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运动有两忌

经常运动可以帮助老年人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保持良好运转的状态。但是老年人在运动时要注意保护自己,选择安全的运动方式。

老年人的运动有两个容易被忽视的禁忌。首先,老年人运动要避免憋气。憋气用力时,氧气吸入量和吸入频率受到影响,要求心脏的工作状态也随着变化,从而加重了心脏的负担,还可能引起胸闷和心悸的反应。

尤其是有肺气肿的老人,特别要注意这一点。另外,憋气之后,回心血量骤然增加,带动血压升高,容易导致突发脑血管急症。因此,老年人还是要注意避免锻炼有集中憋气环节的运动项目,比如举重、拔河、引体向上、硬气功等。

老年人运动还要忌长时间蹲马步。有许多锻炼项目都有蹲马步这一动作,有些老人还认为蹲马步坚持时间越长,锻炼效果越好。其实,老年人在蹲马步的时候一定不能保持得时间太长或者太频繁。

因为人在屈膝的时候,膝关节就要高度紧张起来,使膝关节磨损得非常厉害,特别是有关节炎的老人,长时间蹲马步不但不会帮助缓解病症,还会使关节炎更加厉害。还有的老人喜欢压腿,拉伸韧带,这是一个很好的柔韧性锻炼。但患有骨质疏松的老人,压腿的时候不能用大力,不然很容易受伤。

(实习编辑:朱燕梅)

老年人晨起进行运动健身有什么禁忌?

老年人晨起健身能给身体带来很多好处,但是有一些事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大致有以下几点:

(1)不宜脱衣露体在早晨进行户外健身运动,由于温差较大,运动时老年人应该穿戴整齐,保证体温不受外界情况的影响。健身场地要选择避风向阳、温暖安静、空气清新的操场、公园或草地等。运动时不要顶风跑,更不宜脱衣露体进行健身,防止温差大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2)不宜太早运动晨起健身不能太早,由于室内外的温差比较大,老年人体质较弱,如果骤然受冷容易患伤风感冒。老年人应在太阳初升、室外温度比较适宜时再外出运动。

(3)运动不宜过急老年人晨起后肌肉松弛,关节韧带僵硬,四肢功能不协调,运动系统的功能水平较低,在运动健身前应该活动各个关节和肌肉,防止因突然运动引起的意外损伤。老年人运动前必须要做热身运动,调整好身体状态后再开始健身活动。

(4)不宜空腹健身老年人新陈代谢水平比较低,晨起时血流相对缓慢,血压、体温偏低,经过一夜的消化,如果再空腹进行健身,很容易发生低血糖。老年人对血糖下降的反应较为迟钝,常常是血糖水平降到很低时机体才会有所反应。如果在户外健身时发生低血糖,很可能造成昏迷跌倒、大脑缺血缺氧等非常危险的情况。为了保证运动健身的安全性,老年人在晨起健身时不能空腹进行运动。

(5)不宜剧烈运动老年人体质较弱,适应能力较差,在晨起健身时不宜过于剧烈,运动时间也不宜太长。应该多做一些较为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广播操等,不宜进行力量性和对抗性较大的运动或长跑等耐力运动。

(6)不宜强求老年晨起健身是个好习惯,但不能勉强自己每天都进行晨练。晨起健身之前应该先检测脉搏和血压,看是否在正常范围。如果与平时的脉搏、血压比较出现异常,建议当天不要进行晨练,至少应当对当天晨练的负荷量进行调整,降低运动负荷。不可盲目要求自己每天进行模式化的健身,应当适时适量调整运动强度。

老年人运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老年人运动时注意事项包括:

1、注意循序渐进:根据自己体质的强弱,来选择适当的运动。最好不要一时心血来潮,就去运动,之后又停下来,这样没有什么好处。

2、坚持适合运动:坚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运动,适合自己,坚持才至关重要。运动的时候,可以几种运动掺杂在一起。

