过千万的高净值人士,按此推算,就是大概27万人,当然这里面主要是房产,不过房产也是有占家庭财富的比例的,这27万人,哪怕90%的资产是房子,剩下10%是存款,那么也是过百万的。由此推广到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杭州这些城市,又会是怎么样呢?
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我所在的城市是个三四线城市,一个家庭有房子车及日常支出外,有100万存款的真不多。
如果房子车包括家电类总和资产超过100万的,没有贷款的也不是很多了。
一般城市家庭有个十万二十万存款正常现象。但是超过五十万存款的就有限了。
农村的有个十万元存款的就不容易了。
现在十万元还叫钱吗?不顶三十年前一万元。
没有法,混吧!
现在随着我国人均收入不断的提高,但是同时物价也随着大幅增加,总感觉收入永远抵不过开销;尤其是当前 社会 赚钱难消费高的前提之下,还有就是网贷流行之下,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小额贷款的前提之下;我敢相信目前我国个人存款超过100万的人非常少,相反负债100万的人绝对会超过存款100万的人;那究竟目前我国个人存款超过100万的人有多少呢?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来预测。
根据当时我国《存款保险条例》时候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银行《保险存款条例》保护个人银行存款不超50万元,而这个50万元就已经覆盖了我国99.64%的人;从这里可以推算我国目前存款超过50万元以上的占比0.36%;假如我国约13.5亿人计算,存款在50万元以上的总人数为:13.5亿人*0.36%= 486万人 ;存款超过50万元的约486万人。
然后再度根据2018年全球百万富翁数据的统计,我国2018年百万富翁只有348万人;而且这百万富翁里面绝大部分持有的都是个人总资产,并不是个人存款有百万元;从这个数据可以再度推测我国有100万存款的人都是在 348万人 。
其次可以根据这个百万富翁的数据可以再度推测,在这348万人当中,真正能在银行存款有百万以上的人少之又少;尤其是现在银行存款利率 历史 新低,物价飞涨,货币贬值加速,理财产品五花百门等等的各种因素之下;个人能在银行存款100万的人最高不超过30%的比例,绝对还有70%的人是不可能在银行有100万资产的。从而可以计算348万人*30%=104.4万人,从而可以得出存款100万的人我国大约有 104.4万人 。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数据非常离谱呢?其实不离谱的,面对着当今 社会 各种问题,个人存款有100万的人确实非常少;下面再看看家庭收入情况,个人存款有百万以上的年收入最起码也会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或者中产家庭以上,有房有车,没有负债,没有大开销的家庭才有可能有100万元存款在银行。
从以上各种数据推算,可以得出结论,由于当今 社会 各种原因,各种因素,各种压力等的情况之下;个人存款有100万的是绝对大部分人的天文数字,更有一些人赚100万都是天文数字,更别说存银行有100万元;所以综合各方面的分析,我国存款100万元的个人约有104.4万元一点都不离谱,这是属于非常正常的人数。
如果你不认同以上数据,可以下方留言区讨论,说出更加充分的数据人数。
不多。
顶多占人口总比例的0.1%,也就是不到140万人。
能够在银行存款达到百万级别的,除了富豪之外,还有就是早期发家致富,但因为受限于个人水平,不愿意重新投资的老一代富人。
因为年轻一代富裕人群,有钱都去投资,或者创业,是不愿意将自己的资产变成现金存款,大家知道,现金存款是越来越不值钱的,因为货币是持续贬值的。
那么根据我国2016年公布的数据,我国的人均存款只有2万。其中只有0.37%的人存款超过50万元。
而根据财富金字塔的分布结构,存款能达到100万的人,恐怕不超过0.1%。目前中国总人口有13.95亿人,也就是说存款能够超过100万的人,不会超过139.5万,而且这些家庭,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2016年到2019年,三年过去,有钱人更多,但愿意将自己的钱凝固在银行贬值的人,也更少了。因为人们对 财经 的知识也是越来越丰富。
更重要的是,现在房子成为人们的首选“投资品”,有点钱都买房子去了,很少有人不买房而存款。
在说明一点,即使有几百万,存银行也是分散在不同存的,很少将自己的钱都存于一家银行。我国在2015年5月颁布并实施《存款保险条例》。根据规定:对银行存款实行最高50万的限额赔付。也就是说,即使你有一百万,也不可能全都存在一家银行里,很可能是分散存在二家以上的银行里面,所以单独在一家银行存款100万的更少。但拥有100万存款的会略多一点。
另外,随着现在理财方式的增加,人们也有更多的理财方式,不单单是存款。《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 健康 报告》显示,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42.9%为银行存款;其次为理财产品,占比13.4%;家庭在风险类金融资产上配置较少,股票占比为8.1%,基金占比为3.2%,债券占比为0.7%。
我是一名70后,一位家庭主妇,没有稳定的工作,打工十几年 ,工资永远赶不上开支,每次花钱就心疼,还要要看老公脸色,有时候感觉不管男人还是女人 没钱就什么都不是。在这个尴尬的年龄我选择了自己创业。我终于可以做回我自己了,花钱不用心疼了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