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健康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众多内在和外在因素的陪伴和养护,老人身心如果能有9个“伴”,就一定会安康体健。

众伴

就是要走出封闭的狭小生活空间,远离孤独,多与人交往和接触,彼此交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以此增强安全感,促使老人的身心放松,从而达到健康延寿的目的。

德伴

加强道德修养。做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事事通达,心胸宽广,这必然会使老人的心理获得平衡。这样,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功能也会处于最佳状态,使自己的健康水平得以提高。

爱伴

爱家庭,爱社会,爱生活,爱大自然。不仅满足于被别人所爱,更要注重自己奉献爱。爱能使人的胸怀更加宽广,心境更好,心态更健康,从而使老人的童心不泯,抗衰延年。

乐伴

笑是乐观豁达的象征,是美好心情的自然流露。以此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苦,使老人的心境坦然,健康长寿。

游伴

走低谷,攀高峰,仰望蓝天,远眺大海,游山玩水,返璞归真,清新振神,实乃老人之健康长寿秘诀之一。

动伴

老人能够经常从事一些适宜的劳动和运动,可以利关节,丰肌肉,通血脉,强筋骨。实脏器,增健康,抗衰老。

说伴

有话不说憋在心里,时间长久也会生病。无论是高兴的事,还是烦恼的事,无论是喜事还是愁事,老人还是一吐为快。因为,对老人来讲,说也是一种通气化瘀的良药。

书伴

常看书读报,能使人天天用脑,心胸开阔,益智增神,生活充满乐趣,延缓身心的衰老。

素伴

居室简朴,衣着朴素,三餐多食素,过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该知足时便知足,这对老人的健康长寿也是大有益处的。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内容!

你如何看待老人?

个人认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不好,需要年轻人照顾,但同时老年人由于其丰富的人生阅历,有更多的人生经验。

老人(需要他人照顾的那种)不是被病痛折磨,就是被衰老而不能自理困扰,所以他们心情和情绪普遍不好,认识问题的观点看法,和年轻时的他们,也是大大不同了。

所以无论老少,在任何处境下,能保持好心情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生活粗线条点,不敏感,甚至迟钝些,保持好心情的时间就能长些,再长些,就可以了。

尊敬老人的传统发展

中国有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在先秦时期,就有了系统的尊老、敬老、养老的思想。养老反映的是人世间子女对父母一种最真挚的感情,是一种淳朴的家庭伦理观念。我国古代的统治者注意到了这一点,并进一步赋予其特定的内涵。

第一,由官府出面,照顾孤寡老人,并给予高龄老人额外的优待。

第二,构建了一种养老的礼制,通过这种礼制实践,加强百姓的养老观念。

第三,充分发挥贤明老人的社会作用,让他们协助官府进行基层治理。这种机制影响了中国政治数千年,中国古代每个王朝都强调以孝立国,并且依靠乡老贤达进行基层管理。

老人是怎么划分年龄段的?

称六十岁为“花甲”,称七十岁为“古稀”,称八九十岁为“耄耋”。

一、不满周岁——襁褓。

二、2-3岁——孩提。

三、女孩7岁——髫年。

四、男孩8岁——始龀、龆年。

五、10岁以下——黄口。

六、12岁(女)——金钗之年。

七、13、14岁(女)——豆蔻年华。

八、15岁(女)——及笄之年。

九、15岁(男)——束发、志学。

十、16岁(女)——破瓜之年、碧玉年华。

十一、20岁(女)——桃李年华。

十二、20岁(男)——弱冠。

十三、24岁(女)——花信年华。

十四、30岁(女)——半老徐娘。

十五、30岁(男)——而立之年。

十六、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十七、50岁——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年逾半百。

十八、60岁——花甲之年、平头甲子、耳顺之年。

十九、70岁——古稀之年。

二十、80岁——杖朝之年。

二十一、80-90岁——耄耋之年。

二十二、100岁——期颐、人瑞。

二十三、108岁——茶寿。

老人的别称是什么?

老人的别称在中国传统上对于老年人的高龄有些褒义的称谓。60岁耳顺之年和花甲之年和耆艾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61岁还历寿70岁从心之年和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中寿七十为中寿耄70岁。

77岁喜寿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伞寿耋指八九十岁的年纪中寿指80岁以上,88岁米寿90岁上寿九十为上寿99岁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108岁茶寿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主要介绍

指上年纪了的人或较老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0周岁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则认为65岁是分界点中国古代曾将50岁作为划分,在改G过程中制定某些政策时特指在某个年限之前工作的人例老人老办法和新人新办法。

指长期在某个部队服役的人尤指有带了很多年兵的军官,例38军剩下的老人不多了在济宁一些地区关系较好的人也互称为老人。