3、注意运动时间:尽量在上午空气清新的时候,做深呼吸,调息运动,扩胸运动等。

4、参加社交活动:如老年人广场舞,不仅能锻炼平衡感,还可以促进朋友交流。但注意规模不要太大,不要扰民。老年人应晚睡早起。情绪上切忌急躁,锻炼时以体肤微汗为宜,下练时间应该避开最高气温,选择在清晨六到八时,或下午四到六时,锻炼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三十到四十分钟。

锻炼后,立即用温水洗澡,浴后进行五到六分钟自我按摩,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

秋季秋高气爽,风景宜人。我国传统节日,如重阳节,不少老人喜欢登高望远,这有着开阔视野、强身怡神、加强健脑和提高呼吸机能的作用。

秋天是锻炼的好时节,但体质虚弱、病后初愈的老人,不宜做此类活动,如患有心血管病、头晕、胸闷、心悸的老年人。

严寒的冬季,从暖室走到室外,机体常会出现寒战,据测定,坚持冬练的老人,遇到冷空气后五分钟左右,皮肤温度即可恢复正常。

而无锻炼习惯的老人,需要十到十二分钟。可见,室外冬炼不适于所有老年人。但如果不注意冬炼的保健常识,就会产生室外锻炼不适应或给机体带来损伤。

因此,在室外锻炼的老年人,在锻炼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使机体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提高到适应状态,促进肌肉中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肌肉的血液供应,提高肌力、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防止肌肉和韧带损伤。

锻炼后,要做好整理活动,使机体各系统由活动状态逐渐转入安静状态,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运动前,先活动一下颈骨是常识,但是很多老人都忽略了这一点。而忽略这一点的危害就是运动时极易产生损伤,老人因为年龄大了,骨骼和肌肉都没有年轻人的活力。所以,在运动前,一定要先活动一下筋骨,可以弯弯腰,蹬蹬腿都可以。剧烈运动对老人来说是大忌,尤其是有三高、慢性疾病在身的人群,很容易引发意外。在运动方式的选择上,可以选择慢跑、倒走等较为平缓的运动,在运动时也要注意自身的感觉,有任何不适感都要停下来,不能为了完成定下的目标所坚持着。由于老年人运动器官的肌肉已开始萎缩,韧带的弹性减弱,骨骼中钙质减少,关节活动范围受到限制,进行负重的锻炼,容易发生骨折裂,损伤关节、肌肉和韧带。

二、忌进行屏气锻炼。老年人的呼吸肌力量减弱,肺的纤维结组织增多,肺泡的弹性降低,如果在体育活动时屏气,易损坏呼吸肌和导致肺泡破裂而发生支气管咯血等现象。

三、忌快速度的运动锻炼。由于老年人的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壁弹性下降,官腔狭窄,血液力增大,势必使心脏负担加大。再由于呼吸系统功能已经减弱,肺活量和通气量又会减少而供氧不足。而且快速运动时的耗氧加大,极易导致缺氧昏晕现象。尤其是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病者,快速运动将促使脉搏率和血压骤然升高而发生意外。

四、忌进行争抗和竞赛。因竞赛和争抗活动必然引起神经剧烈兴奋,同时争抗会产生付出自身最大能力的获胜心,这种情况会使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力不从心的矛盾,甚至会发生意外老年人在体育锻炼期间要遵循正常的生活制度

要注意营养合量,多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少脂肪的食物要戒烟,因为吸烟能诱发心绞痛,并能增加肺癌的发病率。少饮酒或戒酒可保护肝脏。

要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

老年人在运动锻炼前最好做一次较为全面的身体检查,然后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同时,身体检查的结果又可作为锻炼前的客观指标,便于与锻炼后的情况进行比较,判断运动锻炼的效果。

如果身体一向较好,也可以自己检查一下,如连续下蹲10-20次,或原地跑步15秒,看是否有心悸、气促、胸闷不适等症状,如果没有即可开始锻炼。

老年人的运动项目,一定要根据健康情况、条件、爱好等进行选择。一般来说,以选择各个关节、各部分肌肉都能得到较好锻炼的运动项目为宜,如慢跑、快步走、游泳、太极拳等,而不应该选择运动强度过大、速度过快、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也可以利用运动器材进行锻炼。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参加运动锻炼决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锻炼效果。

