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游充值、售卖账号诈骗

2、购买涉疫物资诈骗

3、网络贷款诈骗

经统计,电信网络诈骗的受骗人群年龄段集中在青年段(90后)与中年段,特别是青年年龄段被骗人群最多(占比94.4%),受害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年才俊”反而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受骗对象。

接下来

小编为大家一一分析这几类电信网络诈骗类型特点

帮助大家更加直白地了解骗子的种种“套路”

一、网游充值、售卖账号诈骗

典型案例:

2020年2月24日,家住上海松江九里亭的王女士在玩一款名为“紫XX花”的游戏时,看到游戏中有人称能做代充并可充值返现,其便添加了对方微信并根据对方提供的网址进行充值和上传供返现的银行卡号。上传后,对方称其银行卡号输错一位数字,需其支付两笔4375元才能解冻,否则无法返现。在其通过支付宝充值了4375元后发现自己上当受骗。

警方分析:

骗子利用游戏玩家想要低价充值等贪小便宜心理,在聊天区域内发送广告假冒“代充商”或“网站客服”。游戏玩家只要添加广告中的QQ、微信号,就掉入了骗局之中。在所谓的“客服”诱导下,以“账户冻结”、“账户激活”、“开通会员”等理由骗取玩家所谓的手续费、激活费等,诱骗玩家充值,当玩家醒悟,则很快被对方“拉黑”删除。

建议:

抵抗住这些低价充值顶级装备的诱惑,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小便宜,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个道理,不要轻易相信比市场价格低的广告,切勿脱离正规平台与陌生人发生交易。

二、购买涉疫物资诈骗

典型案例:

2020年2月17日,家住上海松江的居民王先生在微信上向陌生微商购买100只口罩,并通过微信转账给对方200元钱。后其于2月20日收到快递,发现一共只有两只口罩。其后再联系对方,发现对方已联系不上。另外其之前将该微商推送介绍给其同事,经了解其同事在该处购买口罩亦遇到同样情况,后无法联系对方,遂发现被骗而报警。

警方分析:

骗子通过电话、短信、朋友圈发布虚假信息,自称有大量口罩、酒精等防疫物品出售。群众在迫切需求的心理驱使下,不辨明真伪便付费购买,之后骗子就以各种理由不发货或将受害人拉黑。

建议:

疫情期间购买防疫物资,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所谓的“国外代购”、“特殊渠道供货”等信息,更不要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方式直接转账,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三、网络贷款诈骗

典型案例:

2020年2月25日,上海松江九里亭辖区居民陈先生接到陌生来电向其推荐免息贷款业务。心动的陈先生根据对方的要求添加了QQ号并扫码对方提供的二维码安装了“平安贷”APP。安装后陈先生发现该APP上无法操作贷款,联系对方被告知称需转1500元作为押金才可以放贷,平台审核通过放贷后将返还押金。陈先生根据对方提供的银行卡号转账后,发现依然无法办理贷款业务,再联系对方已关机,此时的陈先生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警方分析:

骗子利用非法手段获取到公民信息,冒充银行或者贷款公司工作人员联系受害人,对有意向者先收取手续费,然后以交纳年息、检验还贷能力、保证金、代办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先行汇款,或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户和密码等信息直接转账、消费,实施诈骗。

建议:

凡有贷款需求的群众,一定要通过正规途径办理贷款业务。贷款时凡是需先交保证金或者利息的,都是诈骗。

蜀黍提醒您

三不一要: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要及时报案

防范“电信诈骗”遇到十种情况需谨慎:

1、凡是网上购物通过微信、QQ等方式直接转账的;

2、凡是号称网络刷单快速赚钱的;

3、凡是网上办理无抵押贷款的;

4、凡是需要点击不明链接和网址的;

5、凡是非官方渠道发布捐助信息的;

6、凡是非官方公布的特效药、保健品的;

7、凡是网上购买低价游戏装备的;

8、凡是亲属、同事、朋友号称感染疾病,被隔离的;

9、凡是号称老师网上收取授课费、材料费的;

10、凡是不明短信或朋友介绍购买高息理财产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