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厉字之本义,当指磨刀石,故后亦引申有磨、砥砺、勉励、提高、振奋、倾危、灾祸等义,那么作为姓氏时,厉姓是大姓吗?人口集中在什么地区?从古至今,中国的姓氏并不只有500多个,而是达到了五千多个,在百家姓当中的姓氏只是比较常见和人口数量比较多的姓氏,百家姓专题准备与姓氏相关的内容的文章,欢迎来点击查看。

厉姓是大姓吗?厉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据《风俗通》记载,周代曾谥齐厉公,他的子孙便以谥号为姓,称为厉氏。

据史料查证,春秋时期,即从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起,12诸侯各守疆土,共称周室,其中封于齐的厉公秉政于前824mdash;前816年。

厉公的后人不忘先祖,均以谥号为姓,形成厉氏。

齐厉公被尊为厉姓始祖。

威弭郡盗,名重文坛。

厉氏中曾有唐代的道州刺史厉文才使一郡大治。

清代的厉鸮工诗文,成为力主大江南北文坛20余年的先贤。

云阳厉氏的始祖为汉魏郡(河北省临漳西南)太守义阳侯厉温,温公的儿子名友,寄志于山林之间,坚辞汉帝所封的谏议大夫,高隐养志,放浪形骸。

温公的孙子有次宗和次元两个,其中次宗被授金吾右千户,子孙世居北地。

至宋靖康年间,北国尽陷金兵之手,厉温的裔孙厉介,字倬人,绍兴年间以举荐任至东京留守,南渡后,先随驾浙江,定居余姚,后来,又由余姚的东阳徙至丹阳,为丹阳厉姓始祖。

厉氏在丹阳的繁衍发展中,由于天灾人祸,族中前谱荡然无存,以前的先祖无从考证,后于明正统年间,厉介的裔孙厉国华,任至福建布政使,致仕还乡后,致力于查询线索,征集资料,为辑谱做了大量工作。

清乾隆年间,厉国华之后人厉靖,以国华搜集的资料为底本,辑成新谱,厉国华被尊为丹阳厉姓始迁之祖。

国华的曾孙有永泰、永隆、永安、永志4个,从此开始,丹阳厉氏辟为4个分支。

至清道光十七年(1827年),共历16世(余略)。

人口集中在什么地区?范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一带。

三国时期曹魏国魏文帝黄初七年(丙午,公元226年)改涿郡置范阳郡,其治所在蓟(今河北蓟县),其时辖地在今北京市昌平区、房山区及河北省涿州市一带。

西晋时期改为范阳国,北魏时期复改回范阳郡。

隋朝开皇初年废黜。

唐朝时期的幽州范阳郡,本是幽州涿郡,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置,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又名为方镇。

唐宝应元年(壬寅,公元762年)改幽州,并兼卢龙。

唐大历四年(己酉,公元769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

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

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

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公元前263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

秦朝时期南阳郡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

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

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

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废,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

唐朝初期废黜,唐朝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曾改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河南邓县)为治所。

元、明、清诸朝的南阳府治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yaoshixiu.com

中国百家姓中那些姓氏是大姓?

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郑,罗,宋,谢,唐,韩,曹,许,邓,萧,冯,曾,程,蔡,彭,潘,袁,于,董,余,苏,叶,吕,魏,蒋,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钟,卢,汪,戴,崔,任,陆,廖,姚,方,金,邱,夏,谭,韦,贾,邹,石,熊,孟,秦,阎,薛,侯,雷,白,龙,段,郝,孔,邵,史,毛,常,万,顾,赖,武,康,贺,严,尹,钱,施,牛,洪,龚。

什么姓氏是大姓

现在的一些大姓:
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郑,罗,宋,谢,唐,韩,曹,许,邓,萧,冯,曾,程,蔡,彭,潘,袁,于,董,余,苏,叶,吕,魏,蒋,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钟,卢,汪,戴,崔,任,陆,廖,姚,方,金,邱,夏,谭,韦,贾,邹,石,熊,孟,秦,阎,薛,侯,雷,白,龙,段,郝,孔,邵,史,毛,常,万,顾,赖,武,康,贺,严,尹,钱,施,牛,洪,龚,怯。

厉姓是稀有姓氏吗

厉姓不算是稀有姓氏。
历姓来源简介,厉姓的部分始祖是齐厉公。据古籍《风俗通》上记载,周朝时,姜太公的后代姜无忌去世,被追加封号为“厉”,史书上称为齐厉公,齐厉公的后代,就以这个封号为姓,世代相传。汉代有魏郡太守、义阳侯厉温。而在《古今姓氏书辩证》上记载,厉国的所在地在湖北省义阳县县北之厉乡,人民以国为姓。后世的学者考证,古代厉国所在地,就在今湖北省随县北面厉山之下的厉乡。厉氏的发源之地,正是在厉乡。望族居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县),故厉姓后人尊齐厉公为厉姓的得姓始祖。
厉姓的部分始祖是齐厉公。据古籍《风俗通》上记载,周朝时,姜太公的后代姜无忌去世,被追加封号为“厉”,史书上称为齐厉公,齐厉公的后代,就以这个封号为姓,世代相传。汉代有魏郡太守、义阳侯厉温。而在《古今姓氏书辩证》上记载,厉国的所在地在湖北省义阳县县北之厉乡,人民以国为姓。后世的学者考证,古代厉国所在地,就在今湖北省随县北面厉山之下的厉乡。厉氏的发源之地,正是在厉乡。望族居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县),故厉姓后人尊齐厉公为厉姓的得姓始祖。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厉姓是大姓吗,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取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