同时,开始锻炼时运动量宜小,待适应以后再逐渐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锻炼后,如果运动时感到发热、微微汗出,运动后感到轻松、舒畅、食欲及睡眠均好,说明运动量适当,效果良好,就要坚持下去。

锻炼的动作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时间要逐渐增加。每次运动时要注意由静到动、由动到静、动静结合。此外,要掌握好动作的要领、技巧和锻炼方法。要想通过体育锻炼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持之以恒,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最好是每天坚持锻炼,每次锻炼半个小时左右;实在有困难时,每周锻炼不应该少于3次。同时,要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养成按时锻炼的良好习惯,注意掌握适当的运动量。

运动过程中加强医务监督

加强医务监督的目的是为安全,防止过度疲劳或意外损伤。如慢跑时不能太快,一者是快容易造成踝关节扭伤,再者有高血压的人容易出事故,还可能由于缺氧诱发心绞痛。

跑的过程中可以跑、走交替,呼吸要自然,动作要缓慢而有节奏,避免做憋气或过分用力的动作。

尤其是动脉硬化的老人,更应该避免引起血压骤然升高的动作,如手倒立、骤然低头、弯腰等动作。

经常了解自己的脉搏、血压及身体健康情况,做好自我监督。运动之后若达到心胸舒畅、精神愉快、轻度疲劳、食欲及睡眠较好、脉搏稳定、血压正常,说明运动量达宜,身体状况良好,可继续运动。

如果运动后出现头痛、胸闷、心跳不适、食欲不振、睡眠不佳及明显的疲劳、厌练现象,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调整或暂时停止一段时间。

老年人锻炼为什么不能晃摆旋转?

老年人锻炼忌晃摆旋转:老年人协调性差、平衡力弱、腿力发软、步履缓慢、肢体移位迟钝,因而像溜冰、荡秋千、弹跳板及各种旋转动作不要参加,相对老年人而言,这些则是都是危险性极强的运动。稍有损伤,后果将不堪设想。

老年人骨质增生,关节僵硬,韧带伸缩性差,灵活性减退,因此,像劈叉、弓腰、压背等一些柔软性练习,易发生肌肉、韧带拉伤,同样是不适宜的。

老年人应该有良好的自我认识心态,乐观地面对年龄逐增大,积极地进行锻炼。预防疾病,注意饮食,起居节律,正常运动,就一定能够健康长寿。

老年人锻炼要注意6个问题 老人锻炼谨防十个错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增速快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老年人的逐渐增多,其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锻炼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但很多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基础性疾病增多,锻炼就成了问题,那么,老年人究竟该如何锻炼呢?下面跟随了解一下吧!

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特点,锻炼要注意以下问题。

1、锻炼前热身。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下降,锻炼前热身尤其必要。可以简单的活动一下身体各个关节,让身体的关节、肌肉进入比较兴奋的状态,这样在锻炼过程中才不容易受伤。

2、锻炼时间。老年人尽量不要在早晨锻炼,尤其是冬天的早晨。秋冬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早晨又是高发时段,所以锻炼安排在下午四五点钟为宜。

3、锻炼装备。锻炼装备也很重要,衣服一定要舒适合身,装饰不要太多,冬季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鞋子一定要合脚、防滑,尤其是对于走路和慢跑锻炼的老年人,一双合适的运动鞋是非常重要的,可有效防止跌倒摔伤。

4、锻炼要坚持。只有坚持锻炼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所说的坚持并不是要每天锻炼,风雨无阻。2-3天的时间间隔是可以的,尤其是老年人感冒发烧的时候,不能强行坚持锻炼,要注意劳逸结合。再者,应综合自身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周边环境等多方因素考虑,选择一种能够进行长期锻炼的活动方式。

5、陪伴锻炼。老年人锻炼最好结伴而行。一方面结伴锻炼更有利于锻炼的坚持,另一方面能在老年人锻炼偶发意外时得到及时的运送和救治。

6、锻炼环境。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灵活性差,容易在锻炼过程中出现意外,这就对锻炼环境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最好是空气质量优良、相对熟悉的幽静环境,比如路面平整的公园等,一方面心情愉悦,可以达到放松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防止受伤。

