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

所以,作为父母应十分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儿童。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实习编辑:朱燕梅)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的成长受学校和家庭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的人生中,家庭和学校都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家庭是孩子最早的社会化环境,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孩子受到了父母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的养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家庭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都会对孩子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性格养成产生影响。家庭是孩子最亲密的社交网络,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互动方式、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孩子的情感、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产生影响。

其次,学校作为孩子的主要学习场所,也对孩子的成长影响甚大。学校不仅为孩子提供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为孩子提供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和社会化的环境。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也会对孩子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影响。同时,学校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如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等。

总的来说,家庭和学校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都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家庭应该为孩子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和教育引导,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时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呵护下,茁壮成长。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十个注意事项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十个注意事项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十个注意事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想要有一个好的开始,父母首先要重视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以及注意的事项,那么培养儿童心理健康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十个注意事项1

一、不要过分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同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的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的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样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赞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十个注意事项2

心理健康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的.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广义的心理健康,则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的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

目前在我国幼儿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心理健康问题:

小儿多动症。

社会行为问题。 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强欺弱、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有破坏行为、偷窃等。

性格和情绪问题。 包括人性、自私、固执、娇气、胆却、易哭泣、懒惰、自卑、过分敏感、过度幻想等。

神经功能障碍。 包括排泄机能障碍、语言障碍、睡眠障碍、强迫行为、神经紧张等。

不良习惯。 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挖鼻孔、耸肩、咬衣服、玩弄生殖器等。

学习上的问题。 包括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等。

幼儿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 未来需要的是健康、充满自信、乐观进取、有爱心和责任感、有独立思想和创新精神的孩子。只有具备这些优良品质的孩子,才是一个真正心理健康的孩子。他们在以后的道路上才能经受挫折,才有勇气迎接新的挑战,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要培养这样一代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必须从幼儿期开始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

一、转变教养观念,尊重幼儿心理权益,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教育行为上。

理解幼儿、尊重幼儿、解放幼儿是我们转变教养观念的有效措施。我们要将幼儿视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来对待。在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加以正确的培养和引导。教师应成为维护儿童心理权益的典范,用亲切的微笑驱散幼儿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幼儿的胆却,用慈爱的抚摸鼓励孩子的进步,用赞许的话语肯定孩子的成功。如:对待单亲或性格内向的孩子,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他们讲话要亲切和蔼,多鼓励,慎批评,让他们敞开心扉,在接受爱的同时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们树立起做人和学习的自信心。在对待固执、任性的幼儿时,则应对其循循善诱,而不是横加干涉,或按教育者的愿望行事,使其产生逆反心理,使教育结果不如人意。

二、拓宽教养思路,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活动育人是我们根据新的教养思路所采取的教育手段之一。因为幼儿活动的过程,也是个性和品德形成的过程。所以科学的安排幼儿一日生活,精心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幼儿活动也很重要。如:在活动室门口设三种不同脸部表情的进园牌,称“表情牌”分别放在三个小桶里,幼儿每天进园要在自己的名字下面放一个表情牌。如果不高兴,就选一沮丧的表情牌,心情一般,就挂一个表情一般的牌子。幼儿心地纯真,不会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如果发现哪个幼儿连续几天不高兴,就可以与家长一起寻找原因,设法改变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心情愉快地生活。这个活动一是在于每天都做,十分自然;二是用适合孩子的方式,让孩子把真实的心理状态表达出来;

三、是对每个幼儿进行心理“调查”及时掌握每个幼儿的情况,通过挂牌引导幼儿释放不良情绪,这对幼儿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为给幼儿营造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教师应从幼儿上午入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无条件的爱孩子。只有爱孩子,才能保持亲切感,使幼儿与教师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和合作态度。二是充分接纳和尊重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接触中,要通过积极的,带有鼓励性的语言,对幼儿注视、微笑、点头、肯定性的手势给予鼓励和认可,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使他们感觉到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从而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