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因而人的各种生理活动,一定要客观地和自然界的四时变化相适应。祖国医学非常注意环境、季节、气候对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并指出“人客观存在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也就是说,要延年益寿,必须遵守客观规律的变化,而绝不应超越自然的变化。
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这是四时养生之道,反之,则会出现“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因此,老年人更应注意春避风,夏避暑,秋避湿,冬避寒,调节阴阳,顺应自然的变化,维持正常的生理规律,同时也可以主观能动地改造自然环境,使之适应自己生存的需要,达到长寿的目的。
养后天 保先天 祖国医学将人的脾胃称之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将肾称之先天之本,是真阴真阳所藏之地。故而对老年人来说,养后天,饮食有节,保先天,重视藏精乃是更为重要的。
饮食有节,脾胃健运,化源不竭,正气充沛,可以延年。祖国医学有“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意为脾胃之健,对维持机体的气血通调,筋骨之健,乃至生命之本,有十分得要的意义。
老年人脾胃功能比较虚弱,注意保养脾胃的健康,也是延年益寿的关键。护后天,乃是保养肾气,肾藏先天之精,为水火之宅,是人体一身元气之所至,五脏之阴非此不生,非此不化,肾在人的生殖、发育、衰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可知,保养肾精,对于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所以应该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老闲而少欲,心安而惧”。只有善于调养,才能保真全神,精神并茂,乃延年益寿之妙道。
调情志 惜精神 祖国医学把人的情志变化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个方面,称之“七情”,“七情不节,精神过劳,则神志散乱,气血失调,内脏不安而引起各种疾病。 中医认为“喜乐无度则伤心,大怒气逆则伤肝,悲哀不止则伤肺,常忧久思则伤脾,大惊卒恐则伤肾”。
老年人的情感易躁易动,平时应注意调节七情,减少各种异常的刺激,防止七情过激,心胸要宽,遇事不慌,无所惊恐,少思无悲,精神愉快,才能永保安康。
慎起居 宜劳逸 起居有了,劳逸适度这也是养生一妙道,起居有节乃是指生活要有规律,劳逸适度是指活动的动静要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体内阴阳协调,气血和平,脏腑机能均衡,故可健康长寿。祖国医学认为,活动可以促进气血正常的运行转输,筋骨刚劲,脏腑和调,病不得生。
所以说慎起居,宜劳逸也是养生要领之一。 勤锻炼 益长寿 体育锻炼可以保健身体,预防疾病。老年人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使气血疏通,促进脏腑的功能,“春三月,此为发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便去生。”但是,老年人由于年事已高,体内脏器有不同程度的衰老,故锻炼要适度,不可过激、过强,以防损害身体。
史料表明,人类的平均寿命正愈来愈长,这就充分说明,只有通过人类自身得天独厚的聪明才智,去更合理和卓有成效地不断改善自己和生存发展条件,才能使人体和周围自然环境之间的适应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使人们健康长寿的憧憬,变得更为现实。
(实习编辑:朱燕梅)
老人养生保健的方法有哪些?
1、注意饮食,以清淡为主,不要吃重油重盐的食物,少食多餐,保持适当饥饿感;2、保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早起可以适当运动;
3、保持运动习惯,做一些和暖一点的运动,例如太极、八段锦等
4、适当使用一些保健食品,这里推荐使用药食同源的产品,没有副作用同时又有保健的作用,可以安心食用。
老年人应该怎样养生呢?
对于老年人来说,静养和适量运动两者都非常重要。但是在静养方面,老年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老年人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仅可以帮助身体恢复,还可以帮助身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老年人需要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个小时,而且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其次,老年人需要保持心情愉悦。心情愉悦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有利于消除压力,减轻疼痛,降低患病的风险。老年人可以多参加社交活动,和亲朋好友一起聊天、看电影、打牌等等,这可以帮助老年人保持心情愉悦。
第三,老年人需要适度的休息和放松。适当的休息和放松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和调整,减轻身体疲劳,提高身体免疫力。老年人可以通过冥想、呼吸练习、听音乐等方法来放松身心,这些方法有助于身体健康。
最后,老年人要保证充足的营养。老年人的身体代谢能力下降,营养吸收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老年人需要适当增加蛋白质、钙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量,以维持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老年人需要适当的静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心情愉悦、适度的休息和放松、充足的营养等方面的需求。在静养的同时,也要适当地进行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适合老年人的运动,这样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老年人养生的原则有哪些
自古以来有许多人都致力于研究人类的健康长寿问题,我国中医对养生保健的研究也有不少成果。中医营养保健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有病治病,无病预防。从更深层次地讲,就是利用天然饮食,将人体保持在最佳状态甚至超常状态中。食物性能的补与泻两大特性,最能体现中医营养学的主旨。食物补则补气、养血、填精;泻则解表、下火、去毒。药膳并非含有药物的食物,而是有关天然食物含有药物般的作用,对人体是无害的。药、膳同食,体现了人们膳食结构、饮食习惯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那种只讲究色、味、香、形,这不全面,还要加上“质”,这个质就是营养丰富、有保健作用。
要想长寿,肠胃得清;不偏食、不怪食、吃杂食。要吃得杂,每天至少吃30种以上的各种食物,并且要认真地吃早餐;每天要有足够的大便量,最好能有2次,为此要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以及多喝开水,每天至少要喝普通水杯8杯开水;老年人早睡早起,睡眠时间零零星星,应顺其自然,犯困了可随时睡一觉;尿的那一刻要咬紧牙齿,不要出声,可使牙齿坚固,只要长期坚持,排尿不畅等困扰也会得以缓解甚至消失;人老先老脚,脚底有20多个穴道,要经常刺激,每天行走1小时是一个好方法。不管季节如何,都要坚持睡前热水烫脚15分钟,可将一两中药大黄敲碎,用纱布包好,煮15分钟后,用此水洗脚,具有消炎、杀菌、活血化瘀的作用。
养生宜早不宜晚。养生学不是养老学。人的衰老早在老年到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养生益寿活动应及早从生活多方面进行。在养生益寿活动中,饮食因素占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人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