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更多的选择时。对亲近的人倾述,和作深度交流,会有后遗症。

事实上,我们许多人都会有类似经历。当我们心情不好,想找一个亲近的家人和朋友聊天,本来我们只想和他们聊A,他们却会提及B和C,有时候,还会担心后面可能发生的D,非但起不到帮助的作用,反而容易把烦恼和问题扩散化。

越是亲近的人之间,越会存在情感绑架的可能性,特别是父母。另外,这种无条件,无私的爱与情感,也容易在潜意识里,给人于一种心理上的负担。

我们为什么会对越亲近的人越没耐心?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儿女的爱和感情,可谓是天地可鉴,也可谓是人世间最伟大的一种情感。但是,中国的父母,却容易因为用爱太深,从而对子女有一种控制欲。他们会以爱之名,绑架被爱的对方。甚至为人父母者,多半不能察觉。所以,很多时候,年轻人或者孩子们,宁愿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有什么事情,宁愿自己一个人撑着,或者找一个不是很亲近的人,去倾述。

总认为,亲近的人,都是自己的人。无论我怎么做,他们都会原谅我。而且以后我们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

当一个人带着这种心理,生活在压力巨大,节奏过快的环境中,就特别容易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懈怠。很多时候,并不是没有这样一种愿望,而是放着放着就凉了,等着等着就淡了,由此每次都徒生不少自责和悔恨。而这种心理,却能非常好地解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