老人锻炼,谨防十个错

1、长时间跳广场舞伤膝盖。

为什么跳广场舞容易受伤?如今,广场舞难度越来越大,通常会设计很多身体旋转、下肢扭转的动作,这些动作对身体重心控制、下肢力量和稳定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动辄一两个小时以上的舞蹈时间,意味着关节长时间连续使用。

跳广场舞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难度并不是越高越好,适当控制时间和运动强度有利于保护膝关节。每次跳广场舞不要超过1小时,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2、爬墙、甩肩易导致肩袖撕裂。

肩袖撕裂伤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临床上有不少这样的患者,他们大多数都有肩膀疼痛史,误以为自己患了肩周炎,想通过运动缓解。

老年人在小区健身时,喜欢频繁做一些上举的动作,包括单杠或吊环中的转肩、棒球的投球、举重的抓举、甩肩、爬墙等。其实,这些反而增加肩关节的负荷,造成或加重肩袖撕裂。

3、?燕儿飞?、仰卧起坐伤椎间盘。

有些老年人会锻练腰背肌,动作叫?燕儿飞?。?燕儿飞?是一种不错的运动姿态,但不一定适合老年人。因为老年人关节、椎间盘老化,有关节增生、椎管狭窄等问题,伸展过度会加剧关节的挤压和碰撞,增加椎弓的应力,造成骨折,同时让椎管更狭窄。

仰卧起坐也不适合老年人。仰卧起坐时要把双腿蜷起来练腹肌,力度太大,已超过国际劳工组织对椎间盘限定的150牛的定力,会增加人体腰椎部位的负荷,让老年人椎间盘退变更加严重。

大多数中老年人的颈椎、腰椎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再加上骨质疏松,做仰卧起坐很容易给颈椎和腰椎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再加上仰卧起坐时,头部的变化较大,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很容易造成血压升高,发生意外。

4、大强度、高难度锻炼升血压。

有些老年人觉得,运动强度越大、运动量越大,越有益于健康,这样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但是爆发性的运动,可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缺氧。运动贵在坚持,而不是在于速度和强度。

5、爬楼梯、登山锻炼加大关节损伤。

在城市中,爬楼梯被不少老年人列为锻炼项目。他们认为,这种健身可以在家门口进行,不需要额外场地,不用专门时间,方便快捷。其实,爬楼梯的过程中,膝关节的压力明显增大,膝关节的反复撞击,周而复始的重复动作,无疑会加大膝关节的损伤,诱发膝关节疾病。

登山是膝关节损伤的高发项目,与爬楼梯类似,同样容易损伤膝关节。下山时膝关节所受到的冲击力相当于自身体重的5~8倍,加重髌骨软骨面和半月板的损伤。

6、头颈部绕旋练习易出现意外。

很多老人经常做头颈部绕旋练习,认为这样对颈椎好,也有利于缓解颈肩部的酸痛。但如果老年人患有重度动脉硬化,甚至颈动脉斑块形成,头颈部剧烈绕旋,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跌倒事件,重则造成动脉斑块脱落,危及生命。

老年人进行头颈部锻炼要适度,应降低动作幅度、速度和绕旋力度。两侧及前后摆动的幅度应该控制在180度以内,不时静歇2~3秒,以达到舒筋活络的效果。

7、运动损伤后?热敷?会更肿。

运动不科学或身体不协调,可能导致老人脚踝扭伤等情况,局部组织会疼痛、肿胀。有些老年人会立即采用?热敷?方法,认为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痊愈速度。

需要提醒的是,出现运动损伤(如脚踝扭伤)后,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在损伤24小时内进行冷敷(如冰块、冰毛巾),将伤处组织内温度降低,使毛细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渗液,有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24小时后才可以进行热疗,加速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活血散瘀、消肿、减轻疼痛的作用。

8、倒走练习易摔倒。

常能看到早晨在公园晨练的大爷大妈特别爱倒着走路,觉得这样更能达到锻炼大脑和四肢的效果。殊不知,老年人的平衡力、视力、反应能力等均有所下降,倒走极易出现摔倒、崴伤等意外。

9、空腹晨练小心头晕。

对于老年人来说,空腹晨练很危险。经过一夜的睡眠之后,腹中已空。不进食就进行1~2小时的锻炼,会导致热量不足,再加上体力的消耗,会使大脑供血不足,哪怕只是短时间也会让人不舒服。

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头晕,严重时会出现心慌、腿软、站立不稳。心脏原本有问题的老年人可能突然摔倒,甚至猝死。老年人的运动项目一般都不剧烈,晨练前少量进食不会有什么麻烦,且多数老年人时间充裕,简单吃一些食物不会耽误太久。尤其对于胃部常有不适的老年人来说,晨练前适量进食是一种好的保健方法。

另外,老人晨练最好等到太阳升起之后再开始,这样才是最安全的锻炼。

10、运动憋气加重心脏负担。

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减退,用力憋气时,可能会因肺泡破裂而发生气胸。

憋气也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胸闷心悸。此外,憋气时因胸腔的压力增高,回心血量减少引起脑供血不足,易发生头晕目眩,甚至昏厥;憋气之后,回心血量骤然增加,血压升高,易突发脑血管相关疾病。

因此,像举重、拔河、硬气功、引体向上等需要憋气的运动项目,老年人不宜进行。

老年人运动减肥需要注意哪些禁忌

  老年人身体的特点适合耐力性项目,酌情配合力量性锻炼项目,而不宜进行速度性项目。老年人最常用的运动有步行、健身跑、游泳、自行车、登山、跳迪斯科、气功、太极拳、太极剑等,有条件时还可打网球、高尔夫球等。

  步行锻炼宜早晚各一次,以没有气急,自我感觉良好为度,每次可行走30-40分钟左右,中途还可以依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休息。饭后或身体不适、气候寒冷,或在烈日下均不宜运动。

  专家还特别提出了老年人运动减肥要注意的“三低”和“六忌”。

   “三低”是:

  1.低要求:是指老年运动者参加健身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肥与保健,因而多采取徒手的.、原始的、简单的运动方式,绝对不能掺杂任何竞技体育的意识和成分。

  2.低水平:是指老年人应努力坚持1―2种可接受的、重复的、低体能要求的健身活动,绝对不能有“药到病除”速战速决的思想。

  3.低强度:是指老年运动应采取较小的运动强度、较长的运动时间,这点非常重要。只有这样的运动才是安全的、有效的,且不易引发慢性病和因运动而受伤。

   “六忌”是:

  1.忌过度兴奋的运动。这类运动会使血液循环加快、血压急剧升高,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易导致心肌梗塞或中风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2.忌憋气运动。人到老年,呼吸功能减弱,肺活量下降,肺泡弹性降低,憋气运动会损伤呼吸肌,甚至引起肺泡破裂而导致肺部和支气管出血。

  3.忌快速、超负荷运动。快速运动或举重等超负荷运动,都会使心脏负担过重,易发生昏倒等事故,或造成骨骼变形、损伤等。

  4.忌带病运动。老年人生病时,身体各器官的功能比平时更差,抵抗力更弱,此时再进行体育运动,会加快身体体能的消耗,降低抗病能力,导致病情加重。

  5.忌饭后百步走。饭后百步走,对于青壮年来说是很适宜的。但老年人尤其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饭后立即行走,则容易加重心脏负担。如果还患有冠心病,餐后胃部膨胀可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收缩,使心肌供血减少,有可能加大心肌缺血缺氧程度和范围,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6.肥胖老人不宜做登楼运动。登楼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但对肥胖老人非常不合适。老人的髌骨关节面已发生增生,关节面不平整,这就增加了髌骨与股骨之间的摩擦力,限制了膝关节的活动度,导致老人的膝关节僵硬、活动不便。另外,登楼是一项运动量大的活动,患有心肺系统疾病的老人也不适宜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